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未来公司(卡兰尼克和他的Uber帝国)(精)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美)亚当·拉辛斯基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官方授权作品。谷歌、软银竞相投资,估值700亿美元独角兽公司获得指数级增长的秘密。吴伯凡作序,《乔布斯传》作者艾萨克森诚意推荐。

《未来公司:卡兰尼克和他的Uber帝国(精)》是第一部揭示Uber商业帝国内部运营细节的作品。作者亚当·拉辛斯基对卡兰尼克和Uber内部人士进行了独家访谈——这些人跟他分享了有关Uber内部运营和外部竞争的细节。

亚当·拉辛斯基记录了Uber从笨手笨脚的初创公司到全球巨人的崛起过程。故事本身就有史诗般的魅力,而拉辛斯基的洞察力和详尽的记述更是确保本书超有阅读价值。

只需翻开本书几页,你就会明白为什么极具天分的亚当·拉辛斯基会成为当今广受尊敬的商业记者。拉辛斯基将带你进入到一层层的充满动荡和雄心的故事之中,这些故事创造了硅谷颇具争议和破坏性的巨人之一,并且也创造了该公司永不满足的,而且往往是令人畏惧的,对胜利的追求。

内容推荐

全球分享经济代言人Uber和其创始人卡兰尼克都以面对竞争对手时的好战、无情和铁腕而闻名。他们蔑视监管机构,把出行行业搅了个底朝天,还引起了公众对司机的争议……他们重塑了消费者的一种根深蒂固的行为——不搭陌生人的车。

《未来公司:卡兰尼克和他的Uber帝国(精)》是全面揭示Uber商业帝国内部运营细节的作品。《财富》杂志执行主编亚当·拉辛斯基,深入探究了卡拉尼克的雄心,并探索了Uber的起源,以及它是如何获得指数级增长,扩张到不同行业的。

亚当·拉辛斯基对卡兰尼克和Uber内部人士进行了独家访谈——这些人跟他分享了有关Uber内部运营和外部竞争的细节。他还研究了该公司在中国的战略布局,以及Uber与谷歌、特斯拉、来福车和通用汽车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竞争。拉辛斯基甚至当了一回Uber司机,亲身体验从事这个职业的感受。

由于令人咋舌的估值,以及在全球的迅速扩张,Uber已经多次登上新闻头条。这本书全景记录了Uber的成长历程,也讲述了它想要征服未来的野心。

目录

推荐序

01 比特与原子

02 宿舍里的创业者

03 “轻资产”策略

04 时机刚刚好

05 为什么不能直接从手机上叫车呢

06 西雅图遍地是极客

07 艰难时刻

08 优步无处不在

09 真实的体验

10 布局无人驾驶

11 “合适的选择”

12 对未来下注

试读章节

20世纪90年代中期,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以其诸多亮点闻名于世。学校坐落于洛杉矶的Westwood街区,校园里总是洒满阳光。学校橄榄球和篮球队常常是大学生联赛的冠军争夺者。学校还坐拥一流的电影学院,就在好莱坞的后院,十分方便。其医疗中心更是达到世界级的水准,主要是得益于南加州医疗护理的充沛资源和良好声誉。然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有一样事情不太在行,那就是没有成为电脑奇才创办科技公司的温床。计算机科学的研究重镇位于向北350英里(1英里相当于约1.6千米)的硅谷,研究中心是位于帕洛阿托的斯坦福大学。斯坦福大学的校友杨致远和戴维·费洛创立了雅虎,汇集可搜索的网页,反响极佳。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是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他们研究的算法后来演变成了谷歌。世界上风险投资领域的领军人物几乎都在门洛帕克的沙山路上有自己的办公室,那里距斯坦福大学校园只有几分钟的路程。该选址绝非偶然:投资者看到了其中的价值,因为可以跟斯坦福大学里备受仰慕的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人为邻,这些人会想出值得投资的点子。

不过,也不能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这方面毫无建树。数十年来,学校培养出了众多火箭科学家以及其他领域的工程师,专为“二战”后方兴未艾的国防和航空航天产业服务。而且,学校也宣称其计算机专业的历史独具特色。1 969年,计算机科学家在学校的工程大楼Boelter Hall工作,用政府资助的通信网络ARPANET发送了史上第一条信息。网络上两个节点的传输一经完成,互联网就此诞生,而接收端的节点恰恰就在斯坦福大学。

25年后,网络有了新的进展——万维网,促成了大量有利可图的商业机会。对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而言,那段风光无限的历史无非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年轻的软件程序员们清楚一点,那就是他们很享受彼此受聘的独树一帜的公司,而且能有去处供大家时常聚聚也很不错。这一去处正是学校的本科生计算机科学协会(UCSA),就位于Boelter Hall。20世纪中期该协会的成员迈克尔·托德解释道:“这个地方有点像俱乐部,志趣相投的同学可以在课余时间到这儿放松自己,一起玩玩游戏,谈谈与计算机相关的话题。”托德回忆道,成为协会成员还能为个人简历增色不少,因为这能向其未来的雇主传递一个信号,即硬件与软件知识在该求职者过去的生涯中举足轻重。

协会不仅有计算机设备,还有混搭的长沙发,有点像兄弟会。而且由于年轻女性很少,兄弟会的氛围更是浓厚。很快,本科生彼此之间就培养出了深厚的情谊。伊利亚·海金森的家人在他小时候从莫斯科移民到美国,他是托德的朋友,托德生于马林县,那是旧金山以北一片宜居的郊区。内向的海金森开心地回忆起当初跟协会的伙伴们结识的经历。当时有个同学名叫丹·罗德里格斯,担任过协会的主席。还有两个成员,分别是文斯·巴萨姆和凯文·斯米拉克,文斯是托德的室友,也是一名狂热的排球运动员,凯文和托德一样都来自湾区。

然而,协会成员中注定会大放异彩的那位,实际上就在“隔壁”。特拉维斯·卡兰尼克来自附近的圣费尔南多谷。彼时正在攻读计算机和商科双学位的他,很快就被协会强大的磁场所吸引。他还记得,当时跟协会里那些朋友的关系感觉比舍友还亲近。他回忆道:“我大多数时候都耗在那里,我们会一起玩双截龙。”这是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一种格斗类电子游戏,一开始只能在街机上玩,后来又移植到电脑上。协会的服务器属于学校的计算机科学系,成员们可以利用文件传输协议(FTP)技术来搜索互联网上的其他程序。卡兰尼克还记得:“我们会找一些MP3格式的FTP站点(就是利用数字技术压缩音乐并存到电脑里的文件)。我们还喜欢钻研偏题怪题,琢磨脑筋急转弯。那时候就忙活这些。”

尽管互联网公司在帕洛阿托发展得如火如荼,在计算机协会里,成员们主要还是以玩乐和游戏为主。1997年的秋天,正是在嬉笑玩乐中,巴萨姆忽然冒出一个想法。当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宿舍中所有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电脑,都在同一个网络系统当中,相互关联。令人震惊的是(至少根据后来的标准来看是如此),电脑的默认设置不光能让用户相互交流,甚至不需要密码就能实现所有用户的文件共享。卡兰尼克说:“当时还没有防火墙一说。”

这薄弱的一环恰恰创造了机遇。巴萨姆在想,如果能开发一种程序,可以在所有关联的电脑中自动搜索音乐和其他多媒体文件,然后再为搜索结果做好索引,肯定很有趣。任何使用过互联网搜索引擎来抓取信息或娱乐网站的人,都不会对这种技术感到陌生。他们起先只是想在数字化领域给一种久远的实践形式赋予新生:过去大学生常把自己的唱片铺在地板上,以此出借。托德说:“我们是在文斯的宿舍开始着手的,先找音乐,再试听。”正是在托德的帮助下,巴萨姆写出了原始代码。

P31-34

序言

吴伯凡

《伯凡时间》创始人,著名学者

分享经济的本质

成功的创业往往有一个共同特点:早在正式注册一家创业公司之前,创业者已经不自知地启动了创业。你在正式创业开始之前种种看似没有明确目标的作为,种种看似没有结果甚至遭遇惨败的努力,都可能是在悄无声息累积你的“底子”。换言之,看似“从0到1”的成功,放大来看常常是从0.1到1。你的创业之所以失败,很可能是因为你完全从0开始,没有不自知地打“底子”,或者说积下的“阴德”不够。但这不要紧,很可能这种失败在悄悄汇入你还不知道的未来的成功中。

遭遇失败的创业者很容易把自己的失败看作“满盘皆输”,从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其实你很可能只是输在某些环节,或者说,成功需要太多的要素,而某些你不知道的要素的缺项导致了你的失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场景的变换,那些缺失的要素悄悄出现,不合时宜的产品和服务突然恰逢其时,横空出世。

优步的创业史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熟悉互联网历史的人一定记得当年Napster悲壮失败的故事。肖恩·范宁创办的网站Napster,是早期的免费共享音乐网站(CD转换成MP3格式后交换),因为涉及侵权等问题,被唱片公司控告,一个红红火火的音乐分享网站轰然倒下。

今天我们才意识到,Napster正是共享经济的渊薮。细究起来,Napster并不是凭空创造的。它可以追溯到优步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首次创业时做的Scour。1997年,互联网兴起,当时在个人电脑上还没有防火墙一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宿舍中,所有安装Windows系统的电脑都在同一个网络系统当中,相互关联。令人震惊的是,电脑的默认设置不光能让用户彼此间相互交流,还能不输密码就实现所有用户文件共享。

所以,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想,如果能开发一种程序,可以在所有关联的电脑中自动搜索音乐和其他多媒体文件,然后再为搜索结果做好索引,一定会大受欢迎。于是,Scour诞生了。

Scour网站十分简单,又易上手,它能识别并列出网上可用的音乐文件。对于一群渴求新音乐却因手头拮据只能买几张CD的大学生而言,这一网站无疑带有致命的诱惑。这是“平台”模式的雏形,利用他人的资源获取自身的商业利益,后来的优步不过是Scour的翻版,只不过音乐换成了汽车。

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带领Scour不断壮大。然而,几乎所有颠覆性技术产业都会面临创新者的窘境。对手会注意到你现有产品的弊端,然后自己找到破解良方,稍作创新,就能取得显著成效。

Scour允许用户查看其资源库的音乐储备。然而,用户若要播放想听的歌曲,则需要请求访问。其间就会触发文件传输,经由互联网从一位用户传给另一位,这不仅需要传输时间,而且访问量一旦过大,另一端就会直接崩溃。

一位叫肖恩·范宁的Scour用户,想明白了Scour遗漏的一环。于是在Scour建立18个月后,1999年5月,肖恩·范宁创立了一个更完善的音乐分享平台—Napster。歌曲在播放的同时可以自动共享到每个用户。就这样,Napster一炮而红,甚至成了文化交流的一部分。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激活大量的冗余产权,把因信息隔离而出现的大量闲置所有权唤醒,成为丰富的公共资源,同时又不触动原有的产权归属。资源总量(所有权)并没有增加,但社会可利用的资源(使用权)成倍增加,从而在大大增加公共福祉的同时,也增加产权所有者的收益。

共享经济是技术与商业模式双重创新的产物。

我们知道,所谓创新,就是建立新的生产组合,让既有的资源借新的生产组合实现巨大产出。换言之,创新就是建立一个新的方程式,把既有的资源作为常量“代入”这个新方程式,获得一个大得惊人的“得数”。

共享经济就是一种神奇的新方程式。我们在很多看似无关的领域也能看到共享经济的影子。

比如说,在很多小区都能看到的快递柜,就包含着共享经济的原理。想象一下,如果是每家都有一个专用快递柜,那将是一个空间占用到没有可行性的大柜子。但现在我们看到的快递柜并不大,使用起来很方便,原因就是它是给用户动态分配格子,以使用权代表所有权,以少量的资源满足了大量用户的需求。

这本书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颠覆性技术和商业模式将导致贫富不均越来越严重。其基本逻辑说起来也不复杂。

颠覆性应用的杀伤力巨大,但成本也相当高昂。创意诚可贵,但创意变成在技术上可操作的“发明”,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本,包括许多悄然沉底的发明所消耗的资本。许多发明在技术上看起来挺美,在商业上却血本无归。从发明到创新,要经过一次次试错、淘汰、迭代。我们看到的成功的产品和商业模式,不过是失败的弥天大网下的“漏网之鱼”,是用巨大的成本赎出来的。

这是一个小玩家玩不起的大游戏。小玩家也可以加入游戏,但其微薄的本钱决定了它们稍有闪失就会永久性出局,而孕育颠覆性创新的大游戏总是包含一轮接一轮的批量淘汰,遭遇“闪

失”也就成了一种宿命。这有点类似于赌客和赌场的关系。资金供给的巨大差异,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二者之间是不对称博弈。即使单次赌局中不存在作弊,但赌客在随机性输赢中随时面临资金枯竭被强制出局的危险。

颠覆性创新具有赢家通吃的特点,其收益是巨大的,但颠覆性创新是多次博弈游戏,这也就意味着它是一个以巨大的资本供给为后盾的游戏。对于没有源源不断的资本来赋能、只是以自有资金来参与多次博弈的小玩家(散户)来说,“先驱成先烈”是其宿命。

在优步壮大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资本的力量。尽管优步现在仍然没有赢利,但并不妨碍它能持续获得资本的投入。

资本也会失败,可能98%的投入都会失败,但是只要有2%的成功,就能获得远大于50倍、100倍的回报。光看贼吃肉,不见贼挨打,而资本的特点是挨得起打。收益与亏损其实是个概率问题。所谓“小气鬼”,其实就是没有概率思维的人。而他之所以没有概率思维,是因为他的资本量太小,一旦失手就一无所有,换言之,散户是一旦挨打就大面积猝死的蚁群。没有赢利的优步为什么估值超过600亿美元?经济学中有个强网络效应的概念可以解释。优步一旦建立起强大的网络,不仅可以运送人,还可以做物流。优步在一些城市试点送餐服务,该项业务已实现赢利。同时,优步也着眼于未来,持续对无人驾驶进行投入,一旦无人驾驶技术成熟,就可以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

正如《从0到1》的作者彼得·蒂尔说的,商业模式心照不宣的目标都是实现垄断——大者恒大,强者恒强,尽管巨头公司在实现垄断之后往往尽力掩盖和稀释自己的垄断色彩。这是一个充满诱惑的目标,当然也就意味着一个艰难、周折和危险的旅程。这本书,就是以优步为例,讲述了这样一个旅程,读来让人兴奋,中间又夹杂着沮丧和惊悚。重要的是,它能刷新我们对于创业成功和失败的种种常识和偏见。

吴伯凡推荐序

分享经济的本质

成功的创业往往有一个共同特点:早在正式注册一家创业公司之前,创业者已经不自知地启动了创业。你在正式创业开始之前种种看似没有明确目标的作为,种种看似没有结果甚至遭遇惨败的努力,都可能是在悄无声息累积你的“底子”。换言之,看似“从0到1”的成功,放大来看常常是从0.1到1。你的创业之所以失败,很可能是因为你完全从0开始,没有不自知地打“底子”,或者说积下的“阴德”不够。但这不要紧,很可能这种失败在悄悄汇入你还不知道的未来的成功中。

遭遇失败的创业者很容易把自己的失败看作“满盘皆输”,从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其实你很可能只是输在某些环节,或者说,成功需要太多的要素,而某些你不知道的要素的缺项导致了你的失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场景的变换,那些缺失的要素悄悄出现,不合时宜的产品和服务突然恰逢其时,横空出世。

优步的创业史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熟悉互联网历史的人一定记得当年Napster悲壮失败的故事。肖恩·范宁创办的网站Napster,是早期的免费共享音乐网站(CD转换成MP3格式后交换),因为涉及侵权等问题,被唱片公司控告,一个红红火火的音乐分享网站轰然倒下。

今天我们才意识到,Napster正是共享经济的渊薮。细究起来,Napster并不是凭空创造的。它可以追溯到优步创始人特拉维斯·卡兰尼克首次创业时做的Scour。1997年,互联网兴起,当时在个人电脑上还没有防火墙一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宿舍中,所有安装Windows系统的电脑都在同一个网络系统当中,相互关联。令人震惊的是,电脑的默认设置不光能让用户彼此间相互交流,还能不输密码就实现所有用户文件共享。

所以,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想,如果能开发一种程序,可以在所有关联的电脑中自动搜索音乐和其他多媒体文件,然后再为搜索结果做好索引,一定会大受欢迎。于是,Scour诞生了。

Scour网站十分简单,又易上手,它能识别并列出网上可用的音乐文件。对于一群渴求新音乐却因手头拮据只能买几张CD的大学生而言,这一网站无疑带有致命的诱惑。这是“平台”模式的雏形,利用他人的资源获取自身的商业利益,后来的优步不过是Scour的翻版,只不过音乐换成了汽车。

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带领Scour不断壮大。然而,几乎所有颠覆性技术产业都会面临创新者的窘境。对手会注意到你现有产品的弊端,然后自己找到破解良方,稍作创新,就能取得显著成效。

Scour允许用户查看其资源库的音乐储备。然而,用户若要播放想听的歌曲,则需要请求访问。其间就会触发文件传输,经由互联网从一位用户传给另一位,这不仅需要传输时间,而且访问量一旦过大,另一端就会直接崩溃。

一位叫肖恩·范宁的Scour用户,想明白了Scour遗漏的一环。于是在Scour建立18个月后,1999年5月,肖恩·范宁创立了一个更完善的音乐分享平台—Napster。歌曲在播放的同时可以自动共享到每个用户。就这样,Napster一炮而红,甚至成了文化交流的一部分。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激活大量的冗余产权,把因信息隔离而出现的大量闲置所有权唤醒,成为丰富的公共资源,同时又不触动原有的产权归属。资源总量(所有权)并没有增加,但社会可利用的资源(使用权)成倍增加,从而在大大增加公共福祉的同时,也增加产权所有者的收益。

共享经济是技术与商业模式双重创新的产物。

我们知道,所谓创新,就是建立新的生产组合,让既有的资源借新的生产组合实现巨大产出。换言之,创新就是建立一个新的方程式,把既有的资源作为常量“代入”这个新方程式,获得一个大得惊人的“得数”。  共享经济就是一种神奇的新方程式。我们在很多看似无关的领域也能看到共享经济的影子。

比如说,在很多小区都能看到的快递柜,就包含着共享经济的原理。想象一下,如果是每家都有一个专用快递柜,那将是一个空间占用到没有可行性的大柜子。但现在我们看到的快递柜并不大,使用起来很方便,原因就是它是给用户动态分配格子,以使用权代表所有权,以少量的资源满足了大量用户的需求。

这本书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颠覆性技术和商业模式将导致贫富不均越来越严重。其基本逻辑说起来也不复杂。

颠覆性应用的杀伤力巨大,但成本也相当高昂。创意诚可贵,但创意变成在技术上可操作的“发明”,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本,包括许多悄然沉底的发明所消耗的资本。许多发明在技术上看起来挺美,在商业上却血本无归。从发明到创新,要经过一次次试错、淘汰、迭代。我们看到的成功的产品和商业模式,不过是失败的弥天大网下的“漏网之鱼”,是用巨大的成本赎出来的。

这是一个小玩家玩不起的大游戏。小玩家也可以加入游戏,但其微薄的本钱决定了它们稍有闪失就会永久性出局,而孕育颠覆性创新的大游戏总是包含一轮接一轮的批量淘汰,遭遇“闪

失”也就成了一种宿命。这有点类似于赌客和赌场的关系。资金供给的巨大差异,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二者之间是不对称博弈。即使单次赌局中不存在作弊,但赌客在随机性输赢中随时面临资金枯竭被强制出局的危险。

颠覆性创新具有赢家通吃的特点,其收益是巨大的,但颠覆性创新是多次博弈游戏,这也就意味着它是一个以巨大的资本供给为后盾的游戏。对于没有源源不断的资本来赋能、只是以自有资金来参与多次博弈的小玩家(散户)来说,“先驱成先烈”是其宿命。

在优步壮大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资本的力量。尽管优步现在仍然没有赢利,但并不妨碍它能持续获得资本的投入。

资本也会失败,可能98%的投入都会失败,但是只要有2%的成功,就能获得远大于50倍、100倍的回报。光看贼吃肉,不见贼挨打,而资本的特点是挨得起打。收益与亏损其实是个概率问题。所谓“小气鬼”,其实就是没有概率思维的人。而他之所以没有概率思维,是因为他的资本量太小,一旦失手就一无所有,换言之,散户是一旦挨打就大面积猝死的蚁群。没有赢利的优步为什么估值超过600亿美元?经济学中有个强网络效应的概念可以解释。优步一旦建立起强大的网络,不仅可以运送人,还可以做物流。优步在一些城市试点送餐服务,该项业务已实现赢利。同时,优步也着眼于未来,持续对无人驾驶进行投入,一旦无人驾驶技术成熟,就可以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

正如《从0到1》的作者彼得·蒂尔说的,商业模式心照不宣的目标都是实现垄断——大者恒大,强者恒强,尽管巨头公司在实现垄断之后往往尽力掩盖和稀释自己的垄断色彩。这是一个充满诱惑的目标,当然也就意味着一个艰难、周折和危险的旅程。这本书,就是以优步为例,讲述了这样一个旅程,读来让人兴奋,中间又夹杂着沮丧和惊悚。重要的是,它能刷新我们对于创业成功和失败的种种常识和偏见。

书评(媒体评论)

亚当·拉辛斯基是当今美国颇具洞察力和进取精神和活力的记者。他的作品读来总是让人愉悦。

沃尔特·艾萨克森,《史蒂夫·乔布斯传》作者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激活大量的冗余产权,把因信息隔离而出现的大量闲置所有权唤醒,成为丰富的公共资源, 同时又不触动原有的产权归属。资源总量(所有权)并没有增加, 但社会可利用的资源(使用权)成倍增加,从而在大大增加公共福祉的同时,也增加产权所有者的收益。共享经济是技术与商业模式双重创新的产物。

吴伯凡,《伯凡时间》创始人,著名学者

《未来公司》是针对Uber及其充满远见而又冷酷无情的?特拉维斯·卡兰尼克的初次翔实的记录。没有任何一家新公司能成长地如此迅速。拉辛斯基以独家视角和敏锐判断,向我们展示了Uber非同寻常的抱负。任何对商业、技术和未来感兴趣的人,都应该阅读此书。

约翰·德里,凯鹏华盈(Kleiner Perkins)董事长

亚当·拉辛斯基既有优秀记者的慧眼,又有幽默大师的风趣和辛辣,向我们展示了造就Uber的元素。

迈克尔·莫里茨,红杉资本合伙人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