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理财酌六字簇言是什么?
理财到底该怎么理?应该从什么角度来考虑呢?我总结了一下,要做好理财,必须把握好六个字。我把这六个字称为“六字箴言”:
天、地、人、技、道、势。
其中,天、地、人讲的是理财必须考虑的相关内容,而技、道、势讲的是理财应该掌握的三个方法。
所谓“天”指的是,理财对象所处的环境。理财环境包括宏观经济环境、金融环境、投资环境,乃至于法律环境、人文环境、社会价值观等各方面内容。
“地”是指理财对象所处之地能够用到的各类投资理财工具和产品,以及这些产品相关的规则制度。
“人”当然就是财富所有者本人的特征和情况。
要做好理财,必须全面地把握理财对象所处的天、地、人三个方面的状况,结合三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判断,才能够做好一个科学的、可操作的理财规划。
另三个字叫作技、道、势,讲的是理财的方法。具体来说,“技”指的是具体的投资理财的技巧、手段、操作手法等。“道”指的是投资原则、思路、方向,也就是我们反复强调的,理财的理念首先要正确。“势”可以把它理解为趋势,也可以理解为势力或是地势的高低。具体来说,就是要把握整个社会财富流动的方向,顺势而为,才能获得成功。
从“道”和“术”这两点来看,我们更看重的是“道”,而不是“术”,为什么呢?因为“道”决定的是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技巧再好都没有用。大家都知道南辕北辙的故事。“道”讲的是开车的方向,而“术”就是开车的技巧。最终决定能否到达目标的、最重要的当然是方向正确与否。当然,只讲“道”也不行,也得学会相应的一些投资理财的技巧和方法。“势”对于我们的财富影响是最大的。有一个真实的案例,我和大家分享一下。
20世纪90年代,在浙江,兄弟俩高中毕业了以后没有考上大学,但是他们不甘于只是去找一份工作,于是自己创业,他们俩一起合伙做皮鞋生意。刚开始打拼的时候,兄弟合力、其利断金,拼命一起干。很快,生意上了轨道,开始赚钱了。但是兄弟俩就各有各的想法了,最后就“合”不成了,只好分家。于是,他们把公司卖掉,现金算起来有两百万,一人分了一百万。这时候兄弟俩一人拿着一百万,在当年已经算是有钱人了,他们都很年轻,再干点什么呢?
那个时候,哥哥谈了一个女朋友。女朋友就说,之前你做生意忙,一直要你结婚也不结,那现在不忙了,该结婚了吧?哥哥想:反正也没什么事,就答应和女朋友结婚。女朋友又说,既然要结婚,总得买个房子吧?哥哥想:既然女朋友提了要求,那就买套房子吧,反正那时候房子也不贵。于是,他们就买了一套房子。结了婚以后,哥哥还得考虑今后干什么啊。这时,突然发现当初为了结婚买的房子涨价了,这挺不错的,房子不仅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而且还能实现财富增值。于是他用其余的钱又买了三套房子。从此以后,天天在家里也不工作了,反正手头有三套房子出租,租金收入够吃用的了。
再看他弟弟,他也是拿了一百万,不知道该干什么了。当时股市正经历一个大牛市,上证指数达到了2000点。正好他也没事干,就参加了一个同学聚会。在这个聚会上,他以前中学的“学霸”大学毕业以后正好在一家证券公司工作,在同学聚会上就大谈股市的机会、投资股市的收益,还告诉大家有各种专家的分析报告,所以你去做股票,可以发大财。于是这弟弟的一百万就投入股市了。而且他那个同学告诉他,做股票一定要做研究、一定要勤做功课,于是他买了电脑、装了软件,订了十几份报纸和杂志。白天在证券公司大户室盯盘,晚上回家还要做功课,看电视、听股评、画K线……各种学习,比做生意的时候还忙,也顾不上谈对象、结婚了。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一晃十几年过去了,现在情况怎么样呢?什么也不干、在家里待着的哥哥,一百万的资金现在变成了两千万。反过来看他的弟弟,十几年辛辛苦苦在股市上一百万的资金,做得算不错的,没有亏,还赚了一点,大概不到两百万。不过如果考虑购买力的话,实际上还是亏了。
大家看,兄弟俩十几年前财富完全一样,十几年之后已经差距很大了,原因是什么呢?是弟弟不勤奋?弟弟不够聪明?弟弟乱花钱?都不是。其实很简单,从理财上讲,就是一个顺应了经济发展的大势,另外一个,错失了顺应大势的机会。(P2-5)
经济新变局,财富新常态:未来十年如何理财?
在书的最后,想和大家聊一聊我国今后经济的大趋势和我们未来总体上的财富趋势。我给这样的话题起了一个名字叫:经济新变局,财富新常态。
这本书的内容讨论的是我们个人家庭的理财问题,那为什么要谈论宏观经济呢?理由很简单,我们每个人该怎么理财这件事情,确实跟我们所处的整个经济形势息息相关。一个国家的GDP就是这个国家一年新创造出来的财富,这些财富由三个方面来分配:国家、劳动者、资本方。这三个方面对应的分别就是我们每个人能够获得的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以及社会保障和福利、劳动所得以及投资所得。在这三个方面占总GDP比重不变的情况下,我们要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获得更高的劳动所得以及投资获得更好的回报,只有依靠GDP总量保持增长才能实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有把蛋糕做大,我们老百姓的收入,无论是劳动型收入、财产型收入还是福利型收入,才能同步提高。
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正是因为我们国家经济的高速增长,老百姓的生活才获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改善。可以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推升了中国老百姓的财富在过去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里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少见的单边的快速增长,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我们十三亿中国人的财富平均增长了二、三十倍。这是身处其中的每个中国人都亲身经历并能够深切地感受到的。现在的问题是:未来,中国人的财富趋势会如何改变?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对过去推升我们财富增长的动力有一个清晰的判断。
我们看到,我国经济这几年确实进入了一个和改革开放以来前30年完全不同的经济状态,也就俗称的L型经济走势的前半部分。中国经济不断放缓的原因很多,从经济本身情况来看,全球经济需求的放缓、我们自身经济结构面临调整、我们经济中传统的竞争优势在丧失等等都是导致我们经济放缓的原因,但客观来说,这些也都不是根本原因。那么,中国经济放缓内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中国过去几十年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年轻人不足,整个社会趋向严重的老龄化。或者说白了,我们过去因为少生孩子,享受了所谓的人口红利,那么到了现在我们就要为我们过去的少生孩子还债了。所以我们现在的经济不是像有些学者说的,我们的人口红利消失了,它不是消失了,而是从人口红利直接转换成人口负债,陷入深度老龄化。同时,劳动力人口下降,劳动者的平均年龄大幅增加。这几个元素正是导致日本过去1/4个世纪经济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而中国现在的人口结构和日本在1/4个世纪之前,经济陷入停顿时的人口结构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一模一样。那个时候日本也是劳动力开始下降,全社会的老年抚养比在不断地上升。或者说,导致日本过去25年经济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在中国正在重演。当然,中日两国经济中其他方面的内在禀赋是不同的。但我国现在同样掉进了低生育率陷阱,未来可能会不断拉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因为,少子老龄的人口结构趋势一旦形成,在可见的未来的几十年中无法改变。
而这种经济增长的不断放缓对于我们个人的财富管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我们还是来看看日本过去20多年,日本老百姓的财富有什么变化。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日本的经济总量是我们的9倍,人均GDP是我们的50~100倍,人均工资是我们的100多倍。那时的日本人几乎就是财富的代名词,满世界的奢侈品店、旅游景点都是日本人,日本人是最大的主顾,包括收藏品市场最大的收藏者也是日本人。那时候的世界500强前几位,包括世界首富一直也都是由日本人把持着。那时候,日本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美国的70%,人均GDP已经超过了美国达到4万多美元,整个日本的房地产市值是美国的3倍。也就是说,把日本的房子卖了可以在美国买下来三套。但是,这个日本人的财富神话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终于结束了。
首先,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的很多实体经济就开始出问题,很多企业倒闭,做实体的企业倒闭,但是股市仍然在涨。一直涨到80年代的最后一天达到历史高点,东京225指数达到接近4万点,从90年代的第一个交易日开始,日本的股市开始下跌。但是这一跌就一直持续到现在,从最高的4万点最低点跌到6000点左右。现在已经经过了27年了,也不过只是刚刚回到原来的一半,2力点左右。
90年代股市的下跌,接着带来的就是大量的金融券。到了1993年底,日本房价也终于开始跌了,而且这一跌也同样到现在都没有回来,从最高点到最低点跌掉80%。现在也只是部分地区的房价回到了历史的高点,也就是日本东京市中心的一些房子的价格回来了,日本绝大多数地区的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其历史高位。所以大家看到90年代之后,日本的经济陷入停顿以来,它的资产价格也出现了大幅的调整。股票最高的时候跌掉85%,现在还只是一半,房子最高的时候跌掉80%,现在同样的还没有回来,同时其他类别的一些金融资产也同样面临大量的违约。所以从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约25年的时间里,日本民众的财富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在不断地缩水。所以现在你也很少看到日本人满世界旅游、购物。不仅没有看到他们满世界旅游、购物,还把以前买的很多东西,比如说字画,比如说美国的房产纷纷抛出。我讲这些是想告诉大家什么呢?
过去二十多年来日本经济陷入泥潭而无法自拔,而经济陷入泥潭必然带来的,它的国民财富是大幅缩水并且重新洗牌。导致日本经济20多年陷入泥潭无法自拔的根本原因,是它的劳动力人口下降和老年抚养比的上升。我国现在正面临同样的问题。那么,我们在个人财富管理上,会不会也重蹈日本在过去20多年的覆辙呢?
当然,我们有信心,我们不会复制日本的悲剧,但经济财富有它内在的规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日本的经验值得我们警醒。至少有一点是对的,那就是中国这几年出现的经济状况和我们改革开放之初的前30年的经济状况是完全不同的状态了。我们也把这几年的经济叫做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既然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我们在财富上也要以一个全新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财富管理。这个态度是什么样子的呢?当然也恰恰是跟我们过去的财富变化完全不一样的状态。事实上大家都知道,中国在过去的二三十年时间里面,老百姓的财富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30年前,有10万元我们就称之为是有钱人了。现在在一个大城市,拥有1000万元的人都不敢自称有钱人。即使扣除了通货膨胀,中国人的财富也实现了极其显著的增长。
也就是说,在过去二三十年中,中国人的财富走出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任何一个牛市都有结束的时候,而牛市结束了之后,它不会就走平了。可能是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增长的牛市之后,进入一个慢牛状况。或者,一个快速的牛市之后跟着的一个熊市。而我个人判断,中国现在至少在个人财富上已经进入了牛、熊转换的时间节点,我们要放弃过去已经习惯了的牛市思维。接下去我们很可能会度过一个漫长的熊市过程。这就是我这本书想给大家传达的思想,经济新变局,财富新常态。
而这个“新”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就是跟过去大家习惯了的,看到的中国人财富变化状况完全不一样的状况。未来的几年当中,我们的财富可能不仪不会上升,反而会缩水,会出现调整,会重新洗牌。当然,财富经历一轮调整和洗牌之后,我相信我们的财富还会重回上升轨道,但下一轮财富的上升将不可能重复我们过去那样爆炸式的上升了,而应该是螺旋式波浪式的一波三折的缓慢上升态势。
在这样一个财富大趋势下,最理性的做法就是,不要再追求财富的快速增长了,别再追求投资的高收益了。在熊市里面,最聪明的做法就是离开市场,保全资产,争取不输就是赢。所以接下来,我们在财富管理上不应再是追求快速增长,而应放弃对一夜暴富的追求,转而追求财富的安全、财富的传承、财富的科学运用、财富更好地为我们生活服务,这才是我们在财富新常态下应有的对待财富的态度。
而这样的财富状态和财富管理的思路,应该是贯彻我们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期的财富管理的思路。
这就是经济新变局下的财富管理的新常态。
第一篇 理财师才知道的理财真相
Chapter 1 理财
Q1 理财的六字箴言是什么?
Q2 理财目标最重要,该如何设立?
Q3 不想做月光族,你应该如何理财?
Q4 从理财角度看,该不该逃离北上广?
Chapter 2 投资
Q5 贷款越多越“有钱”?
Q6 如何迈出财富自由的第一步?
【案例】会赚钱不代表有资产,理财还靠被动收入
Q7 怎样建立自己的被动收入渠道?
【案例】上海富爸爸的富人思维
Q8 投资如种树,时间是最强大的力量?
Q9 怎样用竹竿原理投资自己?
【案例】30岁想出国读书,怎么算这笔账?
第二篇 让人生富足丰满的理财规划
Chapter 3 理财规划
Q1 不同类型资产的比重和配置要考虑哪些?
【案例】资产配置中常见的误区
Q2 彩票是个人好投资吗?
Q3 怎样利用股票市场赚够未来的养老金?
Q4 中国股市很“坑”?哪些仍值得长期持有?
【案例】开公司赚了30万元,后续该如何进行规划?
Chapter 4 房产购置
Q5 为什么中国人理财买房产,日本人理财买保险?
Q6 买房别盲目:你理解房地产市场的规律了吗?
Q7 为什么说不要用父母一生的积蓄来付首付?
Q8 学区房、旅游房等特殊房产该买吗?
【案例】普通工薪家庭应该如何买房?
Chapter 5 常见理财工具
Q9 买黄金饰品、金条,真的能“保值”吗?
Q10 银行卖给你的理财产品其实有玄机?
Q11 P2P是不可或缺的非主流金融产品?
Q12 为什么不要把“保险”拒之门外?
【案例】如何避免资产风险:无房单身女性理财指南
第三篇 家庭常见理财困境
Chapter 6 家庭投资配置
Q1 家庭做投资,千万保证现金流到底有多重要?
Q2 怎样做好家庭资产配置?
【案例】广州422家庭如何设计理财方案?
【案例】40不惑,处于成长期的高目标家庭怎么理财?
Chapter 7 家庭理财风险防控
Q3 教育投资到底值不值?
Q4 选择当全职妈妈,会给家庭带来经济困境吗?
Q5 多子女的家庭具有哪些财务优势?
Q6 如何规避突然失业带来的家庭经济危机?
Q7 如何保持社会财富地位,避免老年贫困?
【案例】中年危机?三线城市中年夫妇这样理财不害怕!
后记 经济新变局,财富新常态:未来十年如何理财?
理财和投资是一件事吗?
关于理财,首先想和大家分享的一个观点:投资不等于理财。
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话题呢?我是从事个人理财工作的,很多人一听说我是搞理财的,就纷纷向我提出他的“理财问题”。而这些人所谓的“理财问题”,其实全都是投资问题,比如说:你给我推荐下股票吧?股市到顶了没有啊?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来了,那房子一定会暴跌吧?我是买房子呢,还是该把房子卖掉?听说黄金要爆发了,我是不是要去买点黄金放在家里?而理论上讲,他们问的所有这些,其实都是投资问题,是对投资市场的分析和判断。
作为一个个人理财师,对于这些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因为,是否应该把钱放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和市场有关,更重要的还跟你本人的生活状况、家庭资产结构以及未来的生活目标息息相关。
那么,到底什么才叫“理财问题”呢?
理财问题应该是:将自身各个方面的情况(包括年龄、收入、工作家庭结构、目前的资产状况等)都跟理财师进行了清晰地沟通之后,然后提出自己的理财目标,比如说希望老有所养、希望能够有充足的医疗保障,或是希望能保证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等自身生活的目标,再询问如何利用理财手段达到这些目标,这些问题才是理财的问题。
其实,从理财问题和投资问题的不同问法就可以看出,投资和理财本质的不同是它们关心的内容不一样。投资关心的是我这笔钱如何,而理财关心的是我这个人,我希望过的生活应该如何。
因为投资和理财关心的内容不一样,当然得到的结果也就不一样。投资得到的结果无外乎:你关心钱,那么你的钱可能获得增值,当然也可能会投资失败。理财关心的是人,那么理财最终得到的,就是过上了你希望过的生活方式,实现人生的梦想。
投资和理财依据的方式也不一样。投资依据的是对市场趋势的判断,比如说对股票市场判断是上升趋势,那么可以考虑买股票;如果判断黄金会跌,那么就要卖出手上的黄金。投资的依据非常简单,就是对市场趋势进行判断,然后再决定资金的选择。但理财不一样。理财依据的是系统性的规划,涉及理财者本人的方方面面。理财不仅要考虑现有的资产该怎么配置,还要考虑未来的收入该怎么使用,以及是否有充足的保障,家庭不同成员在不同阶段消费支出该怎样安排,甚至会涉及财产的保全和继承等,所有这些内容都是理财需要进行综合考虑的。
当然很多人把投资、理财混为一谈也是有其原因的。因为在理财的过程中必然要涉及投资。反过来说,投资其实是理财的一种工具和手段。理财的基本内容是把现有的资产做一个合理的配置,进行配置之后,再投到相应的市场上,那么这就跟投资非常类似了。
市场上有一种现在经常提到的“理财产品”,它就更不是理财了。我们知道,投资是理财的工具,那么“理财产品”只是若干种投资工具中的一种,相对来说,目前国内的理财产品还基本都是局限于比较安全、保守的短期资金配置的产品。
从大的方面来说,投资只讲到了如何用钱来赚钱,而理财不光讲如何赚钱,还要讲如何花钱、如何对抗风险、如何保全财富、如何传承财富等。这些都是理财的内容。
拿赚钱打比方。赚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钱赚钱,叫投资;还有一种,用自身的能力和劳动来赚钱,这就是我们讲到的职业规划。这些也都是理财的内容。比如一个人在考虑是否应该花80万人民币再加上三年时间去读一个MBA的计划时,本质上是在做一项重大的理财决策。所以从内容的广泛性上来说,理财涉及的面非常宽泛,而投资只是若干理财手段当中的一种。
投资和理财的不同,更重要的还体现在思维方式和判断决策依据上的不一样。
举一个例子,好几年前有一对夫妻来找我问一个问题。他说,上海的房子你看会不会跌,因为当时上海出台了一系列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如果我要回答他,房子会跌或者不会跌,那我就不是理财师了,因为这是投资者或者房地产市场分析师应该回答的问题。那么,作为一个理财师应该怎么回答呢?正确的回答应该是,这不是我们理财师应该回答的问题,你真正的问题是什么?其实很简单,这对夫妻他们真正的问题是,手上有三套房子,要不要卖出一套房子?如果从房屋价格的角度来思考,那么当然就取决于对市场的判断,如果觉得房价会涨,就不卖;如果房价会跌,那就卖出。但从理财的角度出发,不光需要对市场做一个判断,更重要的是,还要对其家庭的各方面状况进行分析、综合评估后才能做出决策。
这对小夫妻在过去几年陆陆续续买了三套房子。为了买这三套房子,他们不仅把之前多年的积蓄全部花光,还找银行借了大量的贷款,每个月还贷的钱占据了工资的80%,手上现在一点现金都没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给他的建议非常明确:建议他卖出一套房子。
现在回过头去看,从房价的角度来看,这个答案可能并不正确,因为房价做了短暂的调整后,后面又持续上升,到了现在,已经远远超过了他当初卖出的价格。但事实上,我仍然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抉择。因为我们在理财的时候,眼睛不能仅盯在钱上,理财真正关注的应该是他们的生活质量。
我们来看看这对夫妻在卖出一套房子之后的生活。在这之前,夫妻俩在工作上战战兢兢,不敢有任何差池,因为一旦失去工作,他们的贷款就会成为巨大的压力。但因为卖了一套房子,他们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第一,手上现金更多了,生活质量有了极大的改善。第二,因为有了足够的现金,先生后来去读了MBA,在自身的能力和职业发展上都有了进一步提升。第三,还是因为手上有一定的资金等原因,先生后来又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创业,现在公司做得风生水起。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赚到太多的钱,但是他自己感觉人生的视野、生活的状态、生命价值的提升都远远超过那套房子能带来的财富升值。
这就是投资和理财最本质的不同:一个关注的是钱,另一个关注的是人。我经常说这句话:一定要把人放在比钱更高的位置。只有“人”理好了,“钱”自然就好了。如果一个人本身的生活紧紧巴巴、乱七八糟的,那么他在财务上也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所以我常说这样一句话:理财就是理生活。人是理财的目标和服务的对象,而钱只是理财的手段。
其实这么多年来,我们从整体上来看的生命状态也验证了这个观点。经过几十年,中国几乎每一个家庭的财务状况都远远好于几十年前。但是,为什么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们财富增加了很多,幸福感却没有爆棚呢?因为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天天就想着赚钱、赚钱,忽略了幸福感。上帝是很公正的,想要赚钱就让你赚到了钱。但我们从来没有仔细想过:我想过什么生活?我想让自己的生活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如何来实现这样的生活状态?只有你仔细思考了这些问题,并且用科学的方式在财务上去保障你实现目标,这才是理财。
总而言之,投资和理财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关注的内容不同,得到的结果不同。
投资关注的是钱,这笔钱该投在什么地方,怎样用钱来生钱,那么得到的结果是你的资产可能会出现增值,当然也可能因为投资失败出现减值。
理财投资有风险,请谨慎为之。书中理财观点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理财关注的是钱的所有者——人,以及这个人和他的家庭该怎样生活。理财收获的是理财者希望过的生活。所以它不仅关注钱生钱这件事,还关注怎么赚钱、怎么用钱、怎么管钱、怎么传承钱。人是理财的目标和服务的对象,而钱只是理财的工具。所以一定要把人放在最上面,把钱当作生活的基础,理财就是“理人”,就是理生活。而人理好了,钱自然就好了。
徐建明
《你的理财问题徐建明有答案》中,徐建明老师将从理财真相、理财规划和理财困境三个维度,将生活中常见的财务问题以场景化、案例化的方式呈现,为你揭开理财师才知道的理财真相,纠正你长期以来存在的理财误区,手把手教给你做好理财规划的正确方法,规划好自己和家人未来的财富人生,扭转你理财投资中所遇到的困境,切实帮助中产阶级真正理解财富、创造财富、保卫财富,在财富自由之路上站稳脚跟。
你知道吗?你掌握的“理财知识”,99%并不适用你的生活。
中产阶级的理财困惑,这里能解惑!
中产阶级的投资困境,这里有指导!
你的理财问题,徐建明有答案!
徐建明著的《你的理财问题徐建明有答案》将带着你辨识理财真相,解决中产阶级在理财投资上遇到的困惑,踢开通往财富自由路上的绊脚石,规划好未来属于你的财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