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禅宗六祖慧能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志军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个充满奇遇与灾难,痛苦与解脱的故事。

著名佛教人物传记作家张志军(明一居士)经典力作,本书得到了延参法师、明海法师、楼宇烈的大力推荐!宗教界、文化界人士广为推崇!

张志军著的《禅宗六祖慧能》中有慧能作为凡人的痛苦与迷思、宽恕与解脱,有石火电光的禅机公案,有先圣悟道的人生开示,也有不可思议的佛门龙象威德法力与命运预言、佛法神迹,非常生动精彩,引人入胜。

内容推荐

张志军著的《禅宗六祖慧能》是一部禅宗六祖慧能作为凡人的历史传记,一场充满奇遇与灾劫,痛苦、迷妄与解脱的人生修行。

慧能,禅宗的实际创始人,他的语录《坛经》,是除释迦牟尼的语录之外,唯一被称作“经”的佛学著作;他所创立的禅法,几乎成了汉传佛教的代名词,并让整个东方的文化格局为之一变;他被西方人称作“东方耶稣”。

他仿佛一出生就是被上天选中的那个人,一生充满磨难与传奇。他三岁丧父,目不识丁,从小以打柴为生,却有着从生活中领悟禅机、由自然现象契入宇宙真理的天启秉赋。他被五祖惊为下凡菩萨,夜半秘传衣钵,却因此惹上杀身之祸,不得不亡命天涯……多年后,他名动天下,上至帝王下至黎庶,莫不奉他为师,而那场追杀却并没有结束。

本书透过神秘的宗教色彩,从一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人的角度来描画慧能的形象。这里有他作为凡人的痛苦与劫难、宽恕与解脱,有石火电光的禅机公案,有先圣悟道的人生开示,也有不可思议的佛门龙象法力与命运预言,让我们追随圣者的脚步,做好现世的修行,实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做自己命运的觉悟者。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诞生

第二章 磨难

第三章 伙伴

第四章 山中

第五章 悟道

第六章 辞亲北上

第七章 黄梅谒祖

第八章 禅宗衣钵

第九章 南归

第十章 宝林古寺

第十一章 隐遁

第十二章 出家

第十四章 弟子机缘

第十五章 化导异己

第十六章 禅者风采

第十七章 南能北秀

第十八章 入灭

尾声 最后的弟子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诞生

沿着当年达摩大师到达中国的珠江口,溯江而上,到肇庆,有一条从西南方向奔腾而来的支流,名叫新兴江。新兴江中上游,一列大山纵横曲折,峰峦高耸,岩壁峻峭,蜿蜒五十余里,好像一条苍龙,卧在江边。因此,当地人都叫它龙山。

在相当于龙头的山峰之下,犹如巨龙小心翼翼藏在腭下的宝珠,悄然存在着一个小小的村庄。

卧龙腾跃,翱翔蓝空倾甘露,霓虹七色彩云飞;宝珠出世,光辉灿烂照九州,风韵千古泽后世。

钟灵之地,当有人杰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山川奇异,自有贤圣与日同光、与月同辉。所以,千百年来,当地百姓一直传说,龙山之下潜伏着一道龙脉,一旦机缘成熟,将有一位伟大的帝王从这里诞生。据说,大唐王朝执掌天象的太史令夜观天象,忽然,他发现,一道白色祥光从岭南方向直冲寰宇,熠熠生辉,久久不散。太史令既兴奋又困惑:因为,这一瑞象,是一种干载不遇、万年难逢的大吉祥预兆,预示着一位名垂青史的伟大人物即将坐胎临世;然而,此时,恰逢大唐盛世,太宗皇帝李世民更是千古一帝,难道天地之间还酝酿着巨大的变数?他百思不得其解,便怀着忐忑的心情,化装成一个普普通通的风水先生,悄然潜来南海,找到了龙山脚下。

岭南苍龙窟,宛然摩尼珠;孕育百万年,毫光照大千。

这风水,这龙脉,分明是诞生帝王的地方;这瑞气,这彩云,又是那样地安详、那样地柔和,丝毫没有帝王那种君临天下的霸气。这里的神韵,比王者更具风姿,比文曲星还要洒脱。

太史令陷入了深深的思索: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吉祥预兆呢?究竟是何等人物,感召得地生瑞气、天绕祥云?

传说毕竟是传说,而此时,正是黎明前最为黑暗的时刻,天地一片混沌,再加上浓重的晨雾塞满了所有的空间,使人感到沉重、压抑,莫名其妙地烦乱。

那一列黑乎乎的山脉,也犹如僵死的龙蛇,匍匐在原野……

忽然,一声嘹亮的初生儿啼,震颤着整个世界。

伴随着这新生命的诞生,似乎有缥缥缈缈的仙乐,从高渺的天宇徐徐而降,好像是充满慈爱的纤指,轻轻抚摸沉睡的山川草木。仿佛为了回应那美妙的天籁,就有一股若有若无的馨香,宛若梦的思绪,从那问群山环抱的茅草屋中缓缓散发出来,在天地间传播……

于是,清风徐来,浓雾为之消散。大地清新如洗,碧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从东方进发出来,将天际染得一片灿烂。山谷里,小溪旁,生机勃勃,杨柳婆娑,野花盛开,晨鸟鸣啼。连那一列宛若巨龙蜿蜒的山脉也活了起来,显露出高耸挺拔的雄姿……

这一天,是唐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初八。这一天,自达摩祖师将宇宙间最不可思议的智慧的精灵——禅,传给二祖慧可,恰好过了一个世纪——整整一百年。

这里是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龙山脚下的夏卢村。这里距离唐王朝的统治中心——京洛(长安、洛阳),遥遥五千里,是南中国最为不开化的荒蛮地区。

茅屋前的小院里,一个浑身散发着儒雅之气的中年男子,心神不定地转来转去。他几次走到房门前,想推门而入,却又克制住了自己。

正当他忐忑不安之时,从室内走出来一位大手大脚的婆婆,对他说道:“恭喜卢老爷,是儿子,是儿子呀!”(P5-6)

序言

他只字不识,但他的语录被尊称为“经”——《坛经》,这是佛教除释迦牟尼所说的语录之外,唯一被称作“经”的佛学著作。甚至,近代大学问家钱穆认为,它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白话文作品。

他是一位樵夫,可是,像王维、白居易、柳宗元、苏东坡、黄庭坚……无数大文学家、大艺术家都对他推崇备至。

他是被人称作“南蛮子”的边氓,然而,贵为女皇的武则天以及唐中宗数次下诏请他进宫,要礼拜他为大唐国师,却被他拒绝了。

他仅仅在寺院卖了八个月的苦力,却一跃成了禅宗第六代祖师,千百年来,他的思想智慧不仅影响着中国社会,还传播到世界很多国家。

他,就是慧能。

慧能(公元638-713年。亦称惠能),是唐代著名的佛教改革者,禅宗实际上的创始人,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思想家。他出身贫寒、目不识丁,却在24岁时,以行者之身,成为佛祖释迦牟尼血脉嫡传的佛教第三十三代祖师爷。而后,他又遭人追杀,被迫隐姓埋名15年……

是他将达摩撒下的禅的种子培育成了参天大树,并使之蔚然成林;是他实现了印度佛教中国化,玄学佛教生活化,贵族佛教平民化(都市佛教山林化),义理佛教实用化;是他对传统佛教进行了重大改革,高扬“顿悟成佛”的大旗,恰似风行草偃,不但使得禅宗其他流派尽归其宗,而且,他所创立的禅法,几乎成了汉传佛教的代名词。所谓中国佛教,其特质在禅。其后,禅宗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大师辈出,五家七宗相继建立,开创了光耀千秋的辉煌局面。

有人问庐山归宗寺的道诠禅师:“什么是禅?”

他回答:“待到雪消后,自然春到来。”

康熙皇帝指着桅帆叠影、舳舻相继的长江问:“这条江上有多少条船?”

镇江金山寺方丈香磬禅师伸出两根指头:“不多不少,两条船。”

康熙追问:“一眼望去,江船何止百条、千条,怎么能说只有两条?”

“一条为名来,一条因利去。”香磬禅师说。

白居易对禅心空灵不理解:“心中污浊不可有,清净念头也不能存留吗?”

兴善惟宽禅师说:“金屑虽贵,入目成翳。”

乾隆要到常州天宁禅寺视察,方丈眼开禅师说:“我们就以坐禅来迎接圣驾吧。”——僧人在禅堂坐禅之时,任何人不得打扰,包括皇帝在内。

乾隆知道眼开禅师是开悟的祖师,要封他当国师。眼开禅师展颜一笑,双腿一盘,两眼一闭——死了。

这就是禅,禅的智慧,禅者的态度,禅者的风采。

以慧能为创派祖师的禅宗,在盛唐时期的异军突起,使得整个东方文化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各个层面、各个领域无不受其影响,受其渗透。画蕴禅意品自高,禅是诗家切玉刀。中国传统文化从诗歌到绘画,从音乐到雕塑,正是因为禅的介入,引发艺术领域火山爆发、高原崛起式的突变,从而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禅宗的崛起,不但启悟了道家的根本变革,而且直接孕育了新儒家学说——理学。人们评价新儒学是“阳儒阴佛”“儒表佛骨”“儒外佛里”,这其中的“佛”,指的正是禅。不是吗,从新儒学先驱李翱到理学集大成者朱熹,无不受禅宗的影响,他们大都是以儒家的语言,阐述禅的精髓。朱熹晚年将自己开办的书院,直接以佛教修行场所——“精舍”来命名。更有甚者,他教导学生的方法也是一半时间读书,一半时间静坐。——后人戏称:“半天当儒生,半天做和尚。”

禅宗远在唐、宋时期便传到了邻国。越南独立的开国元勋,就是一位禅师。日本把禅宗当作其文化的三大主流之一。可以说,禅的精神,渗透到了日本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年来,西方也多次掀起禅学热潮,坐禅中心遍布欧美……

——慧能在思想史、文化史的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慧能从一个不识字的樵夫,成为享誉青史的一代宗师,被西方人称作“东方耶稣”,这个独特的历史现象,很是令人回味!

种种文献记载,慧能闻听了《金刚经》中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便开悟了。毋庸置疑,六祖慧能系天纵英才,然而,他的天赋,他的思想,与他特殊的经历密切相关。他三岁丧父,从小以打柴为生,正是苦难的塑造与大自然的启发,使得他具备了从生活中领悟禅机、由自然现象契入宇宙真理的基础。因此,本传记透过神秘的宗教色彩,从一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人的角度来描述慧能的形象,并从中探索出慧能独特禅学的渊源。也就是说,我力图描绘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是怎样像释迦牟尼那样顿悟成佛的!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2: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