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中原》为著名散文家王剑冰有关中原历史文化的散文集。这些文章,或描绘历史场景,或勾描历史人物,或抒发深沉之思,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谈古论今,挥洒自如,既勾起读者对历史的回望和深沉思考,营造一种凝重的历史文化氛围,又勾连古今,让人对中原历史文化产生无限的感慨和长久的回味。
| 书名 | 大象中原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王剑冰 |
| 出版社 | 大象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大象中原》为著名散文家王剑冰有关中原历史文化的散文集。这些文章,或描绘历史场景,或勾描历史人物,或抒发深沉之思,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谈古论今,挥洒自如,既勾起读者对历史的回望和深沉思考,营造一种凝重的历史文化氛围,又勾连古今,让人对中原历史文化产生无限的感慨和长久的回味。 内容推荐 《大象中原》作者王剑冰深得中原文明的熏陶与滋养,富有厚重的历史质感和文化底蕴。他以散文的方式、诗性的语言捕捉有意味的细节、活色生香的情节、血肉丰满的故事,钩沉历史人物,探索历史文化人物的生活和命运,并以现代审美眼光、现代意识进行观照和把握、反思和追问,给历史全新而又独到的诠释。 目录 辑一 春秋那棵繁茂的树 拜谒三苏园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 俊男潘安 圃田的列子 洗耳河畔的又一个春天 香山上的香山居士 退出历史视线的那个商人 西去的韩非子 唱曲的李师师 诗豪刘禹锡 顺着朱雀门看到一个人 郑重虔诚一世名 宋徽宗的徽光 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 大唐文学的一盏夕阳 颍水旁·黄城冈 老子·函谷关 道口·书院·秋声 辑二 洹水南,殷墟上 宋词,东风夜放花千树 印刷技术的文化革命 这里藏着一个世界级的摇篮 火药,原本是一味中药 济沧海的云帆 东京梦华 济水之源 司南 勾栏瓦肆 开封府中走来的词人 老子·鹿邑·宋河 简单说说宋朝的文学家 开封开封 春天的黄河 陕州地坑院 大宋钧瓷 一条河的斑斓 古道秋风 辑三 荆紫关 嵖岈山 东京开封上元夜 黄柏山 黄河与开封 长风过鸿沟 黛眉是座山 青天河红叶 清明上河园中赏楹联 神垕 神农山“白皮书” 那拉提草原的丹花 蝶舞的汴绣 丹花的来信 小沟背·银河峡 姚庄在望 后记 试读章节 拜谒三苏园 天要黑了,我才顺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赶来,我不知道这条小道是不是原来的茶道。我已经远远地看到了莲花山,那里起了雾气。近了,才知道雾气不是来自山上,而是来自我要去的三苏园。 当年苏轼五走古茶道,就喜欢上这里的风物人情。这里的人爱喝茶,是从苏轼时开始,还是以前就有的习惯,只是苏轼来了,更加地有了热情?一直到现在,大街小巷,有着近三百个茶馆,茶的滋润使民风淳朴、社会和谐。有人问起三苏,立马热情相迎,招呼让座。 黄昏的田野一片红黄,红的是晚霞,黄的是麦浪,再有一早一晚,就该收割了。 三苏园好大好旷。已经没有了什么人,容我独自站立,我的心头正起波澜。仰头看天,一轮圆月早挂在那里,云走枝头,视线迷乱,那首词旁白出来,悠远的音声,满园轰然。站在三苏卧眠地,就像站在一个圣殿,一个离奇的境界,没有阴森感,倒是荡漾着一种激扬豪放的气息。 三座坟前各有一石头供台,香炉香壶,仅此而已。先葬的是苏轼,过后苏辙怕哥寂寞,从葬而来,再过后,父亲苏洵从老家以衣冠的名义来陪伴两个儿子。这样,“唐宋八大家”中的三家就聚成了大宋历史的一朵莲,同一座山汇成胜景无限。没有什么陪葬物,陪葬他们的,只有诗词文章。再就是不断有人来焚香,香烟袅袅,似一些话语,絮絮叨叨。有人会抓一把土去,觉得那土里有文气,使得坟永远不大。来的人都说,这样好,这样更显得近乎,生前不图地位显赫,死后更不图什么。但是显赫的是英名,是人们心里的位置。 这里葬的是苏轼吗?我对你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我曾经到过你的黄州,那是你生命中最难堪的一段,空庖寒菜,破灶湿苇。但你却写出了《赤壁怀古》,留下了《寒食帖》;我还去过惠州,你在那里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乐观和豁达,你把朝云葬在了那里,湖边的墓已经颓废不堪,我献上了一束新采的鲜花。“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你虽拣尽寒枝,一蓑烟雨,却是“忧患来临,一笑置之”。文章诗词书画,无不在磨难中完美,茶道也有研究,并得个美食家的美名。随便打开诗词文集,打开书画食谱茶经,你都赫然其中。身后多少追随者,黄庭坚等四学士只是其一。你任性逍遥,随缘放旷,名纵千古,一身可爱。今世有男人慨叹你人生突围,昂昂灵魂不屈命运,有女人直言要嫁就嫁苏东坡,将你视为多个层面可倚靠的绝好。历史就是这样,毁弃一个人的同时,也成就了一个人。久久站立的时候,就觉得看到了一个须发飘逸的形象。 园子里的树也怪,棵棵西南斜,都是眉山方向。山风来袭,飒飒如雨。柏叶落了一层,下面有小芽拱出,承接一隙夕辉。继而发现,圪结草、星星棵、剌刺芽、曲曲菜,长得到处都是,喇叭花在墙头上爬,蒲公英在夕辉里飘。它们从三苏来的时候就来陪伴,时间比那些树还老。 旁边有三苏祠,连着前面的广庆寺,元代的三苏塑像和残碑断刻。说明三苏葬后不久即行修建。古柏森森,庙宇幢幢,大片竹林,斑驳成一片词韵。还有梅园,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都是三苏的喜欢。 不远有村,名苏坟村,“文革”时为保护三苏祠,村人将其作了学堂,牌匾用泥巴糊起来。这里不是三苏的老家,但他们喜欢三苏,崇敬三苏,把三苏当作自己的乡人,没事就到坟上看看,添添土,拉拉话。 三苏园构筑了郏县一景,凡来的人,无不对这个地方产生兴趣。 郏县境内有仰韶、龙山、裴李岗文化遗存,三苏的到来,又使其增添了文化底蕴。这里兴文重教,文庙修得全国扬名,文庙边上的街道叫麒麟街、柏树行街,透显着大气与沧桑。 近处有一条水,水叫蓝河。蓝河上有桥,就叫蓝桥。蓝河入汝河,再入淮河,《水经注》有记载。冢头曾是百里闻名的大码头,周围一片繁华,赶考的从这里下船,经商的在这里上岸。苏轼当年,一定走过这条很像江南的水道。后来有纪晓岚走过,惊叹不已。那水清澈而宽阔,大小船只来来往往,男人女人挤挤拥拥,不知发生多少故事,或也有“魂断蓝桥”的传奇。此地有好水,还有好泉,正合苏轼烹茶“精品厌凡泉”的要求,难怪人们爱饮茶。 一些村子围在三苏园的周围,村名好听得像词牌:雨霖头、竹园寨、龙头槐、马头王。其中一个临沣寨,不过六百人的村子,却留有很多明清建筑,红石砌就的城墙蜿蜒高耸,两道城河使得村民多少年不受匪患骚扰。 这里还有一个大名,叫广阔天地。三苏来后九百年,一批批的人在这里汲取养分,很多人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这一切似乎都让人觉得,有一条脉系在暗暗涌动。 夜真的降临了,园子里更显得空廓静寂。出来时,又看到了苍莽的原野,麦田似雄浑的江水,浩瀚千里。天空广漠,明月越来越亮,晚风流暖,燕鸟低回,群峰如屏。“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三苏该是在这里安享歇息的。 园林上空氤氲的雾气,比我来时更浓了,让人觉得那是一种不朽的灵气。或还是那条古道,经过郏县穿越洛阳西去万里。起伏的鸟儿不时发出清脆的叫声,那叫声好亲切,多少年里都是这么亲切啊: 吃杯茶,吃杯茶吧——P8-11 后记 我所居住的地方不远处即有座版筑的土城,被荒草和各式各样的树木覆盖着,冬天的时候上面铺满皑皑的白雪,从高处会感到像一条银色的长龙,逶迤折向很远;春天又开满野花,一种道不明的芬芳随着风四处荡漾。 这就是郑州的商代遗址。有了这个遗址,郑州最终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城市,走入八大古都的行列。而地处中原的河南,囊括了中国八大古都中的四个。 对于长久的生活地,我往往会投入更多的关注,就像喜欢一个人,就想知道他有哪些经历,哪些故事。于是我越来越明晓了一些细节的东西,这些细节成为解读这个简称“豫”的地方的重要部分。比如,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人物,竟有许多都在这个地方聚集着,他们有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和文学家,由他们串起来的故事,可以说就是半部中国史了。 我怀着浓厚的兴趣,不断地在这个地方走访。 我登上高高的箕山,去看许由待过的地方,一打听还都知道。一位老乡积极地领着我走了好一阵子。我不断地问还远吗,他总是回答说不远。我们从山上下到了半山腰。刚刚下过一场雨,路有些泥泞,满脚踩的都是黄色的黏土。但我终于见到了好大好粗的树,起码有上千年。而那眼许由洗耳池更老,不知道存在了多少年。原来那是一条河,现在仍然可以看到水流。老辈的人都是听更老的人说的。这眼不老泉,一直润泽着周围人们的生活。20世纪,两百人集中在这一片大炼钢铁,用的就是这一眼泉水。 我去开封,刚过了圃田的高架桥,就看到了一个“列子故里”的牌子,牌子虽然不起眼,但让我猛一激灵,那个讲说了《愚公移山》《杞人忧天》《高山流水》等故事的寓言大王原来就在这里!我立即就对这个地方崇敬起来。 我去找寻陈胜故迹,那个辍耕之垄上怅叹久之,怀有鸿鹄之志的搅乱历史风云的猛士,竟然是登封人,只是年代久远,只存了一点可以追寻的痕迹,那是在阳城也就是现在的告成的老城墙围子里。 我曾经去过杜甫故里,杜甫故里一定是一片很宽阔的地方,群山连绵,黄土起伏,修竹茂密,杂树生花。不远有水,是泗河,还有黄河和伊洛河。只是后来由于杜甫一家的搬离而渐渐成为更多的后人的聚居地。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还寻找过李商隐当年在郑州古城附近的居所,那个叫里仁街现在叫西大街的地方。他住所附近,曾经有他常登临并赋诗的夕阳楼。那首诗后来被刻石而名扬天下: “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似乎是李商隐一生经历与命运的写照。我站在西大街西南角一片古城废墟上,面对着西下的落日一阵感慨。 这么多年在中原,几乎走遍了所有市县,见识了中原的山水风物、中原的风土人情,有了感触便写下来。不停地走动,也就不停地动笔。这些笔墨时常带着我的情感和认知。收入书中的。有对历史人物的解说和描述,有对中原风物的走访和欣赏,也有对中原生活的感受和关注。 实际上中原是写不尽的,这个曾经有大象出没的地方,太辽远,太厚重。我还要慢慢去深入,去了解,去品味。 作者于2017年夏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