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羽著的《草泽群龙铁马银旗》收集了《草泽群龙》和《铁马银旗》两部武侠小说。
民国武侠小说作家中精通戏曲、喜欢戏曲的人很多,但直接把戏台场面搬入小说里的很少见。徐春羽大部分小说的叙事风格如同说评书一般。在徐春羽武侠小说中俯拾即是,其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也是演说江湖草莽类型评书中的常用套路和用语。
| 书名 | 草泽群龙铁马银旗/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徐春羽 |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徐春羽著的《草泽群龙铁马银旗》收集了《草泽群龙》和《铁马银旗》两部武侠小说。 民国武侠小说作家中精通戏曲、喜欢戏曲的人很多,但直接把戏台场面搬入小说里的很少见。徐春羽大部分小说的叙事风格如同说评书一般。在徐春羽武侠小说中俯拾即是,其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也是演说江湖草莽类型评书中的常用套路和用语。 内容推荐 徐春羽是民国武侠小说“北派”作家。1942年《立岩》画刊曾称赞徐春羽、还珠楼主、白羽“三君皆为第一流武侠小说家”。其小说古朴豪壮,语言不饰雕琢,颇有民间说书口吻。“民国武侠小说典藏文库·徐春羽卷”收录其武侠小说十余种,是对其经典武侠作品的一次致敬。《草泽群龙铁马银旗》为其中之一。 目录 草泽群龙 第一回 乔风流嬉宫登徒子 演故事怒劓胠箧儿 第二回 斩情丝毅然挥慧剑 报宿怨孤意送警镖 铁马银旗 第一回 跑车赛马玉美人受辱 第二回 梨花鼓词穷瞎子打不平 第三回 学艺心热大肚子约法二章 第四回 宝刀初扣快哉亭群雄收徒 附录 徐春羽家世生平初探 王振良 试读章节 第一回 乔风流嬉官登徒子 演故事怒劓肽箧儿 愁!似钩。挂心头,难扯难揪。开支赛水流,挣钱陆地行舟。不敢明火不敢偷,又没机会帮忙“劫搜”!一顿窝头一顿棒子粥,硬说营养特富气死西欧。白薯下街送信到深秋,黄金棉袄黑玉煤球!房东瞪眼像母牛:“再住金条才收。别耍无赖尤,整天瞎诌。不会搂?没羞!”“呕!!!” 写刀枪架子的小说,不杀不砍,看的主儿说太瘟,大杀大砍,又说太乱。嘴损的主儿,还得说两句俏皮话儿:“他写着不累,也不管打的主儿受得了受不了?”稍涉神怪,就说提倡迷信;偶写男女,就说妨碍风化。其实神仙传、述异记又何尝不是满纸荒唐,但是并没列入禁书。《红楼梦》《金瓶梅》不但粉红而且近于猩红,反被称为才子选当课本,这又应做如何解释?据在下想,小说一道先不管在学术上有无地位,最低限度总要能够帮助国家社会刑、政教法之不足,而使人人略有警惕去取。尽管文笔拙笨,立意总不应当离开本旨。不过看书同听戏一样,看马思远他就注意调情那一场,到了骑驴游街,他骂编戏的煞风景,那就是他生有劣根性,纵然每天您拿道德真经把他裹起来,他也要杀人放火抢男霸女,不挨刽子手那一刀他绝改不了。在下写的虽是武侠小说,宗旨仍在讽劝社会,敬忠教孝福善祸淫,连带着提倡一点儿尚武精神。至于有效无效,既属无法证明,更不敢乱下考语,只有抄袭药铺两句成语“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聊以解嘲吧。 有一年,五月初五,江苏省徐州府属铜山县南门外云龙山根儿底下,围了足有一两千人,有的打着鼓,有的敲着锣,有的敲着铜茶盘,有的打着破铁锅,连男带女,连老带少,脸上都透出一种着急、害怕、神色不定的样儿。离着山根儿不远,搭着有一座高台,拿油桌搭的。台的正中间,是一张金漆方桌,桌子腿儿上扎着两根大竹竿儿,竹竿儿上系着一块黄绸子,黄绸子上用红土子写着四个大字是:“除魃救旱”。桌子上搁着两块砚台,一块里头搁着一块朱墨,一块里头搁着黑墨,砚台旁边放着两支新笔。一碟子白米,一大碗白水,一大轴儿五彩线。当间儿搁着一座香炉,一对蜡扦儿,上头扦着一对大红蜡。香炉旁边放着是高香纸马儿,元宝千张。台的四围,按着八面儿插了八根大幡,分为青红粉白,蓝黄紫绿,正中间还有一座主幡,白缎子地儿,黑缎子边儿,掏着杏红的火焰儿,白地儿是四个大字“伏魔救世”,也是朱砂笔写的。看这种设备安置,不是和尚就是老道立的道场法台,大概是时候还没有到,主坛的还没有来,台上只有一个庄稼人打扮的小伙子蹲着在犄角儿上冲盹儿。这时候锣声鼓声响成一片,正在震耳欲聋的当儿,忽然人群里头吱儿的一声哨子起,便像虎啸龙吟一般,当时锣也不敲了,鼓也不打了,连一点儿声音都听不见了。 在这一声哨儿之后,大家一看,只见一个老头儿,虽然胡子、头发都白了,可是太阳穴鼓着,胸脯儿努着,便像一条欢龙活虎相似。挺着腰板儿,手里提了一条短棒,挤出人群儿,一看前边就是一块四尺多高的石头,一拧腰,一提身儿,嗖的一声就纵上去了。真仿佛钉在上头一样,纹丝儿不动,到了石头上头,一抡手里短棒,向大家一点头道:“众位乡亲!据昨天仙长所说,咱们这里天气久旱不雨,是因为当地出了‘旱包’旱魃,所以才不下雨,仙长云游至此,大发慈悲,要给咱们这一方除魃求雨,这件事情,既是跟咱们这一方祸福有关,咱们宁可信其有,不可说其无。不过咱们这里尽管这样布置,可也别完全指着仙长,咱们自己也应当略有准备,因为我姓方的今年已然活了六十多岁,讲究说走南闯北,我也到过了不少地方,练了半辈子武,虽说没有什么成就,但是耳朵听、眼睛看,也见过了不少英雄好汉,尤其是对于江湖绿林道一切高的、矮的、软的、硬的,总可以说是多少知道一点儿,插圈弄套儿、坑蒙拐骗、装神弄鬼、暗取明夺很是不少。今天这件事我总觉得有点儿不实不尽,什么叫旱包?不但我没见过,大概在场的哪位也没见过……”(P3-5) 序言 “京味武侠”徐春羽 顾臻 徐春羽,民国北派武侠作家,活跃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作品常见诸京津两地的报纸杂志,尤其受到北京本地读者的喜爱。 1941年出版的第161期《立言画刊》上有一则广告,内容是:“武侠小说家徐春羽君著《铁观音》、还珠楼主著《边塞英雄谱》、白羽著《大泽龙蛇传》,三君均为第一流武侠小说家……”文中徐春羽排第一位,以次是还珠楼主和白羽。或许排名并非有意,但徐春羽的名气可见一斑。 六年后,北京有家叫《游艺报》的杂志刊登了一篇名为《本报作家介绍:徐春羽》的文章,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提起武侠小说家来,在十几年前,有‘南有不肖生(向恺然),北有赵焕亭’之谚。曾几何时,向、赵二位的作品,我们已读不到了,而华北的武侠作家,却又分成了三派:一派是还珠楼主的‘剑侠神仙派’,一派是郑证因先生、白羽先生的‘江湖异闻派’,另一派就是徐春羽先生的‘技击评话派’。现在还珠楼主在上海,白羽在天津,北平就仅有郑、徐两位了!于是这两位的文债,也就忙得不可开交。” 此时的徐春羽,不仅名气不减,而且居然自成一派,与还珠楼主、白羽和郑证因分庭抗礼,其小说显然相当受欢迎。笔者翻查民国旧报纸时曾经粗略统计了一下,1946-1948两年时间里,徐春羽在四家北京本地小报上先后连载过八部武侠小说,在其他如《游艺报》《艺威画报》等杂志或画报这类刊物上也连载过武侠小说,前文提到的《游艺报》上那篇文章还写着这样一句话:“打开报纸,若没有他(郑证因、徐春羽)两位的小说,真有‘那个’之感。” 老北京的百姓看不到徐春羽的小说会觉得“那个”,武侠小说研究人员看到徐春羽的生平时却也有“那个”之感,因为名声如此响亮的徐春羽,竞仅在1991年出版的《民国通俗小说论稿》(作者张赣生)中有一点少得可怜的介绍: “徐春羽(约1905-?),北京人。据说是旗人。他通医术,曾开业以中医应诊;四十年代至天津,自办《天津新小报》;五十年代初,曾在北京西直门一家百货商店当售货员。其余不详。”连标点符号在内不过八十余字。 除了台湾武侠研究专家叶洪生先生曾在《武侠小说谈艺录》(1994年出版)一书中对徐春羽略提两句外,再无关于其人其作的只言片语,更谈不上研究了。 近年,随着武侠小说逐渐为更多研究者所重视,关于民国武侠小说的研究也获得不少新进展,天津学者王振良撰写了《徐春羽家世生平初探》一文,内容系采访徐家后人与亲友,获得颇多第一手新资料。尽管因为年代久远,受访人年纪偏大,记忆减退,以及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徐春羽生平中仍留下不少空白,但较之以往已有很大改观,而张赣生先生留下的徐春羽简介也由此得到了修正和补充。 现在可以确定的是,徐春羽是江苏武进(即今江苏常州)人,并非北京人,也不在旗。他的出生时间是清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十月二十一日(1905年11月17日),属蛇。 关于徐春羽的生平,青少年时期是空白,据其妹徐帼英女士说,抗战前徐春羽在天津教育局工作,按时间推算差不多三十岁。在津期间,徐春羽还应邀主持周孝怀创办的《天津新小报》,并经常撰写评论。笔者据此推测,1935年6月有一位署名“春羽”的人在北京的《新北平报》副刊上开了一个评论专栏,写下了诸如《抽烟卷儿》《扯淡·说媒》《扯淡·牛皮税》等一批“豆腐块”大小的杂评,嬉笑调侃,京腔京味十足,此人或许就是徐春羽。同在1935年,北平《益世报》上刊登了一篇署名“春羽”的武侠小说连载,篇名是《英雄本色》,遗憾的是仅连载了几十期就不见了踪迹。目前没有发现更早的关于徐春羽写作武侠小说的资料,此“春羽”若是徐本人,或许这篇无疾而终的连载可以视为他的武侠小说处女作。 抗战开始,华北沦陷长达八年,徐春羽在这一时期应该就居住在北京或天津,是否有正当职业尚不清楚,所能够知道的就是他写了几部武侠小说在北平的落水报纸上连载,并以此知名。另在《新民半月刊》杂志上发表过一部十一幕的历史旧剧剧本《林则徐》。 抗战胜利后,徐春羽似乎显得相当活跃,频频在京津各报刊上发表武侠小说,数量远超抗战期间,但半途而废者较多,也许是文债太多之故,也许本是玩票心态,终有为德不卒之憾,这一点后面还要谈到。 1949年后,他似乎与过去的生活做了彻底的切割,小说和文章不写了,大半时间在家行医。他也曾经短暂地打过零工,一次是在西直门一家商店做售货员,结果被一位通俗作家耿小的(本名郁溪)偶然发现,然后就没了人影;另一次是在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待过一段时间,1952年因故离开。 徐春羽的父亲做过伪满洲国“御医”。从能够找到的信息来看,做父亲的比做儿子的要多得多,也清楚得多。 徐父名思允,字裕斋(又作豫斋、愈斋),号苕雪,又号裕家,生于1876年2月.13日。青少年时期情况不详,1906年(三十岁)入张之洞幕府,任两湖师范学堂文学教员。次年初,调充学部书记并在编译局任职。1911年,徐思允被京师大学堂聘为法政科教员,主讲《大清会典》。据徐春羽之妹徐帼英所述,其父于1912年任北京政府铨叙局勋章科科长,后又外放任安徽省宿县县长等职。 …… 徐春羽概括的:老北京人身上的特点,在其小说中的很多小人物如茶馆、酒肆的伙计、客人、公人、地痞、混混等身上,都能或多或少地有所发现。而市民社会中各色人等的言谈话语、举手投足,生活气息极为浓郁,非长期浸淫其间有亲身经历者不能道出。老北京逢年过节的庙会盛况与一些风俗习惯,都在徐春羽的武侠小说中有所展现。相比之下,赵焕亭、王度庐等人在小说中虽也都有对老北京风土人物的描写和追忆,但也仅限几部作品,不如徐书普遍,徐春羽的武侠小说或许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京味武侠”。 近年来,对老北京文化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徐氏武侠小说或许是座值得有心人深入挖掘的富矿亦未可知。 徐氏武侠小说的特点是非常鲜明的,缺点也是毋庸置疑的。 其一,小说评书味道浓郁是特色,但也多少是个缺点,因为评书属于口头文学,追求的是讲说加肢体动作带来的现场效果,一件小事经常会用大段的言语来铺叙、表白,有时还要穿插评论在其间,听者会觉得过瘾,可是一旦形诸文字,就难免有时显得哆唆和絮叨,如前面所举的《宝马神枪》中那段报字号。类似的段落如果看得太多,会令读者产生枯燥和乏味的感觉,影响到阅读效果。徐春羽的文字表现能力当然很强,但也无法克服这样的先天缺陷。 其二,前面已经提到,就是作品半途而废的不少,其中报纸连载最为突出。比如《红粉青莲》仅连载十余期就消失不见,《铁血千金》则连载到三十七期即告失踪,其他连载了百十期后又无影无踪的还有若干,这里面或许有报纸方面的原因,但徐春羽的创作态度也多少是有些问题的,甚至不排除存在读者提意见而告停刊的可能。无论如何,这些烂尾连载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质量和读者的观感。单行本的情况略好,然而也存在类似问题。再加上解放前的兵荒马乱以及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尤其是五十年代初的禁止武侠小说出版与出租,都造成武侠小说的大量散佚和损毁。时至今日,包括徐春羽在内的不少武侠作家的作品,都很难证实小说的烂尾究竞是作者造成的,还是书的流散造成的,这自然也给后来的研究人员增加了很多困难。 本作品集的底本系由上海武侠小说收藏家卢军先生与著名还珠楼主专家周清霖先生提供,共计十二种,是目前能够见到的徐春羽武侠小说的全部民国版单行本了。这些作品绝大多数是解放后第一次出版,其中的《碧血鸳鸯》虽然曾由某出版社在1989年出版过一次,但版本问题很大。该书民国原刊本共有九集,是徐春羽武侠小说中最长的,但1989年版的内容仅大致相当于原刊本的第三至八集,第一、二、九集内容全部付之阙如,且原刊本第六集第三回《背城借一飞来异士,为国丧元气走豪雄》、第七集第四回《痛师占卜孙刚射雁,喜友偕行丁威打虎》也均不见踪影。另外,该版的开头始自原刊本第三集第一回的三分之二处,前三分之一的三千多字内容全部消失,代之以似由什么人写的故事简介,最后一回则多了一千多字,作为全书的结束,其回目“救老侠火孤独显能,得国宝鸳鸯双殉情”也与原刊本完全两样。这些问题都已经通过这次整理得到全部解决,也算功德圆满,只是若干部徐氏小说因为前面提到的原因,明显没有结束,令人不无遗憾,但若换个角度想,这些书能够保留下来且再次公之于众,已属难得之至了。 今蒙本作品集出版者见重,嘱为序言,以方便读者,故摭拾近年搜集的资料与新的研究成果,勉力拉杂成篇,以不负出版方之雅爱。希识者一哂之余,有以教也! 中国武侠文学学会副秘书长 顾臻 2018年4月10日写于琴雨箫风斋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