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慎萧著的《资本主义金融化转型机制研究》的研究主题是资本主义金融化转型机制问题,其背景是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再以美国为主导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即金融的扩张与经济的金融化。本书对资本主义金融化转型是如何发生的这个问题给予一个总体的描述和回答,并对转型后金融主导型资本积累体制的稳定与不稳定状态进行一个判断,试图对未来走向给出一个推测。
| 书名 | 资本主义金融化转型机制研究/政治经济学论丛 |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 作者 | 马慎萧 |
| 出版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马慎萧著的《资本主义金融化转型机制研究》的研究主题是资本主义金融化转型机制问题,其背景是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再以美国为主导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即金融的扩张与经济的金融化。本书对资本主义金融化转型是如何发生的这个问题给予一个总体的描述和回答,并对转型后金融主导型资本积累体制的稳定与不稳定状态进行一个判断,试图对未来走向给出一个推测。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概念界定 1.3 研究方法与全书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本书结构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2章 金融化转型机制的研究视角:理论综述 2.1 各学派关于金融化研究的理论分歧与共识 2.1.1 关于资本主义是否发生系统性金融化转型的判断 2.1.2 金融化转型机制研究的理论分歧与共识 2.1.3 资本主义金融主导型积累方式能否持续 2.2 资本主义金融化转型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视角 2.2.1 金融扩张的周期性与“金融化转型”再界定:20世纪后半叶的金融扩张 2.2.2 解释金融化转型机制的四种研究视角 第3章 非金融部门的金融化转型:资本竞争与转型机制 3.1 非金融部门金融化的宏观现实:资本竞争与融合 3.1.1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竞争与合作 3.1.2 非金融部门的金融化过程:利润率与利息率的动态关系 3.1.3 小结:非金融部门金融化转型背后的资本逻辑 3.2 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转型微观机制 3.2.1 非金融企业治理结构变化的比较静态分析模型 3.2.2 金融化过程中非金融企业投资决策动态模型 3.2.3 非金融企业投资决策计量模型与经验数据描述 3.2.4 计量方法与结果 3.2.5 分析与主要结论:资本主义非金融部门企业层面金融化转型机制 3.3 结论与探讨:非金融部门企业层面金融化转型机制 第4章 金融部门的金融化:银行职能的转变 4.1 金融资本理论 4.1.1 金融资本的循环 4.1.2 金融部门的利润从何而来 4.2 金融中介部门的核心:银行与信用 4.2.1 马克思主义视角中的信用与金融中介部门:银行资本与利润 4.2.2 银行部门的“金融化”:银行利润的新来源 4.2.3 小结:银行与资本积累 4.3 公开金融市场的扩张:信用的新形式 4.4 金融全球化:发达国家金融资本的对外扩张 4.5 总结与探讨:金融化是金融资本的新阶段吗 第5章 工人家庭被动纳入金融化转型:资本的金融掠夺 5.1 资本对工人家庭的金融掠夺:金融利润的本质 5.2 工人家庭部门的金融化与经济的不稳定:模型与分析 5.2.1 基本模型:金融主导下的资本主义消费、家庭与不稳定 5.2.2 金融化对产能利用率、资本积累率以及工人负债—资产率的短期与中期影响 5.2.3 基于美国数据对模型的分析 5.3 结论与探讨:对工人剩余价值的金融掠夺 第6章 结论:金融化转型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与不稳定 参考文献 致谢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