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四类手记/刘绍棠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绍棠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我是一个土著

命运为我安排了一条反常的道路。

在五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作家中,我是纯学生出身。从小学门进中学门,又从中学门进大学门,而一出大学门就专业创作。我是新中国的第一代大学生,也是共和困成立后培养起来的第一批青年作者。

然而,一九五七年把我赶出了文艺界,也远远地抛出了知识分子的生活天地。赤子而来,赤子而去,叶落归根,回到我呱呱坠地的农村当农民。

所以,我有生四十四年,倒有三十年以上是在农村度过的,我对农村比对城市熟悉,对农民比对知识分子熟悉。三十一年来我发表和出版的三部长篇、八部中篇和上百个短篇,不但主要写的是农村题材,而且多半是在农村写的。

因此,我是一个土著,一个土著作家,写出的是土气的作品。

土气,在我看来,就是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也就是从内容到形式,都表现出强烈的中国气派。我还没有真正做到,但是我想努力做到。

作家必须深深植根于本围和本民族的社会土壤中。脱离本国的国情和本民族的传统,脱离本困和本民族的社会生活而写出的作品,只不过是空中楼阁,虽然耀眼夺目,但是转瞬即逝。我们引进和借鉴外国文学作品,并不是为了仿造,而是要吸收和融合其某些可用的艺术技巧,以丰富我们的表现手法。然而,任何形式必须取决于内容的需要,而不能削足适履,强使内容屈从于形式。

许多优秀的外同文学作品之所以吸引我们,是因为它们表现出它们本国和本民族的风格、特色与气派。我们眼中的“洋气”,正是这些外国文学作品自身的“土气”;而我们的文学作品越具有中国的“土气”,在外国人眼里也最“洋气”。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外国作家以中国民族的风格写他们的生活,将是滑稽可笑的;而我们中国的作家以外国的风格写中国生活,也必然不伦不类。

创作必须从生活出发,作家必须熟悉生活。

对于一个作家,怎样才算是熟悉生活呢?我认为,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他所反映和描写的生活的过去与现在,也看得见未来;必须具体而形象化地熟识他所描写和刻画的人物的身世、历史、相貌、性格、心理和语言;必须通晓他所描写和表现的生活天地的风土习俗、人情世态与环境景色。

我个人有个偏见,检验一个作家是否熟悉生活,首先看语言。

一篇作品中各种人物的语言大同小异,甚至相同而无小异,也就证明作者并不了解他所描写的人物的“这一个”。不了解就是不熟悉;不熟悉生活中的人物,也就并没有真正熟悉生活。

身在其中,朝夕相处,而只见共性,不见个性,只见一般,不见特征,描写和对话抓不住鲜明的特点和差异,归根结蒂也还是对于身在其中的生活和朝夕相处的人物并不真正熟悉。而只见共性、一般和相同,不见个性、特征和差异,便不会有所感动,也不会产生具体形象,只能从概念到图解,作品中的人物不过是作家手中的傀儡玩偶。

《蒲柳人家》是我进入八十年代创作的第一部作品,激发我创作欲望的不是哪一个概念,或什么样的丰题,是何满子和望日莲这两个人物,激动我写《蒲柳人家》。

何满子的性格和“业绩”,大半取自童年时代的我。

去年,我改正了五七年问题以后,又回到北京城里来住,但是,强烈的思乡情绪,时时在我心中骚动。我常常回想我在农村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往事,而童年时代的生、?舌最令人悠思难忘,打鸟、摸鱼、掏螃蟹、偷瓜、过家家、认字方、花兜肚、滚喜床……都涌上心头,历历在目;我仿佛看见童年的我,在村前村后、田野河边、渡头路口,欢蹦乱跳地嬉戏。我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回忆往事必然怀念故人,于是其他叭物便一一浮现出来。头一个,便是翩若惊鸿的望日莲出现在我的眼前。那是,两个童养媳和一个被姨母卖掉的姑娘(这个姨母是开小店的,跟我家相隔一户)。在我六七岁时,这三个姑娘都是十七八岁,她们打青柴、拾庄稼、编筐织篓、推碾子推磨,受婆婆和姨母的气,我都亲眼所见,当时就对她们充满同情。我满河滩野跑,常跟她们搭伴,在我当时的心目中,她们是那么美丽,那么好心眼儿。现在,她们都是五十开外的人了,对于她们少女时代的身姿和面影,连她们自己也想不起来了,然而却活生生地保存在我的记忆里。

因此,我是怀着要写这些我所熟悉的人的激情,创作这部中篇小说的。(P3-5)

目录

乡土文学

 我是一个土著

 创作漫谈剪辑

 乡土与创作

 生活原型与创作

 无主角戏·小说语言

 使用优美的农民口语

 我为乡土文学抛砖引玉

 继承和发展中国小说的民族风格

 枣下问答

 一得之见

 雕虫并非小技

 谈话与答问

 我与大众文学

 吹腔

 旱甜瓜另个味儿

 病中答问

 姓民

 坐而论道

 不可忽视语言艺术

 自立为王

 津津乐道

 不可无傲骨

 茫茫九派流中国

 嗜短

 乡土文学浅说

 《刘绍棠文集·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总序

说古·戏言

 先秦母体

 略输文采

 汉魏一瞥

 两晋可鉴

 南朝文色

 北国风光

 以人为镜

 唐代小说亦如诗

 闲话李杜

 失误引起的杂谈

 文章千古事

 词有长短

 帝相岂如词人

 偏爱李翠莲

 秀杰东坡

 风流儒宗

 “乡亲”陆放翁

 辛词随想

 婉约的鬼雄

 开采辽金

 元曲偷艺

 槛隔

 断章取艺

 转世

 四大名旦

 我也程门立雪

 进京开眼

 木秀于林叶盛兰

 叶之光合作用

 每日“堂会”

 四大坤伶

 戏迷点题

 后起三秀

 棒槌·戏说

 含金量不足

 以土为荣,割据一方

 京侯卫马

如是我说

 勿忘通州城

 非框即诓

 一字中的

 触电

 贵相

 五色土与北京文化

 痛感

 骡子不嫌多

 条陈改随笔

 恢复本色

 何日可见三秋树

 毁于一旦

 赶快

 以书为镜知进退

 副刊与文学

 副刊不可小看

 深远与广泛

 在过去和未来之间

忆念怀旧

 人格与艺品

 怀念耀邦同志

 秀才人情纸半张

 感怀茅公

 北京作家的一代宗师

 一个有风格的作家

 是真学者

 我与民进《民主》

 为萧军同志送行

 敬悼吴组缃先生

 父亲

 打糊饼

 榆钱饭

内容推荐

《四类手记》是我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的散文随笔集,本书共分为四章:乡土文学、说古·戏言、如是我说、怀念忆旧。“乡土文学”涵盖了作者的创作漫谈,具体处剖析走上乡土文学之路的起源、作品人物的原型与演变、创作风格和技巧的探索、写作语言的师法及磨炼,宏观上明确谈及乡土文学的创作之本乃至文学创作应有的风骨品格,其文学体系脉络清晰可见;刘绍棠先生在古代文学、戏曲曲艺方面均有深入研究,“说古·戏言”一章收录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多类文体、诗词人及京剧派别、大家的品评,旁征博引,凝练深刻,指出文学与艺术在创作中的共通之处,为文学创作的发展提供了思路;而“如是我说”则多是作者发表于报纸专栏的稿件,针砭彼时文坛乃至社会相关时事,观点鲜明,笔力铿锵;终章“怀念忆旧”承载了作者对推崇已久的前辈作家、逝去的亲人、多年相交的老友等故人往事的感怀,质朴真挚,令人动容。

编辑推荐

刘绍棠著的《四类手记》是一部散文集。这是刘绍棠晚年脑中风导致左偏瘫之后所创作的非小说类文字的结集。所谓“四类”,是刘绍棠给他晚年的这些文字的分类,谈乡土文学的,归为“乡土文学”编;文史随笔类的,归为“说古戏言”;那些怀人忆旧的文字,归为“忆念怀旧”;那些无法归类的,就称为“手记絮语”。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1:2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