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帝国的归宿(秦朝卷)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严明贵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严明贵著的《帝国的归宿(秦朝卷)》是一本关于秦朝历史的通俗读物。

一本书写尽一个王朝的流离命运!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学界的新成果融会贯通,以普通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和推广,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科学普及工作。这一点在本书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内容推荐

历史学最大的社会意义在于知兴替、明得失。中国漫长的封建时期曾产生过诸多王朝,其兴衰过程历来为世人所关注,多少年来引发了无数讨论与思考,是历史学爱好者永恒的话题。帝国的归宿系列丛书正是基于以上认识,组织了一批具有深厚学养的一线中青年学者撰稿,以正确的史观、翔实的资料、生动的文字,对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的兴衰展开分析与阐释,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并引发进一步思考。

严明贵著的《帝国的归宿(秦朝卷)》为丛书之秦朝卷,围绕秦朝的灭亡过程展开,讲述帝国迟暮之全过程。

目录

第一章 千古一帝

 第一节 大秦崛起

 第二节 横扫六合

 第三节 千古一帝

第二章 苛政猛于虎

 第一节 阿房筑梦

 第二节 北击南征

 第三节 焚书坑儒

第三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第一节 六国遗恨

 第二节 大泽蜂起

 第三节 亭长初现

 第四节 天下大势

第四章 速朽的帝国

 第一节 帝国丰碑

 第二节 指鹿为马

 第三节 二世而亡

余绪 帝国遗产

试读章节

秦之野望

自秦立国以来,或许在历代秦国君主内心深处都有一个东进的发展理想。

春秋中期,秦穆公当政时,大秦的这一理想曾经显得近在咫尺,最终却远在天边——当然,秦穆公称霸西戎的近期战略目标实现了。这为数百年后大秦统一中国奠定了最初的基石。

此后的数代秦君或沉寂或奋发,但始终在东进之路上屡屡受挫。大秦经历了两百多年的蹉跎之后,在公元前4世纪中期,终于迎来了一个契机!大秦此时的国君是孝公,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即发生在秦孝公当政时期。当时,黄河和崤山以东的战国“六雄”已经形成,淮河、泗水之间有十多个小国。秦孝公继位时,与“六雄”之主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文公、韩昭侯、赵成侯并立。此时,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间用武力相互征伐吞并。与东方“六雄”相比,当时的秦国,经济落后、文化不昌,在硬实力和软实力方面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东方“六雄”视秦为野蛮的戎狄蛮夷,在若干重大盟会活动中皆看不到秦国的身影。这在年轻的秦孝公看来,是非常可耻的事儿,大秦立国四百余载,居然仍不被重视。因此,秦孝公立志要振兴大秦,做一个令“六雄”不敢小觑的大秦!

秦孝公重用公孙鞅(又名卫鞅、商鞅)实行变法。商鞅变法内容繁多,涉及诸多方面,而且卓有成效!在政治上,大秦迁都至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在全国推行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同时,废除世卿世禄制,推行二十等爵制,奖励军功;在全国厉行法治,轻罪重罚。在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在法律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奖励耕织,并统一度量衡,不断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思想上,采取“燔诗书”、明法令的举措,加强思想的控制。在对外关系上,秦、楚和亲联姻,“远交近攻”,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从此,大秦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秦孝公死后,其子嬴驷继位,是为秦惠文王,这是大秦历史上的第一个称“王”的国君。秦惠文王即位后,以宗室多怨而诛杀商鞅,但“商君之法”得以延续。公元前325年改“公”称“王”;其当政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进一步增强了大秦的国力,为秦的统一夯实了根基。

随后的秦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及庄襄王等几代秦君继续推行“东向”政策,不断蚕食鲸吞韩、魏、赵、楚等国土,国力进一步增强。在此期间,大秦与山东“六雄”之间展开了一场“连横”与“合纵”的国际关系竞逐,以苏秦、张仪、公孙衍、范雎、陈轸、郭隗等为代表的纵横家们,逐渐形成秦、齐为核心的两大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合纵连横的盟主在齐、秦两国之间变换,双方都企图通过合纵连横运动有效地遏制对方的兼并战争,阻止对方的过分强大。在这一过程中,大秦实力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尤其在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击溃了强敌赵国,取得了“东向”战略上的绝对优势。从此,山东“六雄”再也无法阻挡强秦兼并天下的步伐了!

到秦王嬴政继位之时,大秦在战国七雄中傲视天下,统一天下之势已成。如果说,自秦孝公以来的历代秦国君王们孜孜以求的是“东向”,与山东“六雄”分庭抗礼、逐鹿中原的话,那么,在他们内心深处是否还有一个隐隐的“野望”?这个野望在他们那个时代或许显得有些荒唐可笑,有些不着边际。但是,当嬴政接手大秦之时,这一野望却已那么近在咫尺、唾手可得了。这之间,经历了一个世纪的世事轮回。在匆匆的一百年间,七雄实力此消彼长、盛衰兴替,唯有大秦一枝独秀。(P4-6)

序言

钱穆先生说到中华文化的三个特点,一是历史悠久,二是不间断,三是记载详密。环顾全球,恐怕没有哪个民族如中华民族这样重视历史。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历史最为完备的国家。

学习历史的意义何在?我理解应该有三个层次:第一,了解我们的先人是如何生活、如何思考的;第二,了解我们的民族是如何发展、繁衍至今的;第三,从中摸索出一些规律,以推动和促进我们当下的生活。很多人在学生时代或多或少对历史都有一点恐惧心理,枯燥的时间地点,乏味的典章制度,为了应付各种考试,不得不死记硬背。但是,当我们积累了一些社会经验,增长了一些人生阅历之后,却会发现,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历史的影子在摇曳,那感觉似是而又非、真切而又恍惚,今天好像是昨天的重现,但却又与昨天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这一切,驱动着你想去探寻,是什么造成了昨与今之间的同与不同,是什么导致了今与昨之进步与反动。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前辈学者阐释学习历史的态度时,特别指出,对于本国历史应该持有一种温情与敬意,应该有一种理解之同情。只有满怀温情与敬意、抱着理解之同情,才能同时摒弃妄自菲薄与狂妄自大,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我们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并从中有所收获。

新中国成立以前,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普罗大众的历史知识主要来自两种通俗文艺形式——评书和戏剧。义务教育普及的今天,历史仍然是大众读物乃至大众娱乐的重要内容。充斥银幕的热播剧、各大图书排行榜上的畅销书,许多都是以历史为题材。另外,学者皓首穷经的研究成果,则很少有人问津。冷静一想,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我们大陆,即便在今日之美国、日本以及中国的台湾、香港,也无不如此。在世界华人社会里,是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还是金庸的《鹿鼎记》发行量大?同是“三国”,读《三国志》的有几人,《三国演义》却是家喻户晓。小说《三国演义》《鹿鼎记》乃至电视剧《三国演义》《鹿鼎记》等对培养青少年历史兴趣的功能不容忽视。回想我们这一代历史学者,有多少人是因为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而喜欢上历史并走上专业研究道路,又有多少人一开始就是捧读《史记》《资治通鉴》的?显然是前者。

因此,不必鄙视大众读物,不必轻视大众读物乃至影视作品对于唤起人们对历史、对历史学产生兴趣的作用。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有些大众读物、影视作品粗制滥造,闹了很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话,造成了不良影响。

《帝国的归宿》丛书出版在即,中国华侨出版社的年轻朋友嘱我为这套通俗历史读物写一篇序言。丛书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作为选题宗旨,详述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的兴亡过程。粗读全稿,与一般历史读物相比似乎并无特别之处。细读之下,却感受到了其中的与众不同。丛书作者都是在科研、教育一线的青年史学工作者,他们秉持史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带着一份学术的尊严,投身大众读物创作,其热情与严谨洋溢于字里行间。全稿宏大叙事与历史细节并重,在正确的史学理论之下,从史料出发,切实做到了言必有据。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不少作者将学界的新成果融会贯通,以普通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和推广,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科学普及工作。这一点在丛书的唐朝卷、元朝卷、明朝卷中都有很好的体现。

相信,这套丛书能够在众多大众历史读物中脱颖而出,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

是为序。

方志远 丁酉秋九月望日

书评(媒体评论)

丛书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作为宗旨,详述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等主要朝代的兴亡过程。全稿宏大叙事与历史细节并重,在正确的史学理论之下,从史料出发,切实做到了言必有据。相信这套丛书能够在众多大众历史读物中脱颖而出,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

——方志远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6:5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