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飙车》是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最具代表性的小说集之一,收入十一篇短小精干,而又寓意非凡的小说。作者以充满诗意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笔触细腻、满怀深情地描绘出自然的风景,人与景相互映衬,表现出作家对亲近自然和自由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虽然小说内容各异,但都在讲述社会边缘人物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准确地反映社会现实,透露出作家对人性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生意义的高度关注。
| 书名 | 飙车(精)/勒克莱齐奥作品系列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法)勒克莱齐奥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飙车》是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最具代表性的小说集之一,收入十一篇短小精干,而又寓意非凡的小说。作者以充满诗意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笔触细腻、满怀深情地描绘出自然的风景,人与景相互映衬,表现出作家对亲近自然和自由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虽然小说内容各异,但都在讲述社会边缘人物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准确地反映社会现实,透露出作家对人性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生意义的高度关注。 内容推荐 《飙车》是勒克莱齐奥出版于一九八二年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十一篇短篇小说。 这是一组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众生相:翘课飙车抢劫路人却遭遇车祸的少女;为到梦中的法兰西工作而偷越国境的意大利人;为见到狱中的哥哥而去商店里偷钱的小达维;不想回家却遭到流氓轮奸的克丽丝蒂娜;抵制官商勾结征地的“钉子户”曙光别墅夫人;对病中的母亲撒谎、天天逃学去看大海和天空的阿娜……小说中的主人公,不是处于社会边缘的少男少女,就是游离于文明社会之外的边缘人物。他们排斥与现代文明联系在一起的人造风景,水泥森林般的城市让他们感到窒息,只有大自然向他们张开怀抱,为他们提供避难所。 目录 译者序 飙车 莫洛克 逃犯 阿里亚娜 曙光别墅 安娜的游戏 奢华的生活 偷渡客 小偷啊,小偷,你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奥尔拉蒙德 达维 试读章节 飙车 两个姑娘决定在那里,在自由大街变宽之后形成的小广场那里相会。她们约好一点钟见面,因为速记学校两点钟开始上课,上课后的全部时间都不应该荒废。其实,迟到了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就算她们被撵出校门又能怎么样呢?这是滴滴说的。滴滴年龄稍大一些,长着一头红发。马尔迪娜耸了耸肩膀,当她赞同某件事却又不想说出来时,她总是这样耸耸肩膀。尽管看上去她们的年龄差不多,但马尔迪娜实际上比滴滴要小两岁,也就是说,再过一个月她就满十七岁了。只不过,她就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没什么个性,譬如吧,在掩饰自己的羞怯时,她总是沉着脸,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她总是耸耸肩膀来表示。 不管怎么说,这不是马尔迪娜出的主意。或许也不是滴滴的主意,只不过是她先说出来罢了。马尔迪娜并没有显示出特别吃惊的样子,没有大呼小叫,她只是耸了耸肩膀。两个姑娘就这样说好了。关于地点,她们的意见还是有些不一致。马尔迪娜想到城外去,譬如去穆兰,那儿的人不是很多,滴滴却说城里人来人往,干起来更顺手。她坚持着不肯松口,马尔迪娜最后只得耸了耸肩膀。说到底,无论是市中心还是穆兰,都是一码事,关键要看有没有下手的机会,仅此而已。马尔迪娜是这么想的,但她觉得不好跟她的女友挑明。 马尔迪娜与母亲一起用午餐的整个时间里,几乎没有想到那个约会。当她想到那个约会时,很吃惊地发现自己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次约会对滴滴来说肯定是另~码事。她用了好几天时间,反反复复琢磨过这件事。她坐在凳子上吃三明治时,肯定把这件事告诉过她的男朋友。而且,她的男朋友这还是第一次同意把摩托车借给马尔迪娜,因为她没有车。不过,不清楚他对这一切是怎么想的。他的两只眼睛细眯眯的,从中绝对看不出什么,即使在他生气和心烦的时候也看不出来。 然而,当马尔迪娜来到自由大街的小广场附近时,她的心一下子慌乱起来。真是奇怪,一颗心感到害怕时,总发出“咚!咚!咚”的声音,在身体里面跳得特别厉害,然后两腿顷刻之间便瘫软无力了,仿佛要倒下。她为什么害怕呢?她不太清楚。她有些漠不关心,有些无动于衷,甚至有些烦躁,仿佛身体里面感到惶恐的是另外一个人。尽管如此,她还是紧抿嘴唇,轻轻地呼吸着,以免别人看见,察觉到她的心事。滴滴和她的男朋友已经到了,他们跨坐在摩托车上。马尔迪娜不喜欢滴滴的男朋友;她从不靠近他,免得和他拥抱。她与滴滴之间就不是这么一回事。马尔迪娜和她是真正意义上的好朋友,特别是这一年来两人的关系更加亲密,而马尔迪娜自从交了这位朋友之后,感觉到一切都变了。如今,她对男孩子不那么害怕了,她觉得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伤害到她,因为她拥有一个女友。滴滴长得不漂亮,但她笑得很甜,那双美丽的眼睛是灰绿色的。显而易见,她的红发有些怪异,但与她很相配。她总是保护马尔迪娜免受那些男孩子的骚扰。马尔迪娜长得如花似玉,碰到男孩子时,总会被他们纠缠不休,滴滴便为她两肋插刀,有时她还会动用拳脚。 兴许是滴滴的男朋友最先想出的主意。这很难说,因为过了那么长的时间,他们多多少少都渴望尝试一下,可男孩子总是夸夸其谈,做不了大事情。是滴滴说要让他们长长见识,她不会畏缩,倒是那帮男孩女孩可以卸下伪装了,从今以后,马尔迪娜再也不会害怕任何东西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马尔迪娜才感觉到心脏跳得非常厉害,因为这是一场考试,是一次考验。到目前为止,她都没有想过这件事,可是,当她突然看见滴滴和那个男孩在街角那里,在阳光下,坐在摩托车上抽烟时,她忽然就明白了,他们在等着某件事,有一些事情肯定要发生。然而,自由大街静悄悄的,没有什么行人。鸽子在阳光下,在人行道边和路边的水沟里走着,脑袋机械地扭动。但是,仿佛有一阵强烈的空虚袭来,在耳朵里尖叫,使人恐慌;在八层高楼上,在阳台上,在每扇窗户后边,或者每一辆停着的汽车里,处处都是空虚的感觉带来的威胁。 马尔迪娜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她感到空虚的寒流在她的身体里蔓延,向心脏逼近,她的手心沁出一些汗珠后,变得湿漉漉的。滴滴和那个男孩子在阳光下眯着眼睛看她。他们跟她说话,但她听不见。她当时的样子肯定是脸色煞白、目光呆滞、两唇眵嗦。然后,这些症状一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此刻是她在说话,声音有些嘶哑,她不大清楚自己在说些什么。 “好了。嗨,上路吗?现在上路吗?” 男孩子跳下摩托车。他亲了亲滴滴的嘴唇,然后向马尔迪娜走过来,却被她猛地推开了。 “喂,放开她。” 滴滴猛地启动摩托车,把车开到马尔迪娜身边。她们狠狠地轰了几下油门后,同时出发了。她们在人行道上行驶了片刻,然后拐上机动车道,在汽车才能行驶的马路上并肩前进。 P1-4 序言 金龙格 《飙车》(原名《飙车及其他社会新闻》)出版于一九八二年,收入十一个短篇小说,是勒克莱齐奥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之一。早在一九九二年,勒克莱齐奥的两部短篇小说集《梦多和其他故事》(1978)以及《飙车及其他社会新闻》中的九篇小说就已经翻译成中文,并结集成书,以《少年心事》为书名,在柳鸣九先生主编的“法国二十世纪文学丛书”中出版。在这本书的前勒口上,有这样一股文字: 勒克莱齐奥笔下的故事仿佛源于冥想和梦幻,反映的却是我们的时代。如果说,为了到梦中的法兰西工作而偷越国境的苦难的意大利人,为见到狱中的哥哥而去商店里偷钱的小达维,不想回家却遭到流氓轮奸的克丽丝蒂娜等人物的故事揭示的是存在于沮丧的当今世界的可怕的孤独、压抑、不公以及对自由和美好爱情疯狂而又徒劳的渴望的话,那么,四处漂泊的小男孩梦多,热爱自由的小姑娘露拉比等这些有如精灵一样的孩子的故事则为我们指明了走出忧郁的黑暗,重新找回我们呼吸的清晰的节奏和我们灵魂的钥匙的希望之路。 这段文字大致上概括了这两部短篇小说集的主题,虽然内容各不相同,虽然从两部小说集的书名来看,《梦多和其他故事》强调作品的故事性,而《飙车及其他社会新闻》则强调故事的真实性,但是这些短篇小说都具有~些共性,都在探讨一些共同的主题,主人公也大都是处于社会边缘的少年儿童,或者一些游离于文明社会之外的边缘人物。 勒克莱齐奥为什么喜欢把少年儿童作为他小说的主人公呢?无论是《梦多和其他故事》中的流浪少年梦多、逃学少女露拉比,还是《飙车及其他社会新闻》中守护着老剧院废墟的少女阿娜、四处寻找哥哥的达维,小说中的大多数人物都是孩子,对此勒克菜齐奥有自己的解释。他说,孩子代表了纯洁的心灵,这种纯洁心灵使他们更接近浪漫传统;孩子是对成年人关闭的天堂的象征,孩子是难~神奇的生命,只有孩子才懂得完全融入宇宙之中,只有他们才能教会我们如何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只有小孩子才知道自己在找什么”,所以大人“必须变小,小得可以躲在一株草和一朵花的阴影下,才可以生活在阳光下,尘埃中,风中,这样的日子,一天跟一个季节一样漫长”。对作者来说,这些天真无邪孩子尚未受到文明社会的污染,他们是城市里的精灵的化身,他们离开父母、城市,梦想着外面的世界,他们热爱大自然以及与大自然相关的一切,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另一个世界”。他们所有的人都不想去学校,都想去旅行,只想得到一样东西:自由;他们渴望自由,追寻自由,对他们来说,自由就是幸福。一方面这些孩子似乎跟普通的孩子没什么两样,另一方面他们跟我们又很不一样。这些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迷路的孩子在大自然中找到了平衡,他们本身就是自然的化身,他们就像是偶然流落到人类世界里的“小王子”(《萌芽》杂志的编辑蕾娜在点评《奥尔拉蒙德》时说:“当我想象着这个坐在‘尖形穹窿大窗户’上,眺望着海天变幻的小女孩阿娜时,脑中一闪而过的是坐在孤独的星球上的小王子的身影。他们拥有同样的纯净和坚定,而阿娜则多出了一份决绝与清冷……”),他们有些天真,有些让人迷惑,有些好幻想,但对幸福和自由的渴望从不改变。 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在逃。“逃离”是勒克莱齐奥作品最重要的主题,他说:“逃走,永不停歇地逃走。离开,离开这个地方,离开这个时代,离开这身皮囊,这种思想。摆脱这个世界,放弃我的财产,放弃我的思想,远走高飞。”与《梦多和其他故事》里的那些儿童的“无意识”逃离相比,《飙车及其他社会新闻》中那些已经成长起来并且有自己的思想的青年或者成年人的出逃则是有意识的选择,比如《阿里亚娜》中的克丽丝蒂娜,《奢华的生活》中的布丝和布新闻这一概念来唤起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理想和人的境遇的高度关注。对弱势的关怀和人文关怀的背后,折射的正是作家对“在主导文明之外和之下一种人性”的不懈探索。 作者笔下的人物都排斥与现代文明联系在一起的人造风景,水泥森林般的城市让他们感到窒息,在他们眼里,城市是各种危险存在的地方,让人无法感觉、无法聆听,无法看见东西,“沥青空地上耸立着许多状如峭壁的混凝土建筑。这里有小石头山、马路、桥梁和满是尘土的鹅卵石河床,还有火葬场呛人的浓烈的烟雾在山谷的上空飘荡。这里远离大海,远离自由,甚至远离空气,还远离世人,与世隔绝,像个弃城”,这就是《阿里亚娜》里所描述的火葬场似的城市。如果说自然风景代表自由、无限和梦想,城市风景则代表禁锢、压抑和残酷现实,代表牢笼、藩篱和奴役,这些人物都厌倦了窒息人的水泥墙壁,纷纷逃到大自然中,享受着在阳光下做白日梦的时刻。这么看来,是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过程中对自然的破坏、自然风景的消失,才迫使他们成为边缘人的。丹麦文学批评家勃兰兑斯曾指出:“城市生活及其烦嚣已经使人忘却自然,无尽无休的社会交往消磨了人的精力和才能,损害了人心感受纯朴印象的灵敏性。”人类在创造高度文明的同时,又在不断地毁灭自己的文明,把我们自己变成“边缘人”,所以,关注这些边缘人,其实也是关注我们自己,关注我们人类的世界。勒克菜齐奥说:“我的作品都是一些提出来的问题,而不是解答,甚至连解答的意图都没有。”作者在作品中为我们描绘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的同时,也促使我们去思考我们的生活,到底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东西,他没给我们答案,因为答案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六日 于桂林漓江畔 书评(媒体评论) “他书写反叛、诗意历险和感官迷醉,他探索受强势文明支配而又超越其上的人性。” ——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颁奖词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