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目标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理论基础
2.1 协同学理论
2.2 产业关联、转移和集聚理论
2.3 区域经济学基础理论
2.4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3 东北地区和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3.1 东北地区和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3.2 东北地区和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可行性
4 东北地区和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实证分析
4.1 东北地区和京津冀产业发展概况
4.2 京津冀具有转移趋势的行业识别分析
4.3 东北地区优势产业识别分析
4.4 东北地区与京津冀协同产业选择
5 东北地区和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面临的障碍
5.1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和市场发育程度低
5.2 缺乏产业协同合作的有效政府协调机制
5.3 东北地区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面临其他地区的竞争
5.4 资产专用性等导致的沉淀成本障碍
5.5 软预算约束障碍
5.6 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滞后
5.7 东北振兴产业发展路径存在争议
6 国内外关于产业协同发展的经验借鉴
6.1 国外经验借鉴
6.2 国内经验借鉴
6.3 启示
7 推进东北地区和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7.1 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供给
7.2 构建统一、高效的市场体系
7.3 全面推进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
7.4 “请进来”与“走出去”协同并进,力促特色产业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