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富萍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安忆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她在上海已经很自如了,自信在保姆这一行里,只有她挑人家,不会人家挑她。而且她拿定了,只在西区的淮海路上做,只做上海人,那些说山东话的南下干部家里,她是不做的。曾经有人介绍她去虹口一个军区大院里,给一个司令家带小孩。工钱很高,可她只去看了一眼,就决定不做了。她看那司令家住一栋楼,家里也没什么家具,地板倒是打蜡的,沿墙放一圈沙发,像机关的会议室。厨房很大,却清锅冷灶,连水都不烧,由几个男兵到开水灶提开水。饭是到食堂去吃的,还吃的不是一个食堂,司令吃一个,司令的女人,也是个军人,吃另一个。小孩子再吃一个。不是居家过日子的样。她过不来。她又不喜欢军营的环境,也不是居家的样。她从大院里出来,走在空旷的天空下,路上也是空旷的。一眼望过去,不见一个人,也不见一户人家,十分的荒凉。这算个什么鬼住的地方!她心里骂。在乡里,也还有个塘,塘里有鸭鹅,田里有做田的人和牛。走走,就有了村子,村子里有炊烟,有母鸡打鸣,有北边飞来做窝的燕子。老远望过去,就见红砖房一座一座的。红砖是只在窑里烧一遍的粗砖,不如青砖细密结实,但看上去,丝丝杨柳中间,则分外妖娆。奶奶想起了扬州乡下的情景,多么有颜色啊!一辆军车开过去,扫起一片尘土。她的身上脸上已经蒙了一层,灰头土脸的。

到了四川北路、海宁路一带,奶奶的思乡病就好些了。街道重又狭窄起来,有了店铺,行人,电车,汽车。从弄口望进去,可看见晾晒的衣服,玩耍的小孩,厨房间里的油烟味,也漫出了一些。那里面是奶奶比较了解的生活。但虹口的楼房却过于整肃高大了。那种红砖的墙面,挂着小小的黑铁栅栏的阳台,更显得墙面的大、宽和陡峭。弄堂也是宽和大的,显得比较宏伟。那种骑楼,也有着压迫感。人呢?像是比较杂沓,连相貌都是杂的。因为杂,总体就显得眉目不端,有几个相貌好的,埋在里面,也显不出来了。她总归是看不惯。走在海宁路桥上,桥下是苏州河开阔的一段,可见远处的船只,挤挤地驶来。她也闻不来这种河水的腥气,还有带潮气的风。她回到淮海路上,才觉着心定了。那些较为短浅的,新式里弄房子,可看得见弄底。街道是蜿蜒的,宽窄得当,店面和店面挨着。有大楼,却不是像虹口,邮政总局似的森严壁垒。而是只占一个门面的门厅,从外可见电梯的开阖升降,电梯边上的大理石的楼梯,拐弯角上有一扇彩色玻璃窗,光正好照进来。门厅里开电梯的和门房说着闲话,激起一些回声,走过去,就可听见一两个字。街面上也很繁荣,但不闹,人来人往的,大都是本地段的人,所以,就不杂。这里的格局要小一些,因此,相互就有呼应,是住人家的地方。这里的人,长得也好,文雅。不像虹口的人那么,有些粗粝。这里的人也会穿衣服,倒不是一味地摩登,而是见过摩登的世面,反倒安静下来,还略有点守旧。

P6-8

目录

一 奶奶

二 东家

三 富萍

四 吕凤仙

五 女中

六 “女骗子”

七 戚师傅

八 祖孙

九 舅妈

十 孙达亮

十一 小君

十二 剧场

十三 请奶奶看戏

十四 过年

十五 年后

十六 孙子

十七 不辞而别

十八 舅甥

十九 母子

二十 大水

内容推荐

进入婆娑扬州,那过往的人事忽就显现出它的色泽和情调,作者王安忆甚至于觉得,钢筋水泥的上海,因有了扬帮人的乡俗,办才变得柔软,有了风情。这可说就是她写《富萍》的起因……

在纷攘的时世中,其实常态的生活永不会变,常态里面有着简朴的和谐,它出于人性合理的需求而分配布局,产生力度,代代繁衍。

编辑推荐

王安忆著的《富萍》描写的是一群移民过来的“上海人”,也就是生活在这座城市底层市民的日常生活,他们的生存境遇,喜怒哀乐况味人生,当然着笔最多的还是富萍。这个从小就失去至爱的乡下妹,是怎样融入上海人当中的。面对这座华美的城市,她的内心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如同整个上海,整个世界在变一样……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7:2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