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商业格局
有这样一句谚语:“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如果你想把商业做大做强,烙出“大饼”来,就要看清“锅”有多大。如果你还想把“烙饼”做得比“锅”更大,你必须冲破“锅”的限制,去寻找更大的“锅”。
企业家眼里的未来就好像这张“大饼”的进化一样,必须不断关注商业新环境,扩大自己的商业格局。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之间的并购、跨界、整合现象频繁出现,商业模式升级、企业的转型、组织重构、战略调整等都摆在每个管理者的面前,共享、共生、共赢必将成为新的商业格局。
一、新商业环境
1.上市公司的寿命在变短
通过统计从1950—2014年64年间的美国几千家上市公司,研究人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1950年,上市公司的平均寿命大约为50年。但是到了2014年,上市公司的平均寿命缩短为20年。如果把时间推到2017年,你会发现上市公司的平均寿命就更加短了。
上市公司的寿命为什么会越来越短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商业环境变得越来越多变而复杂,客户的口味变化也越来越快,很多公司因为无法适应这种快速的变化,从而被淘汰出市场。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近20年来,越来越多年轻的科技公司上市,整体上拉低了上市公司的平均寿命。另外,由于技术本身的变换越来越快,以往那种公司在行业中一连“坐庄”几十年的时代结束了,科技浪潮的窗口期变短也在不断缩短公司的寿命。
2.财富越来越集中于少数大公司
根据《财富》杂志在2017年7月20日发布的世界500强排名,中国106家公司的总营收达到6.04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9.26万亿元(按美元兑人民币1∶6.5折算),占2016年中国GDP(74.4万亿人民币)的52.7%。也就是说,中国GDP的一半以上,是由这106家超大型公司创造的。
随着大企业越来越强,无数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就显得越来越惨烈,竞争的激烈程度越来越高。另外,根据2016年的财报,利润最高的20家上市公司全部为国企,其中,金融占到14家,前10名中金融占到9席。如果这种趋势一直发展下去,资源越来越向大国企集中,那么未来经济发展将存在严重的结构化问题。
3.中国奢侈品消费正在下降
在全球奢侈品行业市场中,法国的消费量最大,2017年中国约占全球奢侈品消费的32%,接近1/3。全球著名的咨询机构德勤在调查了近2000种奢侈品的价格后发现,2016年奢侈品在中国的售价平均比法国的同款商品高32%,而一年前中国要比法国高41%。其中,价格差距在服装和鞋靴方面缩小得最显著,一年前中国比法国高近50%。
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人民币相对于欧元的贬值;二是电子商务的影响,尤其是跨境电商让用户更容易比价和跨境购买,因此也推动了全球奢侈品的价格趋同。
4.未来消费领域的分化
如果把商品分为大众商品和小众商品,未来大众商品,尤其是日常耐用品将会是大玩家的天下。对于这类商品而言,性价比是决定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因此,只有做大规模化,成本低才有生存空间,这对于小玩家而言非常有难度。
对于小众商品而言,它们将会给新玩家、中小玩家机会。小众商品通过特定的人群,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商品。而且,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个性化、小众化将变得越来越易于操作。
5.从“有没有”到“美不美”
我们可以看到,过去的十多年,大多数消费者从选择在淘宝上购物,开始慢慢转移到在京东、天猫等相对更讲求品质的平台上购物。淘宝商品种类繁多,产品质量、价格参差不齐,其本质是“有没有”的问题,但京东、天猫、唯品会等平台的本质其实是“好不好”的问题。
消费者主流人群的购物平台转移,说明他们已经从关心“有没有”的问题,转向开始关心“好不好”的问题了。在不久的未来,消费者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升级,将转向关注“美不美”的问题,网易严选的快速崛起正是这种消费观念的一种体现。未来那些有美学设计感和价值观的购物平台,将更容易唤起消费者的认同,获得他们的流量。
6.品质消费指数的上升
“消费升级”是2015—2017年中商业领域最火的词汇之一,但是消费升级的衡量指标一直缺失,更多的只是停留在理念的层面。2017年4月,阿里研究院用了“品质消费指数”来衡量消费者升级这个概念。这个指数用中高端及以上的商品消费金额在总消费中的占比来衡量消费升级的程度,占比上升就表示品质消费上升,也就是消费升级。
如果用该指数指标来看,就可以发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在下降,而品质消费指数在上升。根据阿里研究院的数据,从2012年1月到2017年3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下降了5.3个百分点,而品质消费指数上升了7.2个百分点。2012年,中国网购零售商品中只有1/4属于中高端商品,而到2017年上半年这个比例超过了1/3。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