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既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名称,也是一个时间概念。文化是本书的主要内容。志者,记事也,记事的书和文章都可以叫志。本书记载秦汉时期文化方面的事,故日秦汉文化史。
秦汉时期包括秦朝、西汉、新朝、东汉四个朝代,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到公元220年汉献帝禅位曹丕,共441年的历史。这段时间的历史是令人瞩目的。本书专门谈了一下当时的世界形势,虽然很粗浅,但对于了解秦汉文化的历史地位,是有一定意义的。那时候,虽不能与当今信息时代相比,但经济文化的交流是存在的。本书列专节予以讨论,当然也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
至于文化所应该包含的内容,由于对文化的理解和定义不同,各有各的看法:有的主张广义的文化,物质、精神以及两者之间的东西无所不包,在某种意义上说,一般所谓通史也可叫作文化史;有的主张狭义的文化,但又有侧重方面的不同。本书的构想:讲一个时期的文化,不能不讲当时的社会背景,故有社会概况一章,以介绍国家、民族、疆域、世界形势等内容,政治、经济的一些方面,如政治变迁、社会等级、经济水平等,均有所涉及,但是极简略的、概括的。
本书有两章专门讲制度,一是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二是制度、政策(包括制定政策的指导思想)对文化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文化的一些主要内容,近几十年传统习惯的安排多离不开哲学、宗教、文学、史学、科学技术等这样的模式。本书则撰写了社会思潮、学术、文献等章节以聚合以上内容,力图从新的视角来认识文化。第二章在记述政治制度的同时讲了政治思想,这是从上层讲的,社会思潮注重政治、哲学、宗教等思想的社会广泛性,这是历来有所忽视的。秦汉时期的哲学,不外乎是从更早的传统的经学和诸子之学中去讲,而经、子两学实在是一种综合性的学术,因而即便是专门的哲学史也不得不涉及它们所包涵的其他方面。用学术来进行概括,似乎比一般的用哲学来概括更为确切,至少经学和诸子之学是如此。
与此同时,在学术中把自然科学也包括进来,又可说是对当时并不被重视的东西予以强调。秦汉时期佛教开始传人,道教开始形成,但是我们没有独立成章,因为它们在当时整个文化中所占的比重还不是太大(专门道教、佛教史记述秦汉时期的内容都较少,因为有不少问题是与下一个历史时期紧密相连的,所以有的秦汉思想史也不提佛教问题),上层到东汉末年还是黄老浮屠为一家,下层更是与自古以来的鬼神迷信杂合在一起的,并且道教的形成又首先开始于民间,所以我们把道教的问题放在社会思潮一章中。
......
熊铁基著的《秦汉文化史(精)》详细记述秦汉时代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该时代文化的主要特点,以及在思想、学术、教育、典章制度、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礼仪风俗、衣食住行等各文化层面取得的重要成就及其发展演变情况。本书系统全面地反映了秦汉时代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整体风貌和发展历程。
熊铁基著的《秦汉文化史》综述了秦汉时期的文化,既利用了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又有自己的特色。作品概括地介绍了秦汉文化的历史背景,讲述了与文化有关的制度和政策。对文化的学术、思想、文学、风俗等几个重要方面均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并注重其发展和彼此间的联系,注重其特点和新内容。作品有些章节内容,如社会思潮礼仪与风俗文化的地域性等,也有独到的见解。为了便于人们深入了解和研究秦汉时期的文化,作品附《文献与考古》一章,对这一时期的主要资料进行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