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白话史记(共4册)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西汉)司马迁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黄帝是少典氏的后代,姓公孙,名轩辕。他刚出生就表现出神奇灵异的一面,很小的时候就会说话了,年幼时就思维敏捷,稍大一些则纯朴勤勉,成年以后能够明辨是非。

轩辕的时候,正处在神农氏衰落的时代。诸侯之间相互攻伐,残害百姓,而神农氏没有能力征讨。于是轩辕就训练士兵使用武器,来征讨不来朝贡的人,诸侯就都俯首称臣了。可是蚩尤非常残暴,谁也无法征服他。炎帝想要侵犯诸侯,诸侯就都归顺了轩辕。于是轩辕推广德行,整顿军队,调和五行,种植五谷,安抚百姓,测量土地,训练像熊罴、貔貅、驱虎一样凶猛的士兵,率领他们在阪泉的郊野和炎帝交战。经过三次交战,黄帝的军队获得胜利。这时蚩尤作乱,不听黄帝的命令。于是黄帝就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的郊野和蚩尤交战,最后擒获并杀死蚩尤。这时诸侯都尊奉轩辕为天子,取代神农氏,这就是黄帝。天下有不顺从的,黄帝就去征讨,直到平定才离开。从此黄帝开山通路,从来没有安稳休息的时候。

东面到大海,登上丸山,一直到泰山。西面到空桐山,登上鸡头山。南面到长江,登上熊山、湘山。在北面驱逐荤粥,来到釜山与诸侯合验符契,并在涿鹿山坳处建立都邑。黄帝四处迁徙,没有固定的住处,派军队为自己宿卫。官职都是用云来命名,称为云师。设置左右大监,监理各国。从此天下各国安定,因此祭祀鬼神、山川、封禅的事情,在黄帝时最多。黄帝得到宝鼎,观测太阳,推算历法。他任用风后、力牧、常先、大鸿来治理百姓。黄帝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推测阴阳气候的变化,论说生死的道理,分析存亡的原因。他按时节栽种谷物和草木,驯化鸟兽和昆虫,包罗日月星辰,泽及土石金玉,劳烦身心耳目,节约各种器物。轩辕有土德的祥瑞,因此号为黄帝。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获得姓氏的有十四个人。

黄帝住在轩辕山,娶西陵氏的女子为妻,就是嫘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了两个儿子,他们的后代都曾经统治天下:第一个叫玄嚣,也就是青阳,他在江水立国;第二个叫昌意,他在若水立国。昌意娶蜀山氏的女子为妻,名叫昌仆,生下高阳。高阳是个具有至高道德的人。黄帝去世后,被埋葬在桥山。他的孙子、昌意的儿子高阳继承帝位,这就是帝颛顼。

帝颛顼高阳,他是黄帝的孙子,昌意的儿子。他深沉而有谋略,通达而明事理;他让人耕作时充分利用土地,做事时顺应自然规律,依从鬼神来制定礼仪,调和五行来教化百姓,虔诚恭敬地进行祭祀。他向北到达幽陵,向南到达交阯,向西到达流沙,向东到达蟠木。事物不论动静,神灵不论大小,只要是日月能够照到的地方,没有不归顺他的。

帝颛顼生的儿子叫穷蝉。颛顼去世以后,玄嚣的孙子高辛继承帝位,这就是帝喾。

帝喾高辛,是黄帝的曾孙。高辛的父亲叫娇极,娇极的父亲叫玄嚣,玄嚣的父亲就是黄帝。从玄嚣到峤极都没能继承帝位,到高辛时才登上帝位。高辛是颛顼的族侄。

高辛生下来就表现出神奇灵异的一面,能够说出自己的名字。他广施恩惠,不为自己着想。凭借聪慧来探知远处之事,凭借明智来洞察细微之情。他顺应上天的道义,了解百姓的疾苦。仁德而不失威严,慈惠而遵守诚信,修养身心而使天下人都归服。他获取土地的财富而节约使用,安抚教化百姓而用利益引导他们,推算日月的运行规律并迎来送往,明白鬼神的祭祀礼仪并虔诚供奉。他仪表堂堂,道德高尚。他的举动符合时宜,他的服饰就像士人。帝喾秉持公正的举措遍及天下,日月所能够照到的地方,风雨所能够降临的地方,没有不服从他的。

帝喾娶陈锋氏的女子为妻,生下放勋;娶鲰訾氏的女子为妻,生下挚。帝喾去世以后,挚继承帝位。帝挚在位期间,不行善政,他的弟弟放勋登上帝位,这就是帝尧。

帝尧名叫放勋。他的仁德像天空一样浩大,他的智慧像神灵一样高深。人们像追逐太阳一样跟随着他,像遥望云彩一样仰慕着他。帝尧富有却不骄纵,尊贵却不傲慢。(P1-2)

书评(媒体评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史记》千古之绝作也,不徒为我国开历史之先声而已,其寄意深远,其托义皆有所独见,而不徇于流俗。

——梁启超

《太史公书》不待称说,若云褒赞其高古简妙处,殆是摹写星日之光辉,多见其不知量也。然予每展读至《魏世家》,苏秦、平原君、鲁仲连传,未尝不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

——洪迈

目录

第一册

 卷一 五帝本纪第一

 卷二 夏本纪第二

 卷三 殷本纪第三

 卷四 周本纪第四

 卷五 秦本纪第五

 卷六 秦始皇本纪第六

 卷七 项羽本纪第七

 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

 卷九 吕太后本纪第九

 卷十 孝文本纪第十

 卷十一 孝景本纪第十一

 卷十二 孝武本纪第十二

 卷十三 三代世表第一

 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第二

 卷十五 六国年表第三

 卷十六 秦楚之际月表第四

 卷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第五

 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

 卷十九 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

 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

 卷二十一 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

 卷二十二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第十

 卷二十三 礼书第一

 卷二十四 乐书第二

 卷二十五 律书第三

 卷二十六 历书第四

 卷二十七 天官书第五

 卷二十八 封禅书第六

 卷二十九 河渠书第七

 卷三十 平准书第八

 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第一

第二册

 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第二

 卷三十三 鲁周公世家第三

 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

 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第五

 卷三十六 陈杞世家第六

 卷三十七 卫康叔世家第七

 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第八

 卷三十九 晋世家第九

 卷四十 楚世家第十

 卷四十一 越王句践世家第十一

 卷四十二 郑世家第十二

 卷四十三 赵世家第十三

 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

 卷四十五 韩世家第十五

 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第十七

 卷四十八 陈涉世家第十八

 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第十九

 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第二十

 卷五十一 荆燕世家第二十一

 卷五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第二十二

 卷五十三 萧相国世家第二十三

 卷五十四 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卷五十六 陈丞相世家第二十六

 卷五十七 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

 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

 卷六十三 王世家第三十

 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第一

 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第二

 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第三册

 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第六

 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第八

 卷六十九 苏秦列传第九

 卷七十 张仪列传第十

 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卷七十二 穰侯列传第十二

 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卷七十五 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

 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传第十八

 卷七十九 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

 卷八十 乐毅列传第二十

 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卷八十二 田单列传第二十二

 卷八十三 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卷八十四 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卷八十五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

 卷八十六 刺客列传第二十六

 卷八十七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卷八十八 蒙恬列传第二十八

 卷八十九 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

 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卷九十一 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卷九十二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

 卷九十三 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卷九十四 田儋列传第三十四

 卷九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卷九十六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

 卷九十七 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第四册

 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

 卷九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卷一百 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

 卷一百一 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卷一百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卷一百三 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

 卷一百四 田叔列传第四十四

 卷一百五 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卷一百六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

 卷一百七 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

 卷一百八 韩长孺列传第四十八

 卷一百九 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卷一百十 匈奴列传第五十

 卷一百一十一 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

 卷一百一十三 南越列传第五十三

 卷一百一十四 东越列传第五十四

 卷一百一十五 朝鲜列传第五十五

 卷一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

 卷一百一十七 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卷一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

 卷一百一十九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卷一百二十 汲郑列传第六十

 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

 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传第六十三

 卷一百二十四 游侠列传第六十四

 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传第六十五

 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

 卷一百二十八 龟策列传第六十八

 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序言

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度,中国有世界上最为完备的、不间断的历史记载,中华史籍浩如烟海,内容博大精深。这些史籍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共同遗产。

中国历代史书中,以被赋予“正史”地位的“二十四史”最为重要,而“二十四史”之首就是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叙述了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略于先秦,详于秦汉,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同时,本纪也是全书的总纲,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在本纪的写作中,司马迁采取了详今略远的办法,时代愈远愈略,愈近愈详。本纪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写起,是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司马迁还将项羽列入本纪,一是秦汉间几年“政由羽出”,一是推崇其人格。

表,用表格的形式记述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

书,记载历代朝章国典,以明古今制度沿革的专章。班固《汉书》改称志,以后成为通例。书的修撰,为研究各种专门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世家,记载诸侯王国之事。因为诸侯开国承家,子孙世袭,所以他们的传记叫作世家。司马迁把孔子和陈涉也列入世家,是一种例外。孔子虽非王侯,但却是传承三代文化的宗主,更何况汉武帝时儒学独尊,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将之列入世家也反映了思想领域的现实情况。至于陈涉,他是第一个起义亡秦的领导者,而且是三代以来以平民起兵反残暴统治的第一人,而亡秦的侯王原来又多是他的部下。司马迁将之列入世家,把他的功业和商汤推翻夏桀,武王伐纣,孔子作《春秋》相比,将他写成震撼秦帝国统治、叱咤风云的伟大历史英雄,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

列传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事迹,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单传是一人一传,如《商君列传》《李斯列传》等。合传是记二人以上,如《管晏列传》《老子韩非列传》等。类传是以类相从,把同一类人物的活动,归到一个传内,如《儒林列传》《循吏列传》《刺客列传》等。司马迁把当时我国四周少数民族的历史情况,也用类传的形式记载下来,如《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大宛列传》等,这就为研究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来源。

《史记》卷帙浩繁,对普通读者来说阅读原文实在有些困难,而且《史记》的精华在其纪传部分,表的数量很多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阅读价值不大。为此本书忠于原著对原文进行了现代白话文翻译,并未收录表的部分。本部《白话史记》,对广大读者来说是一部可以轻松阅读的《史记》。另外,我们选取了大量的中国古代的优秀版画作为本书的插图,图文并茂,具象化阅读经典。

让读者轻松读懂《史记》,使读者自先民处学得处事之道、治世之理,为今天的生活提供借鉴,这是编撰本书的目的所在。我们由衷地希望,读者朋友们在阅读本书时,可以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古代文化的辉煌;但更重要的是,善于从祖先的智慧中学习,为己所用。这才是两千年以前的司马迁写《史记》和两千年以后的我们重新编辑《史记》的价值所在。

内容推荐

司马迁撰,李伯钦主编,崇贤书院译的《白话史记(共4册)》对《史记》全文进行了全部的现代白话文翻译。《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上至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要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必读《史记》,但因其文字古质,没有相当学力的人不易读懂。李伯钦忠于原著,对《史记》全书逐句翻译而成《白话史记》,使当今读者都能读著此部名著。

编辑推荐

《史记》卷帙浩繁,对普通读者来说阅读原文实在有些困难,而且《史记》的精华在其纪传部分,表的数量很多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阅读价值不大。为此本书忠于原著对原文进行了现代白话文翻译,并未收录表的部分。

司马迁撰,李伯钦主编,崇贤书院译的《白话史记(共4册)》对广大读者来说是一部可以轻松阅读的《史记》。另外,我们选取了大量的中国古代的优秀版画作为本书的插图,图文并茂,具象化阅读经典。

希望读者朋友们在阅读本书时,可以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所创造的古代文化的辉煌;但更重要的是,善于从祖先的智慧中学习,为己所用。这才是两千年以前的司马迁写《史记》和两千年以后的我们重新编辑《史记》的价值所在。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6: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