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美国物语/胡曼荻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胡曼荻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世界是美丽的,通过胡曼荻的文字,美国就在眼前。

胡曼荻著的《美国物语/胡曼荻文丛》共分五卷,第一站是新加坡,明明是向东走,最后却落脚在属于西方的美国。这就是圆形地球的妙处,闯来闯去都离不开一个圆。但圆跟圆不一样,谁的圆越大,视野就越开阔,经历也越丰富。

内容推荐

《美国物语/胡曼荻文丛》是美籍华裔作家胡曼荻的第三部美国纪事文集,里面收录了其旅美期间最新撰写的美国纪事杰作。作者以前中国女记者独特的视角,挥洒游刃有余、诙谐有趣的文字,述说着作为生活在美国多年的局内人所耳闻目睹的美国故事,及美国娱乐界上层建筑的一些心随事动和光怪陆离的故事。作者旅居美国多年,对文字虔敬且诚惶诚恐,慎始慎独慎微、全方位地解读美国民生仕僚社会,从美国华人的普通生活、留学梦幻和移民意殇,到好莱坞的辉煌斑斓、衣香鬓影,深入涂描华府风云和总统竞选内幕,文字细腻优雅又波澜起伏。去过美国的人,会在书中找到共鸣;没有去过美国的人,可将此书作为一扇敞开的窗,窥视美国甚至遨游其中。美国是说不透的,这正是有关美国故事的魅力所在。世界是美丽的,通过胡曼荻的文字看美国,美国并不遥远。

目录

部一·移民殇事

 第一篇·纸丈夫

 第二篇·偷渡客

 第三篇·欺骗造假

 第四篇·一纪绿卡

 第五篇·低级谋生

 第六篇·临时绿卡

 第七篇·亲子鉴定

 第八篇·投资移殇

 第九篇·异国福苦

 第十篇·智障女孩

 第十一篇·伤感蒂夫

 第十二篇·十年一梦

 第十三篇·天各一方

部二·留学梦事

 第一篇·蹒跚美帝

 第二篇·美式高考

 第三篇·政府课

 第四篇·折腾

 第五篇·平民学府

 第六篇·独特生辰

 第七篇·断学殇

 第八篇·选课困惑

 第九篇·私校启示

 第十篇·少年酒驾

部三·生活轶事

 第一篇·平淡为真

 第二篇·惊悚凶手

 第三篇·英文《红楼梦》

 第四篇·锡婚老餐

 第五篇·爱牙日

 第六篇·生命陨落

 第七篇·诞辰户口

 第八篇·盖屋

 第九篇·大雪封门

 第十篇·黑色星期五

 第十一篇·异国小保姆

 第十二篇·圣诞季

 第十三篇·耄耋少女心

 第十四篇·大家庭

 第十五篇·自力更生

 第十六篇·赤子年味情结

部四·社会遗事

 第一篇·人性

 第二篇·乌托邦

 第三篇·女同

 第四篇·超级碗

 第五篇·美帝尴尬

 第六篇·杜邦悲剧

 第七篇·老幼有所依

 第八篇·镜头前枪杀

 第九篇·安客宝宝

 第十篇·车轮国度

 第十一篇·安又琪现象

 第十二篇·回归田园

 第十三篇·春晚情结

 第十四篇·“美漂”情怀

 第十五篇·女神跌落凡间

 第十六篇·诚信

部五·上层政事

 第一篇·布什三世

 第二篇·西方取经

 第三篇·女总统之梦

 第四篇·竞选娱乐

 第五篇·权力丑闻

 第六篇·教宗来了

 第七篇·枪之罪

 第八篇·市长请客

 第九篇·苛税透明

 第十篇·梁彼得效应

 第十一篇·大法官之死

 第十二篇·华裔从政

 第十三篇·一位华裔的竞选之路

 第十四篇·两党总动员:希拉里VS特朗普

 第十五篇·一个陌生人的来信

 第十六篇·美国总统:一场鸡肋选举

 第十七篇·美国变天了

 第十八篇·总统手谕

部六·娱乐颂事

 第一篇·生命无价

 第二篇·生命引力

 第三篇·初来乍到

 第四篇·机器姬

 第五篇·消失的爱人

 第六篇·奥斯卡首佳

 第七篇·莱昂圆梦

 第八篇·白宫颜值

 第九篇·美人依旧

 第十篇·又见陈冲

 第十一篇·范冰冰破冰好莱坞

 第十二篇·章子怡母仪美利坚

跋文

试读章节

第一篇·纸丈夫

芸是单亲妈妈,和前夫离婚后,获得一大笔赡养费。芸此生别无所求,唯一的愿望就是独生子凯凯能出人头地,她选择送儿子到美国读书,让儿子赢在起跑线前。凯凯来加州洛杉矶周边留学时才15岁,上九年级。他聪颖用功,上的是一所有名的寄宿私立高中,前途无量。不过芸不放心,她放弃了国内的生意,在儿子学校附近租了一间小公寓做陪读妈妈,跟着儿子一起做“美漂”。美国的移民政策对于小留学生的父母没有什么陪读签证可申请,像芸这样短期来停留的,只能申请旅游观光签证。此类签证可以是十年多次有效,但每次入境美国后,最多只能停留六个月。

配合儿子上了一个学期,学校放圣诞节新年假期时,芸眼看在美停留期限临近,便带着凯凯回中国,待了半个月,再返回美国。她的如意打算是:出境后,可以再合法停留半年,然后带着凯凯回去过暑假,每次在美国居留不超过半年,这样可以安稳地陪儿子读完高中。等凯凯上了大学,她的任务完成了,就回中国过自己的清闲日子。过海关时,芸遇到了些麻烦,被问到为什么刚在美国住了几个月,又返回美国。芸照实回答:孩子年纪小,不放心,她要陪着孩子读书。官员还算有怜悯之心,让她入了境,不过警告她:她拿的只是旅游探亲签证,入境的身份是观光客,本不可以在美国长期居留的,如果她再如此,一年中在美国住的时间比在母国还多,下次在美国海关入境时就会被立刻遣送回去。

芸侥幸过了海关,却受了惊吓,胡思乱想起来。她原本有移民美国的打算,准备做投资移民,可她获取的那笔赡养费,被她用来做生意,赔了不少,看起来只有卖房子才可以。卖房子周期长,投资移民不能在美国境内等绿卡,她一筹莫展,有些闷闷不乐。芸在美国整日没事,就去当地的华人教会打发日子,在那里认识了一些人。有一个姐妹替她出主意:在美国,最容易、最快拿到身份的办法就是结婚,找个美国公民结婚,几个月就把绿卡搞定了。

芸没想那么快再婚,她的心思都在儿子身上,对自己未来的一切安排,要等到儿子上大学以后再说。况且,那么快去找人结婚,过于草率,也不是她的愿望。几个热心的姐妹出主意,找个人假结婚,先把身份搞定了,其他再说,如果合适就一起过,不合适再离。姐妹还说,在洛杉矶有很成熟的华人圈,有人专门做这种“纸丈夫”和“纸妻子”的事情,大家都是为了利益,金钱和身份的交换,是最可行的绿卡之路,还给了她联络信息。芸病急乱投医,果真听信了那些建议,打电话过去,洛杉矶竟然有事务所中介专做这样的事情,连着绿卡申请一并办理,只是费用不菲,要四万美元。和儿子一年五万多的学费及生活费相比,这是区区小钱,不在话下。

芸交了首期费用,便和一个从未见过面的人去市政厅领了结婚证。那人看起来瘦瘦矮矮的,根本不是芸喜欢的类型,也不像很有文化,甚至像没有教养,芸隐隐有些后悔,不过想到可以很快拿到绿卡,也就忍了。两人领完证,各回各的家,不过中介给了两人对方的信息,要两人背诵。大约四个月后,移民局来信,要两人去面试。中介又出现了,要他们在面试前一起住一晚,芸感到很唐突,不过还是听从中介,和“纸丈夫”一起吃晚餐,很尴尬地过了一个晚上。那人跟她当面要第二笔费用,让她在心底对这个“纸丈夫”越发讨厌起来。

第二天的面试并不顺利,移民局似乎看出了他们的不自然,要他们回去等消息。过了两个月,两人又去第二次面试,还是没有通过。那人倒是配合,只是芸从心里感到厌恶,浑身觉得不自在,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俩人的婚姻有问题。

事情就这样搁浅着,那人又来找芸要钱。芸每次看到“纸丈夫”就感到恶心。等到第三轮面试,遗憾的是还是没过。从移民局出来后,芸终于忍不住说要离婚,绿卡不办了。她受不了那人的嘴脸,自己的生活和一个陌生人联系在一起,就是一种错误的选择,让她无法忍耐。最让她灰心的是,看起来移民局并不相信这桩婚姻,绿卡遥遥无期。情急之下,她真的离婚了。两人本来就是“纸婚姻”,她却如释重负,觉得这绿卡不要也罢,实在不行就回国,反正儿子已在美国读了一年书,也渐渐适应了,并不需要她全日陪读。(P3-5)

序言

胡曼荻的三言二拍

许多年前西方人到中国来可以写一部《西行漫记》,近三十年来中国的人和钱空前高涨地涌向美国,为什么不可以有一部《东行漫记》呢?不想这一壮举被旅美华裔女作家胡曼荻完成了。

本书共分五卷,第一站是新加坡,明明是向东走,最后却落脚在属于西方的美国。这就是圆形地球的妙处,闯来闯去都离不开一个圆。但圆跟圆不一样,谁的圆越大,视野就越开阔,经历也越丰富。

美国是说不透的,这正是有关美国故事的魅力所在,因此美国是说不烦、说不厌的。美国梦不只是美国人在做,它似乎也是为其他国家的人准备的。比如去美国寻梦的中国人不计其数,包括国内一些顶级明星,怀着奥斯卡情结一个个进进出出好莱坞的梦幻世界,数十年过去了,他们是寻到了美国梦,还是仍未进入梦境?抑或是美国根本无梦,即便有梦也已碎?且听胡曼荻一一道来。

她在大陆的北方和南方都做过大报记者,锤炼了文字,所以书中有亲力亲为、眼见为实的真切与自信,有解梦和说梦者的从容与冷峻,再伴以女性独有的清灵与智趣,令人读来意象丰富,可感可信,不失为大梦时代的“三言二拍”。

蒋子龙

写于天津

后记

跋文

我上初中时才学英语,学的是英式英语。老哥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两盘录音带——美国之音,为了练听力昼夜聆听,常常听着听着昏昏睡去。上大学后,就寝前总会去大操场跑步,携带一部很小的收音机,以便收听美国之音。

当时学英语在校园风行,学子们都渴望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新概念》英语的大课,在一间特大教室(可能该叫礼堂)上课,其实并没有老师,就是每节课开始时,有位播放员过来,打开录像机,便开始播放教学录像带。这课不算学分,谁都可以上,甚至随时都可以进去听。估计教授们很明智,考虑周到,为南开学子创造学英语的模拟环境。那时大家忙着考托福、考GRE,忙着出国留学,有个国经系女生当时托福考了满分,一时名噪南开。

那是二十年前的中国。这么多年过去了,背井离乡去他国依然时髦。一个靠教英语的培训机构,能够做成上市公司,可见国人对学英语痴迷狂热的程度。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出国热,延续了几十年,似乎出国情结越演越烈,欲罢不能。美国是首选。我上学时曾承诺自己,亚特兰大奥运会时,要旅居美国。那时也算出国了,蜗在新加坡,看着身边的小伙伴们均以狮城为跳板,飞奔美国。晚了两年,还是来了美利坚,算是对儿时的梦有个交代。

其实所谓圆梦,不过是另一种生活而已,物质丰富些,环境优越些,人少些,房子大些。好或坏,当局者自有评论。只是,美国早已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社会,两百多年前,建立一种全新的三权分立制度的民主国家,又得到老天荫护,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战时远离欧洲战场,经过两个世纪的发展后雄踞世界之首,傲为老大,美国的成功,不可复制。

常常有人和我分享他们的故事,毫无保留,希望我能记录下来。曾经有一个女孩被获批美国签证来美国留学,在北京走出美领馆门口时,她已急不可待,看着天上的飞机,恨不得抓着飞机的翅膀,早一刻成行。那是她的梦想。青春,如梦的花样年华,总蕴藏着希望,时刻可放飞心情,肆无忌惮地拥抱世界。来了美国后,一览天下,大干世界,不过如此。只是没有来过的,却依然常常幻想着,为儿时心愿。

三年前,我承诺给一个专栏写文章。每周的耕耘,攒成了几本书:《白宫有请》、《白宫来邮》(海外版的书名,在大陆出版时名为《人世间星空相连》)和这本《美国物语》。这三年,世界翻天覆地,个人生活中发生了许多事情,如果没有这个专栏,一切小事大事便如过往云烟,消失在岁月的浩瀚之海了。很幸运,可以用文字记下对美国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这是一个多媒体时代,可能没有多少人愿意坐下来,静静品茶读书。社交媒体让信息传播变得空前透明迅速,也将信息变得支离破碎,美国对国人来说早已不再神秘,十年美国签证拥有者大把,随便打个飞的来美国者不再是少数。

只是生活在美国,和作为游客来美国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看完这本书,你会心一笑,认同我笔下的美国,便满足矣。关于此书的来龙去脉和写作初衷,均交代于此。一个时代有其烙印,一个国家自有其独特之处。美国,也不过是一片土地罢了,生活还是照常过。只要是有人的社会,便有人欢喜有人忧,同样上演着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岁月依然会流逝,人依然会生老病死。

可以想象,在中国的某个校园,依然有年轻的男孩女孩,废寝忘食地学英语,幻想着来美国。现在的孩子生活优越,出国易如反掌。世界是美丽的,美国并不遥远。

同时,我对为本书提供帮助的胡少福、何大为、刘洁丽、王滟、吴俊娜、赵会华、彭玉祥、刘慧萍、刘芳表示衷心的感谢!另外,我要特别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张志军老师,他不仅慧眼识珠,同时也是一位非常负责任的人,本书的出版得到了他的大力支持。感谢,非常感谢!

胡曼荻

美国费城坞木斋

2017年6月20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4: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