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浮生六记/中国古代经典无障碍读本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清)沈复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浮生六记》以作者沈复夫妇生活为主线,记叙了平凡而又充满情趣的居家生活的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本书文字清新真率,无雕琢藻饰痕迹,情节则伉俪情深,至死不复;始于欢乐,终于忧患,飘零他乡,悲切动人。

本书的一大艺术魅力是塑造了一位真率纯洁而浪漫的家庭妇女形象——芸。她聪慧好学,热爱生活,欣赏自然美艺术美,而又勤检持家,恭敬知礼,却因为不世故不设防而经历种种坎坷的生活风波,英年早逝。

内容推荐

这本由沈复著,徐思源注评的《浮生六记》为自传散文体小说,书中记闺房之乐,琴瑟相和、缱绻情深;记闲情雅趣,贫士心性、喜恶爱憎;记人生坎坷,困顿离合、人情世态;记各地浪游,山水名胜、奇闻趣观。作者以纯朴的文笔,记叙大半生的经历,欢愉与愁苦两相对照,真切动人。书中描述了他和妻子陈芸志趣投合,伉俪情深,愿意过一种布衣蔬食的生活,可由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

目录

前言

序一

序二

卷一 闺房记乐

卷二 闲情记趣

卷三 坎坷记愁

卷四 浪游记快

附录

卷五 中山记历

卷六 养生记道

册封琉球国记略(《海国记》)

分题沈三白处士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跋

试读章节

是日亲朋络绎,上灯后始作乐。

廿四子正(半夜十二点),余作新舅(新娘的兄弟)送嫁,丑末归来,业已灯残人静,悄然人室,伴妪盹于床下,芸卸妆尚未卧,高烧银烛,低垂粉颈,不知观何书而出神若-此,因抚其肩日:“姊连日辛苦,何犹孜孜不倦耶?”芸忙回首起立日:“顷正欲卧,开橱得此书,不觉阅之忘倦。《西厢》之名闻之熟矣,今始得见,真不愧才子之名,但未免形容尖薄耳。”余笑日:“唯其才子,笔墨方能尖薄。”伴妪在旁促卧,令其闭门先去。遂与比肩(并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戏探其怀,亦怦怦作跳,因俯其耳日:“姊何心舂乃尔(心跳如舂米这般)耶?”芸回眸微笑。便觉一缕情丝摇人魂魄,拥之入帐,不知东方之既白。

芸作新妇,初甚缄默,终日无怒容,与之言,微笑而已。事上以敬,处下以和,井井然未尝稍失。每见朝暾(初升的太阳)上窗,即披衣急起,如有人呼促者然。余笑日:“今非吃粥比矣,何尚畏人嘲耶?”芸日:“曩(从前)之藏粥待君,传为话柄,今非畏嘲,恐堂上(父母)道新娘懒惰耳。”余虽恋其卧而德其正,因亦随之早起。自此耳鬓相磨,亲同形影,爱恋之情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

而欢娱易过,转睫弥月(满月)。时吾父稼夫公在会稽(绍兴)幕府,专役相迓(派专人迎接),受业(从师学习)于武林赵省斋先生门下。先生循循善诱,余今日之尚能握管(握笔写作),先生力也。归来完姻时,原订随侍到馆。闻信之馀,心甚怅然,恐芸之对人堕泪。而芸反强颜劝勉,代整行装,是晚但觉神色稍异而已。临行,向余小语日:“无人调护,自去经心(当心留意)!”

及登舟解缆,正当桃李争妍之候,而余则恍同林鸟失群,天地异色。到馆后,吾父即渡江东去。

居三月,如十年之隔。芸虽时有书来,必两问一答,中多勉励词,馀皆浮套(客套)语,心殊怏怏。每当风生竹院,月上蕉窗,对景怀人,梦魂颠倒。先生知其情,即致书吾父,出十题而遣余暂归。喜同戍人得赦,登舟后,反觉一刻如年。及抵家,吾母处问安毕,入房,芸起相迎,握手未通片语,而两人魂魄恍恍然化烟成雾,觉耳中惺然一响,不知更有此身矣。

时当六月,内室炎蒸,幸居沧浪亭爱莲居西间壁,板桥内一轩临流(临水),名日“我取”,取“清斯濯缨,浊斯濯足”(《孟子·离娄上》中语)意也。檐前老树一株,浓阴覆窗,人面俱绿。隔岸游人往来不绝。此吾父稼夫公垂帘宴客处也。禀命吾母,携芸消夏于此。因暑罢绣,终日伴余课书(研习书文)论古,品月评花而已。芸不善饮,强之可三杯,教以射覆为令(一种酒令游戏)。自以为人间之乐,无过于此矣。

一日,芸问曰:“各种古文,宗何为是?(以什么为范本楷模)”

余曰:“《国策》、《南华》(指《庄子》)取其灵快,匡衡(善解《诗经》者)、刘向取其雅健,史迁(司马迁)、班固取其博大,昌黎(韩愈)取其浑,柳州(柳宗元)取其峭,庐陵(欧阳修)取其宕,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取其辩,他(其他)若贾、董(贾谊、董仲舒)策对,庾、徐(庾信、徐陵)骈体,陆贽(唐代作家)奏议,取资者不能尽举,在人之慧心领会耳。”

芸曰:“古文全在识高气雄,女子学之恐难入彀(达到一定的水准),唯诗之一道,妾稍有领悟耳。”

余曰:“唐以诗取士,而诗之宗匠必推李、杜(李白、杜甫),卿爱宗何人?”

芸发议曰:“杜诗锤炼精纯,李诗潇洒落拓。与其学杜之森严,不如学李之活泼。”

余曰:“工部(杜甫世称杜工部)为诗家之大成,学者多宗之,卿独取李,何也?”

芸曰:“格律谨严,词旨老当,诚杜所独擅。但李诗宛如姑射仙子(传说中的仙女),有一种落花流水之趣,令人可爱。非杜亚于李,不过妾之私心宗杜心浅,爱李心深。”

余笑曰:“初不料陈淑珍乃李青莲(李白号青莲居士)知己。”

芸笑曰:“妾尚有启蒙师白乐天先生(白居易号乐天),时感于怀,未尝稍释。”

P04-05

序言

《浮生六记》一书,余于郡城冷摊得之,六记已缺其二,犹作者手稿也。就其所记推之,知为沈姓号三白,而名则已逸,遍访城中无知者。其书则武林叶桐君刺史、潘麐生茂才、顾云樵山人、陶芑孙明经诸人,皆阅而心醉焉。弢园王君寄示阳湖管氏所题《浮生六记》六绝句,始知所亡《中山纪历》盖曾到琉球也。书之佳处已详于唐生所题。近僧即麐生自号,并以“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之小印,钤于简端。

光绪三年七月七日,独悟庵居士杨引传识。

后记

予妇兄杨甦补明经曾于冷摊上购得《浮生六记》残本,笔墨间缠绵哀感一往情深,于伉俪敦笃。卜宅沧浪亭畔,颇擅水石林树之胜,每当茶熟香温,花开月上,夫妇开尊对饮,觅句联吟,其乐神仙中人不啻也。曾几何时,一切皆幻。此记之所由作也。予少时尝跋其后云:“从来理有不能知,事有不必然,情有不容已。夫妇准以一生,而或至或不至者,何哉?盖得美妇非数生修不能,而妇之有才有色者,辄为造物所忌,非寡即夭。然才人与才妇旷古不一合,苟合矣,即寡夭焉,何憾!正惟其寡天焉,而情益深;不然,即百年相守,亦奚裨乎?呜呼!人生有不遇之感,兰杜有零落之悲。历来才色之妇,湮没终身,抑郁无聊,甚且失足堕行者不少矣,而得如所遇以夭者,抑亦难之。乃后之人凭吊,或嗟其命之不辰,或悼其寿之弗永,是不知造物者所以善全之意也。美妇得才人,虽死贤于不死。彼庸庸者即使百年相守,而不必百年已泯然矣。造物所以忌之,正造物所以成之哉?”顾跋后未越一载,遽赋悼亡,若此语为之谶也。是书余惜未抄副本,旅粤以来时忆及之。今闻甦补已出付尊闻阁主人以活字板排印,特邮寄此跋,附于卷末,志所始也。

丁丑秋九月中旬,淞北玉魫生王韬病中识。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0:2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