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活着就要发声/息羽听雪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雪漠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活着就要发声》是作者雪漠专门为那些没有时间读长篇大论的朋友写的,最新收录的散文随笔集,共94篇。作者雪漠在书中多篇中谈到了有关于对人性中的善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分为读书、心灵、善良、德行这四个部分。阐述了作者对于如何挑选适合自身的书籍、如何修炼自身、如何养成纯真质朴的性格以及如何规劝人们积极向上等看法。文章语言朴实、文字功底扎实,每一章都充满了“正能量”,希望读者阅览过此书后,对于如何读书修行自身、正确行善都有了更广阔的理解和想法。

内容推荐

作家雪漠在《活着就要发声》中提到,改变一个人命运的书,不是那类增加人的欲望,教人如何谋算的书,而是去掉心机,为灵魂提供营养,让灵魂变得强大的书。

他从如何阅读、如何写作,如何对生命、人类、社会进行思索这几大主题出发,以广远的角度,从生命的意义入手,提供给读者一个全新的视角,用以重新审视自我,看待身边的人与事。期待读者看完本书后,懂得如何在繁杂的诱惑中做出真正的选择,以“向上”作为自己一生的基调,从而形成一个有益于人生的价值观,懂得如何“活着发声”。

目录

序言 好书是善的火种

第一章 书中世界

 1.如何选择书籍

 2.阅读不仅仅是一种娱乐

 3.让知识成为营养的智慧

 4.作家该如何写作?

 5.迷失的主流化

 6.缺的是心灵,不是市场

 7.寻常处自有不寻常

 8.说说质朴

 9.故事在对我倾诉

 10.寻找生活中的诗意

 11.一个家庭,一个世界

 12.隐没在身边的宝藏

 13.西部,那片寂寞的土地

 14.一个正在消失的世界

 15.边缘的木鱼歌

 16.两个世界的互相寻找

 17.“娑萨朗”的寻回

 18.“杂交文化”是一种精神

 19.人文,是欲望的缰绳

 20.真诚的卑鄙也是卑鄙

 21.文学不应是暴力的啦啦队

第二章 以文铸心

 1.为什么中国目前缺少大师?

 2.拥有大爱的才是大师

 3.从心里流出的大美

 4.爱,喷涌出文字

 5.“神”握住了我的笔端

 6.心灵自主了,写作才会超

 7.小人书《战马四拐》

 8.“大”作家之心

 9.一个作家最注重的应该是什么?

 10.心灵强大才能建立独有的世界

 11.愿做说真话的小孩

 12.为文的精神

 13.文人之傲然独立

 14.写莫名其妙的东西,不如回家种地

 15.写作,是与自己的对话

 16.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17.如何能成为一个好的老师?

 18.知识分子的话语权

 19.知识分子的另一种清高

 20.知识分子的“体”与“用”

 21.大时代的眼光

 22.点亮一盏心灯

 23.一种岁月抹不去的精神

第三章 大善之心

 1.为什么去西部?

 2.大乡土说

 3.何处是家乡?

 4.不该遗失的爱

 5.理想,其实就是向往

 6.诚信的宋襄公哭了

 7.暴力就是暴力,哪怕披着正义的外衣

 8.任何暴力都不可被膜拜

 9.狮子的铠甲,绵羊的心

 10.分别心带来的罪恶

 11.痛苦的本质是分别心

 12.警惕你的“不公平”

 13.何为假?何为真?

 14.中国人的“人情味”

 15.明哲保身的“成熟”不如不要

 16.善与恶的荒诞剧

 17.坏人眼中无好人

 18.你我都可能是“凶手”

 19.轮回是一种变化

 20.不见杀、不闻杀、不为自己杀

 21.谴责恶不如倡导善

 22.面对乞丐,是远离还是上前

 23.饿着肚子谈尊严,太侈

 24.爱,是很多问题的答案

 25.爱,也需要训练

 26.改变自己是最大的利众

 27.活着是为了爱

第四章 大善之行

 1.道的不足让我们不知去处

 2.百年后的人们因什么记得你?

 3.追逐真正的成功

 4.在消失中寻找传承

 5.释家的哲学

 6.缺失的向往

 7.你是有信仰,还是在迷信?

 8.神乎其“神”与科学

 9.是佛?是魔?

 10.信仰是一种向往

 11.做一个好人,就是一种信仰

 12.“崇拜”非跪拜

 13.向往夜空中的繁星

 14.超越,不是逃避现实

 15.死亡是人生的定格

 16.当爱遇上信仰

 17.欲望的“信仰”是罪恶

 18.善是什么?

 19.你所不了解的善

 20.最坚硬的铠甲是慈悲

 21.爱,没有局限

 22.用行动贯彻信念

 23.善行的依托需要大文化的眼光

后记

试读章节

如何选择书籍

如果要说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那一定是读书。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不读书,我就不可能成为今天的雪漠。

虽然在生活中的不断观察,不断体验,确实可以让我吸收很多的营养,让我的心灵成长,但假如少了与书中那些伟大心灵的交流和碰撞,我永远都不可能真正地长大,因为我的眼光将很难超越我的生活环境。所以说,读书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但是,现代人读书时,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对书的选择,而我们又经常会遇到“坏”书。坏书传播着许多对人类心灵无益的思想和观点,它会让读它的人变得更加贪婪、无知、消极、愤怒,对于那些缺乏判断力和抵抗力的心灵来说,它就像毒药一样可怕。与其花费大量的生命时间去读那些坏书,还不如不读书。除了书,世界上还有很多东西,都不值得你花费生命去接触,比如网络上流行的那些你杀我、我杀你的闯关游戏,以及偷菜游戏,等等。那些偷菜游戏没有任何营养,还让孩子们从小养成了偷菜的习惯。有什么意思?偷上很多菜,不就是个卖菜的吗?偷上一辈子,不就是个贼吗?你能偷成爱因斯坦吗?你能偷成牛顿吗?不能。所以,这些东西都是在浪费生命。我提倡的读书,是指读真正的好书,读真正值得一读的书。比如说,各民族认可并且传承下来的经典读物大多都是好书。在文学作品的阅读方面,我更侧重于阅读国外各个文学流派的经典。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俄罗斯文学,俄罗斯文学那种独有的大气,那种渗透在作品中的宗教精神,是欧美及其他国家的文学作品所不能比的。

那么对我来说,选择书籍,首先去读这辈子必须要读的书,不读它就是我人生的损失。我从人生中最应该读的第一本书开始读,读完后,再读我人生中最应该读的第二本书,然后是最应该读的第三本书……当我不读它们,我的人生就有一种缺憾的时候,我就把其他的书都暂时放一放,去读那些我必须要读的书。此外,还要精通“易筋经”,就是把吸过来的东西化成自己的营养,让自己成长。许多很好的学者,都擅长“吸星大法”,但他们不一定擅长“易筋经”。那些不擅长“易筋经”,只擅长“吸星大法”的学者,就会变成“书橱”。所以,每读一本经典,都要读透。读不了太多的书也不要紧,只要你能读透一本书,就够了。当然,我不是叫大家一辈子只读一本书,而是说,这辈子我们至少要读透一本书,然后再读别的书。这就是读书的诀窍。我就是这样选择读书的。

我还有一个标准是,我所读的书,必须要能为我的灵魂提供营养,如果它仅仅是一种精神毒药的话,不管它多么出名,多么畅销,我都宁可错过它。还有一种情况是,现在需要读什么书,我就读什么书。比如,我写小说的时候,需要哪方面的知识,我就去专读那一类的书。当然,有时候我也会读一些消遣性的书,但它们仍然是我必须读的书,比如说我会以消遣的心态去读各流派的经典小说。

所以,书籍的选择要先明白这辈子必须读的是哪些书,而不是一时贪图享乐的选择。

但要知道,读的书如果不能对现实发挥作用,读再多也只能变成一个“书橱”和“腐儒”。如果你能学以致用,才是真读书。真读书者,会一天比一天更有力量,人格也会一天比一天更加完善、完美。那么,他的人生就必然发生改变,他的世界也罢、舞台也罢,也会越来越大。P1-5

序言

本书是笔者专门为那些没有时间读长篇大论的朋友写的,可以供他们在地铁上或是别的地方随意翻翻,或许能让清凉入心,驱走热恼。

无论是自身的经验,还是身边人的经历,都让我无数次地发现,读书确实能让一个人改变命运,它不是一种单纯的娱乐消遣。

当然,我说的书,不是那类增加入欲望,教人如何谋算的书,而是去掉心机,为灵魂提供营养,让灵魂变得强大的书。 可惜,现代人太忙了,忙得没时间看书了。或许,在很多人的一生中,能花上大量时间看书的,也只有大学时期了。我的一个学生说,她很庆幸自己读大学的前两年,是在一个被玉米田包围的地方度过的。那个地方离大城市有两小时的车程,所以她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大部分时间都在看书。阅读让她年轻浮躁的心得到了沉淀,让她有了思考人生、思考灵魂的时间。她说,当初老师们苦口婆心、一遍一遍地告诫他们,要在读大学的四年里多看看书,毕业后,她才知道老师的这些话是真理。在踏入社会之前,让伏尔泰、庄子、陀思妥耶夫斯基等大作家的作品指引自己,让自己懂得在扑面而来的诱惑中做出选择,这会让“向上”成为自己一生的基调。而人对灵魂,对精神,对善,也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虽然现在很多人都在行善,但我们的评价体系并没有把“善”作为最高的参照物,或者说价值评判体系。许多人首先考虑的,还是物质。在他们的观念中,物质有了保障,才会进一步考虑形而上的问题,这也是人们认为只有满足物质条件的人才会读书的原因。甚至,有些人会因为行善却没有得到金钱上的回报,而遭到身边人的嘲笑,认为他没钱还行善,或是行善用掉了他本来就不多的储蓄。在这些人的眼中, “行善”是一种消费品,这就是社会的大环境。

不过,很多人不是没有善心,也不是不愿行善,而是不敢行善。为什么?因为,媒体曝光的乞丐骗局让很多人不再愿意对那些看似没饭吃的人伸出援手。你想,当你知道自己帮助的人其实是个骗子时,你还会毫不犹豫地去帮助他吗?而且,很多人因为缺乏行善的智慧,听到一些言论之后,就会对行善产生误解。

我曾看过这样一则实例。有人给了一个乞丐一块钱,旁边卖东西的老妪就心理不平衡了,她说,自己辛苦了一天,才赚了五毛钱,乞丐什么都没做,却得到了一块钱。那人听说之后觉得也对,从此就再也不向乞丐施舍了。因为他觉得,人不能不劳而获,否则就是对别人的不公平。这种看法不是没有他的理由,但是他们都忘记了,乞丐并不是什么都没做,他付出了自己的尊严。有传闻说,一些乞丐比都市白领还有钱,但这种传闻出现之后,并没有多少人争着去做乞丐。为什么?因为,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有尊严。跟一个失去了尊严的人,还有啥好计较的?没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不要紧,但我们至少可以不去落井下石,而是给他们一点理解、尊重和关爱。

我发现,现在愿意给乞丐钱的,有不少是年轻人,也有很多年轻入去做志愿者,在一些公益活动里,我就总能看到年轻人的身影。所以,对社会的未来,我总是很乐观。即使经常看到社会的阴暗面,我也不在意。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善恶的交锋就没有止息过,但人类仍然在不断地走向光明。因为,善的火把在不断地点燃,在不断地传递,善的精神也会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但愿我的这本小书,也能成为一个火把,为世界传递一点善的火种。

后记

现在社会需要大力地呼吁善的传播。呼吁什么恰巧证明缺乏什么,呼吁善,因为社会缺乏善的大环境,也因此出现了各种奇奇怪怪的事情。所以,要传播善,点燃一个个善的火把,然后传递出去。而能让大善的精神一代代传递下去的,就是文化,精神借由文化可长远地传承。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同样要警觉文化的衰落。这就是本书的由来。

本书有以下特点:

一、推陈出新。本书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关于善和文化。乍一看,这两大主题并没有多么新颖,甚至有人会认为老掉牙了。事实上,通览全书之后,想必你已经发现,书中有着大量耳目一新的思想。读到这里的你,或许赞同我,或许仍持有异议,然而当你把目光投射到整个人类,整个历史长河中,就不得不承认,笔者呈现出的是事实。我用呈现是因为这些观点也罢,思想也罢,是这个世界本来具足,在我之前已有,在我之后也会继续存在。同样道理,除笔者外,或许也有人能感触到。所以,有很多人看书时会不由自主地认为,我很懂他们,原因就在这里,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光明。所以,这个“新”,其实一直都存在,只是被遗忘,被欲望淹没罢了。当四周充斥着大量教人钩心斗角的书籍时,这本书带给你的不仅仅是新颖,更多的是一股清凉和反思,反思我们的集体无意识,反思真正的善和文化中的精神传承。

现在很多人,尤以年轻人占多数,渴望形成自我的观点,对事对人能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代表了他们愿意独立思考,拒绝随波逐流。但也因此,出现了鱼龙混杂的局面,再加上多数人关心的仅仅是眼前的事,形成的思维角度也多从个人和眼前的利益出发。辨别能力不足的人,就会受到误导。这对年轻人来说,危害不可谓不小,观念的形成会导致行为选择的变化,从而会影响人的命运,为此付出的后果又不可谓不重。本书从生命的意义出发,以广远的角度,提供给追求独到见解的他们一个全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自我,以新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人与事,从而形成一个有益人生的价值观。

二、重行为,轻理论。书中多有笔者自身学习的经验,从我如何阅读,到如何写作,从对待身边的人与事,到对人类和生命的思索,都有详尽的叙述。笔者相信只有完成自己,才最具说服力。当然我并没有想要说服谁,或者要求别人,我只是把最好的自己呈现出来。有人觉得这样很好,能对他起到激励的作用,这让我感到高兴。如果有人不以为然,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我分享出我的人生历程,把生命的经验化为文字,只是想告诉许多困惑的人,这世界上还有另一种活法。有个学生说遇到我之后,才知道原来人生可以活得不一样,可以拥有真正的快乐。所以,从本书里,你看不到说教,有的是我自己的经历。我一再强调行为的重要性。嘴上夸夸其谈,把事情描绘得天花乱坠,不如默默无言,用自己实践出的成果体现出价值,有相同追求的人自然就会效仿。有人或许会说看书时人人都明白该怎么做,但是真做起来会很难。确实如此,因为人身体上的惰性和欲望总是会跑出来进行干扰。所以,笔者不断地分享经验,分享出快乐和清凉,就是告诉大家,虽然实践起来不容易,但也不是做不到,战胜自己、实现超越,就在于你是否愿意一步一步地走下去。这是仅仅述说教条达不到的效果。

三、把善和文化结合起来,虽然并不是新提出的观点,然而笔者着重强调了文学作品需要有传承的精神——大善的精神。笔者从文学作品角度出发,强调作家一定要培养自身的人格,不要只考虑自己的稿费、级别,写出的作品更不是只能增加人的欲望,供人一时消遣娱乐。为什么一再强调文学作品的重要性?首先,只有文化承载的精神才能长远地传承下去,例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伏尔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他们的伟大思想借助文学作品流传到今日,也必定会流传到今后的世世代代,就能启迪一个又一个在灵魂上有追求的人。其次,大家都知道现在社会价值观的混乱,也都在说欲望的膨胀,如何能对当下起到扭转的作用,就是靠文化,用文学作品表述出来。当然,文学作品也可以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用多种手法传播,但它本身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所以,作家的身上存在着一种责任,并不仅仅是玩弄文字。再者,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满是欲望的书,用市场规则来说就是有需求才会有供应,有人要看,才会源源不断地有此类书。但作家不能去迎合欲望,因为人的欲望一旦得到迎合,换来的更是欲望的肆无忌惮。相反,如果作品中传递出的是善的信息,同样也会改变读者的心,因为没有人不会向往善,向往美好。欲望的一面随着心的光明也会逐渐得到抑制。所以,善行要依托文化去弘扬。

我们倡导善,我们传承文化,它们之所以是伴随人类长久的主题,是因为善和文化是我们生命中的禅已、和诗意。

——2017年7月23日定稿于沂山书院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0: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