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小橘灯》等。
《记事珠(精)》是一部冰心谈创作的书,内含冰心先生数年所著的短文、小诗、书信和短篇小说等,出版于1982年。
| 书名 | 记事珠(精)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冰心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冰心,原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小橘灯》等。 《记事珠(精)》是一部冰心谈创作的书,内含冰心先生数年所著的短文、小诗、书信和短篇小说等,出版于1982年。 内容推荐 《记事珠(精)》根据冰心老人几十年间断断续续写成的自传性文章、序跋、创作谈等整理而成,时间跨度六十余年。 对于这本书,冰心老人曾说:“美其名日‘珠’,并不是说这些短文有什么‘珠光宝气’。其实就是说明每一段文字都像一串珠中的一颗,互不相干,只是用‘我’这一根细线,把它们穿在一起而已。”谨以此书纪念冰心老人。 目录 自序 自传 我的故乡 我的童年 我的童年 童年杂忆 梦 往事(节选) 三、五、六、七、十、十二、十三、十四、十七、十八、十九 最痛快的一件事 回忆“五四” 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 闲情 好梦——为《晨报》周年纪念作 往事(其二)(节选) 二、四、五、六、七、八、九 寄小读者(节选) 一、二、三、四、五、七、九、十、十一、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四、二十六、二十九 山中杂记——遥寄小朋友 《冰心全集》自序 丢不掉的珍宝 上海——南下北上的中心 从“五四”到“四五” 等待 生命从八十岁开始 文艺丛谈(二) 我做小说,何曾悲观呢? 《繁星》自序 我是怎样写《繁星》和《春水》的 《往事》以诗代序 假如我是个作家 《寄小读者》四版自序 《平绥沿线旅行纪》序 《冰心小说散文选集》自序 我的热切的希望 西郊短简 关于散文 我是怎样被推进儿童文学作家队伍里去的 笔谈儿童文学 漫谈关于儿童散文创作 儿童文学工作者的任务与儿童文学的特点 《拾穗小札》序 谈点读书与写作的甘苦 写作经验琐谈 漫谈《小桔灯》的写作经过 《小桔灯》新版后记 《晚晴集》后记 创作谈 试读章节 这段故事,给我的印象极深,我的感触也极大!假如我的祖父是一棵大树,他的第二代就是树枝,我们就都是枝上的密叶;叶落归根,而我们的根,是深深地扎在福建横岭乡的田地里的。我并不是“乌衣门第”出身,而是一个不识字、受欺凌的农民裁缝的后代。曾祖父的四个女儿,我的祖姑母们,仅仅因为她们是女孩子,就被剥夺了读书识字的权利!当我把这段意外的故事,告诉我的一个堂哥哥的时候,他却很不高兴地问我是听谁说的?当我告诉他这是祖父亲口对我讲的时候,他半天不言语,过了一会才悄悄地吩咐我,不要把这段故事再讲给别人听。当下,我对他的“忘本”和“轻农”就感到极大的不满!从那时起,我就不再遵守我们谢家写籍贯的习惯。我写在任何表格上的籍贯,不再是祖父“进学”地点的“福建闽侯”,而是“福建长乐”,以此来表示我的不同意见! 我这一辈子,到今日为止,在福州不过前后呆了两年多,更不用说长乐县的横岭乡了。但是我记得在一九一一年到一九—二年之间我们在福州的时候,横岭乡有几位父老,来邀我的父亲回去一趟。他们说横岭乡小,总是受人欺侮,如今族里出了一个军官,应该带几个兵勇回去夸耀夸耀。父亲恭敬地说:他可以回去祭祖,但是他没有兵,也不可能带兵去。我还记得父老们送给父亲一个红纸包的见面礼,那是一百个银角子,合起来值十个银元。父亲把这一个红纸包退回了,只跟父老们到横岭乡去祭了祖。一九二。年前后,我在北京《晨报》写过一篇叫做《还乡》的短篇小说,就讲的是这个故事。现在这张剪报也找不到了。 从祖父和父亲的谈话里,我得知横岭乡是极其穷苦的。农民世世代代在田地上辛勤劳动,过着蒙昧贫困的生活,只有被卖去当“戏子”,才能逃出本土。当我看到那包由一百个银角子凑成的“见面礼”时,我联想到我所熟悉的山东烟台东山金钩寨的穷苦农民来,我心里涌上了一股说不出来难过的滋味! 我很爱我的祖父,他也特别的爱我,一来因为我不常在家,二来因为我虽然常去看书,却从来没有翻乱他的书籍,看完了也完整地放回原处。一九一一年我回到福州的时候,我是时刻围绕在他的身边转的。那时我们的家是住在“福州城内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这个住址,现在我写起来还非常地熟悉、亲切,因为自从我会写字起,我的父母亲就时常督促我给祖父写信,信封也要我自己写。这所房子很大,住着我们大家庭的四房人。祖父和我们这一房,就住在大厅堂的两边,我们这边的前后房,住着我们一家六口,祖父的前、后房,只有他一个人,和满屋满架的书,那里成了我的乐园,我一得空就钻进去翻书看。我所看过的书,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清袁枚(子才)的笔记小说《子不语》,还有我祖父的老友林纾(琴南)老先生翻译的线装的法国名著《茶花女遗事》。这是我以后竭力搜求“林译小说”的开始,也可以说是我追求阅读西方文学作品的开始。 P8-10 序言 人民文学出版社要出一系列作家谈创作的书,也向我索稿。我这几十年来,随着时光的推移、环境的改变,心有所感,兴之所至,断断续续地随意写些短文、小诗、书信和短篇小说,尽是零敲碎打,随写随交了出去,从来没有写过大块文章,也从来没有写作计划,根本谈不上创作道路!而且几十年来东迁西移,即使有些著作、手稿,也遗失殆尽,要追溯追踪这条零碎断续的痕迹、线索,也要花许多时间和精力,今天的我,是办不到的了。 在这里,我要感谢卓如同志——我很喜欢佩服这位耐心认真的年轻人——她从不同时代、不同刊物里搜寻出许许多多我零敲碎打的、散落在各个角落的竹头木屑,而且搜集得十分齐全!当她把这本书目拿来给我看的时候,使我感到意外的喜悦。比如说,我在一九四二年也曾写过《我的童年》这篇短文,我的脑海中就没有一点印迹! 书名为《记事珠》,也是我临时想起的。美其名日“珠”,并不是说这些短文有什么“珠光宝气”。其实就是说明每一段文字都像一串珠中的一颗,互不相干,只是用“我”这一根细线,把它们穿在一起而已。是为序。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