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蕾丝·格林伍德著的这本《维多利亚女王传(全景插图版)(精)》介绍了,维多利亚女王,内修文治,外扬国威,开启了鼎盛的维多利亚时代。在璀璨却沉重的王冠之下,是威仪四方的伟大君主,也是宜室宜家的贤妻良母,崇尚举案齐眉,向往归园田居。生活于同一时代的美国女作家格蕾丝·格林伍德欣赏的恰恰是庙堂之外的女王,至真至深至切的爱情、亲情和友情,像王袍下散落的片片羽毛,被作者一一拾起,重新穿针引线,织就了一幅维多利亚从少女到女王的成长图景。作者既是亲历者,也是见证者,将所见所闻记录整理,以蒙太奇式的闪回手法,透过一个个显赫人物的风云际会和历史沉浮,轻轻剥离出一位风起云涌的铁血权谋之外不一样的女王和她悲愁喜乐的锦绣年华。
格蕾丝·格林伍德著的这本《维多利亚女王传(全景插图版)(精)》讲述了维多利亚女王光辉灿烂的一生,既是一部优秀的传记作品,也是一部全面展示日不落帝国崛起全过程的史学作品。维多利亚女王(1819-1901)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长达64年。她也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女王。她在位期间(1837-1901年)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英国历史上称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加大侵略扩张力度,在世界范围内占领和建立了无数殖民地。当时的英国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君主立宪制得到充分发展,使维多利亚女王成了英国和平与繁荣的象征。
在我看来,要想全面叙述维多利亚女王的一生,就必须首先简要地介绍她的堂姐——夏洛特公主。倘若夏洛特还活着,英国女王本应是她。在很多方面,她都是维多利亚的榜样。威尔士的夏洛特·奥古斯塔,这朵诞生在无爱婚姻中的奇迹之花,在腐败宫廷中的险恶争斗和无耻阴谋下,慢慢成长为一个高贵仁慈的少女。她的美德与优雅,她的勇气、坦诚与无畏,在忠诚的臣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为年轻貌美的维多利亚在她逝世二十一年后登上王位铺平了道路。
在夏洛特公主光辉灿烂的一生中——从美好的童年到璀璨的成年,英国臣民都自豪地将她视为未来的君主。他们忍受着可怜的老国王——她忧郁疯狂的祖父,以及她那担任摄政王的父亲的可耻行为,期望在一个优秀的女人的统治下变得越来越幸福、美好。然而,随着她的薨逝,所有的希望都沉寂了,流逝于黑暗与沉默中。于是他们自然而然地转向了可以弥补这一遗憾的王室小女孩——维多利亚公主。一直以来,凡是女王统治英国,英国人民都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因此,他们还是希望由一位女王来统治他们。
夏洛特公主是摄政王(即后来的乔治四世)与布朗斯维克的卡罗琳公主唯一的孩子。父母刻意的疏远让她的童年蒙上了阴影。她似乎特别爱她的母亲。她维护这个善良、古怪、鲁莽的女人的勇气和独立,这使她深受英国人民的爱戴。人民钦佩她的勇气以及她对母亲的孝顺。他们津津乐道她反叛威严的父亲与令人敬畏的祖母——夏洛特王后的故事。有一次,当她还是个顽皮的孩子时,她被禁止看望她那可怜的母亲,但她执意要去,王后就动粗阻止她。她奋力抵抗,撕坏了王后的帽子,跑出宫殿,跃上一辆马车,承诺给车夫一个畿尼后飞驰而去。很快,她就抵达母亲的住所,投入了母亲的怀抱。这个“马车故事”还有一个宫廷版本:公主要挣脱的不是王后,而是摄政王,所以她并没有撕坏王后的帽子。然而,当时的平民百姓更喜欢第一个版本,因为它更引人入胜。众所周知,老夏洛特王后是一位威严的祖母,人们普遍认为,对这种有着强烈尊严感的人而言,只有头顶王冠的国王和王后才获准出现在她面前。
当夏洛特公主还是小女孩的时候,她的性格和举止方面存在瑕疵。通常,她很和气,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偶尔,她会任性,冲动,反复无常,专横跋扈。那时一位女作家曾说:“她非常聪明,但现在她还是个顽皮的小女孩儿。她对我说过各种各样荒谬的想法,但只要她愿意,她立刻就会变得很有威严。”这位作家还提到,这个王室的小女孩喜欢跑来跑去地寻找她所需的物品,如一顶帽子、一本书或一把椅子;为此,她的随从们总是胆战心惊。一年夏天,她在乡间宅邸时,她甚至跑到大门口为访客开门,并像村姑一样向他们行屈膝礼。
阿尔比马尔勋爵是她童年时的玩伴,他的祖母是她的家庭教师。他说,有一次,他们和摄政王一起用午餐时,发现端上来的排骨烤坏了,原来夏洛特殿下屈尊去了厨房。令厨师惊愕的是,她坚持由她来烤排骨。阿尔比马尔勋爵还说,他孩子气地嘲笑了她的厨艺:“虽然你的厨艺很差,但你还是会成为一个聪明的女王,不是吗?”几年后,有一次,她乘着马车来给他的祖母请早安,看到一群被王室侍从吸引过来的人聚集在门前,她就从后门跑进去,然后绕到大门口。由于人们都不认识她,她就混在好奇的人群中,假装和他们一样渴望见到公主。
由于王室不允许母亲陪伴她,而父亲的陪伴不利于她的健康成长,所以人们很早就建议,并敦促公主以挑选丈夫名义选择一个伴侣兼顾问。王室从皇亲国戚中选中奥兰治王子,即后来的荷兰国王,为她的最佳伴侣,于是奥兰治王子来到英国求婚。但公主不喜欢他,以她一贯追求独立的风格,她拒绝了联姻,于是“这位年轻人悲伤地走了”。P3-5
这本书快要付梓时,我变得顾虑重重了,因为它不是我想要的样子;如果我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写,那就好了。我发现,要想获得维多利亚女王早年生活的资料,实在太困难了,但年轻的读者偏偏对这段历史更感兴趣。我耽误了许多时间,结果用于搜集资料、挑选素材和进行写作的时间已经不足3个月了。那段时间,我的工作常常被打断——最令我沮丧的是,我患上了严重的眼疾。我心里明镜似的,这本书是以一种轻松明快的风格写成的,一方面是因为这样写起来非常自然,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已经练就了这种文风。我用这种文风来为女王立传,可能会令人吃惊,至少我的英国读者会这样。我写的是一本愉快而简单的炉边故事,故事是关于维多利亚女王的生活与统治的。我希望自己写得不会太糟。美中不足的是,我没有与王室关系密切的朋友,因此没人向我提供关于女王的可靠的、未公开的个人逸事。
我引用了几位英国作家的研究成果。首先是女王本人的两本书:《我们的高地生活日记》与《亲王的早年生活》。其次是西奥多·马丁爵士的《阿尔伯特亲王传》。西奥多·马丁爵士慷慨地允许我引用书中的材料。我非常感激贾斯汀·麦卡锡议员和他的著作《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此外,各种汇编的资料以及罗纳德·高尔勋爵的《回忆录》都令我受益匪浅。
很久以来,我觉得如果用一种平实的语气讲述英国女王——作为女儿、妻子、母亲和英国国家元首——一生的精彩故事的话,就会愉悦和净化年轻的女同胞的心灵。尽管我是个美国共和党人,但我在写这本书时,仍然对英国王室敬佩之至。我甚至爱上了几个王室成员,但我没有爱上王室。我想,虽然王室构成了王室成员高贵的前提条件,但他们要想维护王室的高贵,就必须不断努力——像维多利亚女王那样努力,像阿尔伯特亲王那样努力——因为我发现这个“无可指摘的亲王”说:“在我看来,只有君主不断完善个人性格,才有可能提高王室的魅力。”
君主立宪制是限制君权的,它“非常适合”英国。英国王室看起来那么可敬、辉煌。我希望阿尔伯特亲王为后世树立好国王的榜样——他出生在革命年代,在不相信君权神授和不承认长子继承权的氛围中长大。君主立宪制不适合我们美国。在我们看来,君主立宪制是一种原始的、违背自然规律的制度。除英国外,再也找不到这种制度了,即使在新时代的野生动物王国也找不到。的确,水牛群存在类似于国王的指挥官,它像有血有肉的火车头一样勇往直前;野马群有首领,它跑在最前面,那迎风飞扬的长鬃就像旗帜一般;就连大批飞起来遮天蔽日的候鸟群都有头鸟,但它们并非天生的领袖,而是因为它们的意志更坚强,智慧更超群,所以经推选成了领袖。另外,昆虫界也提供了一些实行君主制的例证,如聪明的蜜蜂、勇敢的黄蜂,但它们的君主是女王。
格蕾丝·格林伍德 1883年10月20日于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