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这个被奉为传奇的女人,也只是活得更勇敢、更用心的普通人!没有哪一种命运是更好的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要面对的各种问题。本书在详细展开林徽因人生的同时,告诉那些被现实包围,却依然有梦的女人,要像林徽因一样,学会主宰自己的生活。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来,一步一步走。当你成为自己的英雄,那些遥不可及的幸福和喜悦,得到都是必然!
陈三霞、吴玲著的这本《林徽因的女人哲学课》展现了一个优秀女性的言行思想,讲述了她一生的精彩故事,告诉每一位积极追求自我魅力和价值的女性,做女人就要做林徽因这样的女人。
| 书名 | 林徽因的女人哲学课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陈三霞//吴玲 |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林徽因,这个被奉为传奇的女人,也只是活得更勇敢、更用心的普通人!没有哪一种命运是更好的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要面对的各种问题。本书在详细展开林徽因人生的同时,告诉那些被现实包围,却依然有梦的女人,要像林徽因一样,学会主宰自己的生活。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来,一步一步走。当你成为自己的英雄,那些遥不可及的幸福和喜悦,得到都是必然! 陈三霞、吴玲著的这本《林徽因的女人哲学课》展现了一个优秀女性的言行思想,讲述了她一生的精彩故事,告诉每一位积极追求自我魅力和价值的女性,做女人就要做林徽因这样的女人。 内容推荐 陈三霞、吴玲著的这本《林徽因的女人哲学课》介绍了,她有众多才子佳人爱慕,却对爱情始终保持着理智和克制; 她有惊人的文学才华,却专注于自己一生所爱的建筑行业; 她原本可以不食人间烟火,却热衷于做一个有情调、会生活的女人; 她爱自己,但她懂得平衡,更爱他的孩子和丈夫; 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 她身上始终散发着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今天我们就以林徽因多姿多彩的人生经历为蓝本,纵观她的自强、勇敢、柔美和作品本身,从而了解她真实的人生,感受她内心的风景,体悟她处世的哲学。 目录 Lesson 1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做一个淡定的女子 淡定的女人优雅 矜持,矜持,再矜持 面对“仇敌”,也要平和 理智是场及时雨 独立是长矛和盔甲 苦滋味教人成长 Lesson 2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做一个刚刚好的女子 用慧眼识生活 走出去,看真实的世界 坚定值得冒险的选择 独处是一门学问 是是非非,但求问心无愧 永葆生命的鲜活 Lesson 3 你当温柔,且有力量——做一个优雅的女子 驱走心魔,主宰情绪 真正的朋友不用刻意逢迎 凡事真心,凡事包容 做自己,简单也困难 自信,让内心强大 真性情,让是非口舌退散 Lesson 4 你当善良,且有锋芒——做一个魅力的女子 三分柔情,七分精致 内心丰沛着诗意 自由是阵风 坦诚打破心墙 真爱是无我 Lesson 5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做一个独立的女子 用自己的骄傲捧出辉煌 工作的女人是美丽的 奋斗,是对自己的忠诚 理性不刻板,感性不矫情 不求光环,只求心安 Lesson 6 不畏将来,不念过去——做一个有格局的女子 心中有根才站得稳 人生多少次奔赴离别 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母爱是永远的风景 将好坏看开 后记 万古人间四月天 试读章节 面对“仇敌”,也要平和 没有人拥有全世界的朋友,也没有人拥有全世界的敌人。 有人欣赏你,也就会有人厌恶你。对于真心赞美自己的人,我们报之以微笑,并乐意与之成为朋友,引为知己;对于瞧不上我们的人,也无须严厉回击、大声反驳或辩解。 对别人恶意的中伤,是选择以牙还牙还是一笑了之?这是需要慎重思考后,才能作答的问题。 当年,位于北京东城区北总布胡同3号的四合院(现为24号院)是林徽因的居所,“太太客厅”也指的是这里。在这里,她以自己独有的魅力征服了当时的文人墨客,赢得了他们的赞美。 她是胡适眼中的“中国一代才女”,她是徐志摩“波心里的一点光”,是沈从文口中“绝顶聪明的小姐”,是金岳霖甘愿终身不娶、“逐林而居”的理由,是梁思成心中“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太太客厅”以她为中心,聚集于此的都是当时北京城数一数二的学者、教授。他们三五成群地来到林家,大家无拘无束、畅所欲言。 参与进来的宾客,以男士为主,客厅里常伴有欢声笑语,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不管哪个年代,受欢迎的女人,虽令人羡慕,但也招人嫉妒。说到这里,便不得不提冰心。 李健吾说:“她们(林徽因和冰心)是朋友,同时也是仇敌。” 1933年9月,冰心发表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从发表之日起,就不断有人质疑,这篇小说旨在讽刺林徽因的“太太客厅”。 《我们太太的客厅》讲述的是发生在北平的一座独立小院的客厅中的故事。这个客厅被仆人炫耀为“我们太太的客厅”,是太太举行沙龙聚会的场所。在详细地描述过客厅的布置后,主角们便纷纷登场了。先是太太、太太的佣人和女儿,随后是艺术家、自然科学家、政治家、哲学教授、诗人、外国的交际花、医生一一出现在情景里。 华灯初上时,客人纷纷离去,唯独诗人留了下来,待我们的先生回来后,我们太太在诗人离去的那一瞬间,“忽然地站起,要叫住诗人”,但诗人已走出了小院门口,走出了院中的光影,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之中。 读罢全篇,林徽因将自己对号入座,常出入林徽因的“太太客厅”的萧乾和林徽因的想法一致,认为小说写的是她。 林徽因的留美同学、同时也与冰心交往甚密的陈意,晚年曾说:“冰心的《我们太太的客厅》这篇小说是讽刺林徽因和徐志摩的。” 暂且不去管他人怎么想,普通的读者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认为冰心在才貌上输给林徽因,看不惯她被众星捧月、大出风头,因此心里不是滋味,才会通过一篇不加掩饰的小说,去挖苦、讽刺林徽因。 事实是否如人们猜测的那样,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不管是谁,看到了一篇与自己经历相似的小说,都会对号入座、胡思乱想。想多了,难免会心生怨恨,尤其是女人,遇到这种“不怀好意”的指责与讽刺,只怕会选择隔空辩解,或是阴阳怪气地指责别人一顿。 林徽因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一种温和却又不失机智的应对方法,托人送给冰心一坛山西老陈醋。 在中国,“吃醋”是有弦外之音的,暗指别人酸溜溜的心思。林徽因以一坛陈醋回敬了冰心的调侃,很隐讳地表现出了自己的不满,这一点很令人钦佩。 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人,看不顺眼是正常的,人有七情六欲,不喜欢谁,不被谁喜欢,都是再简单不过的一件事。 只是,难就难在遇到别人的非议或指责时,是不是能够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虚心地接受批评,坦诚地交换意见。 面对他人的恶意中伤,争吵和谩骂只会让事态升级,变得更加难以控制。不如静下心来,无视对方的无礼言行,还自己一个清静。 在《我们太太的客厅》发表之前,林徽因和冰心之间的嫌隙便已产生。 1930年冬,林徽因因病辞去了东北大学的教职回到北平。来年被确诊为肺结核,由于病情危急,她搬到香山双清别墅养病。 期间,前来探望的人络绎不绝,徐志摩便是频繁的一位。先前便传出过有关他们二人的流言,如今,被传得更厉害了。 病中百无聊赖的林徽因,开始通过写诗的方法来打发时间,抒发积聚于心中的情感。徐志摩很欣赏她的诗。 不明真相的人,将一件件小事串联起来,并添油加醋地大肆渲染,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 此时,冰心创作了一首名为《我劝你》的长诗,刊登在刚创刊的《北斗》上。这一首干净利落的劝诫诗,带着浓浓的说教味。P15-17 序言 序我的心是一朵莲花 浙江杭州,江南水乡之地,秀水绕着青山而来,款款深情,绵绵情意。自古人杰地灵,才子佳人层出不穷。 林徽因便出生在这里,呼吸着温润的空气,感受着雨露的滋养。 她的父亲林长民,是民国初年闻名士林的大才子,又是倡言宪政、推进民主政治的革命先行者,声名显赫,在风云乍起的年代,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灵活的头脑和开放的思想,使其能够走在时代的前沿,抓住隐藏在动乱之下的契机,扬起新时代的风帆。 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呱呱落地,发出清脆而响亮的啼哭声。开始了她的执拗与倔强,她的优雅与精致,也开始了她波澜美丽的一生。 她原名林徽音,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承载着父辈对女儿的殷切期望,或许也未曾预料到,她的名字将成为一种信仰,成为一个无可取代的符号,成为几位男子的蜜糖或砒霜。 她璀璨的未来由他的父亲为其开启了第一道大门,少年时,父亲带着她出国游历,扩展胸襟,给她的生命里注入了独立、平等、自由的意识源泉,成为她一生奉行的准则。 她属于那个时代,却又独立于那个时代,她不甘心只是洗手作羹汤,只做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正如她的诗:“如果我的心是一朵莲花,正中擎出一支点亮的蜡,荧荧虽则单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 16岁的她就已经明确了人生的方向,比起30岁还左摇右摆、不知所终的女人来说,她实在令人钦佩。她不只是说说而已,更不是三分钟的热度,为了自己的目标,她追寻着自己的意义。 人生的玄机在此刻彰显无遗,冥冥之中,命运指引她走向预定的轨道,却又驶向不同的道路,欣赏另一种风景。 她是建筑学家,她也是诗人,是作家,她的灵动与锐气是不可多得的宝藏,引得无数精英为之倾倒。 她读过的书,成为她攀爬的阶梯,使得她站在比寻常人更高的位置,去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审视这个社会。在无数次的冥思之后,她终于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该为何而奋斗,又该如何去奋斗。 世人仰望她的才情,将诗人、作家的名号赠予她,捧起她的诗歌、散文细细品味。一字一句,一段一章,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去琢磨她的情感,去描述她的世界。 自以为愈是接近她的文字,就愈是接近她的灵魂。殊不知,她正如浩渺无边的宇宙,既神秘又复杂。 世间凡人百态,皆不是她。时钟的指针一圈圈走了这么久,昼夜交替,春秋变换,却再未能有一个她出现,用智慧的眸子审视大地万物,用哲人的思维盘点风云变幻,用热情的文字赞美生命,思索万物。 她用短暂而又永恒的一生,神圣而庄严地诠释了对自由、爱与美的向往与追求,淡雅却不冷艳,知人情却不世故,竭尽所能却不急功近利。 我们不去评断她的是与非、对与错,只是将她视为我们的姐妹或是朋友,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抛开近百年的隔阂,将时间缩短,再缩短,毫无偏见地走近她。 读一读她的文字,听一听她的故事。她不再是神坛之上不食人问烟火、不可触碰的神。再没有人能如她这般,惊艳这世界,温柔这岁月。 后记 万古人间四月天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处在痛苦觉醒的过程中,每一点每一滴的冲击变化都带着剧痛。在这光怪陆离的年代里,外国思潮纷至沓来,思想上的革新或磨合,无一不刺激着有志青年豁出性命、拼上全部去寻求那一剂良方,革命的情绪异常高涨。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更是大师云集的年代。胡适、梁启超、茅盾、鲁迅等,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如今看来依旧鲜活张扬。他们用文字激扬青春,指点江山。这是那个时代的符号,引领着那个时代的风向。 林徽因便位于其列,她顾盼生辉的姿态,犀利精辟的谈锋,不拘旧俗的性格,成为独树一帜的风景。热情洋溢的情诗,发人深省的散文,严谨务实的研究报告,感性与理性的碰撞,在她身上显露无疑。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是默默地爱了她一生的金岳霖,赠予她的挽联。 将她誉为新月诗派的灵魂人物,也未尝不可,她珠圆玉润的语言,将文字化作灵魂,将是与非、云与雾娓娓道来。她也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都有她的印记,她还是景泰蓝的守护者。 她有着富足的家世,有着常人不及的天赋,也有着不愿多提及的童年阴影。然而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是她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葛。 她引领风尚,却不浮夸;独树一帜,却不自大。 流转不停的温润光年将人生渲染,她与他们的春夏秋冬一一被华光装点。是谁,将不可磨灭的相遇相知赋予她五十余载? 面对接二连三的转折,凡人多会祈天祷地,求神问卜。为了情,为了爱,为了拥有一段稳妥安定的岁月。林徽因自是不会这样去做,她是留洋海外、思想超前的高级知识分子,笃信科学,岂会依赖神佛赐予一切。 她是有着多种角色的女子,与众多不可一世的男子并肩前行。 她是梁思成心中完美无瑕的“好老婆”,是生活的依靠,是事业的伙伴,更是灵魂的契合者。夫妻二人相伴相生,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他懂她的洒脱和率性,所以尽力支持她的一切,甘愿做“太太的客厅”里专注的听众,注视着她的一颦一笑。 为了共同的理想追求,踏破铁鞋,走过山山水水,遍访古迹,风餐露宿、凄风苦雨,都抵挡不住对建筑的向往,好在身边一直都有她在。她的文笔是他论著中的点睛之笔,她是他饱经风霜的一生中,最完美的点缀。 她是宛若人间四月天般灵动美好的珍宝,是徐志摩的初恋,是他第一次全身心爱过的人,又或者,是爱着的人。她的才华横溢,她的冰雪聪明,都深深吸引着他的眼,他的心,他的魂。 林徽因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气质,轻易倾倒了已有家室的徐志摩。他为自己找到了“唯一之灵魂伴侣”而庆幸,他认定她才是自己此生结缘的女子。他用情意绵绵的小诗来表达对她的情有独钟,用行动向她证明内心燃烧着的热情。 为了姗姗来迟的真爱,他愿画地为牢,甘愿直面世俗的尖锐与苛责。与结发妻子离婚也好,逼迫她堕胎也罢,都是在伤害一个女人同时,令另一个女人心惊。到头来,清醒理智的林徽因选择离开。 爱而不得的苦果,却令他念念不忘,无法自拔。留在心尖上的那一抹倩影,每每审视,都伴有淡淡的甜蜜与浓浓的哀愁。她是他情愿忍着苦涩,也要尽情思量的人儿。 以幽默、儒雅著称的金岳霖,是她的蓝颜知己。他的宽厚与温润赢得了林徽因的信赖,甚至一度产生非比寻常的情愫。然而爱情的可贵无私正是在于“希望她更幸福”,不忍心见她纠结无措,能以朋友的身份在一旁护她安好,于他而言,何其幸福。 老金向世人阐明,爱情不是互相霸占,如若带着不管不顾的占有欲在一起,是自私的,结果未必美满。 不得不说,金岳霖是一位贴心的倾听者,适时地加以安慰与鼓励,让她多了份心安。他更是一位忠实可信的守护者,不言不语,却关怀备至、体贴人微,他的无言,岁月都懂。 林徽因与金岳霖的感情,正应了那句话,“友情比爱情更长久”。 作为诗人,她有着无可比拟的幸运。生前不曾有半点寂寥,身后依旧未曾被忘记,她的是是非非仍然为人们所谈论,并以不同的方式追寻着她踏过的足迹。 不是每个女人都能拥有像她这样的宠遇,不是每个女人都可以获得他人的注目,被他人吸引容易,想要吸引他人,却是不易。所以对于林徽因的受宠,人们一边羡慕嫉妒,一边想一探究竟。 林徽因的一生,以其令人捉摸不透的复杂性,丰富着那一片历史的天空。她经久不衰的魅力,如同她的生命力,在人们的记忆中顽强地存在看。 1955年4月1日6时20分,林徽因病逝于同仁医院,享年51岁。 她的人生就此结束,她的故事却依旧在流传。 料理后事的治丧委员会由张奚若、周培源、钱端升、钱伟长、金岳霖等13人组成,皆是她生前的至交,由他们送她走完最后一程,为她的人生画上句点。 4月3日,林徽因的追悼会在北京市金鱼胡同贤良寺举行。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恸哭声连成一片,语言在此时此刻没了力气,唯有眼泪明明白白。 去世后,她的遗体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下方有一块汉白玉,刻着秀丽别致的花圈,如她般素雅。 她的墓碑由丈夫梁思成亲手设计,整体朴素简洁,上书“建筑师林徽因之墓”,以此告慰她的灵魂。 至此,华丽的一生散场。 与幸福有关的一切,不在来世,就在这坦荡潇洒的今生。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