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凡·伐佐夫著的《保加利亚中短篇小说集(上下)》共70余万字,分上下两册。选收保加利亚19世纪至20世纪百年间20位著名作家的40余篇优秀中短篇小说。译者余志和曾以新华社身份在索菲亚工作多年,为他全面了解和研究保加利亚文学和编选这部集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 书名 | 保加利亚中短篇小说集(上下)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 作者 | (保)伊凡·伐佐夫 |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伊凡·伐佐夫著的《保加利亚中短篇小说集(上下)》共70余万字,分上下两册。选收保加利亚19世纪至20世纪百年间20位著名作家的40余篇优秀中短篇小说。译者余志和曾以新华社身份在索菲亚工作多年,为他全面了解和研究保加利亚文学和编选这部集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内容推荐 伊凡·伐佐夫著的《保加利亚中短篇小说集(上下)》收集了保加利亚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十八位经典作家的四十一篇作品,是对保加利亚中短篇小说创作完整过程的真实记录。这些精心筛选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保加利亚人一百多年来不断变幻的生活场景,以及他们的爱与恨、欢乐与忧愁…… 目录 上 保加利亚文学历程 柳本·卡拉维洛夫 格拉夫乔 硬汉一去不复还 昔日保加利亚人 伊凡·伐佐夫 一个保加利亚农妇 约佐爷爷睁着眼睛 倚闾之望 流亡者 阿列科·康斯坦丁诺夫 时过境迁 订婚 托多尔·弗拉伊科夫 拉多维查大婶的心事 格奥尔基·斯塔马托夫 野餐 浊世 安东·斯特拉希米罗夫 科恰洛沃村的纠纷 下 埃林·彼林 割草人 水磨坊边 安德雷什科 格拉克一家 约尔丹·约夫科夫 希比尔 阿尔贝娜 老乡 格奥尔基·拉伊切夫 久尔吉娅 母亲的信念 丘多米尔 保加利亚人 秃顶山村的领事 迪米特尔·塔列夫 金钥匙 亲兄弟 斯拉夫乔·瓦塞夫 飞燕 埃米梁·斯塔内夫 外国人 夜狼嚎 野禽之死 偷桃子的人 迪米特尔·迪莫夫 狂欢 帕维尔·维任诺夫 学拉小提琴的男孩 卡门·卡尔切夫 莱比锡审判 混乱不堪 尼古拉·海托夫 山羊角 心愿 山林之神 引火柴 约尔丹·拉迪奇科夫 面包 微型祖国 译后记 试读章节 “我儿子不成器,”他粗暴的父亲说道,像吉卜赛人的风箱那样唉声叹气,“我断定,他要么当个放牛人,要么当个风笛手。我在他这个年龄,钱袋里已经装了五百格罗什①。” “可你没有上过学,不懂科学,白耗时间,”他的老母亲回应说,“你从小就爱钱。你爹祝贺你学会走路,在饭桌上摆上蜂蜜、奶酪、面包、毛线、苹果和几个零钱,要你去抓,你一把就把钱抓在手里。我孙子不像你……倒像他妈……我对他妈说,别把毛线送给那些神父,因为就连有钱人和大主教都指责这些神父搜刮穷人,可他妈就是不听。” “要是听大主教和有钱人的话,不给神父送毛线和面包,大家就要笑话我们。”旁边的媳妇,也就是格拉夫乔的母亲说。 “毛线和面包都是用钱买来的,直到今天,你和你那儿子都还没有给我家挣过钱。”老妇人咬牙切齿地高声嚷道。 格拉夫乔的母亲是个糊里糊涂的大好人,这种人既不知道自己为何来到世上,也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应当如何生活。你很难从她嘴里掏出一句话,就像不能指望小金虫会酿蜜一样。她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沉默,抽泣,晒太阳,对周遭的一切漠不关心。她笨手笨脚,不管做什么,总是有始无终……大家都说,她年轻时倒是很灵活,很能干,很快乐!不知她的榆木疙瘩在想些什么!她有一天对我妈说,自打她结了婚,当了家庭主妇,她的生活就变了样。 “要不是有个伊万,我早就去寻短见,睡到长满荒草的土里啦。神父都说,那是‘黄金宝地、安息之地’。” 格拉夫乔被赶出校门后,他家里发生了更可怕的事情。他父亲在屋里走来走去,举起拳头,不停地在他的背上示威。老奶奶埋怨自己的孙子,也埋怨他妈生了这么个糊涂蛋,没有把他教好。不幸的媳妇坐在房前的土台上,眼泪汪汪地看着儿子,心如刀绞。 “不生你更好,”父亲挥舞着拳头,“我真想揍死你,免得在众人面前出丑。” “根于是他妈,”老恶婆凶神恶煞地盯着媳妇,“我当初就对你说,不要娶她……有啥样的妈就生啥样的娃。我媳妇糟蹋了这个家,孙子呢,笨得像牛,整天不说话,懒得动嘴!” “你就到学校去,央求老师原谅你。”父亲说。 “我没有错。”格拉夫乔回答。 两个拳头又在空中舞动…… 这就是这个可怜的孩子的青年时代和人生的第一步。 “要是你不听爹的话,你就坐下来干活。”格拉夫乔的父亲有一天对他说,同时交给他顶针、针线和缝衣钩子。格拉夫乔把两腿一弯,坐在凳上,开始缝制毡鞋和靴筒。可是,这活也没有干多长时间。他粗暴的父亲白天黑夜数落他,不管他干什么,缝什么,说什么,总是一千个不好,一万个不对,总是离谱。 “你白吃面包,不成器,一事无成。”格拉夫乔从早到晚都听到这样的斥责,重重的巴掌打在他的头上。 要是我是格拉夫乔,我就脱下衣服,扔在门外,躲到别的地方。可格拉夫乔呢?他一味忍着,叹气,无可奈何,埋头干活,而且干得很上心。应当向你们说明,格拉夫乔的父亲在家里雇了十来个帮工和学徒,他们每天从早忙到晚,其中有些好心人可怜这个无辜的孩子,就帮他干活,以满足他父亲的要求。有一天,他们又帮格拉夫乔缝了一件粗呢上衣,还拿给他父亲看。 “谁缝的?”他父亲问道。 “你家伊万。”帮工们回答。 “这个笨蛋总也学不会。” 于是又是拳头……这也不行,那也不对,不是袖口有皱。就是花边跳针,总能挑出毛病。格拉夫乔当时没有在家,他一回来,父亲劈头就说: “你呀,我的孩子,你是啥都干不了。说说看,你这衣服像啥?就连小孩子也比你缝得好。” 父亲这么说着,手里拿着那件上衣,而格拉夫乔站在那儿,瞅着他,无言以对。 “你干吗不说话,干瞪眼?”父亲大声嚷道。 “这上衣不是我缝的,”格拉夫乔回答,“比我缝得好。” “你说啥?不是你缝的?那又是谁缝的呢?” 帮工们心里打鼓,就向格拉夫乔挤眉弄眼,鼻子哼哼,可格拉夫乔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 “这件衣服是帮工们缝的。”格拉夫乔说着,两行苦涩的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父亲的巴掌又在空中晃了一下。这个父亲对儿子的偏见使得所有帮工和学徒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对他们的主人说,他们不愿在他家里干活,不稀罕他的面包。 “我们宁愿饿着肚子,光着身子,也不想看到这些黑白颠倒的事情。”帮工头说。 P6-7 后记 好事多磨。《保加利亚中短篇小说集》历经风雨,终于同读者见面。 2009年年初,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员马细谱先生转给我一份保加利亚文化部《关于申请翻译保加利亚文学作品的一般条件》,我喜出望外,针对我国译介保加利亚文学作品的短板,开始选译该国历代经典中短篇小说。选材所用的时间大大超过了翻译所用的时间,其中多篇小说是新华社索非亚分社首席记者谢学敏到当地图书馆复印后托人捎回来的。2010年4月,当翻译工作告一段落时,我发现,其时已超过了保方规定的截止日期。无奈,我在6月上旬把部分译稿交给了人民文学出版社。我青睐人民文学出版社,是因为我此前已在这个“大家族”的人民出版社和东方出版社出版过作品,唯独不曾走进“人民”的文学殿堂。出版社很快答复我说,译稿质量符合出版要求。此后,我一面继续翻译。一面设法解决出版经费和某些作品的版权问题。光阴荏苒,一晃六年。 不止一个朋友对我翻译保加利亚文学作品感到困惑,甚至有人对我说:“在保语界,数你最傻,现如今,谁还在搞翻译啊?”我往往莞尔一笑,简短地回答:“值得,值得!” 我坚持翻译,起码有三个理由。 一是情缘。中国和保加利亚相隔天渊。我作为新华社记者,曾三度赴该国履职,共计十三年,对这个美丽的国度和友善的人民充满了眷恋之情。 二是责任。保加利亚经典作品较难翻译,我虽才薄智浅,仍愿大胆尝试,茕茕孑立而不畏寂寞,想以我的绵薄之力填补一点两国文化交流的空白。 三是爱好。我自幼膜拜文学,参加工作后又同翻译结下了不解之缘,久而久之,我把翻译视为我的一种生存状态、一种乐趣,往往废寝忘食,甘之如饴。 2016年春节的一天,我在向老家四川省邛崃市前市长张义铭打电话拜年时,顺便提起我出版译作需要赞助一事。他当即表示设法解决,并把此事告知了邛崃市政协秘书长王志雄,后者当日就允诺物色几家公司量力而为,还委托另一位老乡庞跃龙全力协办。于是,下列公司就被写进了这篇《译后记》:成都市金川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军)、四川百欧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阎平)、成都市邛崃鼎盛时代广场(总经理杨登江)。 恭敬桑梓! 保加利亚驻华大使馆,特别是使馆文化官员丹妮查女士,也曾为该书的出版尽心尽力。 译事艰辛,错讹难免,诚望读者和专家们不吝指正。 2016年5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