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晋风流
本该秋高气爽的天气却遇上了连绵阴雨,缠缠绵绵仿佛是初春,一杯清茶,一卷书,听窗外淅淅沥沥空阶滴到明,有一种怅然若失的迷惘之感。
推窗而立,凉风卷带着细雨扑面而来,窗外只有入秋的景,却没有入秋的寒,秋风温凉而细腻。在这样的季节里,觅一段史,念一个人,仿佛连灵魂也踏入得格外清晰。
漫长的岁月里,浩瀚的史书中,皮影戏般滑过的又岂止几个英雄、几位佳人?跨越滔滔江水,在重峦叠嶂的密林间找寻,碧水清流,谁又是那个立于水畔等待的人?
没有绝世容颜,没有红缨盔甲,不妖不魅,“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隔岸相望沉鱼落雁、巾帼须眉、庭阶玉树、珠玉满堂,她在其中翩然而立。她便是谢道韫,东晋名相谢安的侄女,名满天下、千古流芳的才女。
隔着东晋这条暗潮汹涌、血腥浮躁的河,她的家族如同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她便摇曳其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本该是一朵被呵护的春花,却飘摇于风雨如晦的冬日,伤痕累累之后,留给我们的是一段寒梅傲雪的顽强之姿。
谢道韫是一个名字、一个符号,代表着繁盛一时的谢氏家族曾经有这么一位姑娘,姓谢名道韫,被历史铭记。
道,“自然,自然即道”;韫,“收藏,蕴藏”。似乎冥冥之中已注定,她这一生如韫椟藏珠,期待光芒万丈却又宝匣深藏,可惜待千帆看尽,波澜不惊时方醍醐灌顶,这世间浮光掠影,原来不过一个“道”字,万法归宗。
记得谢道韫便记得那样一个时代,记得那样瑰奇而混乱的一段史,成就了她的千古英名,也给了她一世伤痛。何其不幸,又何其幸哉。如若有来生,渴求国泰民安,小女子一生碌碌,不求显达于世,但求岁月静好,一世长安。
推开那扇满目疮痍的大门,踏着历史的烟尘,在江南的雨幕中细细找寻,眉眼清丽,秀外慧中,史册上的墨迹堆砌着对那个风骨非凡的女子的赞美,却总觉得有些疏离而遥远,有一种冷冰冰的生硬僵直。她该是一个活生生的女子,美丽而温婉,不急不躁,微微如风,才华横溢。她立在湖畔岸边,如一竿青竹,又如一株玉兰,亭亭而立。
想走近她,听她娓娓而述王朝兴衰,欣赏她如蛟龙出海般的书法,“雍容和雅,芬馥可玩”,看她意气风发,口若悬河,清谈玄辩,如出鞘的宝剑,秋虹似水。与她讲闺房密语,怅然感叹夫君没有双飞翼,心意难通。
史册总是热闹的,记录着枭雄豪杰,记录着英雄侠客,记录着美女如云,也记录着烈女贞妇。掩卷而叹命运之不公,世事变幻莫测,高山是一景,小溪也是美不胜收,只是更多的人去仰望高山时,谁还曾记得那些零落成泥碾作尘的卑微灵魂。
漫卷诗书,繁花缭乱,魏晋时代造就了一个奇异的社会现象。一边是追求自由率真个性的文化,一边是动荡不安的社会,仿佛一个人格分裂的精神病人,忽左忽右,时而残虐疯狂,时而开阔博大。
这是一个瑰丽而妖异的时代,有着与众不同的基调。她亦正亦邪,任性狷狂,而又真诚可爱,与她相遇,莫问是缘是劫。
魏晋南北朝的朝代特征如此之多,与当时的政治风气有关。曹丕于220年代汉称帝,建立了魏国。四十五年后,265年,司马家族秉承曹家得天下的手法夺了这天下大权,建立了晋王朝。然而短短五十二年后,政坛再起纷乱,统一的王朝如大厦倾倒,土崩瓦解,安定平稳的生活仅仅是昙花一现,便湮灭在历史长河之中。
失了北方国土,晋室只得南渡,琅玡王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了东晋。偏安一隅的东晋王朝也没能让朝局安稳下来,建立在士族门阀支撑基础上的政权危如累卵,有着“王与马,共天下”之称。皇权弱,士族强,势必产生权力之争,在东晋王朝统治的一百多年里,各种篡权、起义不休,动荡的朝局使这个时代纷杂混乱、号角声不断。(P2-4)
已是暮春,阳光渐炽,又到了柳絮飞舞的季节,小城再次弥漫在一场没有寒风的春雪里。如同千年前那场雪,穿越滚滚红尘而来,勾画出一个飘逸灵动的女子踏过满是荆棘的凡尘,伤痕累累之下依旧冰清玉洁,被江南天青色的水色晕染成翠竹的色彩,在如絮的雪花中羽化而去,在烟色的长空中划过一抹长长的裙痕。
那场混战将晋王朝分为两段,一段西晋,一段东晋。政权中心从国色天香的洛阳城南迁至金粉之都建康,没有根基的柳絮落在了江南的水乡,等待一场邂逅。在那个午后,看万物静谧,听沙沙作响的声音掠过树梢,终于化作满天白蝶翩然而落,融在江南的每处屋舍、每条河流,绕在青山水郭外,打湿了东山别墅长廊两侧的花圃。隔窗看见那个轻盈灵动的小姑娘,有着儿童懵懂不知人世艰辛的天真,接一片六瓣雪花,化为她梦里的一只蝴蝶,翩然飘动,扇起灵气满满的才华。
生在江南,长在江南,却有着江北陈郡祖籍的名号。出生在雅致之族,嫁与簪缨世家,她本该是那段动荡岁月里幸福的女子,大树下剪一汪江南雨做墨,采一朵江南云做笺,描绘一幅只有自己才懂的风情,不承想洪流涌过,无人幸免。但她不是那轻盈的柳絮,她是一片江南雪,早已融入山河湖泊中,化为一汪清泉,随遇而安,不急不躁,却又汹涌澎湃。少年时那幅画早已泛黄,握在她手中是另外一幅,绘着青松寒梅,隐隐有香气盈袖。
谢道韫的一生很漫长,也很短暂,所有的事迹凝在一起,也不过短短数段。开始时她便已是聪慧灵动的小姑娘,一句咏雪联句,奠定了她在文学史上才女的名号。她自飞雪中走来,踏着江南的烟雨盛景而成长,不蔓不枝,亭亭秀秀。她永远是江畔那株白玉兰,清丽而不妖娆,不矫揉造作,不喧宾夺主,人品就如她的诗句一般质朴无华、清丽自然,但又开阔大气、气势恢宏。她不喜欢便直接告诉叔父,心无尘垢,如明镜般晶透。她钦慕当世名士的风骨,便一生如此要求自己,待人行事处处透着清峻通脱,被人称作女子中的名士,有着烟云水气般的飘逸仙姿,超凡脱俗而又大气开阖。直到战乱袭来,火烧平野,她的人生顿生颠覆性的变化,才发现原来所有的评述都不足以描绘她的风骨。生死面前体现人性,嵇康不屈从容赴死,谢道韫不畏刀剑奋起抗争,生命开出绚烂的花,在魏晋黑暗的天空中绽放灿烂的光华。
她是一朵莲,生在淤泥般的浊世却活得清雅秀挺;她是一枝梅,生在冰冷寒冬之时却绽放得雍容大方;她是一株竹,长于千岩万壑间却生长得青翠秀丽。她是天地间的一股正气,是满园花丛中的芝兰玉树,打开魏晋的另一扇窗,满眼白袍中的一抹亮色。窗外又是雨珠飞溅,江南已入夏,从陈郡出发,顺水南下,踏青山访碧水,沿着当年的痕迹探寻,渴望与曾经的芳魂共鸣,做一场名士之梦。
木犀著的《乌衣巷中谢家女(东晋才女谢道韫)》讲述了谢道韫出身名门世家,才学出众,品貌双全,有“咏絮之才”“林下之风”之誉,在风流名士辈出的魏晋时期,她可谓巾帼不让须眉。
然而这样的她却没能得到一份美满的婚姻——丈夫虽然也是世家子弟,却资质平庸、刻板无趣;晚年生活也充满了艰辛——时局动荡,亲人惨遭屠戮。
但她并没有被生活的残酷击倒,婚姻中没有爱情便不追求爱情,敌人杀来便手握利刃反击回去,丈夫和儿子相继惨死便拼命护住外孙。
拨开历史的迷雾,作者为我们还原出了一个鲜活的谢道韫,以细腻的文笔勾勒出了这位才女传奇的一生。
谢道韫以咏雪联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才名永传,善清谈,即便当时名士亦不能胜她,诗作媲美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书法直逼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卫夫人,堪称东晋第一才女。
木犀著的《乌衣巷中谢家女(东晋才女谢道韫)》讲述了谢道韫,东晋风流名相谢安之侄女,书圣王羲之之儿媳,有竹林七贤之风骨,堪为天下名士之师。
面对权臣,可从容应对;面对凶徒,亦能挥刀力战,手杀数人。她的高贵不来自门第,而是一身傲骨,即便是大奸大恶之徒,也不免为之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