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
杨复之老先生在余年不多的岁月里,铭心镂骨般记着公元一千九百八十四年四只二十三日这一天。
这一天,他像往常一样早早起来,走出低矮阴暗的小屋,抬头一看,不见了寥落的晨星和铁红的朝霞,天地间仍是黑浓酽酽的。他心说:哦,天阴了。打开大门,一股轻轻的柔柔的小风从他干瘦的脸上掠过,他打了个寒战,自言自语道:也该下场雨了。随即,绣口一张,飘出一首古诗来: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念罢,凭感觉走到二百步外的沁河边上,认认真真地打起太极拳来。这是他每天必做的功课,风雨无阻,雷打不动,业已坚持了三十多个年头。
晨练结束,天已大亮。高空铅灰色的云层不厚,却漫薄天际,悠悠东移,缓缓下压。小风儿从赤裸着黄土的“五汉街”上滚过,卷起废纸和微尘,做超低空表演,迷迷茫茫,忽高忽低。
杨复之感到心清气足,轻飘飘的脚步已走到新建的学校门口。教室里传来女教师尖脆好听的讲课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什么意思?朱门是比喻旧社会有钱有势的地主、富农、资本家;酒肉臭是指这些人奢侈浪费的腐化生活,酒喝不完,肉吃不完,放在家里腐烂变质、臭气熏天……”这个“臭”字,怎能这样解释?不懂装懂,谬种流传!杨复之突然生气了,突兀而来的心火,烧掉了晨练后的好心情。他情不自禁地朝那问教室走去。
这位自幼熟读四书五经,成人后又扩展、执迷于《十三经》,并长期研习,有一定造诣的老学究,是全县最后一个“老夫子”。如果说他对社会上的一切,都能逆来顺受的话,唯独对浅尝辄止误人子弟的人和事不能忍受。为维护中华文化瑰宝的灿烂与庄严,他吃尽了苦头却又痴心不改。“反右”前,他已是县中学副校长兼教导主任。一次,去听青年教师高青云的课,竟发现高老师接连讲错两处,把“一坏黄土”的“抔”字念为“杯”,解释为“一茶杯黄土”;将“九五之尊”解释为“活了九十五岁,受到人们的尊敬”。他皱着眉头,起来坐下,坐下起来。原想下课后和高青云谈谈,帮他改正这两个错误,但又担心年轻气盛已担任校团委书记的高青云不能在讲台上认错,使错误的东西扩散流传。于是,下课铃响后,高青云宣布下课时,他从后排腾地站起来,边走边说:“慢!刚才,高老师讲错了两个词语,我来补正一下。”他登上讲台,在黑板上大大写出“一抔黄土”四字,接着讲道:“坏,念pou,不念bei,指手捧东西。出自司马迁《史记》:‘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长陵是汉高祖墓地,如果有人在高祖墓地取了一抔土,陛下您将如何处分他呢?后来,就用‘一杯黄土’作为坟墓的代称。如唐代诗人骆宾王在《代李敬业讨武氏檄》中,就有‘一抔之土未平六尺之孤何托’之句。”他又大大写出“几五之尊”四字,解释道:“九五之尊出自《周易·乾卦》:‘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见’就是‘现’,‘大人’指圣人。大意是蛟龙飞腾在天上,普降甘霖,象征恩泽惠及万民。后来,人们便以‘九五之尊’称作皇帝。又因‘九’在个位数中最大,古人喜欢用它表示最多最大之意。如称天高为‘九天’,形容器物之美为‘九华’。‘五’是个位数排列中的中数,古人讲究中庸之道,对这个数有偏爱。如皇宫设置‘五门’,称博学多才的人为‘学富五车’……”这一补正,使高青云面红耳赤,冷汗涔涔,咬牙切齿,怒生于心。一年后开始反右运动,高青云振臂一呼,罗织几条罪名,杨复之这个地主分子的头上又多了一顶“右派分子”的帽子。双料货,开除公职,遣返回乡,劳动改造……
此刻,杨复之已走近那问教室,礼貌地敲门,不轻不重。女教师迎了出来,惊讶地说:“杨老夫子,是你呀,有啥事儿?”杨复之认出来了,她是镇党委书记贺效东的妻子曹玉凤,正阳镇三大美人之一。她面皮红润,艳若桃花,大大的丹凤眼放射着妖妖的骚骚的光。杨复之眼看着别处,接受了对待高青云的教训,口气平缓地说:“曹老师,你刚才讲‘朱门酒肉臭’,‘臭’字讲错了。”曹玉凤变了脸,杏眼圆瞪,柳眉倒竖,尖声道:“我怎么错了?从小学到师范,老师都是这样讲的。”杨复之似乎没有发现她的声色,一脸严肃地说:“臭,读xiu时,有两层意思。一是气味的总称,《诗·大雅·文王》说‘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二是用鼻子辨别气味,《荀子·荣辱》中说‘彼臭之而无谦于鼻’,《礼·论》中有‘成事之俎不当也,三臭之不食也’。这两层意思都是说,臭的本意是气味的总称,既不单指香气,又不单指臭气。臭,读chou时,也有两层意思。一是香气,《易·系辞上》说‘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礼内则》说‘总角衿缨,皆佩容臭’;明代诗人叶敬平《正月赴天台山横溪堂》诗中有‘未进君家舍,先闻酒肉臭’。这三处的臭,都是指香气。二是臭气,就是现代汉语中的臭,意为秽恶的气味。因此,‘朱门酒肉臭’的‘臭’,正确解释为‘香’。再补充一点,肉可烂可臭,酒却不烂不臭,愈久愈香……”听到这里,曹玉凤烦了,嘴一撇说:“什么时代了,还之乎者也,你是不是还留恋旧社会你们杨家‘朱门酒肉臭’的日子?”杨复之颤抖了一下,对着那张轻蔑、讥讽、高傲、漂亮、生动的脸,嘴唇哆嗦着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你,你,你怎么对我说这样的话?”曹玉凤不屑一顾,边转身边说:“老夫子,不要以为给你摘了帽,你就要上天,哼!”她那两条秀丽的长腿几步跨进教室,门嘭一声狠狠摔上。
……
P1-3
现代化进程中的山西文学
杜学文
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重大课题。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将面对,难以回避。个人,作为社会的组成细胞,也同样如此。这并不以我们自己的意志来转移。综观世界各国,在这种转化的进程中,都有了不同的选择,并表现出各异的特色。但总的来说,还是目前我们称之为“发达国家”的率先实现了现代化。其成功的转化有诸多原因,但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与其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农耕文明的不发达,以及突出的个人奋斗精神、重利思想、实用主义等有极大的关系。而目前世界上的欠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则在向现代化转化的历史进程中,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就中国而言,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农耕文明得到了充分发展,并达到了最为繁荣的境界。现在的发达国家在转型早期的生存压力等表现得并不明显,从而一种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生活方式逐渐固化。向现代化转型的原生性动力并不强大。从某种意义来看,中国实际上进入了一种人类最美好的发展境界,那就是,依靠劳动来创造财富,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有剩余的时间来体验人生的乐趣等等。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化主要靠外部的强力推动。就是说,因为先发国家对财富、权力、欲望的强烈追求,首先是推动了现代汉语的大众化,为现代汉语从知识阶层走向普通民众,并使二者有机结合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中国追求现代化的进程中,经历了一个从“器”到“道”的转变。所谓“器”,就是中国人在最初以为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器物先进,因而倡导“洋务运动”,开办现代工厂,引进西方设施,等等。这些努力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来看,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事实很快证明,仅仅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并不能解决问题。之后发生了制度层面的改革,包括推翻清王朝,建立立宪政权,仿效欧美三权分立及选举制度等等。但是,这种形式上的制度变革没有使中国强大起来,反而使中国成了一盘散沙,四分五裂。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反思中国的文化。一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落后部分进行批判;一方面引进国外的思想如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等等。新文化运动成为当时风生水起的社会思潮。从今天来看,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有许多过激之言。但是如果我们回到具体的历史场景,就会感到这些批判背后所表露的急切心情及历史合理性。在新文化运动中,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也是最为重要的成果就是把中国人使用了数千年的文言文转化为白话文。从文化发展传承的角度来说,以文言文为代表的中国书面语言具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文明意义。可以说,文言文的简洁、精炼、典雅,以及其表情达意的丰富陛,是世界上任何语言都难以企及的。这也正是其生命力之所在。但是,从历史发展的现实来看,文言文也具有非常严重的局限性,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首先是缺乏精确性。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思维追求整体感、人文感、艺术感,中国的语言缺少对事物的准确表述。这种特点虽然具有非常强烈的人文色彩,以及超越了具体现象的整体感,怛是与现代工业技术发展中对事物精确性表达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语言的背后体现的是思维方式。如果语言难以体现精确性要求,人们的思……“山药蛋派”风格的作品开始大量出现。首先是题材选择表现得更加多样,其次是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再次是创作观念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山西文学终于形成了从一元走向多样的创作态势。那些坚持以农村为主要创作题材的作家们也积极地吸纳了其他的表现手法,使农村生活的表现领域大大拓展。另一方面,山西也出现了典型的所谓“现代派”小说。心理结构、借鉴侦探小说手法的“悬念”结构、无情节结构、意象结构、寓言式结构等等次第登场,宏大叙事与个人化叙事并存一体。这些作品有的已经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无论如何,他们都是山西作家对文学自身进步的积极探索。
从某种角度来看,山西文学似乎为我们呈现出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百年变迁史。这不仅表现在人们广为关注的小说创作之中,同时也更加丰富地表现在文学的其他领域,如诗歌、散文、戏剧,以及逐渐从散文文体中独立出来的报告文学及传记文学之中。当我们追寻这种变迁的历史时,不能割断由山西而表现出来的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从远古以来,这一文明代代相传,承续不绝,其中涌现出众多的仁人贤士。作为个人,他们有自己所处的具体的历史环境、成长条件,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他们似乎勾勒出中国文明发展进程的历史脉络。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价值选择,以及思维模式。对他们进行研究,并用传记的方式表现出来,使今天的人们了解并感受他们所具有的闪光的人文价值,不仅对今天的改革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对我们现代化进程中的文明重建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将首先使我们看到历史发展进程中文化的影响力,进而使我们能够进一步确立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觉性。在这些如星光一般闪烁的先人身上,我们将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价值和绵延不绝的生命力。承续山西文学的精神品格,创作出新的能够表现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而对五千年文明发展进程中那些曾经做出突出贡献的英杰才俊进行文学式的描述,也将是我们传承民族精神的一种努力。因此,组织编辑出版山西文学“双百工程”,有着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这一“工程”包含两个序列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百部长篇小说”,其中一部分是已经发表出版并产生了较大影响的现当代小说。通过集中编辑出版,可以使我们比较全面地回顾审视山西文学某一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另一部分是新创作的长篇小说。其目的是推动山西长篇小说的不断繁荣。把它们列入这一工程,即是对文学发展的新推动,也可以延续已有的成果,使人们看到山西文学创作的最新成就及更加生动的面貌。二是“百部山西历史文化名人传记”。山西的报告文学近些年来表现出非常活跃的态势。不仅参与创作的作家比较多,出现的作品比较多,而且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其中一些作家应该说是中国报告文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同时山西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对中华文化发展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英杰先贤。以传记的方式把这些先人在中华文化发展进程中的贡献表现出来,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的重大贡献,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迫寻中华文化的精神、操守、品格,并使我们从先人的风采中找到自己前行的楷模和动力,激励我们推动中国的改革发展进步。所以,这也就成为我们的一种责任。相信通过这一努力,既将促进山西文学的进一步繁荣,也将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文化责任,重塑我们的文化形象,展示中华民族在漫长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与智慧,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的贡献。
田澍中著的《五汉街》是三晋百部长篇小说文库中的一部。小说讲的是一个内陆小镇,代表儒家文化的杨复之和当了三十年老村支书的黄福禄之间的斗争,黄家对杨家是全面镇压。杨复之的儿子杨承望和 老村支书黄福禄和儿子新支书黄明旺,在社会转型中,由于新时期的发展,他们之间已经开始消除上辈的恩怨,但黄明旺的拼命工作,甚至付出了生命,又被杨承望用来捞取职务的升迁。合作?报仇?新一代人杨超俊、黄英妮,家族的仇恨在这里已消失,他们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生存。 两个家族的斗争让读者感受到历史的脚步声。
山西文学“工程”包含两个序列三个方面的内容。“百部长篇小说”,其中一部分是已经发表出版并产生了较大影响的现当代小说。通过集中编辑出版,可以使我们比较全面地回顾审视山西文学某一方面的成就与贡献。田澍中著的《五汉街》是就是其中一本,讲述了当了三十年老村支书的黄福禄与儒家文化代表杨复之两代人之间的各种矛盾、斗争,我们可以从两代人的关系变化中看到历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