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百味本草的前世与今生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出版社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梁善勇编著的《百味本草的前世与今生》介绍的均为各地普遍分布、常见且具有食用或药用价值的草本。根据部位、性味等的不同,本书将这些草本概括为五味杂陈的茎叶、风送幽香的花朵、藏精蕴华的根节、生性强健的枝蔓、殊常之效的籽实和性味峻猛的另类等6个章节,包括其科属、名称起源、分布、生存环境、传说故事、典籍记载、性味、成分、功效主治、偏方选载、现代研究等内容。用散文笔法对相关内容进行叙述,力求通俗易懂且兼具趣味性。

内容推荐

梁善勇编著的《百味本草的前世与今生》共100篇文章,涉及本草130种,皆为日常常见药食同源之野菜,每篇均配有图片,以便读者识别。根据本草的食用和药用部位、性味等特性,全书分为五味杂陈的茎叶、风送幽香的花朵、藏精蕴华的根节、生性强健的枝蔓、殊常之效的籽实和性味峻猛的另类等6个章节。内容包括本草的来源、分布、传说、典籍记载、功效主治等。本书语言通俗易懂,故事引人入胜,论述引经据典,集知识、趣味于一体,适于各类读者参考阅读。

目录

一、五味杂陈的茎叶

 车前草,沙场扬名的利水良药

 益母草,有益妇科的良药

 苦菜,度过灾荒的“穷人菜”

 繁缕,繁殖旺盛铺地生

 卷柏,遇水而荣的还魂草

 马齿苋,红润肥胖的长寿菜

 茵陈蒿,三月细叶如白羽

 翻白草与委陵菜,面青背白须细分

 泥胡菜,清明时节做“青团”

 活血丹,被请下“宝座”的金钱草

 蓼科家族,秋色中的一道亮景

 仙鹤草,乾隆皇帝钟情的长寿药

 荠菜,春季采食赛仙丹

 藜,嫩则可食老则为杖

 苋菜,霉苋菜梗扑鼻香

 青蒿与黄花蒿,因抗疟功效而声名鹊起

 稀莶草,至贱之中乃有殊常之效

 鬼针草,隐在蓬蒿杂草中的“箭镞”

 酢浆草,可使铜器闪烁光泽的野草

 附地菜,汁液嚼来可捕蝉

 猪毛菜,苗似松针旱碱不惧

 篇蓄,孤寂阡陌中的守望者

 罗布麻,罗布泊荒原上的“仙草”

 紫苏,可解鱼蟹腥毒的蔬菜

 大小蓟,苗叶狰狞味道鲜美

 白头翁,曾治愈杜甫腹痛的野草

 水芹,人们喜食的野芹菜

 鼠曲草,清明时节的祭祖“供品”

 蕨,让人又爱又怕的“拳头菜”

 铁苋菜,鲜为人知的营养野菜

 百里香,民间用于煮肉和驱蚊的香料

 鸡眼草,掐不齐的“人”字草

 合萌,叶子昼开夜合的“野含羞草”

 荔枝草,凌冬傲雪翠绿不枯

 垂盆草,解蛇伤之仙药

二、风送幽香的花朵

 百合,寓意吉祥合抱而生

 忍冬,一藤绽出金银花

 鸡冠花,艳红夺目的“花中之禽”

 旋覆花,铸出金钱不用模

 香薷,美丽善良少女的化身

 蒲公英,花如金簪絮舞风中

 紫花地丁,根叶捣敷治肿毒

 筋骨草,早春田野中的唇形花

 夏枯草,草木之中的“隐君子”

 鸭跖草,蓝色清秀的蝴蝶花

 萱草,代喻“慈母”的黄花

 石竹,浸透母爱的花草

 瞿麦,流苏般的粉红花

 二色补血草,盐碱滩上的河梅花

 旋花,雨打无声鼓子花

 鸦葱,花色黄灿叶如波浪

 黄鹌菜,花语代表“喜乐”之情

 蓝刺头,像刺猬一样的花朵

三、藏精蕴华的根节

 柴胡,扶危救急留传奇

 徐长卿,皇帝赐名的蛇伤药

 拳参,蜷曲如虾治血痢

 葛根,“千年人参”传美名

 麦门冬,秦始皇梦寐以求的不老药

 薯蓣,脾胃虚弱者的滋补佳品

 丹参,此药用后可追马

 地榆,叶似榆树子如葚

 地黄,补阴方药之“祖”

 羊蹄,花与籽难分伯仲和谐而生

 霞草,胶东人喜食的山珍野菜

 虎杖,药王用以疗“虎王”的草药

 桔梗,爱情矢志不渝的象征

 黄精,灾荒年月的救命草

 太子参,《本草纲目》未收录的良药

 玉竹,根如竹节洁白如玉

 沙参,人们熟悉的植物“鸡肉”

 天门冬,此物食后可为“仙”

 元胡,因避讳皇帝而数易其名

 防风,御风邪如屏障

 苍术,根如老姜健脾益气

 黄芩,让李时珍萌生从医志向的小草

 泽兰,根如节笋味甘美

 薤白,“菜中灵芝”享美誉

 远志,能治“善忘”的小草

 射干,临百仞之渊而孤立不群

 茜草,可当染料的止血药

 香附,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泽泻,最善行水泻肾的沼泽植物

四、生性强健的枝蔓

 白英,叶作羹饮甚疗劳

 蔓荆,扎根沙滩的藤蔓

 捧草,生命力旺盛的“霸王”草

 扛板归,让鱼蚌蛇蚕望而生畏

 萝藦,结果如瓢甘甜可口

 野豌豆,《诗经》中花朵艳丽的薇菜

五、殊常之效的籽实

 地肤,像孔雀开屏一样的扫帚草

 决明子,形似马蹄明目快

 播娘蒿与独行菜——田野路边的食疗野蔬

 香蒲,浑身是宝的挺水植物

 蛇床,花头百余形如伞

 牵牛子,色分黑白泻下猛

 菥奠,果实像成串摇曳的榆钱

六、性味峻猛的另类

 苍耳子,苍绿如耳可通窍

 商陆,可以美容的“胭脂草”

 蛇莓,艳如草莓不堪食

 毛茛“三兄弟”,辛辣有毒的“山辣椒”

 大戟,像猫眼一样的毒草

试读章节

茵陈蒿,三月细叶如白羽

农村有一句谚语道:“三月茵陈能治病,四月青蒿当柴烧。”这里面的茵陈就是茵陈蒿。是一味专治肝炎、黄疸的良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很多都曾经到山里挖取过茵陈的嫩苗,晒干后卖给当地药材站,以换取一点零花钱。

茵陈,又名因尘、绿茵陈、绵茵陈、嫩茵陈、西茵陈、婆婆蒿、小白蒿、白蒿、绒蒿、野兰蒿等,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茵陈蒿,或一至二年生草本植物滨蒿的幼苗。茵陈主要产于安徽、江西、江苏、湖北、浙江等地。滨蒿主要产于陕西、河北、江西、山东等地,在北方作茵陈用,又称“北茵陈”。生于山坡、路边及河边。

北宋·苏颂在《图经本草》中说:“近道皆有之,不及太山者佳。春初生苗,高三五寸,似蓬蒿而叶紧细,无花实,五月、七月采茎叶阴干,今谓之山茵陈。”他还介绍说,江宁府(今南京)等南方一带还有几种茵陈和北方的植株不一样,有的叶大根粗,还有一种白蒿,像青蒿一样而背面白色,这些都被当作茵陈入药。李时珍说,以前的人多种植茵陈来当蔬菜,所以人药用的叫山茵陈,以此与人工种植者相区别。山茵陈二月生苗,茎像艾。它的叶子如淡色的青蒿而背面为白色,叶柄紧细而扁平。九月开小黄花,结的果实大小像艾的种子。经鉴定,茵陈单指茵陈蒿,其他几种则是与茵陈蒿截然不同的植物,其功效也不相同。

《救荒本草》中称茵陈蒿为“白蒿”:“生荒野中,苗高二三尺,叶如细丝似初生松针,色微青白,梢似艾香,味微辣。救饥:采嫩苗叶煤熟,换水浸淘净,油盐调食。”自古人们便把茵陈嫩茎叶当成一种美味佳品。现代人仍然有春吃茵陈嫩叶的习惯。近年来出版的《野菜养生事典》一书就介绍了茵陈蒿嫩茎叶的吃法,称其可炒肉丝、炒鸡蛋吃。《山东经济植物》介绍说,茵陈的种子油可食、涂木船或工业用。全草可提芳香油供药用。全草还可制土农药。嫩叶可做牧草,植株可作饲料。

茵陈幼苗入药,能清湿热,利肝胆,发汗,解热,利尿,为治疗黄疸的要药。《神农本草经》记载:“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面白悦长年,白兔食之仙。”说白兔吃了能成仙,未免有迷信夸大之嫌,但茵陈治黄疸的疗效属实。

相传东汉时,有一位姓刘的老翁,常年卧床不起,面目深黄,请求当时神医华佗诊治。华佗见老翁患的是“黄疸病”,告诉他要治好此病不能心急,需要一段时间。刘老翁患此病正逢饥荒之年,户户缺粮少食。只好叫孙女到田野、山坡挖些野菜和采些野果来充饥度日。哪知老翁吃了半个月的野菜,面黄之象竟然渐渐消退,而且面色逐渐变得红润起来,还能拄着拐杖下地了。时隔不久,华佗忽然想起刘老翁曾向他求过医,不知病情如何,便去探询。当华佗一进门,见到老翁吃了一惊,忙问:“您吃了什么灵丹妙药?”老翁笑着说:“我没吃什么,只吃过一种叶子像羽毛的野菜。”说着,便领着华佗到野外去寻找吃过的野菜。华佗见满坡绿茵茵的青蒿,心想:这不是青蒿吗?怎么能治黄疸病呢?后来,华佗试用了几次,却毫无药效。华佗感到很疑惑,便又来到刘老翁家请教,老翁坦率地说:“我吃的是三月里幼嫩的青苗啊!”尔后,华佗就用三月青蒿来治黄疸病,果然屡试屡效。为了方便人们容易区别,华佗便把这种幼嫩青蒿取名叫“茵陈”,又叫“茵陈蒿”,还编了四句话留给后人:“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与后人要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四月青蒿当柴烧。”

P17-18

序言

我86岁的老父亲,视力已经衰退,却一直留存两本书在身边,不忍舍弃。一本是《新华字典》,另一本是我于20世纪80年代购买的《烟台中药手册》。平时,老人经常用放大镜看上两眼。祖先留给我们的历史和风物,无论是谁、年纪多大,都会思之念之并倍加珍惜,甚至永不停息地去探索。

30年来,我作为一名药师,对原野中那些自然所赐、没有被人为沾染、带着原始纯质的草本,一直是兴趣盎然、珍爱有加。时至今日,虽然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但人们的饮食却常常被农药和化学制剂所污染,健康每况愈下。此时。人们便对那些自然中无污染的绿色植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很多天然绿色无污染的野菜,无论从健康角度还是营养角度看,都是人间至宝。因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喜爱这些绿色植物,并愿意去了解和探究它们。基于此,我萌生出用文字表达多年来对绿色草本的一份喜爱的想法。在自娱的同时也为关注、喜欢它的读者提供一份参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与各种野生植物不期而遇,你或许认识它,但对它的“前世今生”、隐藏的巨大食疗价值,你并不一定了解。

本书介绍的均为各地普遍分布、常见且具有食用或药用价值的草本。根据部位、性味等的不同,我将这些草本概括为五味杂陈的茎叶、风送幽香的花朵、藏精蕴华的根节、生性强健的枝蔓、殊常之效的籽实和性味峻猛的另类等6个章节,包括其科属、名称起源、分布、生存环境、传说故事、典籍记载、性味、成分、功效主治、偏方选载、现代研究等内容。我尝试用散文笔法对相关内容进行叙述,力求通俗易懂且兼具趣味性。我更注重对医药历史典籍的挖掘和研究,并原文摘录相关医药典籍的记载,保持“原汁原味”。

本书共有100篇文章,每篇都配有相关本草图片,均为我亲自辨别并拍摄。本书重在介绍本草的相关知识,涉及的偏方及用药治疗方法等均为资料摘录,仅供参考。具体治病用药,读者应到正规医院咨询、就诊。

由于水平有限,能力绵薄,书中难免有各种失当、纰漏之处,尚请读者见谅并不吝赐教。

梁善勇

2018年1月1日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5 22: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