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自传(中英双语)》是玛丽·居里所著的自传。她用直白坦诚、朴实无华的语言,娓娓道来其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以及作为科学家的生活轨迹,真实记录了玛丽·居里——一个普通女孩,通过刻苦努力、顽强奋斗走上科学之路的一生事迹。这部自传叙述了她在祖国波兰的家庭生活,与丈夫皮埃尔·居里相识、相爱,一起做科研并获得诺贝尔奖的过程,以及丈夫去世后,她的人生轨迹。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细腻、敏感但又强大的女性形象。
同时,本书收录了居里夫人与家人、朋友之间的书信集,并附上居里夫人一生所获荣誉列表,呈现了一个更立体饱满的居里夫人形象。
史上最纯粹的一本居里夫人自传,为读者展现一个纤细、敏感但强大的女性形象。
玛丽·居里著的《居里夫人自传(中英双语)》是一部传记作品。全书共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居里夫人的自传,讲述了一个普通女孩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顽强奋斗走上科学之路的真实写照。第二部分为居里夫人撰写的丈夫皮埃尔·居里的传记。书中记录了并肩战斗的两位科学名人的一生,体现出的致力于科学的精神和崇高品德至今仍值得世人学习。
我父母对事业非常兢兢业业,他们的学生遍布波兰各地,而且都对他们长存感念之心。直到现在,我回到波兰时还是总会遇见他们过去的学生,听他们说起关于我父母的温馨往事。
我父母尽管在学校当老师,却一直和乡下大家庭的亲戚们保持着往来。我在假期总会去亲戚家小住,不仅过得逍遥自在,也见识了乡野生活并为之深深着迷。这种经历与普通的度假完全不一样,我对乡村和自然终生不渝的热爱大概正源自于此。
我于1867年11月7日生于华沙,是五个孩子里最小的。长姐在十四岁时不幸早天,只剩下了我们姊妹三人和一个哥哥。母亲遭逢丧女之痛,又被恶疾折磨,身体渐渐衰弱,年仅四十二岁便撒手人寰,丢下悲痛欲绝的丈夫和几个孩子。我那时只有九岁,大哥也只有十三岁。
人生中第一次经历巨大的变故和痛苦,我陷入了深深的消沉中。我母亲是一位品性不凡之人。她知书达理、胸怀宽广,很有责任感。尽管她性情非常宽容温厚,但在家中很有威信。她对宗教非常虔诚(我父母都是天主教徒),却永远怀着包容之心,不会在意宗教信仰方面的分歧,对于那些和自己意见相左的人也总是和颜悦色。她对我的影响很大,我对她既有小女儿对母亲的天生爱恋,更有一种热烈的崇拜之情。
母亲的去世使父亲悲恸欲绝,从此,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对我们的教育中。父亲公务繁忙,很少有空闲时间。母亲去世后.全家在很多年里都感到这个家失去了灵魂人物。
我们几个孩子上学都很早。我六岁就上学了,在班里年龄最小、个子最矮,有人来校参观的时候,我总是被叫到教室前面背课文。这对性格羞怯的我真是一种巨大的折磨,我每次都想逃到什么地方躲起来。作为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父亲关心我们的学业,也懂得如何指导我们,但是因为经济条件困难,一开始我们上的是私立学校,后来就转入公立学校了。
华沙当时处于俄国统治之下,俄国人统治最残酷的一面就是对学校和学生的压迫。波兰人办的私立学校受到警方的严密监视,而且被要求用俄语教学,孩子们从很小就开始学习俄语,竟连自己的母语都不太会说了。幸而这些学校的教师基本是波兰人,他们会想尽办法减少这种民族压迫带来的危害。但是私立学校不被准许授予文凭,想要文凭,就只能上公立学校。
公立学校基本都是俄国人控制的,他们对波兰人的民族精神施以直接镇压。所有教学都用俄语进行。教师都是俄国人,他们仇视波兰人,视学生为敌人。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教师不愿忍受这种排挤的态度,一般不会到这些学校教书,因此学生们是否学到了有价值的东西颇值得怀疑,而且这些学校的道德风气让人完全无法忍受。学生们一直处于怀疑和监视之下,都知道若用波兰语交谈一句,或不留神说了错话,就会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严重伤害。一方面,生活在这种充满敌意的氛围中,他们失去了生活的全部乐趣,小小年纪就被不信任和愤怒压得喘不过气。然而另一方面,这种不正常的环境也激发了波兰青年极大的爱国热情。
P2-3
我的信念
每个人的生活似乎都很不容易,但我们必须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最重要的是必须有自信。要相信我们都有某种天赋的才能,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必须实现它。这样当一切结束时,我们就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有一年的春天,我卧病在家休息几周。看到女儿养的蚕结茧的过程,我很有兴趣。看着这些蚕辛勤忙碌的样子,我觉得自己和它们很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朝着一个目标努力。这样做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推动着我--就像是蚕被鞭策着吐丝结茧一样。
在过去的五十年里,我投身科学研究,努力追寻着真理的身影。我有许多愉快的回忆:学生时代,我在巴黎大学独自苦读,之后的一段日子里,我和丈夫心无旁骛地在书房潜心从事研究,那段日子就像梦一般美好,再后来,我们在那儿发现了镭。
我追求的一直是一种安定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们努力营造了一个不受世人和名利侵扰的宁静的生活环境。
我相信,在科学中我们追求的是做一番事业,而不是获得财富。皮埃尔和我不想通过我们的发现获取经济利益,认为那样做有违纯粹研究的精神,所以我们没有申请制镭的专利,也就等于放弃了相当可观的财富。我坚信我们的决定是正确的。人类固然需要有讲求实际的人,这些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工作获益最大。但是人类也需要有梦想家,他们毫无私心地追求一项事业,无暇关注自己的物质利益。我唯一的奢望是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在一个自由的国家中从事研究工作。我知道这种权益不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在二十四岁之前,我一直在被占领和蹂躏的波兰生活,我估量过法国自由的代价。
我并非生来就是个性情温和的人。我很早就知道,许多人像我一样敏感,即使受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因而我尽量克制自己的敏感。从我丈夫的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受益匪浅。当他猝然离世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如今我年岁渐长,相比以前,更懂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栽花、种树、建筑,对诗歌朗诵和眺望星辰也有了一点兴趣。
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展示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有一种伟大的美。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技术人员,也是小孩儿,科学如同大自然的景色,技术人员沉醉其中,就好比孩子沉醉于神话故事。这种科学的魅力,就是使我终生埋首于实验室的主要原因。
玛丽·居里
我有幸与居里夫人保持着一种高尚而纯洁的友谊。
相识越久,我对她的崇高品格钦佩越深。
她的坚强,她的毫无杂念,她的严于律己,她的客观精神,
以及她刚正不阿的决断——这一切美德很少会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