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九龙洞风景区历史传说(精)/九龙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文化丛书
分类
作者 李锦伟,高海珑,赵斌编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在铜仁城南大小两江汇流处,有一个铜岩,过去上面长着高大的树木,还修有一座叫“跨鳌亭”的亭子。

据老人们说,以前无论涨多么大的洪水,从来都没有漫过铜岩;还有一种传说,说铜岩下面是空的,只有三只岩脚支撑着,涨水时铜岩便会浮起来,水长岩高。这些传说也不知传了多少朝、多少代,反正你只要一打听,大人小孩都会争先恐后地告诉你这个传说。在铜仁,这些传说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了。

于是,一些文人墨客便把铜岩称为“中流砥柱”,将它列入“铜江十二景,,中,还作了很多诗词歌赋来赞美它。但就连这些饱读诗书的文化人,也没有哪一个搞清楚过洪水漫不过铜岩和水长岩高的秘密。洪水漫不过铜岩的秘密,传说是被一个打鱼的渔夫发现的。

也不知是在哪朝哪代的一个晚上,有一个渔夫在锦江上撒网捕鱼。这晚的月色很好,鱼也特别好打,青鱼、绿鱼、鲤鱼、铜鱼,网网不空。渔夫捕得兴起,轻轻哼唱着小曲,在月光下兴致勃勃地忙碌着,却不知头两天大、小两江的上游连降暴雨,暴发的山洪从各个溪流向大、小两江汇集,这时正以排山倒海之势漫卷而来。“不好!涨‘篙箭水’了!”待到渔夫发觉时,那像箭一样来得快的“篙箭水”,不仅迅速抬高了水位,还翻滚着汹涌的波涛。渔夫这时要想返回岸边,已经是完全不可能的了。

汹涌澎湃的洪水,带着山谷中的浪渣,从大、小两江不断地涌来,渔夫奋力地划着船桨,却怎么也靠不了岸。渔船在风浪中颠簸着,被两江汇流的洪水卷向了铜岩。

铜岩边的水也是黄黄的洪水,却没有像江中那样浪大水急,渔夫这时已经无处可去,只好把渔船系在铜岩边的大树上,走到铜岩上的跨鳌亭里休息。

眼见得水越涨越高,远远望去,两岸低矮处的房屋和树木都已经淹没在水中了。渔夫突然想起先前系船的绳子留得太短了,水涨得这么大,会不会把船扯入水中去呢?

想到这里时,渔夫心里急了,便急急忙忙下来准备将渔船重新系过。然而,当渔夫沿着石磴下到系船处时,却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先前系船的地方竟然没有被洪水淹没,系船的绳子还是先前那短短的长度,松松地带着渔船在那里荡漾。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莫非这铜岩也真的在随着水涨而上浮不成?渔夫揉揉眼睛,再仔细看看两岸,水确确实实是涨高了,而脚下,又确确实实像没有涨水一样。

渔夫满腹狐疑,不时看看远处波涛翻滚的洪水,又看看眼前这微波荡漾的水面,最后,他眼前一亮,终于发现了一对金鸭子在铜岩周围飞快地游弋着。

这对金鸭子浑身金黄,在月光下金光闪闪。金鸭子游到哪里,哪里的水就迅速后退,在铜岩的周围形成了一道水墙,铜岩也随之摇摇晃晃地向上浮动。

水退后,渔夫眉飞色舞地将这晚的奇遇说给人们听,于是,金鸭子护铜岩的故事便迅速流传开来。铜仁历来就是川、黔、湘三省商品的集散地,各地来铜仁做生意的人本来就多,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后来,就连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也晓得铜仁有对金鸭子了。

外国人来到铜仁,明里是做生意,实际上是在打金鸭子的主意,成天有事无事老是往铜岩上窜。最后,洋人终于知道了金鸭子在涨大水时都要出来保护铜岩。于是,在又一次涨大水时,洋人开着小火轮,带着拖网和洋枪洋炮,在惊涛骇浪中追逐金鸭子。洋人在水上折腾了好几个时辰后,筋疲力尽的金鸭子终于招架不住,被洋人捉到外国去了。

铜岩失去了金鸭子的保护,遇到洪水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稳如泰山了。民国二十二年的农历五月二十日(1933年6月3日),下了一夜倾盆大雨,两江洪水铺天盖地地涌来。洪水漫过铜岩,冲毁了铜岩上的建筑,卷走了铜岩上的树木。此后,三五年一次洪水,铜岩上存不住土,保不住树,光秃秃的铜岩再也长不出参天大树了。

金鸭子虽然被外国人捉去了,但金鸭子护铜岩的故事,却在铜仁经久不衰地流传着。P10-11

后记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对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九龙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与碧江、万山城区紧密相连,是由九龙洞景区、锦江景区和六龙山景区共同组成的,集山、水、林、洞名胜古迹于一体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该景区不仅自然资源丰富,而且人文资源厚重,其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等各类文化资源相当丰富。为了挖掘景区的文化资源,践行景区文化旅游的发展思路,提升景区的文化品位,我们编写了九龙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文化丛书。

该套丛书是由九龙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组织,委托铜仁学院武陵民族文化研究中心负责编写。为了编写好该套丛书,编者不避寒暑、不畏艰难,积极开展文化调研工作,曾先后十多次集中深入民间,走村串户,寻古迹,访民众,搜资料。这艰苦的文化调研为丛书的撰写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在丛书的具体编写过程中,编者在达成一致思路的基础上分工合作,形成初稿。此后经过多次的论证、修改,最终得以付梓。 本书的编写分工如下:赵斌同志编写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六章;高海珑同志编写第四章、第五章,以及第一章第九节、第六章第五节和第七章第七节、第八节;李锦伟同志编写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以及第六章第六节。 当然,在写作过程中,该丛书引用了许多参考资料和图片,都尽可能地做到明确标注,也尽心尽力与大多数作者取得联系。如果在版权方面不慎有冒犯之处,一定请当事人及时与作者联系。写作中,还有部分资料和图片,引自网站、博客等。遗憾的是,当初采用这些引文或图片资料时,可能有些未能及时标明出处。为此,编写者只能在这里对各位学者、作者既致歉,又致谢。另外,由于编者学识、能力所限,书中难免存在错漏之处,敬请专家学者、读者批评指正。

成书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与提高的过程。首先是铜仁市的各级领导,给予编写者积极鼓励与支持;还有铜仁学院武陵民族文化研究中心领导为丛书作者的编写工作提供了很多方便;再就是初稿编撰出来后,九龙洞风景区管理处相关领导及部分铜仁地方文化学者,对书稿的结构和部分内容提出了许多中肯而精辟的建议。这些建议,编写者在定稿的时候,大都吸收、采纳,相信一定会为本书增色不少。因此,该套丛书也凝结着他们的汗水与心血。在此,作者向相关人员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最后,要感谢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编辑张馨芳、苏克超等同志,他们将专业精神与职业精神完美结合,为本丛书的编辑与出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编者

2017年6月

目录

一 岁月悠悠锦江水

 1 “铜仁”与“桃源铜仁”的来历

 2 今胜于昔跨鳌亭

 3 金鸭子护铜岩的传说

 4 渔民的生活和故事

 5 杨芳与铜仁码头

 6 贺龙在锦江的革命活动

 7 锦江航运助抗战

 8 恶滩传奇

 9 恶滩太婆坪的传说

 10 鱼粱滩上女土匪

 11 湖贵帮会头子项子云

二 历史往事中南门

 1 红号军首领徐廷杰怒杀传教士

 2 王顺和贺龙的合作

 3 贺龙改进赛龙舟

 4 “有一天西服店”的来历

 5 申、罗两家的兴衰

 6 蒋经国之子在铜仁

 7 谢士彦与杨保结仇

 8 陈公馆传奇

三 雄关漫漫黄蜡关

 1 莲花庵、狗拉鞍与伏波庙的传说

 2 守备谢正泰的故事

 3 谢鹏举与黄蜡关

 4 谢、徐两家的恩怨情仇

 5 关于船的忌语

 6 黄蜡关的革命先烈

四 风水宝地话马岩

 1 马岩的传说

 2 马仙的故事

 3 马脚岩、马仙溪的来历

 4 岩董的传说

 5 美女晒丝

 6 落鹅村的来历

 7 黄蜡洞与黄蜡仙子

 8 令婆殿的来历

 9 重修令婆殿的传说7 6 ’

 10 令婆灵验传说

 11 王灵宫的来历

 12 傩头公公和傩头娘娘

 13 马脚岩的萝卜

 14 九尾狗盗谷种的传说

五 九龙洞府说九龙

 1 九龙洞得名的传说

 2 龙王和蛤蟆精的故事

 3 小龙女与岩董的爱情故事

 4 孽龙传说

 5 龙宫的悲剧

 6 骂龙溪的传说

 7 佛手印、土地守门与观?

 8 小龙女寝宫

 9 海马卫士

 10 九龙盘柱

 11 天庭祭坛

 12 水母神辇

 13 二龙女寝宫

 14 海豚送客

 15 龙女望夫

 16 双龙峡的传说

 17 观音山奇景

 18 观音殿的传说

 19 莲花寺的来历

 20 观音灵验传说

六 水域风光漾头镇

 1 洋塘风水与传说

 2 “土司二代”刘瑛的纨绔人生

 3 漾头镇的“官兵土匪”

 4 飞行员与女学生的爱隋故事

 5 漾头古刹东屏寺

 6 漾头“吴将军”墓

七 奇山异峰六龙山

 1 六龙山传奇

 2 北峡谷里的故事

 3 七股水的传说∥

 4 佛教圣境莲池庵

 5 楞严寺遗址

 6 岩屋坪的“朱砂王”

 7 牙溪村的传说

 8 岩牛的传说

 9 神奇的米公山

 10 鸟鸣的传说

 11 洞神与老司

八 刘氏雄风镇黔疆

 1 大明“忠顺侯”刘明贵

 2 施溪土司制的兴衰

 3 施溪刘氏土司“双城制”

 4 刘氏宗祠现雄风

 5 克兰寨里“顶子”多

 6 齐心协力护战机

九 察院文脉代代传

 1 茶园山耕读文化的始祖——徐宰六厂

 2 百姓拥戴的地方好官——徐穆

 3 茶园山庄的开辟者——徐以暹

 4 一身正气的清官——徐镇

 5 茶园山文化的集大成者——徐如澍

十 茫茫苍山记匪患

 1 黑冲“绿林三兄弟”受招安

 2 两魔头结义霸六龙

 3 丹砂引发的火并

 4 杨倮血洗龙塘

 5 送子庵的战斗

 6 二杨匪患覆灭记

 7 剿匪英雄张世新

后记

序言

贵州省九龙洞风景区管理处委托铜仁学院编写“九龙洞g家级风景名胜区文化丛书”,历时一年,中心研究人员不畏艰辛、不避寒暑,足迹踏遍了风景区221平方公里,又从浩如烟海的地方文献中觅迹寻踪。本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兼收并蓄、广纳博取、提炼精华、突出主干的原则,力求保持民间传说中人、事、物的复合形态,保持景区民俗风情、民俗风物的纯真形态,凝练出了“九龙洞g家级风景名胜区文化丛书”。丛书共分五册,即《九龙洞风景区历史传说》《九龙洞风景区民风民俗》《九龙洞风景区名胜古迹》《九龙洞风景区地质地貌及矿产》《九龙洞风景区自然资源及物产》。其中,《九龙洞风景区历史传说》和《九龙洞风景区民风民俗》已经完成。两册内容相互交织、相互映照,但又独立自成一脉,且均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对九龙洞风景名胜区进行全景式展示。

展阅《九龙洞风景区历史传说》书卷,文借景传、景借文显、情景交融、相得益彰。从中能够领略到“武陵福地?九龙洞府”千姿百态的石笋、石乳、石花、石帘、石幔背后的神话传说,感触中国龙文化的神秘怪异与升天入渊的灵变多端,同时,体会到龙的威严、龙的神通,寄托了黔东人民敢于战胜一切的勇气,以及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精神;山清水秀、景色旖旎、溶洞怪异的古人类文化遗址马岩将带给您各种美妙的传说与故事;气势磅礴、山峰突兀、峡谷纵深、绝壁万丈的六龙山,会让您脱离庸俗尘世的喧嚣,接受生态文化和历史文化故事的洗礼;锦江河的十八险滩激荡着烟波浩荡的红色锦江、商贸锦江、渔猎锦江、龙船锦江,让您心潮澎湃,充满豪情壮志;起伏顿跌、突耸奇峰、怪石嶙峋、水路通津的黄蜡关述说着行船的谚语,滩上的恩怨情仇;历经六百多年风雨沧桑的中南门的古街、古巷、古城池、水码头、古井、古树、古四合院倾诉着明清至民国初年“铜仁商脉”的曲折历程;幽静、古朴、富有田园风光韵味的漾头镇宛如贤淑的女子,笑容可掬地将镇上的风情、风物故事婉转道来;文化悠久、风水调和、人杰地灵的茶园山演绎着耕读诗化、人才济济、文脉相承历时四百九十六年徐氏家族“桃源诗意之神”的优美纪实故事;威震黔疆的土司家族——施溪刘氏土司,在庄严的宗祠殿堂述说着六百多年前的家族传奇;六龙山的匪患与剿匪过程演绎出许多充满血雨腥风的故事。书卷从纵向上发掘大量少数民族优秀村寨的民俗文化、服饰文化、聚落文化、山地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巫傩文化,茶园山的诗词文化、风水文化、世外桃源文化,锦江的渔猎文化、盐运文化、抗战文化、龙舟文化、红色文化,六龙山的剿匪文化、碑刻文化、农耕文化,以及中南门的商贸文化等,所有文化故事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书卷在横向结构上,将景与情融为一体,将文化的内涵再次凸显,将九龙洞名胜古迹和大自然造化的雄奇景观赋予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去感染旅游受众,激发游客的心灵共鸣,丰富景区的文化扩张力,铸造一方文化旅游品牌。

《九龙洞风景区民风民俗》书卷,首先从九龙洞景区的自然、人文环境宏观上追溯历史政区沿革以及喀斯特地质构造和地质形态;从微观上描绘了景区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各民族共同创造和积累的内涵深厚的民族村寨的民风民俗文化,凸显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其中有三千年历史的落鹅土家族古村寨;有承载六百四十年刘氏土司厚重文化的克兰古寨;有家族诗化、诗意栖居黔东的耕读文化山庄——茶园山。使人仿佛回归到“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的田园胜景,感受“仰观青霭合,俯瞰白云流”的人生旷达。生动刻画了勇闯锦江“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的龙舟竞渡场景,深入挖掘了g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舟竞渡的文化渊源。从傩坛诸神、傩祭所安抚之神、傩坛器具与傩技、冲傩祭仪等层面,揭秘了瓦屋乡傩驱疫降福、祈福禳灾、消难纳吉的傩祭仪式,还原了傩戏“娱神娱人”之历史演变轨迹。通过养育礼仪、婚俗礼仪、生辰礼仪、丧葬礼仪的写实,展示了景区少数民族家庭成员在特定社会传统习俗背景下生活发生重大变动时的淳朴思想表达和情感抒发,对人类生命历程的原始哲理性思考,寄托了黔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研究人员从浩如烟海的铜仁正史、方志、文集、文献中挖掘纵横几千年的旅游文化元素,从“仁义之城”历史维度整合儒、释、道三教文化渊源,从全力以赴打造“一区五地”现实角度上立意,创新了旅游文化胜地的宣传形式,从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民俗学、考古学、文化学角度审视了景区文化立体结构。以区域旅游文化为根基,编撰融知识性、趣味性、欣赏性为一体,内容丰富、体例新颖的旅游文化读本,梳理了九龙洞景区的旅游地名故事、乡贤故事、名人故事、景区故事、美食故事、遗产故事、民俗故事、姓氏故事及旅游诗歌、楹联等,可谓“文化涵润九龙洞府,诗文播撒灵山秀水”。

文化生态和自然景观禀赋是旅游经济发展的两翼,活化景区文化、丰富景区旅游业态,才能两翼齐飞,旅游经济方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九龙洞景区管理处开辟了一条新路,为铜仁市塑造了崭新的景区文化名片。我们期待各界朋友和“九龙洞g家级风景名胜区文化丛书”的热心读者能够在景色宜人、风光秀丽的九龙洞景区实现走进z美生态圈、感受铜仁故事、享受文化历史熏陶和民俗旅游生活的美好,也愿您在愉快的旅途中触景生情,满足您“求知、求新、求特、求奇、求乐”的需求,更好地领略淳朴民风民俗和神话故事带来的愉悦。是为序。

铜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邱祯国

2018年3月

内容推荐

李锦伟、高海珑、赵斌编著的《九龙洞风景区历史传说(精)》主要是对九龙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进行搜集、整理、研究与编排。内容涉及该风景区内的茶园山历史人物故事、瓦屋刘氏土司家族的故事、六龙山的匪患及剿匪故事、风景区内的一些地名传说、景点神话传说故事、锦江河工的故事、民间信仰的传说、丹砂之路的故事等等,通过故事形式既全方位又有重点地推介风景区的文化内涵。

编辑推荐

李锦伟、高海珑、赵斌编著的《九龙洞风景区历史传说(精)》通过走访调研和文献查阅,对九龙洞g家级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历史人物及神话传说故事进行搜集、整理和研究,形成既有一定学术价值又具普适性、可读性的学术、通俗均兼的大众读物,不仅可以促进民族学、历史学、民俗学、旅游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而且可以挖掘风景区的历史文化内涵,提升风景区的文化品位,促进风景区的内涵发展,以更好地带动其经济效益的出现,同时还可以丰富读者的精神生活。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6: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