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波
彭正辉
史老师一走进教室,就怒气冲冲地对肖剑迪同学说:“有人说我和姚立志有亲戚关系,说他在考前给我送了一网兜礼物,我就给了他一张语文试卷。这些奇谈怪论就是从你嘴里说出来的,而且认为有事实根据,那么我委托你组织一个调查组进行全面调查,3天后请你公布调查结果。”
上完语文课,肖剑迪要求班长钟敬民召开紧急会议,由他向同学们公开事情的经过:语文考试前一天傍晚,我遇到姚立志提了一网兜水果,说要到表叔“史老师”家去,我听到是“史老师”有点吃惊!两小时后,在回家的路上我又碰到了姚立志。他挺神秘地对我说:“你可不能对别人讲,我搞到了明天的语文考题……”第二天的作文题目果真是一个“秋”字。说明他在“史老师”处的确预先知道了考题。我们应该马上成立调查组,搞它个水落石出。
当天下午,在姚立志的带领下,我们和史老师来到了他表叔施劳斯的住宅。
施劳斯在客厅里等着我们,并把我们引到三楼一间摆着许多仪器的实验室里。他指着几台仪器说:“这是一台脑电波接收、破译机,就是它给惹的麻烦。姚立志就是用它从史老师那儿‘偷’来了考题。为了让你们了解立志是怎样从史老师那儿‘偷’到考题的,我要重演一遍当时的情形。”
施劳斯先打开一个乳白色的柜子,从中取出一只用超芯片制成的“小蜜蜂”,这是一架微型遥控飞行器。然后,他用镊子把一颗黄豆般大的褐色金属固定在“小蜜蜂”的“腹部”。最后又将一根5毫米长的“针”插在“小蜜蜂”的“尾部”。做完这一切后,他便坐到操纵台前,一按电钮,“小蜜蜂”按照他指示的路线,向通往阳台的门飞去。接着,荧光屏上出现了一幢高楼。这是装在“小蜜蜂”复眼中的袖珍摄像机,把“小蜜蜂”看到的景象在荧光屏上显示了出来。转眼间,一间整洁明亮的书房出现在荧光屏上。在书房靠近窗口的书桌前坐着一位少女,她正伏案做作业。
史老师惊呼道:“这不是我家的书房和女儿蓉蓉吗!”
施劳斯说:“史老师,为了能使你们了解这台仪器的功能,我将你女儿在进行思维活动时产生的脑电波接收下来。”几分钟后,施劳斯用遥控旋钮召回了“小蜜蜂”。它飞进实验室后,施劳斯从它的“腹部”取出了那颗褐色金属,原来这便是超袖珍脑电波接收机,而插在“小蜜蜂”尾部的那根“针”,是脑电波增强器,它能把人微弱的脑电波放大并增强,使脑电波接收机能清晰地记录下被接收对象的脑电波信号。他把接收机和柜子中的脑电波破译机接通,使蓉蓉的脑电波变成图形信号,最后又译成了文字,在荧光屏上清晰地显示出来: “……水都是一色的青绿色,很绿而且清澈见底。水里的游鱼,水底的细石,一直看下去……”
施劳斯看着史老师说:“破译机所破译的这段文字,是你女儿在翻译这几句文言文时的大脑思维活动。”
“原来如此,这下我知道考题被‘偷’的真相了。”史老师接着说道,“那天晚上,我坐在书桌前对考卷校对了两遍。看来,我在校对时的思维活动正巧被姚立志通过这台仪器捕捉到了,因而姚立志也就知道了考题。”
施劳斯笑着说:“看来,我得把名字改一下,免得因为和‘史老师’这3个字谐音,再引出一场新的风波来。”
《少年科学》,1991年第6、第7期,李福熙改编
P40-42
世界上有很多人会做奇怪的梦,他们的梦又奇妙,又好玩。
在梦中,他们乘坐宇宙飞船,冲出大气层,飞上月球,飞向遥远的星座,甚至在银河的小行星上盖了房子,建了许多工厂和雄伟的城市。但是他们很快遇到了麻烦,宇宙大爆炸的冲击波毁灭了他们的家园,于是劫后的幸存者驾着飞船,成为孤独的漂泊者。
在梦中,他们像鱼儿一样潜人海洋,在深深的海底开采矿床,建造海底城市,也建成了海军基地和强大的舰队。正当他们雄心勃勃地扩张地盘、争夺海底富饶的钻石矿时,一场可怕的大地震爆发了,于是山崩地裂,海水沸腾,谁能逃过这场浩劫呢?
在梦中,他们进人了很深的地底下,居然发现地球内部还有一个世外“桃花源”,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那里的人像袋鼠一样跳跃走路,住在黑暗的洞穴里,有嘴却不会说话,只能用双手比画几下进行对话,如同人类聋哑人的“手语”,据说这是在地层高压下长期进化的结果。遗传学家考察后发现,这些地底下的聋哑人竟然和我们有相同的基因。
在梦中,机器人部队排成战列,每个机器人士兵都拿着激光枪和锋利的光子匕首,向着古老的城堡发起进攻,那是外星人盘踞的城堡,他们也不甘示弱,从城堡的枪眼里喷出的高温毒液,形成一片炽热的火海……
当然,还有很多梦,既稀奇又令人兴奋。比如:许多可怕的至今无法治愈的疾病,终于找到了特效药;分子型的微型机器人医生从血管、从食道进入人体的内脏,清除病灶、消灭隐患,创造了一个个生命奇迹。
还有很多很多,都是科学技术的新发明带来的惊人变化、创造的一个个人间奇迹,不用一一列举了。
这些梦,看似异想天开、玄妙荒诞,却也令人震撼、趣味无穷,它们写成小说就是科学幻想小说(也称科学小说),拍成电影就是脍炙人口的科幻电影。我相信,这是你们最喜欢的。
摆在你们面前的这部“中国科幻精品屋系列”,就是我国100多年来科幻小说的集中展示.它是由几代科幻作家,在不同历史时期,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创作的,也从一个层面反映了科幻小说家对于科学技术发明的殷切期望和美好向往。这里面多是描写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类带来的福祉,也有对科学技术成果滥用的忧虑。
这套书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2000多篇作品,2000多个故事,时间跨度100多年,是按时间顺序编排的。阿拉伯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叫作《一千零一夜》,这套“中国科幻精品屋系列”可以称作中国科幻的“一千零一夜”了。
这种分类方法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中国科幻小说的题材与现当代科学技术的发明和传播相互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说明,科幻小说尽管是幻想的文学,但它仍然植根于现实的大地之上。
我还想再补充一点,阅读科幻小说(以及看科幻电影),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长知识,而是增强你的想象力,这是训练一个人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个观念已经被无数事实证明是有道理的。这方面的体验,只有通过阅读,不间断的、广泛的阅读,才能领会。
最后,我要感谢丛书主编饶忠华兄,并且特别感谢多年来支持丛书出版的科学普及出版社以及为此付出辛勤劳动的编辑们。
金涛
2017年10月20日
饶忠华主编的《中国科幻精品屋系列》丛书是一场科幻历程,以缩编形式改写的2200多篇作品,基本反映了从古代神话、近代科幻小说到现当代科幻小说的中国科幻小说发展脉络。
这是一次发现之旅,内容新奇,情节扣人心弦,它所展现的丰富想象力有着开拓思维、启迪智慧的神奇作用。
这是一套时光之书,在书中,读者不仅能够看到过去、找到现在,还能够窥探到未来,体会科学与幻想的无穷魅力。
《感情可乐》为该系列丛书的其中一册。
饶忠华主编的《感情可乐》收集了1991年至1992年间中国大陆、港台及海外华人发表的优秀科幻小说,将原作缩编为故事梗概,形成了一篇篇精彩的微型科幻小说。由于每篇都注明首次发表时间及出处,因此不仅适合中小学生作为课外科普阅读读物,而且也可作为查阅、研究科幻小说的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