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小子马鸣加”系列是作家创作的描写小学生活故事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大头儿子”长大了,成长为了小眼睛小个子的小学生马鸣加。他聪明淘气、天真敏感、鲁莽仗义。为了塑造好马鸣加的形象,作家深入小学校园,细致入微地观察、感受入学阶段的儿童心理和生活,最终以母爱的关怀、细腻的笔触,绘声绘色地讲述了“马鸣加”们的成长故事。这些故事童趣盎然,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时也完美地刻画出这个时期孩子必须直面的心理冲突、生理变化等成长之“痛”,展现出真实的童心和完整的童年。郑春华著的《是真的小学生了》是该系列之一。
郑春华著的《是真的小学生了》包括《小辫子开关》《倒说敢死队》《竞选大队长》《是真的小学生了》等十篇故事。
在《是真的小学生了》中,上不完的课、写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真惹人厌!马鸣加太想念幼儿园的快乐时光了,于是,他常常跑去二楼看隔壁幼儿园的孩子做游戏。老师发现了马鸣加的秘密,特地给他半天假,让他回去探望幼儿园的老师。兴奋不已的马鸣加,能顺利见到老师们吗?
…………
第一天上学
今天,马鸣加是去上学,不是去上幼儿园,所以,妈妈怎么能送到学校门口呢?而且还挽着手。这要是让别人看见了,还以为马呜加不是去上学而是去上幼儿园呢,那多不好哇!马呜加这么走着想着,就停在了离学校大概还有一百步远的地方,那儿正好有个点心摊。
妈妈也只好停下:“好吧,那你自己走过去吧!”
“妈妈再见!”马鸣加冲妈妈挥挥手,就很神气地一个人往前走去。妈妈站在他背后看,只觉得马呜加的身体忽然变得很小,瞧那个大书包,差不多盖住了马鸣加的整个后背。
妈妈心里忽然有一丝担心,毕竟马呜加才七岁呀!
马呜加可一点儿也不担心,独自一人背着书包,大步朝学校走去。校门早已经看得见了,可走起来还是蛮远的。那是为什么呢?那是因为马呜加背着一个大书包哇,大书包重重的,像一座小山压在背上,马呜加走起路来当然就不那么轻松了,当然就会越走越慢了。
走着走着,马呜加忽然觉得有很多人都在朝他看,因为走在这条路上的小同学,都是由家长陪着的,只有马鸣加是自己去的。于是马鸣加悄悄地给自己鼓劲儿:“加油!加油!马呜加!加油!”这一招还真管用,瞧,马呜加走得越来越快,终于走到了学校大门口。
可他忽然停在门口没进去,而是转身往回跑,往一百步远的那个点心摊旁边的妈妈那儿跑。马呜加是想起了什么事,还是忘记了什么事?快!快!瞧他皱紧眉头,张大鼻孔,瞪着一对小眼睛,恨不得飞过去。
“妈妈,下午你也站在这儿等我哟!”后面的话马呜加没说,说出来就没意思了。
马呜加这才转身重新往一百步远的学校走去。走哇,走哇,可没想到他刚走了大约五十步,就听见学校里上课的音乐声远远地传了过来,好像长了脚一样,直往马呜加的腿上、身上和头上爬。马鸣加越急越走不快,他看见很多人都走到前面去了,他着急起来,扭头看看,这才发现这条路上已经没有人了。
马呜加就跑起来,拼命地跑,大书包在他背上“啪啦啪啦”用力推,好像在帮他的忙,又好像在对他说:“加油!加油!马呜加,加油!”等到前面的路还剩下二十步左右的时候,等到马呜加猛吸一口气再一次加速跑的时候,他却惊讶地看见学校的大门就像动画片里的大门那样“砰”地关上了。
你说马呜加能不急吗,急了能不哭吗?只见他往前伸出双臂,大喊着:“妈妈!”就哭着扑了过去。马呜加并不是喊妈妈来,而是他在每一次哭之前习惯先喊“妈妈”,否则就好像张不开嘴巴,哭喊不出来。 后来,看门的阿婆打开一边的小门让马呜加进去,还替他擦了眼泪、擤了鼻涕,再挽着他的手把他送进了一(1)班。
马呜加赶紧不再哭了,否则别人会以为马鸣加不喜欢上学哩!
马鸣加看见站在黑板前的老师像个大姐姐,她让马鸣加坐在第二排的一个女孩子的旁边。马鸣加在坐下之前先朝后面看看:哇,后面还有那么多同学!不过他们看上去更像是二年级的。
马呜加好不容易把背后的书包拿到前面,然后往课桌下面的抽屉里塞,却怎么也塞不进去。马呜加着急了,差点儿又要喊“妈妈”了,多亏旁边的女孩子帮忙,才一起用力把书包塞了进去。
马鸣加坐下东看西看一阵之后.才发现老师在说话,好像是在点名:“陆军,张耀明,曹思雨……”有几个名字马呜加没听清楚,有几个名字马呜加听清楚了,“周密……”什么,周密?他也跟我一个班?马呜加赶紧回头去找周密,没有找到,难道是一样的名字?真是太奇怪了!
要是……要是有谁跟我的名字一样怎么办?想到这儿马呜加又着急起来。不过他很快决定,他一定要抢先回答“到”。反正他要做第一个马呜加,不做第二个马鸣加。
还好,老师就报了一个“马呜加”,马呜加是站起来大声回答的,老师表扬他声音响亮。不过马鸣加坐下去的时候也太响亮了,是“咚”的一声,老师没有再表扬他,而是看看他。P1-9
“非常小子马鸣加”
十周年纪念版·序
在我心中,“马鸣加”的故事就是长大了的“大头儿子”的故事,因为这两个人物的生活原型都是我的儿子,其中大部分故事的灵感也是我在陪伴儿子成长的过程中获得的。
2007年至2008年,我在《一年级的马鸣加》的基础上,创作出版了一整套“非常小子马鸣加”。随后“马鸣加”的故事就陆续走进许多小学生的生活,因为在他们的语文书里、学校的推荐书目中以及校园剧里,马鸣加俨然成了他们最亲近的伙伴之一。
为什么?我想这是因为马呜加既不是三好学生,也不是大队长,发生在马呜加身上的故事也会在绝大多数小学生的成长中发生。无论这些故事在成人眼里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而在童年时代这些故事却是最真实的、最自然的,也是最灿烂的。
当然,当上三好学生和大队长是值得骄傲的,但这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争取到或得到的。而勇气、责任感和善良却是童年时代最美好、最珍贵的品质,如果不具备这些品质,我们的未来能美好到哪里去呢?!
希望我们的“马鸣加”们,不要输在真正的起跑线上。
全书趣味横生,看似热闹之作,却有能让成人回到童年、儿童找到共鸣的艺术感染力。
——第八届全国儿童文学奖获奖评语
郑春华深知人生的真谛、儿童的真谛、生命的真谛,因而她笔下的儿童才能是生命本色的儿童,渐渐长大的儿童。“马鸣加”系列故事的底色就是儿童的本色,它不做作,不揠苗助长,不矫情,更不成人化。
——王泉根(著名文学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在马鸣加动感十足、逗人发笑的各种“说”法、“想”法和“做”法中,我们看到童年生命的势能在不断积蓄和膨胀着。马鸣加的很大一部分故事,让我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这样一种向外发散的童年能量。
——方卫平(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浙江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