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莫西科里根著的这本《如何写影评(插图修订第8版)》是美国非常畅销的影评写作指导,也是非常专业的路数纯正、实操方便的写作指南,而专业性恰恰是目前国内影评非常稀有的特质。本书有方法、有范文,方便自学。新电影实例和图解;增订的延伸阅读清单;关注动画与3D技术;扩充讨论电影的叙事。
| 书名 | 如何写影评(插图修订第8版) |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 作者 | (美)蒂莫西·J·科里根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蒂莫西科里根著的这本《如何写影评(插图修订第8版)》是美国非常畅销的影评写作指导,也是非常专业的路数纯正、实操方便的写作指南,而专业性恰恰是目前国内影评非常稀有的特质。本书有方法、有范文,方便自学。新电影实例和图解;增订的延伸阅读清单;关注动画与3D技术;扩充讨论电影的叙事。 作者简介 蒂莫西·J·科里根(Timothy J. Corrigan),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英文系教授、电影学研究主任。在电影教育领域贡献卓越,曾在东京、罗马、阿姆斯特丹、巴黎和伦敦等地教授电影课程。 另著有《新德国电影:流离失所的影响》《维尔纳·赫尔措格的电影:在幻象与历史之间》《电影与文学:介绍与阅读》《电影理论中的批评视野》等。 译者简介 陆绍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会长。 宋美凤,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传播专业硕士。 刘曦,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戏剧影视学专业硕士。 内容推荐 蒂莫西科里根著的这本《如何写影评(插图修订第8版)》是美国最畅销的影评写作指导。不论是简短的电影评论、课堂上的电影报告,还是长篇大论的研究论文,都可以从本书中找 到起步和深入的诀窍。作者不断的更新修订则确保全书既紧盯世界电影的最新科技、美学形态,又不忘对电影历史观照拾遗。 书中除了介绍类型、作者论、意识形态、形式主义等电影批评方法,提供主要的观察角度和专业术语外,还细致入微地为读者提供翔实的写作技巧:从写观影笔记、搜集资料、开头、下结论、找论据、遣词造句、修改润色等细节,到如何开掘电影研究的广度与深度,等等。每一步骤均提供典型正反例文作为参考,可操作性极强。增订的研究材料、网站索引、延伸阅读则提供了便捷的查阅方向。无论对于初学者还是影评人,都是一本有章可循、平实质朴的写作工具书。 目录 序一 影评该怎样 序二 让影评写作有章可循 前言 第一章 关于电影的写作 1.1 为什么要评写电影 1.2 你的读者和你写影评的目的 电影报告 电影评论 理论文章 评论文章 1.3 意见与评价 练习 第二章 想·看·写 2.1 主题与意义 2.2 无声的对话:与电影交谈 2.3 记笔记 2.4 视觉记忆与反思 练习 第三章 电影术语和文章主题 3.1 主题 3.2 电影和其他艺术形式 叙事 角 色 视点 比较评论 3.3 场面调度和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 场面调度的元素 3.4 构图与影像 镜头 画面剪辑 3.5 声音 3.6 动画、3D和新媒体 3.7 范文 练习 第四章 评写电影的六种方法 4.1 电影史 4.2 民族电影 4.3 类型 4.4 作者论 4.5 形式主义的种类 4.6 意识形态 4.7 范文 练习 第五章 写作风格与结构 5.1 合适的词 具体的语言 内涵和外延 语调 重复与陈词滥调 5.2 有力的句子 简 洁 变化的句型结构 5.3 有条理的段落 5.4 首段 5.5 结尾段落 5.6 修改和校对 5.7 写出一篇优秀文章的要点 练习 第六章 电影研究 6.1 如何开始研究 6.2 研究材料 第一手资料 第二手资料:书籍、索引、期刊和网络 6.3 利用网络进行电影研究 一般网址 专业性和学术性网站 6.4 为第二手材料记笔记 6.5 着手写论文 6.6 范文 练习 第七章 文稿的形式 7.1 文稿版本 7.2 最后的修改 7.3 引用 7.4 说明参考资料 常识 7.5 资料来源 文章出处的脚注 参考书目 提供附加评论的注释 7.6 一般习惯用语 姓名 片名 外来语及引号 性别用语 拼写 7.7 结语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重要词汇 附录老师批阅论文时经常要使用的符号 译后记 出版后记 精彩书摘 1 关于电影的写作 1.1 为什么要评写电影 多年前,法国作家克里斯蒂安·麦茨(Christian Metz)谈到自己的电影写作经验时,提出了一个至今仍困扰着电影系学生的问题:我们都懂电影,但是我们该怎样阐释电影呢? 一种理解电影的便捷方式是,注意电影在何种程度上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们都有许多自己珍视且产生过共鸣的影片和影片里的人一起欢笑、一起激动、一起被那些令人恐怖的图景缠绕。这些影片的情节和里面的明星习惯性地变成我们日常生活和谈话的一部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的《百万美元宝贝》(Million Dollar Baby,2004)刻画了一个身体瘫痪的渴望死亡的女拳击手形象,引发了人们关于安乐死和政治电影的持续讨论。同一年,梅尔吉布森(Mel Gibson)拍摄了一个基督受难的故事。这部名为《耶稣受难记》(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2004)的影片使基督教和反犹主义二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争论的焦点。《星球大战》(Star Wars,1977)家喻户晓,因为该片和一项具有争议性的军事计划有关联。在《刺杀肯尼迪》(JFK,1991,图1-1)一片上映前后的数月里,报纸和电视开始再次热议肯尼迪遇刺这一悬而未决的事件。从某种程度上说,欧文潘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在1934年的讲话更像是在描述今天的景象:如果法律强迫所有态度严肃认真的抒情诗人、作家、画家和雕刻家停止他们的创作,那么,一小部分公众将会知晓这件事,还有数量更小的一部分公众将会为此深感遗憾。但是,如果电影也被列入其中,灾难性的社会影响就有可能发生。(234) 总之,无论是公共的,还是私人的,我们的生活已经和电影水乳交融,以至于我们很少认真地思考电影本身,更不用说动笔写电影评论了。也许我们会辩驳说,根本没有必要去解释一个我们认为其主要功能就是娱乐的东西,更不要说费心去评论什么了。无论是在电影院看电影,还是在家看DVD或电视里播放的午夜场,我们看电影总是为了寻求某种预期的快感,而很少会想到要写影评。在看过保罗·哈吉斯 (Paul Haggis)的《撞车》(Crash,2004)后,我们也许会随意地谈论我们喜欢或者讨厌的角色、音乐和场景,但很少会想要对电影的场景、情节和演员的表现作总体上的详尽分析。有一个无须言明却已公认的假设:任何形式的分析都有可能破坏我们观影的乐趣。 对其他形式的娱乐,我们也很少作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举例来说,我们在观赏一场舞蹈表演或者篮球比赛时,可能会随兴讨论起其中的精妙细微之处,这些评论增添而非减少了我们观看的乐趣。在这些时候,我们对这些经验的理解和尽兴,来自于我们的讨论对这些评论性思维的提炼与阐释。那些对篮球比赛和舞蹈表演没有兴趣或者没有能力分析评论的人,也许会享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但是对于那些能对其中的规则及其可能性进行智性分析的观赏者来说,他们可以享受到更加微妙的愉悦。 实际上,我们在这些例子中用分析意识进行回复的能力增添了我们的乐趣。不足为奇,我们对电影的乐趣也同样如此。见多识广的观众通常会去阅读关于前一晚所欣赏的电影的评论;我们中的许多人喜欢看那些甚至还没来得及观赏的电影的信息。分析性思维和阅读娱乐信息激活与丰富了这种乐趣,分析式影评提供了同样的允诺和奖赏。例如,当一个学生被要求去解释为什么喜欢《阿凡达》时,会发现自己对于电影的理解与欣赏比最开始意识到的时候更加复杂与精细(图1-2)。承认引人入胜的电影特效的重要影响过后,她不仅开始更多地思考是什么令电影如此精彩,也开始思考电影是怎样将重要的主旨与人性联系起来的。她这样开始自己的扩展答复: 尽管关于2009年的电影《阿凡达》的大多数讨论毫无疑问地集中在其革命性的3D技术上,我们也不应该忽视电影精巧地讲述一个关于人类之关联性与整体性的深刻、感人故事的能力。当杰克(萨姆·沃辛顿饰)逐渐意识到帝国主义的野心和公司与政治上司的残忍目标后,他经受了一段自我发现的旅程,这促使他最后决定支持星球上的原始居民——纳美人。这段旅程发生在草木茂盛的外星,被潘多拉星球上的外星居民包围,观众被运送到——几乎是身体上的——另外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个人因为慈悲与合作而非贪婪与暴力而生存、成长。人类吞并潘多拉的冷酷本性彰显在他们的采矿工地、枪支和炸弹上,而纳美人却依靠大自然,生活在树丛中,与其他本地物种亲密相连。引人注目的制作电影的高科技的核心,简单地说,传达了关于人类和超越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信息。 如果说电影反映了我们生活的很多方面,我们也应该以多种方式来享受它,包括享受思考、阐释和书写观影经验的乐趣。我们去电影院有很多原因:思考或者不思考,盯着银幕或者写影评。我们可以把去电影院当成吃棉花糖一样的消费行为,也可以将它变成一种精神上的消费。正如那位《撞车》的影迷所发现的,对我们的观影感受作理性的分析并没有损害我们所享受到的乐趣。评写电影会让我们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来享受观影的愉悦。如果说,看电影、理解电影是我们观影的乐趣之一,评写和解释应当是另一种令人激动的享受。 前言/序言 这本书其实应该叫如何写专业影评 说起来,专业影评才是目前中国电影评论中所稀缺的。 如果没有这一前提,说中国缺少电影评论就相当的失准。 中国有很多电影评论,在各种报刊上;也有很多电影批评,在各种书籍里。不能说它们不是电影评论或不是电影批评,因为它们的确针对的是具体的影片或更宽泛的电影。你不能因为崇尚专业影评就轻易地抹杀这些影评的存在以及它们的写作价值。它们有的夹叙夹议,文采飞扬,不时抽象出人生的哲理,折射艺术的信念,读来端的令人阵阵欣喜和感佩。还有乘影评之车而来者,遇湖山秀美,便下车赏玩,流连忘返,竟不知车之所踪。此辈真能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也是有趣得紧。另有一路,定势思维如荆无命的快刀,虽然杀招单调,却也每每以雄辩的理论分析击中敌人死穴,着实令人感叹影评快感的多样性。 应该尊敬这些影评的智力操作和情感投入,尊敬其中体现的观影快感、思维快感和写作快感。也就是说,对它们应该有个宽容的态度,至少国内各种媒体以及相当大范围的读者对这些影评还有着迫切的消费需求。它们虽然随处可见,却远远不够,无论总量,还是种类。它们应该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影评写作的广泛而且必要的组成部分。 拉拉杂杂,无非是想说不要把专业影评贵族化,更不要唯一化。 划完圈了,就来说说专业影评。 专业影评主要解决的是电影分析和艺术评价问题。 电影分析不只是单纯的视听分析,它还包括对类型及其历史的参照,对电影语言发展的参照。正是依据这种参照,分析者才有可能对一部影片作出恰当的美学评价。 而视听分析方法、影片类型和电影语言发展的知识,是需要学习的。 据说,全国已有上千所高校开设电影课程,其中几百所更是有了或电影或影视或传媒的院系。随着这几年的扩招热潮,电影专业研究生的数量也在迅猛增长。另一方面,目前的技术条件和商业条件,使全社会的电影爱好者能够很容易地接触大量的电影作品。然而,我们的专业影评依然稀缺,好的影评文章更如凤毛麟角。 从很多学生作业和评论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视听感受没什么问题:描述的部分总是遣词准确,文笔流畅。但是,一进入分析,很多作者便显弱质。主要表现为:找不到合适的分析角度;论据捉襟见肘难以服人;观点失当,或者根本就没有观点。这三点不强,如何能作出恰当的评价?好的影评文章就更谈不上了。 想增强体质,提高能力,不妨读一读这本《如何写影评》。 对有兴趣于影评写作的初学者来说,《如何写影评》是一本难得的初阶指南。 对已有影评写作经历甚至电影研究经历的道中人来说,《如何写影评》则是一本路数纯正、启示良多的深造秘籍。 精彩书评 本书的写作所体现出的专业素质不容忽视。这种素质就是一个专业影评人应该具有的全面、丰富、准确的电影知识以及相应水平的史论修养。谁敢说这不是对国产影评最醒目的启示呢?李迅,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怎样让自己的文字被别人认同,让看这些文字的读者相信你的观点和论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否写好影评与一个人的艺术感觉、电影知识积累和文字表达能力三个方面有关。陆绍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