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测绘宗师--忆顾孝烈教授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程效军,顾振雄主编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宙华蚕种场

顾孝烈

父辈艰苦创业

宙华蚕种场是我的父辈们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创办的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民营企业,我在此工作和生活了六年,这是生命历程冲环境最为险恶和为生存而艰苦奋斗的六年。

在杭嘉湖平原上,水网纵横,土地肥沃。在嘉兴一带,一般的地形是:大片为水田,地势低洼,多栽种水稻;沿河为带状的旱地,地势较高,多栽种桑树。据我估计,先民们在开垦这片一望无际的、低洼的长江冲积平原时,知道生命之水在这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必须要规划利用好。为此开掘河道和河浜,用于水运、储水和排水。把挖出来的泥土堆积在河边,形成河岸和地势较高的旱地。河岸用于水田的保水和排水,便于栽种水稻。旱地则作为生活用地以及栽种树木和非水生作物,其中主要是桑和竹,一般都是成片栽种,形成桑园和竹林。栽桑是为了养蚕、产茧和缫丝。较开阔的水域形成湖,在江南地区被称为“荡”,狭长的则被称为“塘”,一般用于养鱼。稻米、蚕丝和淡水鱼成为嘉兴主要的传统产品。少年时,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一段文字,印象特别深刻,也像是对我们家乡的生动描述。

农民栽桑、养蚕、产茧,丝厂缫丝,绸厂织成丝绸,行销国内外。二十世纪初以来,中国的丝绸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日本的挑战。日本用科学养蚕,讲究家蚕品种,提高蚕丝质量。中国也不甘落后,成立蚕桑研究机构,用行政措施干预和引导农民的蚕茧生产,推广改良的桑苗和蚕种。蚕种是作为种用的蚕卵,按繁育目的分为原原种、原种和普通种。原原种和原种为蚕茧品质优良的纯种,繁育的条件要求很高,由国有的研究机构负责培育新品种(原原种)和生产蚕种(原种)。普通种为某两纯种的“一代杂交种”,它能保持该两种纯种的优良品质,且生存能力较强,适合于广大农民饲养,以生产大量的商品蚕茧。普通种由受政府监督管理的蚕种场(大部分为民营)饲养原种并杂交而生产的蚕种。蚕种的销售也由政府管制。不经过蚕种场生产的蚕种称为私种,由于私种生产的蚕茧品质低劣,因此政府是要取缔的。政府对蚕种生产的监管机构称为“蚕业管理所”或“蚕业改进所”(浙江省设在杭州),下基层的技术人员到农村指导蚕农生产的称为“蚕桑指导员”,到蚕种场检查蚕种质量的称为“督导员”,他们一般毕业于江浙两省的蚕桑专科学校或浙江大学的蚕桑系。

一九三二年,我父亲认识一位叫作邱丽娟的蚕桑指导员,她看到我家地处乡间,老宅房屋较多,周围也多桑地,认为开办蚕种场倒是很合适的,并介绍了蚕种和蚕种场的相关知识。父亲并不墨守成规,而有开创精神,和同宅院的堂兄顾蕴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去世后,由他的儿子即我的堂兄顾玉兮和顾汉勋继承)、堂侄顾元伯(当时他家还是由他的祖母许氏当家,父亲叫她“婶妈”,我叫她“婆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婆婆去世后,才由顾元伯当家)商议后都认为是个好主意,即开始合伙筹办,取名为“宙华蚕种场”,蚕种的商标为“虎头”(老虎的头部像),用意是为了警示自己要坚持认真办下去,不要成为“虎头蛇尾”。

顾氏家族在十八世纪后期,我估计应该有一个比较兴盛的时期,否则老家不会有一个顾家浜中最大的厅(五开间九进深的“敦本堂”)了,后来,我的高祖父绣斋公又在厅后造了堂楼(“贻经草堂”)。听我父母讲,当时老家的田地并不多,一般仅能供应吃饭和日常生活开支,经济来源主要是经营工商业,在嘉兴北门有顾洪昌颜料行,在新塍镇有大生酱园等,都是比较有名的企业。后来由于高祖父绣斋公、曾祖父三洲公和伯祖父(祖父的兄长)的早逝,我祖父又不大管事,作为这些工商业的资方不能亲自经营而委之于人,必然导致经手人的侵吞和经营不善,终至企业倒闭和业主易手。(P4-5)

目录

忆往昔

 我的求学和工作简史

 宙华蚕种场

 《新塍镇志》中我所经历的史实

 我的祖父

 我的祖母

 新塍外公家

 悼念母亲大人

 桃李情深

吟云诗集

 舒其心情 培其挚诚 有感而发 贵在天真

书法作品

书信往来

 给振雄信

 八皇后问题答振雄

 给水锦信

 给文标信

 给安民信

 给华均信

 答振雄

 给斐尹信

 给华均信

 给少萍信

 给振雄信

 给振雄信

 给少萍信

亲友回忆录

 我的父亲/顾惠新

 我的爷爷/顾振雄

 我亲爱的爷爷/顾梁宏

 时光的印记如水流过/许俐

 我们眼中的表哥/沈玉清 沈玉衡

师生情谊

 怀念顾孝烈老师/鲍峰

 深切怀念恩师顾孝烈教授/程效军

 师恩难忘:缅怀顾孝烈教授/毛锋

 怀念尊敬的顾孝烈教授/程家龙

 吾师/张远智

 怀念顾孝烈教授/王晓伦

 回忆顾孝烈老师/冯金涛

学术成果

 教材及学术专著

 主要学术论文

光影记忆

序言

顾孝烈教授,1928年3月12日生于浙江嘉兴,父辈艰苦创业,创办宙华蚕种场,蚕种场稍有起色之时,又逢日寇全面侵华,陷入深重的灾难。少年好学,历经磨难。经家人鼓励与自身努力,25岁那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测量与绘图专修班(二年制),毕业后留校任教。尽管成年后才上大学,而且是大专毕业,但凭着他精益求精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成为1956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同济大学测量系的第一位教授,并获“国务院突出贡献专家”称号,这是何等的不易!

顾孝烈教授从1955年毕业留校任教到1995年的四十年里,长期在教学第一线从事测绘高等教育工作,讲授测量学、测绘专业英语、BASI(:算法语言、地形测量学、城市与工程控制网设计等本科课程;讲授电算程序设计、工程控制网精度分析、控制网优化设计等研究生课程;指导研究生和进修教师数十人。他撰写了《工程边角网的精度分析和优化设计》等论文;参与了《城市测量规范》等国家测绘规范的制定和大百科全书的编撰工作;编写了《城市与工程控制网设计》等教材,主编了《测量学》教材,获国家测绘教材一等奖,多次获得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他对教学法进行研究,撰写了《测量教学中的形象思维》等论文;他掌握英语、俄语和德语,译作有《用于工业的精密摄影测量》等。他负责完成的科研项目有乌溪江、富春江水电站边角控制网试验等。

顾孝烈教授对教学认真负责,对科研精益求精,对工作一丝不苟,对他人和蔼可亲,充分体现了同济人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精神。他忠诚于党和人民的建设事业和教育事业,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专长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顾孝烈教授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自己毕生的精力投入祖国的建设事业和教育事业。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工作,充分体现了一位老师无私奉献、为人谦和的长者风范。正所谓:

少年好学梦耀宗,时世艰辛劫后生。

家族厚望遇良师,梅花香自苦寒来。

光阴似箭难回顾,披星戴月不怜身。

闻承祖命为尽孝,侍老抚幼治家勤。

国需速成堪称烈,白粉前台育后新。

句句肺腑一代师,行行程序算法深。

年年学子沐教恩,岁岁桃李增新人。

字字珠玑隽且永,笔笔功力锦绣文。

蚕丝蜡炬师表怀,两袖清风即黄金。

一生治学无杂念,万世追忆弟子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顾孝烈教授作为测绘与地理信息领域的一代宗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勤勉好学、诲人不倦、生活简朴、为人宽厚、兢兢业业、辛勤耕耘。他在城市导线测量、地形测量学、测量平差、数字测图等诸多领域以及测绘高级人才培养方面都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为我国测绘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一切。他的学术思想、治学理念、务实作风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后辈成长成才的榜样和宝贵财富。

本书汇集了顾孝烈教授的生平、诗词书画、书信往来、亲友师生回忆、学术成果、珍贵影像资料等,力求从多角度、立体化地诠释顾孝烈教授。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同济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和同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顾孝烈教授的家人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珍贵的素材,他的亲友和学生积极为本书撰文,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2018年3月

内容推荐

顾孝烈教授,浙江嘉兴人,一九五三年考入同济大学测量专业,一九五五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一九八六年晋升为教授。顾孝烈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测绘学者、测绘教育家和同济大学测量系的资深教授。他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人宽厚、勤奋好学、诲人不倦、生活简朴、兢兢业业、辛勤耕耘。作为测绘与地理信息领域的一代宗师,顾孝烈教授近六十年孜孜不倦,在城市导线测量、地形测量学、测量平差、数字测图等诸多领域以及测绘高级人才培养都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为测绘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终生。程效军、顾振雄主编的《测绘宗师--忆顾孝烈教授》主要介绍一代测绘宗师——顾孝烈教授的生平、亲朋好友特别是学生回忆顾孝烈教授的文章、顾孝烈教授的科研成果以及其对我国测绘事业与测绘教育的贡献等。

编辑推荐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顾孝烈教授作为测绘与地理信息领域的一代宗师,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勤勉好学、诲人不倦、生活简朴、为人宽厚、兢兢业业、辛勤耕耘。他在城市导线测量、地形测量学、测量平差、数字测图等诸多领域以及测绘高级人才培养方面都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为我国测绘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一切。他的学术思想、治学理念、务实作风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后辈成长成才的榜样和宝贵财富。

程效军、顾振雄主编的《测绘宗师--忆顾孝烈教授》汇集了顾孝烈教授的生平、诗词书画、书信往来、亲友师生回忆、学术成果、珍贵影像资料等,力求从多角度、立体化地诠释顾孝烈教授。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