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著的这本《黑旗将军(刘永福)》将中国历史上在抗击外敌战役中荣立功勋、威名远扬的名将事迹做以介绍,将中国古代名臣将独有的思想气节,转化为民族共享的文化力量。在当代中国正经历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戍边卫疆、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亟需宣扬,卫国英雄的形象更需要深入人民群众。
| 书名 | 黑旗将军(刘永福)/抵御外侮中华英豪传奇丛书 |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 作者 | 王涛 |
| 出版社 | 南京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涛著的这本《黑旗将军(刘永福)》将中国历史上在抗击外敌战役中荣立功勋、威名远扬的名将事迹做以介绍,将中国古代名臣将独有的思想气节,转化为民族共享的文化力量。在当代中国正经历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下,戍边卫疆、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亟需宣扬,卫国英雄的形象更需要深入人民群众。 内容推荐 王涛著的这本《黑旗将军(刘永福)》介绍了,刘永福,字渊亭,汉族客家人,广东钦州(今属广西防城古森洞小峰乡)人,祖籍博白东平,清末民初军事人物,原是反清的黑旗军将领,1883年率黑旗军参加中法战争,屡次大败法军。甲午战争期间,奉命赴台抗日,但最终失败。1895年5月25日台湾割让后,台湾民众公推巡抚唐景崧为台湾民主国总统,刘永福为大将军。唐景崧内渡后,同年6月刘永福被公推为台湾民主国大总统,但他三拒总统印,以抗日盟主的身份继续领导台湾民众抗日。1917年1月病卒于钦州。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悲苦童年 第二章 黑虎出山 第三章 率部入越 第四章 两战纸桥 第五章 中法开战 第六章 高越归国 第七章 赴台抗日 第八章 将军晚景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第一章悲苦童年 时光回到100多年前的清代道光年间。 道光十七年(1837)九月十一日,广东钦州防城司古森洞小峰乡(今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小峰村),伴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往日笼罩在农民刘以来脸上的愁云顿时散开了,代之而来的是幸福的泪花。 对42岁的刘以来而言,这是一份迟来的喜悦。刘家三代单传,到了父亲刘应豪这一代,开枝散叶,生下了自己和弟弟刘以定,改变了单传的局面。刘以来一家虽勤勤恳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然而终是食不果腹,处于赤贫境地。父母去世后,兄弟俩甚至连媳妇也无力迎娶,不得不背井离乡,从祖辈居住的博白县迁居到小峰乡。经过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刘以来40岁才勉强娶了邻村的寡妇陈氏,而弟弟刘以定,更是两年后才完婚。寡妇陈氏改嫁刘家时,带了一个儿子,名叫李保哥。比着保哥,刘永福算是老二,刘以来夫妇按照孩子的排行,叫这个新生儿为“刘二”。在广东话里,“二”和“义”“毅”读音相近,因此史书里也有称刘永福为“刘义”或“刘毅”的。至于现在人们熟悉的“刘永福”,则是他到越南后自己所改。 短暂的喜悦之后,艰难的生计依旧困扰着刘家。 本来,迁居小峰乡后,哥哥刘以来以卖酒为业,弟弟刘以定靠杀猪卖肉为生。一人在家照料,一人四处游走售卖,日子渐有起色。兄弟俩有了些积蓄,盖了三间泥砖房,不仅结束了住茅草屋的日子,还娶上了媳妇。可是,弟弟刘以定在外出售卖猪肉时,沾染上了赌博的恶习,常常连本金也输得精光,刘家的日子越过越艰难。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对于弟弟的赌博恶习和家里的拮据情形,陈氏难免对丈夫刘以来发发牢骚,而刘以定夫妇也常常因为赌博一事闹得不可开交。思前想后,痛定思痛,为减少家庭矛盾,刘以来决定与弟弟分家单过,以维持来之不易的小家庭。分家后,刘以来把房子给了刘以定,自己则带着陈氏、李保哥及幼小的刘永福迁往不远处的北鸡村,另谋生计。迁居北鸡村后,刘以来一家开始是租田耕种。一年后,由于难以维持生计,刘家退掉所租之田,开垦了一些低洼荒地,同时开始经营一个信菇作坊(信菇是香菇的一种),平日收购山民采摘的湿菇,焙干后到外地售卖,妻子陈氏则做些接生的活计。夫妻俩尽管很是辛苦,但依然只能勉强维持过日子。 生活的艰辛,也深深影响着幼小的刘永福,迫使他早日为家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距刘家不远的小水沟里,偶尔有些小鱼出没其中,于是刘永福就每日搜罗些虫子作为诱饵,用鞭夹着,捉些鱼儿来改善家里的生活。那一年,他才5岁。在刘永福晚年的回忆里,他还特别提及捉鱼的童年往事,可见5岁孩童玩耍的天性里多多少少夹杂着个人的刻意自觉。 日子就这样紧巴巴地过着,刘以来的信菇生意一日不如一日,家里生计愈发艰难,甚至到了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的地步。 眼看快要活不下去的时候,一个人的到来,改变了刘永福一家的生活轨迹。 此人是刘以来的堂兄,家住广西上思州平福新墟八甲村。见面之后,一番寒暄,堂兄问起刘家近况,刘以来如实相告,堂兄建议刘以来举家迁往他处。起初,住久相安、离家不惯的刘以来并未立即采纳这一建议,而是以“到处杨梅一样花”(意思是到哪里都是一个样,没有什么分别)作答,并顺口问道:“若作他迁,迁往何处?”堂兄说:“我虽非富翁,但在上思州还有多余的几亩薄田,有几间破房可供你们栖息。若不嫌弃,可以到我那里去,总比在这里强。” 一番犹豫之后,刘以来听从了堂兄的建议。他变卖了小峰乡的家产,为迁居上思州做准备。就在刘以来把家中物件一卖而空、检点行囊将要西行之际,传来了一个令人沮丧的消息。原来,堂兄的儿子,诨名“掌鸭大”,因牵涉一宗谋反案件,被衙门收监。原本迁徙之心并不强烈的刘以来犹豫了,但因家产已变卖一空,最后不得不踏上了西迁之路。这一年,8岁的刘永福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熟悉的北鸡村,还有他经常捉鱼的小水沟,向着陌生的八甲村走去。P5-9 序言 2017年6月,本书行将完稿之际,怀着尽可能与历史人物亲近的强烈冲动,我开始了刘永福史迹探访之旅。 广西钦州是此行的首站。在钦州站,当我一头扎进出租车,对司机说要去刘永福故居,一路上司机没有任何解释,20分钟后顺利到达目的地。这使我不由回想起寻访徐广缙史迹的经历,十几年前,在清代两广总督徐广缙的家乡安徽太和县的大街上,当地人面对一个年轻人的冒昧询问,除了摇头,再没有更多的话,犹如钦州司机没有追问一般。就在我探访太和徐广缙遗迹两年后,钦州人为刘永福隆重举办了诞辰170周年纪念会。2017年,又迎来了刘永福诞辰180周年和逝世100周年。 刘永福出生的1837年,正值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夕,中国的内忧外患笼罩着他的童年时代,家境贫寒的刘永福在时代的夹缝中喘息。为了吃饱饭,他参加了当地的秘密会社组织。此后,几经周折,经广西进入越南。19世纪的越南,也面临着与中国同样的外来威胁。在那里,刘永福带领黑旗军与法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中法、中日冲突的时代背景下,严酷的战争环境,让英勇善战的刘永福,迅速成为万众瞩目的民族英雄。孙中山先生即言:“余少小即钦慕我国民族英雄黑旗刘永福。” 1917年英雄离世,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在唁电中评价:“钦州渊亭,国之宿将。”如今,刘永福逝世百年之际,高度概括其一生的这八个大字,被制作成宣传标语,与刘永福塑像一起,赫然摆放在刘永福故居的人口。“宿将”二字,是对其一生最好的概括。在那个举国受辱的年代,刘永福是“为中华吐气”的人,黑旗军的顽强作风和英勇善战的上佳表现,有力支撑起国人的精神和信心。“宿将”之谓,在19世纪后半期与别国交锋的时代,也许只有包括刘永福在内的少数几个人能配得上。 为国尽力的英雄人物,纵一时被时光的洪流遮掩,然其光芒终要散发出来。何况对于刘永福,时光并不曾遮蔽。在钦州,刘永福旧居“三宣堂”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与抗法名将冯子材旧居一起,成为钦州少有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远在郊外的刘永福墓,则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静静地掩映在丛林中。同时,我也欣喜地发现,地处偏僻的防城港那良小镇,刘永福旧居仍然存留着。钦州不曾忘记刘永福,广西更不曾忘记刘永福,在刘永福的祖居地博白县,刘氏宗祠依然是当地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而黑旗军的起源地安德镇,不仅北帝庙依旧留存于人们的记忆中,而且专为刘永福及黑旗军修建的凯旋塔也巍然矗立着。广西之外,作为钦州母体的广东,刘永福及黑旗军遗留的痕迹依旧散发着熠熠光芒。刘氏家庙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刘义亭在20世纪的抗日大背景中修建,又在新一轮的文化建设中得以重生。永福路、永福村,这些刻意而为的纪念地名,昭示着这位英雄与一个城市的曾经过往,也说明后世人们的念念不忘。 2017年,迎来了刘永福诞辰180周年和逝世100周年。为纪念这位英雄人物,弘扬其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刘永福生平事迹展于2017年7月3日在南宁市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开幕,同时刘永福纪念馆也于2017年10月10日在钦州市开馆。在校园、军营等,刘永福的英雄事迹被广泛传播,社会各界以书法、美术、戏剧、学术研讨等多种形式缅怀其波澜壮阔的一生。 漫漫历史长河中,个人沉浮隐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而始终有那么一些人,牢牢占据着人们的记忆空间,刘永福就是其中的一个。 书评(媒体评论) 丛书不只是为了缅怀先烈,更是为了激励后人;不只是为了铭记历史,更是为了展望未来。20世纪50—60年代,吴晗主编的《中国历史小丛书》《世界历史小丛书》,对当时的青少年起到了历史教育的奠基作用。我期待南京出版社继起努力,把这个崇高的事业承担起来,拓展开来,用丰富的历史知识教育一代代青少年,使他们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原会长,张海鹏 这是国内外第一套全面系统介绍我国历史上民族英雄的丛书.丛书以深入浅出的笔触、引人入胜的故事,再现了中华英豪面临外敌入侵,毁家纾难、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壮丽人生,堪称是一曲中华英豪的赞歌,一部中国脊梁的史诗,一座民族英雄的丰碑。 ——南京出版社社长、史学博士,卢海鸣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