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精选本)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英)温斯顿·丘吉尔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第1章 打赢了战争,只是开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几乎普遍抱有世界即将获得和平的想法,并对此深信不疑。如果各国都能秉承正义,依循常理来慎重地处理事务,各国民众这种衷心渴望原本不难实现。“为了消灭战争而战斗”已然成为共识,人们纷纷付诸行动,以促使这一事实尽早实现。

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尔逊被认为手握大权,他曾设想构建“国际联盟”并使之深入人心。在凡尔赛的英国代表团,则对这一设想进行整理和完善,使其成为一种机构,作为人类艰苦前行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而永久存在。

胜利之后的协约国,尽管还需面对国内的巨大困难,以及许多自己也不知该如何应对的难题,但与他们的老对手相比,至少此时仍是强大的。各条顿国家陷入内战骚乱之中,并将逐渐落人布尔什维克的手中。

1919年夏天,协约国军队进驻莱茵河一带,其桥头堡深深楔入已然战败并被解除了武装的德国境内。与此同时的巴黎,各战胜国的领导人正陷入对未来的讨论和争吵之中。他们面前放着的是整个欧洲的地图,而且几乎可以随心所欲地加以修改。

经过了艰苦卓绝的52个月后,同盟国终于低头认罪了。同盟国的四个成员国中,没有一个能对协约国的意志做出哪怕一丝的抵抗。德国被认定为此次世界浩劫的罪魁祸首,已完全任凭胜利者摆布。即便对胜利者来说,经历了这番折磨后,也显得有些步履蹒跚。

这一次不是政府之间的战争,而是民族之间的战争。各大国将全部的生命力和精力都投入怒火与杀戮之中。在巴黎集会时,各国领导人都感受到了压力,那是来自前所未有的历史大潮的巨大压力。《乌得勒支和约》和《维也纳和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时的贵族政治家和外交家,无论胜利还是失败,开会讨论都显得那样谦恭有礼,他们不像民主政治那样吵吵闹闹,而是依循公认的基本原则对各种制度进行改造。现在,饱经磨难的各国民众为宣传所鼓动,以致亿万人坚决要求进行彻底的报复。如果各国领导人为胜利的表象所惑,被这种呼声冲昏了头脑,而在会议席上放弃了将士浴血沙场赢得的成果,那就非倒霉不可。

凭着在大战中作出的贡献和牺牲,法国理所当然地获得了领导者的地位。为了保家卫国,法国付出了150多万人的惨重代价。100多年间,巴黎圣母院的钟楼5次经历了刀剑和枪炮的洗礼,更有13个法国行省落入普鲁士手中,在对方严酷军事统治下长达4年之久。一片接一片的地区被敌人破坏,或是在激烈的交战中化为焦土。从凡尔登到土伦的每一间农舍、每一个家庭里,几乎都有人在悼念逝者,或是在照顾幸免于难的伤残者。  当时,许多曾参加过1870年战争并饱受其苦的人们已成了法国的显贵。在他们看来,法国能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获胜,简直是个奇迹。他们一向对德意志帝国抱有恐惧……德皇关于“铁甲拳头”和“闪亮铠甲”的演说,在英美两国的人听来也许只是笑话,但在法国人心里,却是实实在在的灾祸前兆。近50年来,他们一直处于德国强大武力的阴影之下,心里充满了恐惧。而现在,法国以鲜血为代价,解除了这长久以来的压抑,终于实现了和平与安全。因此,满怀热情的法国人才会激昂地高呼:“决不能有第二次!”

……

P1-3

目录

第1章 打赢了战争,只是开始

第2章 我对下一次大战的预言

第3章 下士阿道夫和元首希特勒

第4章 英、法的底牌已被摸清了

第5章 慕尼黑悲剧:被出卖的不只是捷克

第6章 大战爆发,德国入侵波兰

第7章 临危受命:我来组成薪的内阁

第8章 难以忘却的牺牲和努力

第9章 敦刻尔克大撤退

第10章 惨烈的不列颠空战

第11章 《租借法案》,来自美国的支持

第12章 地中海、大西洋和北非的硝烟

第13章 巴巴罗萨:苏德战争的开始

第14章 我与罗斯福的会晤及《大西洋宪章》

第15章 对苏联人的援助

第16章 日本与珍珠港

第17章 《联合国公约》签字

第18章 北非、东南亚和大西洋上的挫折

第19章 转租失败:中途岛、阿拉曼和斯大林格勒

第20章 墨索里尼的垮台

第21章 我与罗斯福、蒋介石的开罗会议

第22章 我与罗斯福、斯大林的德黑兰会议

第23章 诺曼底登陆、解放巴黎以及德国火箭

第24章 苏联人的胜利和华沙的殉难

第25章 1945年10月,莫斯科

第26章 我与罗斯福、斯大林的雅尔塔会议

第27章 罗斯福逝世与德国投降

第28章 波茨坦:我的记载告一段落

附录一 二战大事记

附录二 6大战场,40场经典战役

序言

编辑让我写译者序,有点紧张,并不是不喜欢这本书,是有点担心,怕自己写得不到位,不能更好更准确地表达出丘吉尔写的这本二战回忆录,但有些话还是想写写。

1953年,瑞典文学院作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把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英国在任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尽管丘吉尔的文笔不错,早年也发表过长篇小说,但是瑞典文学院绝不是单单因为纯文学的原因,而是为了表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卓越功勋。可以说,一位战争中既能坐镇指挥前线,在战争结束后又能拿笔亲自记录下这场战争的人,理应获此殊荣!

丘吉尔是与反法西斯的斗争及胜利紧密相连的。战前,他就以其远见卓识一眼看穿了希特勒的种种阴谋诡计,强烈反对张伯伦的“绥靖”政策;二战初期,为了筹措军费,英国被迫出售海外投资和海外军事基地,丧失了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的一系列战略立足点。回忆起雅尔塔会议的时候,丘吉尔诙谐中不无辛酸地说道:“一边坐着饥饿的俄国北极熊,另一边是强悍的北美野牛,夹在中间的则是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作为二战中盟军方面的重要参战国,英国是欧洲唯一一个从头到尾都在和法西斯进行武装抗衡的国家,几乎所有欧洲的流亡政要和抵抗力量都在英国。如果没有英国对法西斯的强硬立场,敦刻尔克大撤退和后来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很多条件都不复存在。没有了英国这个盟友,美国对德国少了一块重要跳板。

因此,可以说丘吉尔带领英国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

这本书是从丘吉尔的代表作《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节选出来的,是精选本。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在1948一1954年之间创作完成。原文6大卷共300多万字,全部通读下来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因此,编辑和我商量,节选其中的精华部分,以时间顺序进行整理,精心挑选了二战中重大的历史事件,前后连贯,使之浑然一体,在有限的篇幅中尽可能地向读者提供更多更丰富的二战史料。

如果你对二战军事、政治细节很感兴趣,想对二战前后的历史有个大致了解,做个脉络梳理,又不想看大段引文和数据,那么这本书便是你想要的。

李慧泉

2017年6月26日

内容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精选本)》是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1948—1954年之间创作完成。全书从1919年的《凡尔赛合约》开始一直写到1945年《波茨坦宣言》二战结束,既有对战争的原因、经过的描写,又有战争过程细节的再现;既有重大国际事件的叙述,又有战争中各国之间的关系的论述,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方面,是研究二战的重要史料。

编辑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精选本)》作者温斯顿·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英国首相,是二战的亲历者、指挥者之一。作者凭借本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出版之后销量迅速达到150万册,可见本书的受欢迎程度。本书可以说是丘吉尔的二战回忆录,记述了1919年一战结束到1945年二战结束这段历史,以亲历者的角度描述了不一样的二战。在希特勒的统治下,德国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是横亘在现代人心头的一场梦魇。二战冲击和改变了世界秩序。书中有很多政府文件、会议记录、重要信件内容、个人所得到的信息,还有很多二战中的珍贵图片,这些图片非常震撼人心。全书从1919年开始记述,一直到二战结束,书中还描写了重大国际事件和发展,对研究二战非常有价值。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9: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