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伯伦(叛逆之风吹燃心中蓝色的火焰)》是文学传记类图书。作者陈筱刀结合纪伯伦的散文、诗歌、小说等,反映了纪伯伦一生的主要轨迹、成就和特点。纪伯伦堪称人类精神修养大师,他的文字历久弥新,超跃了时空与国界,浪漫与抒情的背后,是严肃、冷峻的理性思考。通过本书,旨在为读者带来心灵的慰藉,灵魂的洗涤。
| 书名 | 纪伯伦(叛逆之风吹燃心中蓝色的火焰)/诗歌行者系列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陈筱刀 |
| 出版社 | 哈尔滨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纪伯伦(叛逆之风吹燃心中蓝色的火焰)》是文学传记类图书。作者陈筱刀结合纪伯伦的散文、诗歌、小说等,反映了纪伯伦一生的主要轨迹、成就和特点。纪伯伦堪称人类精神修养大师,他的文字历久弥新,超跃了时空与国界,浪漫与抒情的背后,是严肃、冷峻的理性思考。通过本书,旨在为读者带来心灵的慰藉,灵魂的洗涤。 内容推荐 陈筱刀著的《纪伯伦(叛逆之风吹燃心中蓝色的火焰)》是《诗歌行者系列》之一。书中介绍了画家兼作家纪伯伦的一生,讲述了他的漂泊与思乡的苦楚,讲述了他在成长路上的困惑与他所获得的成就,也讲述了他与几个女人纠结的爱情,还讲述了他与几个友人的真挚友谊。 纪伯伦的成绩为世人所瞩目,他就像一阵叛逆的风,永远追逐着自己的梦。本书既有纪伯伦的生活点滴,又有他的创作历程,深入他的灵魂,对他的灵魂进行了审视,让读者获得了丰富的体验,激发了心中的真情实感。 目录 第一章 诗人降世:来自山村向往大海 起草于小山村的诗篇序童 散碎的童年在风中凌乱 大洋的彼岸,梦开始的地方 未熟的初恋如酸涩的果实 第二章 泪雨时节:遍地悲伤的日子 彷徨在汪洋中央 心中的上帝死了 不灭的风中残烛 泪雨过后 第三章 爱情季节:沉醉在深深的爱河 面对面畅游心海 美丽的错误 来自女神的恩惠 我在这里想着对岸的你 第四章 漂泊的心:巴黎时光喜忧参半 漫步在画纸上 都市的天空秋色浸染 能飞得更高就不要在心里逗留 握着折断的翅膀继续前行 第五章 半梦半醒:分不清的喜悦与忧愁 旧时光的泪与笑 做自己的掘墓人 来自海对岸的一封信 自由的风徘徊在灯塔尖上 第六章 偶遇知音:窗外的战火 与窗内的诗人 一双温暖的手将他捧向高台 盛开在笔尖上的纯白康乃馨 在黑暗的洞穴中行走 文字里的岁月如梦如烟 第七章 笔画年华:金色的梦幻时光 “疯人”降世 书信传情却不知情是何物 游走于舞台的戏子 诗人们的“笔会” 第八章 桎梏降临:死神的 目光扫视过他的窗前 暴风雨来袭 病魔叩窗的初春 光临大洋彼岸的“先知” 恍如梦境浮浮沉沉 第九章 黎明过后:在高光下暗淡的恋情 波士顿风景 飞沙的自由与泡沫的轻柔 爱情已死,友情长存 希望转身的背影便是绝望 第十章 涛篇结尾:诗人的最后时光 福音传世的金秋 在生命崖边散步 心中的蓝色火焰 再见,这个世界 后记 她们,在诗人长眠之后…… 附录纪伯伦年表 试读章节 散碎的童年在风中凌乱 复活节前的星期四晚上,在天主教徒心中,那是个痛苦的、被诅咒的夜晚。此时的纪伯伦家,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卡米拉正端坐在草席上,像圣母一样怀里抱着纪伯伦1岁大的小妹妹苏日丹娜,玛尔雅娜依偎在母亲的大腿旁边,安静地睡着。 4岁的纪伯伦坐在母亲面前,认真地凝视着母亲,仿佛在思考着,这个女性是不是世界上爱与美的化身呢? 那天夜里,纪伯伦做了一个梦,他梦见了一个十字架,十字架上有一个男人,他披着一头长发,手腕和脚腕被钉子钉住了。 他是个罪人吗?小纪伯伦想。没错,他是个特殊的罪人,他的罪行就是擅自将善意播撒到人间。接着他又看见一群人,他们手拿着利刃,刺向那个十字架。在深蓝色的夜空中,有一把椅子,上面坐着神明,神明劈下闪电惩罚着暴力者们。十字架的下面,一个女人痛哭不已:“啊!我的孩子!我可怜的孩子啊!” 4岁的纪伯伦并不认识十字架上那个人,他更不会知道,在几十年后这个人会成为他佳作的取材。 星期五的黎明,纪伯伦从梦中醒来,他揉了揉眼睛,看见哥哥和一群孩子手里拿着鲜花,光着脚丫站在门口,正准备外出。小纪伯伦从床上爬起来,问哥哥要去哪里,哥哥回答,他们要上山去和耶稣一起受难。小纪伯伦求哥哥带他一起去,哥哥高兴地同意了,因为他很喜欢自己的弟弟。但其他的孩子说,他们没有空儿照顾小孩子,要是小孩子哭了会很烦人,他们拽了拽布特罗斯的衣袖,将他拥了出去。 小纪伯伦哭了,虽然他只有4岁,但他似乎懂得,那是一种嫌弃。母亲急忙拿来糖果哄他。父亲昨晚因为家里的经济问题和母亲吵了一架,还没有消气。看见哭闹的纪伯伦,气不打一处来,他把手里的香烟重重地摔在地上,大步冲过去将母亲甩到一边,把纪伯伦推到了门外。 “给我滚吧!去吧!和他们去吧!”他的父亲怒吼着。 纪伯伦突然停止了哭泣,往远处跑去了,他知道应该去哪儿,知道应该做什么。 午后的阳光照耀着纪伯伦与死神擦肩的那个喷水池,当年的一切,正随着水波颤动。 该到去教堂的时间了,纪伯伦还没有回来。母亲觉得他应该是和哥哥他们去了教堂,所以没有太担心。可当她和丈夫到了教堂,只看见了他的哥哥和邻居们的孩子。他们在教堂里四处搜寻着早上跑向远处的那个小身影,可是一无所获。仪式结束后,她急忙过去问布特罗斯,他告诉母亲,除了今天一早,他就再没有见到过弟弟。他的父母尽量不去想得太坏,他们想,也许小儿子已经回家了。他们急忙往家奔去,可纪伯伦并没回家。母亲开始惶恐不安,她开始斥责丈夫,丈夫也有些后悔。母亲再也沉不住气,如果她的孩子遭遇了不幸该怎么办?她不敢去想象。母亲急忙带着布特罗斯,还有邻居们的孩子一起去寻找纪伯伦。 落日的余晖给教堂粉刷了一层怀旧色彩,教堂后院的墓地里,花草树木默默地看着一个手里握着樱草花的小男孩。母亲他们在这里找到了纪伯伦,当母亲想要责备他时,他对母亲说,自己去荒野里和基督一起受难了,他还采来了花,想要放在教堂里的轿子上面,但是教堂关门了,他就来到了墓地,想找到耶稣的坟墓把花献给他。 母亲一把抱住了他,眼中流出了爱怜的泪。她为自己的儿子感动,这是个多么善良的孩子,上帝应该保佑他。 5岁时,纪伯伦被送去离卜舍里很近的马尔·耶沙阿修道院小学读书。 一个很普通的黄昏,纪伯伦从学校回来,一进门吓了母亲一跳。他的嘴角和耳朵都流着血,衬衫也被撕破了。 母亲问原因,他哭着告诉母亲,班上的一个同学叫他“呆子”和“爱哭坯”,他忍受不了,就用拳头回击了他。但是那个同学比他大,力气上他很吃亏,所以反而被打了一顿。 纪伯伦很不服气,他说等自己长大以后,一定要打死那个家伙。母亲见状,耐心地教导了他怎么回避别人的侮辱。而他的父亲骂他是个胆小鬼,没志气,还打了他两拳。这是纪伯伦第一次和人打架,也是最后一次。因为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他会遇到很多人和很多事,“复仇”这件事早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所以,那位同学也有幸没有被纪伯伦“打死”。 纪伯伦并不是个安分的孩子,他经常在家里闯祸,也经常在学校里制造问题。 有一天,纪伯伦莫名其妙地拿着木炭在家里的土墙上画起画来,他画了一幅“毕加索抽象画”。父亲下班回来,正撞见这幅“佳作”完成,父亲并不欣赏它,所以打了他一顿。其实,那幅“抽象画”的确已经展示出了纪伯伦很好的绘画天分。 几天后的一个中午,布特罗斯在放学后自己一个人回到家,平时他总是和弟弟一起回来,但是那天却没有。因为那天,纪伯伦被老师关了禁闭。母亲问布特罗斯原因,他告诉母亲,纪伯伦班上的老师告诉他说,纪伯伦因为没有完成叙利亚语功课,所以罚他抄十遍课文。但是当检查他的作业本时,却发现他只在上面画了一头驴,头上还戴着一顶黑色的帽子,一只耳朵上挂着一本教科书,另一只耳朵上挂着饲料袋。其实,纪伯伦画的就是他的老师。 他的父亲听到这件事,只说了一句:“他活该!” 信仰是自由的,但不同信仰之间也会产生摩擦。就像是一个特别讨厌甜食的人,会顺带讨厌嗜爱甜食的人。因为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讨厌的东西,都是坏东西。这是个让人很难理解的想法,十分幼稚。 …… P6-9 序言 叛逆之风 柔软的冬雨滋润着村庄苍老的面颊,花草树木闲聊着往昔的琐碎。在开阔的土道上,一阵叛逆的风在高声呐喊:“这是诗人的故乡!这是诗人的故乡!” 万物齐头望向大洋彼岸——诗人去那里追梦了。 于是,叛逆的风横跨大洋,找寻诗人的踪迹。在一座叫波士顿的城市,诗人在哭泣,仿佛整个世界都听见他在高呼:“我的上帝死了……我失去了温暖的怀抱……” 而后,在一间陋室之中,诗人那叛逆的灵魂因误饮了爱情的毒酒而躁动。于是,谁都再未见到那个从不留恋风景的背影,在街道与巷子中穿梭。 一道刺眼的光从远方传来,那是新生的太阳。诗人在黑夜的边缘回眸之时,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耀着他的脸庞。那缕阳光的名字唤作玛丽,她为诗人打开了通往艺术之都的大门,诗人领略着艺术大师们的光彩。 诗人爱上了她,他捧着一团光屑献给她。可她却拒绝了,她说她会遮蔽了诗人的光辉。但他们仍爱着彼此,却不能相互拥有。他们的爱像未开满的花朵标本,永不凋谢,也永远无法开满。不知多少岁月流转,诗人一直与那缕阳光同行,他们不断互相传达爱的音波。但是诗人终于给了她自由,他目送着她去了另外一片天空。虽然她已不再与诗人如影随形,但在另一片天空,她依然照耀着他。他也依然遥望着她。 在一个黄叶飘飞的季节,诗人遇见了另一位诗人,他名唤努埃曼。他们说着相同的话语,流着相同的血液,他们共饮友谊的美酒,共吟自由之歌,友情的花朵在诗人的笔尖绽放。 后来,诗人被一个“疯狂的声音”折服,那个声音不断地在他耳边周旋: “来吧!大胆地说出来!疯狂地说出来!”于是,诗人成为了“疯人”,他开始向世人吟诵自己独特的诗篇。可他听到的微弱的赞赏之声,又在那刺耳的谩骂与质疑的浸染下,变得模糊不清。他愤怒了,他掀起了一场诗的风暴,扬起了世界的真理,他就此成了为世人所崇拜的“先知”。 一位来自东方的姑娘,托信鸽带来了她的爱慕之心。诗人能感觉到,那是朵纯洁且透着芳香的花朵,她名唤梅娅。他刚想伸手摘下这朵花,却察觉到死神那冰冷的手,已经搭在自己的肩膀上。于是,诗人为了保护她,放弃了她。 诗人开始用他的笔与死神殊死搏斗,他的笔一度凌驾于死神之上。可诗人终于累了,他在一个寂静无声的夜晚,悄悄地睡去…… 一阵叛逆的风,从大洋彼岸吹回了村庄。它游走在土道上,穿梭在丛林中。它听见万物都在呼喊着一个名字: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 这阵叛逆的风停下了,然后,他微笑着隐去。因为他听到了自己的名字。他是诗人,他在大洋彼岸找回了自己之后凯旋!他回来了!他不走了! 后记 后记 她们,在诗人长眠之后…… 诗人之死是迟来的熟悉,是早到的告别。它像一轮红日,让钟爱他的人看见更光明的世界。 纪伯伦走后,玛丽曾一个人在他的画室里度过了一天,陪伴她的只有回忆。玛丽在那里找到了她写给纪伯伦的信,一共有290封。20多年时光,它们被完好地保存着。玛丽本想将它们带走销毁,但她下不去那个狠心。她在给芭芭拉·扬的信中这样说道: 我的心不服从我的意,我相信纪伯伦,深信他的伟大。我写给他的信及我与他的关系已是历史的一笔财产……它是历史的一部分。 就这样,玛丽满怀深爱地将信收集起来,带回了萨凡纳,将它们与纪伯伦给她的信合在一起,收藏于自己的住处。几年后,她将其交给了北卡罗来纳大学。 回到萨凡纳后,玛丽的个人生活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她与丈夫过着平静、温馨、充满欢乐的生活。她的丈夫弗洛伦斯先生希望她能一切安好,他期盼将所有美好的东西都送给她,用丰厚的物质令她满足。但是,他失败了。玛丽不改自己的习惯,坚持着她的故旧,信守着自己的爱好,固守着自己的精神。也许,在玛丽的坚持、信守、固守之中有着一种难以言说的秘密,甚至连她自己都没去想过。 在纪伯伦去世5年后,玛丽的丈夫与世长辞。此时,玛丽63岁。丈夫为她留下了一幢宽敞的房子,那里应有尽有。但她只在那里生活了几年,便将旧居的贵重物品转手给朋友,自己搬进了一个简陋的小房子里。也许,她是要体会某个人曾经的生活吧。她就一直住在那里,直至1964年去世,享年91岁。 一直钟爱纪伯伦的梅娅没有在第一时间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她仍给纪伯伦写信,却发现他许久未回。她等很长一段时间后,终于收到了回信,但却是一封报丧信。 纪伯伦的逝世,给梅娅的身心也造成巨大打击。一直掩饰着这段恋情的梅娅,终于撰文公开了她和纪伯伦长期通信的经历。在此后的十年中,她的精神与健康先后崩溃,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一度被送到贝鲁特的精神病院治疗。后来又在开罗度过了生命中最后两年时光。 1941年,梅娅十分凄凉地离开了人间,然而,她在辗转流落中,仍一直将纪伯伦的来信随身携带。在她的遗物中,有一本评述阿拉伯作家的英文论著,梅娅在书中纪伯伦的画像旁写着: “多年前,这已注定了我的不幸!” 追忆一代文豪的过程是幸福的,也是这个夏天我最美好的回忆。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多位朋友和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不能于封面一一署名,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他们是陈雪、杜馨、贺艳琨、胡蝶、姜日锋、李寒冰、张泽、王琳、王欣然、王瑶、李双龙、刘万彬、吴京京、王伟荣。感谢各位不辞辛劳查阅资料、协助创作并给予指导。最后,愿文字里能散发出光焰,照亮你我。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