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熊、海豚、鱼鹰、红鹮……每一种动物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相遇。《我们和它们(共4册)》这套书都聚焦濒危野生动物的感人力作。 本套书是英国作家吉尔·刘易斯感人力作,荣获英国卡内基文学奖提名、美国绿色地球图书奖、德国儿童文学环保贡献奖、奥地利小读者票选图书奖等知名奖项。书后还附录相关动物科普知识。
本套书被称为“中国引进的符合科学、合乎逻辑地描写动物心理及行为的小说”。由国家动物博物馆首任副馆长黄乘明撰写前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张劲硕大力推荐,博洛尼亚国际插画展获奖者大卫埃尔南德斯绘制封面。
作者吉尔·刘易斯是一名英国兽医、儿童文学和科普作家。她从小就喜欢动物,长大后如愿当上了兽医,她的足迹遍布世界。
《我们和它们(共4册)》便是她通过自己的经历,写下的的感人力作。
《红鹮之羽》:一支烟引发的一场大火,使伦敦市区的一幢公寓化为灰烬。一个本不完整的家庭就此支离破碎,妈妈被送进医院,弟弟莱德下落不明,十二岁的斯嘉丽感到的孤独与迷茫。是蕾妮一家的温暖让斯嘉丽渐渐改变:她接纳了寄养的新家庭,加入了班上女孩的“屋顶帮”,还和传说中的老巫婆“芭芭雅嘎”成了朋友。但是,她内心深处始终牵挂着痴爱小鸟的弟弟。火灾中幸存的小鸽子,莱德搜集的片片飞羽,以及姐弟俩共同向往的飞越沼泽的红鹮,无一不在提醒着她:一定要把弟弟带回家!
《追鹰的孩子》:濒危动物鱼鹰在卡伦家农场的山谷里筑巢,这个秘密一百多年未被人发觉,直到女孩艾欧娜的出现。艾欧娜将鱼鹰的秘密告诉卡伦,两人默默守护着鱼鹰,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鱼鹰从苏格兰到非洲过冬的路上,卡伦时刻追踪着它的足迹,跟随着它飞越比利牛斯山脉,跨过撒哈拉沙漠,飞到了遥远的红树林沼泽。就在这时,GPS的追踪信号突然从屏幕上消失了……
《海豚湾天使》:幽静的海滨小镇,三个人,一条船,在大海中与海豚并肩。这样的美好在一年前画上了句号。妈妈在一次保护海豚行动中神秘失踪,爸爸为了还债要卖掉小船莫娜,卡拉只能默默承受生活的巨变。插班生菲力克斯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他们一起驾船,一起潜水探访珊瑚礁,还合力救下了一只受伤的白海豚。一次偶然的机会,菲力克斯破解了卡拉的妈妈留下的存储卡,里面的秘密不仅能揭开一年前的失踪真相,还能拯救这个即将一无所有的小镇……
《拯救月熊》:黑暗的房间,狭窄的铁笼,伤口流血、目光黯淡呆滞的月熊。如何,才能拯救它们? 十二岁的老挝男孩阿丹被迫搬离祖辈生活的森林,到城里的养熊场打工。他痛恨“医生”提取熊胆汁的残忍方式,却又无力改变什么。男孩阿康一家的关照和来自故乡的幼熊“好运”的陪伴,是每个纠结挣扎的黑夜里仅存的亮光。 终于,为了治好将军的女儿萨瓦,“好运”也难逃厄运,成了采胆熊……在萨瓦和“咬人魔”的帮助下,阿丹历尽艰辛,成功将好运带回森林。但此时,一路追捕而来的将军的直升机,也出现在了山顶上方……
第十二章
它就这样在我面前出现,我还没做好心理准备。仿佛湖泊、群山、天空全都被藏在它体内,仿佛它是壮阔美景的一部分。一旦缺少了它,这片景观也就不复存在了。
“卡伦,再拿些手套过来。”哈米什说,“我需要人帮忙。”
我戴上厚厚的皮手套,双手托住鱼鹰收拢起来的翅膀。我以为它一定很重,没想到它好轻,比我想象中要轻得多,像空气一般轻飘飘的。我的手在发抖。我怕弄伤它,也怕被它的利爪弄伤。
“还有三颗蛋在上面。”哈米什说,“你可以看看。这里我来处理。”
艾欧娜拿哈米什手机上的相片给我看。鹰巢里铺着柔软的草,上面有三颗乳白色的蛋,蛋壳上有赤棕色的斑点。
“它离巢有好一阵子了。”哈米什说,“我们最好动作快一点儿,不然蛋里的雏鸟可能会死掉。”
哈米什把雌鱼鹰放进另一个加了秤的袋子里秤重量。“体重不错。”哈米什点点头说,“我们替它检查一下。”
他轻柔地把雌鱼鹰的翅膀展开。棕色的羽毛并不是单一的纯棕色,而是包含了从刚翻过土的田园深棕色、小麦般的淡淡金黄等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哈米什拉开它双翅时,我发现它双翅的距离和我双臂张开的宽度一样。
“看看它的爪子,”爸爸说,“锐利得很呢。”
“它简直就是杀鱼机器。”哈米什说,“你们看这里,它的脚上有沟痕和刺刺的硬鳞,可以抓住滑溜溜的鱼。”
我得摸摸它的爪子。我脱下手套,抚过爪身光滑完美的弧形,碰触和针一样锐利的爪尖。
“小心点。”哈米什说,“它一旦抓到你,死都不会放开。”
“它好美,对不对?”艾欧娜说。
我点点头。不过,让我着迷的却是鱼鹰的双眼。那双眼睛的颜色和向日葵一样,是明亮而强烈的黄色。它盯着我看时,目光仿佛穿透了我,让我感觉自己是透明的。
“我想我们再晚一步它就没命了。”哈米什说,“它要感谢艾欧娜。整根钓鱼线嵌进它的脚里了。”
我帮忙剪断长长的钓鱼线。哈米什轻轻地把钓鱼线往外拉,雌鱼鹰抽搐了一下。钓鱼线嵌进它的皮肤,切进肉的深处。我们看得到里面闪亮的白色部分。
“它运气好。”哈米什说,“这里是它的脚筋。要是鱼线切断脚筋,它就没办法用爪子抓东西,这辈子都别想再抓鱼了。”
“我们需要照顾它几天,等它伤势复原吗?”爸爸问。 哈米什摇摇头,“我会帮它喷一点儿杀菌剂,这样伤口应该就没问题了。”哈米什说,“这类鸟一旦被关起来,就会复原得很慢。再说,它孵蛋时,雄鱼鹰会负责喂饱它。”
“现在能放它走了吗?”艾欧娜问。
“快了。”哈米什回答,“艾欧娜,麻烦你帮我打开那个黑色小箱子。”
艾欧娜打开塑料扣,掀开箱盖,里面装了一个黑色的长方形小盒子,一条细细长长的铁丝,还附着小套索,尺寸像是给玩具熊用的。
“这是卫星信号传感器。”哈米什说,“是最新科技。我们把传感器像迷你背包那样绑在它背上,传感器就能让我们知道它的位置。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知道它飞了多高、速度有多快,一路跟着它飞到非洲然后再飞回来。”
“好厉害。”我说。
“不会太重吗?”艾欧娜皱着眉头问。
“不会。你试试看。”哈米什把传感器交给艾欧娜,艾欧娜用掌心掂了掂重量,再稍稍握了一下。
……
P61-64
自孩提时代起,我们就和动物结下了不解之缘。从牙牙学语时的看图识字,到父母带着我们游览城市动物园和野生动物园,再到包括学校和社会在内的现代教育,有关动物的话题始终受到人类的密切关注。
一方面,“我们”和“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亲缘关系:我们人类也是动物的一分子,属于灵长类动物,跟“它们”有着或远或近的共同祖先;另一方面,“它们”也是“我们”认知自然、感受自然最直观、最形象的对象。
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很多动物。有一些是我们饲养的宠物,比如最常见的猫、狗,老人们喜欢的画眉、八哥,老北京人玩的蝈蝈儿、蛐蛐儿;还有一些是会让我们反感甚至害怕得避之不及的生物,比如蝎子、蛇。它们就在我们看得到的城市郊野,或者我们看不到的密林荒漠里生存着,是我们认知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它们的典故、成语、寓言陪伴着一代代孩子长大成人,又作为认识自然的载体帮助我们继续教育着下一代,千百年来,周而复始。
虽然相知如此深厚,但是在它们身上,我们曾经犯过许多错误。我们不明白它们对我们的重要性,不明白它们对维护生态平衡的意义,让它们在我们的手下痛苦挣扎,含恨离去。比如华南虎,20世纪50年代,人们盲目地砍伐森林、扩大耕地,导致野猪、野牛、獐子等动物无家可归,数量大幅减少,华南虎因为缺少猎物转而捕杀家禽家畜,甚至伤害人类。我们不得不拿起武器去猎杀它们,保护自己,从而直接导致了野生华南虎的灭绝。还有在长江生活了两千多年,被称为“长江女神”的白暨豚,由于人类在长江流域大量地捕鱼、筑坝、轮船运输,导致白暨豚的食物短缺,再加之捕杀、水体污染等原因,白暨豚最终也离开了我们。但是,我们也正在用实际行动来弥补自己的过失。比如,通过保护天然林,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大熊猫的现存数量已经超过了一千八百只,脱离了濒危物种名单。
所以,在大自然面前,在这些比我们存在于地球上的时间长得多得多的它们面前,我们还稚嫩得很。我们应该学会如何与它们和谐相处,而不是简单而粗暴地毁灭它们,或是通过破坏它们的栖息地间接使它们灭绝,最后导致我们自己的生存环境逐渐恶化。人类与动物之间如何和谐、正确地相处,始终是那些已经或正在觉醒的“我们”心中永久的课题。那么,通过文学作品的形式,让我们的孩子、让青少年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动物保护和生态环保的理念,无疑是能让这一课题长久实现下去的最好方法。
吉尔·刘易斯就是这样一位能在“我们”与“它们”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的作家。她曾是一名兽医,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对动物的关爱使她孕育出许多鲜活的灵感,创作出“我们和它们”这套聚焦野生动物保护的心灵成长书系。其中《追鹰的孩子》是她的处女作,也是影响力最大、荣获奖项最多的一部作品,之后的《海豚湾天使》《拯救月熊》和《红鹳之羽》也广受读者好评。
“我们和它们”作为一套少见的以濒危野生动物为主题,同时又深度刻画人性的文学作品,没有刻意煽情,也没有将动物一味地拟人化,而是自然展现了人们尤其是孩子对动物的真挚情感。不论海豚、月熊,还是人们不太熟悉的鱼鹰、红鹮,书中的每一种动物都以最真实的状态存在着,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也描写得十分质朴、细腻,书中的四位主人公在与动物相知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心灵的成长与蜕变。虽然这些故事可能并没有发生在你我身边,但我们与它们之间的情感却跨越国界、跨越种族,足以打动所有人的心灵。
在动物与自然之外,“我们和它们”也积极关注社会问题,关爱弱势群体,在折射现实生活的同时,启发读者去思考特殊群体(比如书中出现的儿童自闭和脑瘫患者)的生存状况,为青少年带来具有广度和深度的阅读体验。同时,作品中还融入了许多现代科技和生活元素,与时俱进的风格让读者更有身临其境之感。
尽管所涉话题十分广泛,作者在创作中依然游刃有余。生动形象的文字、拿捏得当的细节、清晰缜密的结构,使读者在阅读这套书时,眼前呈现的不仅是一行行文字,更像是一部部充满画面感的电影。对于青少年读者来说,这是一套不可多得的文学佳作。
国家动物博物馆首任副馆长
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学委员会秘书长
黄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