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汉游侠传(共4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任可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侠文学,特别是游侠历史小说,是对侠这一特殊历史现象的记忆,目的是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

任可著的《大汉游侠传(共4册)》收罗了整个《二十四史》中全部游侠的资科;又从《太平广记》等浩如烟海的史料中,钩沉稽考,网罗遗佚,收集了上起春秋、下迄清末,几百位侠客的事迹,经过去粗取精,熔裁入书。

本书与史书不同,既遵重历史,又有文学性,手法虚实结合。

内容推荐

任可著的《大汉游侠传(共4册)》以《史记·游侠列传》作经纬,钩沉补阙,网罗遗佚,再现剧孟等古侠形象。还原叱咤年代,展示社会细节。笔法高远,意境悠长。以璞拙传承,及发掘新意,熔铸侠之厚重说部。

目录

卷一 市井赌客

 自序 撰侠之感悟

 楔子

 第一章 携犬刺客

 第二章 离匣剑

 第三章 逃离函谷关

 第四章 怒惩白眼狼

 第五章 力挫郡守

 第六章 王府周旋

 第七章 韩祠夜话

 第八章 巧遇青衫女

 第九章 犯跸

 第十章 黄雀在后

 第十一章 密室屠龙

 第十二章 遇险古吹台

 第十三章 醉鹗救难

 第十四章 水毁寻金

 第十五章 善举遭忌

 第十六章 边塞狼烟

 第十七章 苦寒北行

 第十八章 喋血狼居胥

 后记

卷二 坊肆女子

 第一章 贻金赠屋

 第二章 白龙观斗鸡

 第三章 邂逅红花埠

 第四章 雪夜搅局

 第五章 神卜自戕

 第六章 煮酒论侠

 第七章 野鸡渡惨变

 第八章 夜窥

 第九章 高苑结盟

 第十章 苑城翦蛇

 第十一章 遇袭凤鸣驿

 第十二章 江上风波

 第十三章 不撞南墙不回

 第十四章 借尔头颅

 第十五章 夤夜脱险

 第十六章 一侠抵敌国

 第十七章 救人博弈

 第十八章 刑场暴乱

 第十九章 夜谭夺嫡

 第二十章 十三重臣被刺

 后记

卷三 城厢流民

 第一章 千里缉凶

 第二章 初识轵城盗

 第三章  辗转除狼

 第四章 负气出走

 第五章 唐安揭榜

 第六章 红绣鞋相亲

 第七章 小镇结梁

 第八章 周袁儿当垆

 第九章 了却心愿

 第十章 柏谷之变

 第十一章 滥施酷政

 第十二章 忏悔金堤河

 第十三章 屈死王孙

 第十四章 假手楚娘子

 第十五章 英雄末路

 第十六章 碧血问苍天

 第十七章 壮游天下

 第十八章 结缘鲍家店

 第十九章 白登真相

 后记

卷四 乡邑行者

 第一章 险成包子馅

 第二章 狱中奇遇

 第三章 悚见红差

 第四章 寻觅借客探丸

 第五章 匈奴谍影

 第六章 破解阴符

 第七章 青蚨神献计

 第八章 美人盗书

 第九章 重整枣树岭

 第十章 智取红货

 第十一章 冠虎灭族

 第十二章 龌龊君臣

 第十三章 浚稽山血战

 第十四章 无端横祸

 第十五章 阳陵断案

 第十六章 飞贼落网

 第十七章 小人乱政

 第十八章 七贤论著

 第十九章 遭遇中华门

 第二十章 父子相残

 第二十一章 以死殉书

 后记

试读章节

剧孟听得心痒,决定陪刘将闾前往。第二日,刘将闾带了两名随从,与剧孟一起坐车,来到“银钩赌坊”。剧孟以前见过桓发,怕被识破,特意穿一身旧布衣,戴顶破毡帽,挡住半边头脸。刘、剧摇摆进了赌坊,马上有伙计上来招呼。刘将闾道:“快叫桓大头出来,就说小爷我来了。”

桓发听到禀报,见对方有备而来,怕荷官有闪失,特意戴了“翠羽远游冠”,亲自坐庄应对。剧孟一见这冠,爱得不行,斜楞着眼,与刘将闾咬耳朵:“喂,赢了钱归你,我只要这冠儿。”

刘将闾原为出气来的,挺着肥肚子笑道:“只要争回面子,一切由你。”

桓发见来人是个小痞子,也就不放在心上,看他二人鬼鬼祟祟,摇着大脑袋道:“你们想清楚了,本坊自有规矩:愿赌服输。无论输赢多少,都立时兑现,不能反悔要赖!”

剧孟连道“省得”,示意随从把羊皮袋提过来。放在赌台上。他慢慢解开口绳,露出码放整齐、黄澄澄的马蹄金,这才抬起头来:“既来贵坊耍子,不敢轻薄主人,玩小了不敬,也不过瘾。三十金在此,九九足色,当抵三十万钱。尊上,请派人验看了,再赌不迟。”

桓发听得心惊,这小子手笔不俗,倒不可小觑了。知道刘家有钱,亦不肖做假,大方道:“不必了。”打叠起十二分精神。小心应对。

刘将阊在旁边,故意搅乱桓发的心神,伸出胖手在他面前乱晃:“桓大头,你听着,莫打如意算盘,这回全让你吐出来,你信不信?”

桓发闻听心烦,瞧也不瞧回敬道:“除非剧孟来了,你们俩加一块也不行!”

剧孟也不揭破,故意给他戴高帽子:“久闻贵上大名,出手若有神助,失敬失敬。小子有个不情之请,若侥幸赢了尊上,连你头上冠儿也给我,可敢么?若输不起,也就罢了!”那种轻蔑的语调,最拱火不过。

赌徒都是一个性子,不论赌多大的,最忌被人说“输不起”三个字。更何况,在自己的地盘,如果半分退让,就是砸自家牌子。桓发立时暴怒,想也不想道:“斗嘴无用,手底下定输赢!”

结果可想而知。一连三把下来,桓发连输百万,只好认输罢战。剧孟疾忙伸手,把桓发头上冠儿摘下来,戴在自己头上,又把破毡帽掼到地上,笑道:“喂,让你输个明白,在下便是剧孟!”说罢,一扬左手,拉了刘将阊走了。随来的仆人收拾起马蹄金,紧紧跟上。

桓发愣怔当场,嘴中反复念叨:“这小痞子九指,不就是洛阳剧孟么?不可能,他怎能赢了我?”桓发气病了半年,赌坊也从此关门了。

听到这里,带狗汉子笑逐颜开:“怪不得少侠名气恁大,连桓发都不是你的对手。太好了,老天让我遇见你,这顶帽子对我很有用!”

剧孟吃吃问道:“怎么太好了?不过就是一顶帽子嘛,能有甚么用?”

带狗汉子依旧道:“小老弟,恕我不能明言。”

剧孟本性豪爽,虽对带犬夫妇疑问甚多,既然人家有难言之隐,也就作罢。正在这时,远处传来樵鼓三更。天色不早,剧孟打个哈欠,告辞回房。

谁知剧孟刚出门,众闲汉早在门外等他,适间的高超赌技,令他们五体投地。非要拉他到隔壁的统房,为他接风洗尘。剧孟本要与他们亲近,也就乐得前往。

所谓统房,就是一间大屋,地上铺着厚厚的稻草和鸡毛,也不用被褥,大家挤在一块、埋在里面,又松软又暖和,可睡二三十人。进到大屋,早有人把油灯点亮。众闲汉执意请剧孟上坐,为他洗尘接风。取来早备下的酒肉,两坛刚开封的村酿浊酒,用荷叶包的卤猪下水,还有一叠粗碗。也不用竹著,一同抓食。正是义气相投,干杯不醉。一时酒罄,又闲话一回赌技,便胡乱挤在一块睡了。

剧孟劳累一日,又多喝了几杯,倒头便睡了。不知甚么时候渴醒了。睁眼看时,正值夜半,院内沉寂,远处偶有犬吠。一盏油灯半明半灭。放在门口的尿桶,散着熏人的臭气。众闲汉放屁、吧哒嘴,鼾声如雷。剧孟起身找到水罐,捧起喝了,这才稍稍去了火气。

正要再睡,隔壁隐约有说话声。草坯房原不隔音,正是带狗的夫妇,带着南越尖厉的口音。女子道:“不,如何能让你独去!”男子道:“噤声些,明日勾当危险,我带黑虎尽够了。有了‘翠羽冠’,可冒充王侯贵戚,容易通过盘查,靠近那老妖婆……”

剧孟顿时一懔,他们要做甚么?忙往墙壁凑去,想听得真切些。女子又道:“远哥,你要有个三长两短,我还能独活?一块去,多少能帮你些。”男子凄楚道:“我是担心咱们孩子,虽说在外公和朋友家,尽可放心。万一我俩失手,孩子就是孤儿了。”然后女的低泣,男的婉劝,声音愈来愈小。

剧孟忽然警醒,怪不得他们不肯暴露身份,原来他们与高后吕雉有仇,明日舍命行剌。唉,吕后亲临祓禊大典,岂能没有戒备,分明是飞蛾扑火。明日见了面,倒要劝一劝才好。又听一会,不再有声息。一时困魔上来,便重又躺下睡了。

《市井赌客》P27-29

序言

游侠,是个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据考证,游侠最早出现于先秦时期。随着社会发展,首先产生了“游士”阶层;以后文武分流,文者成儒,武者为侠。春秋至秦汉,各国养士风起,故游侠炽盛,对社会影响较大。在我国,“侠”存在了两千多年。

人们对“侠”一直有不同看法。其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和司马迁。韩非子反对侠,他说:“侠以武犯禁”。司马迁赞赏侠,认为:“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驱,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不难看出,按按照司马迁的意思,所谓“侠”,是指站在统治者对立面,为百姓伸张正义,乃至不惜牺牲自己,以武犯禁的一群人。他们大多来自社会底层,具有“言必信,行必果”、“轻生死,不矜不骄”等高尚品质。所以,游侠与那些“朋党比周,设财役贫,豪暴欺凌孤弱,姿欲自快”者,是根本不同的。用现代的话说,游侠不是“黑社会”。

的确,在封建社会里,任侠有一定正当性。那时候,法制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皇帝金口玉言,他的话就是法。尤其西汉之初,继承秦法,非常严苛,且重用酷吏,百姓常受欺凌而无处伸冤。这就是司马迁所说“人有旦夕缓急”。这时候,受害者叫天不灵,叫地不应,就企盼侠为他们主持公道。任侠不论当与不当,统治者都认为他们危及自己的统治,故坚决镇压。在一定意义上说,侠是旧社会的叛逆者,任侠是阶级斗争的表现。

必须指出,侠是历史的产物,具有历史阶段性。当真正进入民主法制社会,每个人都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对任何犯罪活动,都不允许以侠代法,而必须由司法部门依照法律程序进行处置。侠就没有存在的理由,也就没有侠这种社会角色了。明末陈子龙说:“人心平,雷不鸣;吏得职,侠不出。”就是这个道理。

侠文学,特别是游侠历史小说,是对侠这一特殊历史现象的记忆,目的是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比如,侠的阳刚之气。我们的远祖曾是强悍、尚武的民族;否则,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今天,西方亡我之心不死。倘若阴柔有余,没有民族的血性,或者文盛武衰,象南宋那样,即使经济、文化再发达,也有亡国之忧。

在市场经济中,“重然诺,讲信用”的品德,仍不可或缺。做人正直,热心助人,见义勇为,谦退廉约,尤其应该发扬光大。当下,唯利是图、贪污腐败相当严重。钱是多了,人心冷漠了。这种现状令人焦虑,为了民族的未来,“侠义精神”绝不应失传。

为了这个目的,我开始写作《大汉游侠传》,至成书用了整整十七年。即将付梓之际,终觉心血没有白费,大致实现了“补太史公缺隧,圆张恨水夙愿”的目标。

司马迁曾说:“自秦以前,匹夫之侠,湮灭不见,余甚恨之。”《史记·游侠列传》全文2528个字,除朱家、田仲、剧孟和郭解有简短介绍,其余30多位游侠只有姓名。为了弥补缺憾,本人花费大量精力,收罗了整个《二十四史》中全部游侠的资科;又从《太平广记》等浩如烟海的史料中,钩沉稽考,网罗遗佚,收集了上起春秋、下迄清末,几百位侠客的事迹。经过去粗取精,熔裁入书,这才有了百万字的作品。

本书创作过程类似于《水浒》,即:取材于史书记载、笔记小说、民间传说和文人加工。本书借鉴良多,如果尚有可取,我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没有他们的劳动成果,不会有本书的问世。1957年还珠楼主(真名李寿民),创作了中篇小说《剧孟》,先在上海《新民晚报》连载,共7万字,有董天野插图数十幅;不久出版了单行本。那时我13岁,在书店站着把它看完。终生难忘。直到55年后,在网上购得一册残本。我还找到原报纸,复制了全部插图。这书篇幅虽小,于我起了领路的作用。可惜两位先生已作古半个多世纪,特述此事并附插图。以表深切纪念。

张恨水先生是现代小说大家,他的作品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他在晚年指出:“倘若真有人能写一部社会里层的游侠小说。这范围必定牵涉得很广,不但涉及军事政治,并会涉及社会经济,这要写出来,定是石破天惊,惊世骇俗的大著作,岂但震撼文坛而已哉?我越想这事越伟大,只是谢以仆病未能。”我写《大汉游侠传》的想法,恰与张先生不谋而和。

小说毕竟与史书不同,既要遵重历史,又要有文学性。我的办法是虚实结合,即:“大处实,小事虚;重细节,不抵牾;有缝隙,做演义。”凡书中涉及的历史事件、重要人物,以及时空安排、社会风俗等,均依史所载。生活细节尤不敢乱写。比如。官职设置、军队种类、衙署名称、田亩制度、物价水平、货币流通、衣食住行等,都要有依据。写县衙牢狱,要了解它的布局,哪里有水井,何处祭狱神。司马迁晚年任中书令,在尚书台办公,地点在未央宫宦者署,离武帝起居处只有几步远。袁盎死后薄葬,用得是瓦棺,陪葬一面铜镜。当时黄金、白银和铜钱通行,一斤黄金值万钱;云南的“朱提银”成色最好,折1580钱。当时马贵,买一匹马万钱,一石粟百钱。寻常百姓穿本色葛布衣衫,故社会底层称“布衣”。普通百姓一日两餐。尚无蒸馏酒,酒的度数低,酒熟了不能久存,否则要变酸。喝茶要与桂皮、姜丝同煮。没有桌椅,进门要脱鞋,席地而坐。光着脚向主上跳舞,是一种礼节。当时的裤子是开裆的,叫胫衣或祷,要用袍服遮挡。居室跪坐,不能伸开腿箕踞,露裤裆是不礼貌的。再如古人与今人的性格有许多不同。汉时人活泼豪放,喜欢饮酒放歌,重名节而轻生死。因此有的侠客,为名而宁愿舍命。还有戏法、幻术、赌博、斗鸡、蹴鞠等。这些如鸿泥雪爪,散见于史籍的字里行间,需要把它们采撷出来。  幸好早有准备,几十年间,我陆续收藏了《风俗文化史纲》、《汉魏制度丛考》、《竹书纪年》、《正史西域传要注》、《汉代长安词典》、《中国服装史》、《中国饮食史》、《中国全史》(含茶酒、武术、人口、流民、帮会、间谍、丧葬、赌博、名城等多种史料)、《古今刀剑录》、《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西域历史地理》、《三辅皇图》、《西安的考古资料》等一批专著,得几千万字资料。经过潜心梳理,融入小说。如果书中没有穿帮,就幸赖于此了。

历史小说要忠于史实;但一味采用旧说,等同别人嚼过的馍。作者小心求证,或于史籍的字里行间,挖掘细节,让历史更加丰满;或换个视角,阐述前人未见之新意;或审示存疑,据理揭露真相,用小说推翻旧案。如此便鲜活跳脱,别开生面了。

比如,以前有部豫剧《文帝杀舅》,吹捧汉文帝刘恒大义灭亲。依据《资治通鉴·汉纪》的记载:“(汉文帝)十年冬,上行幸甘泉。将军薄昭杀汉使者。帝不忍加诛,使公卿从之饮酒。欲令自引分,昭不肯;使群臣丧服往哭之,乃自杀。”其实,薄昭之显达、死难均不见于《史记·孝文本纪》。薄昭为何杀汉使者,汉文帝为何鼓励舅父自杀,都没有说明白。稍加分析会发现,文帝想杀有拥立大功的周勃,替儿子接班扫清道路。薄昭与周勃相厚,便请母亲出面搭救,薄太后斥责文帝,并把绩巾摔到他头上。文帝放过周勃,却必杀薄昭而后快。非但不是大义灭亲,反而显出心机与虚伪。

对韩信的死,历来有不同看法。人们惋惜韩信,却又觉得他勾结陈稀谋反,罪有应得。作者经过考证,发现司马迁写《淮阴侯列传》,用了曲笔,明面承认朝廷定的罪名,而用大量事实为他辩解,明白告诉后世:韩信是冤枉的。点破这层窗户纸,令人恍然大悟。

“白登之围”,发生在高祖七年。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当时天降大雪,士兵被冻掉手指。七天七夜,无法突围。一向认为,采纳陈平之计,向单于阏氏行贿,才得以脱困。台湾学者逯耀东认为,事实并非如此,而是刘邦投降了匈奴。他在《抑郁与超越——司马迁与汉武帝时代》中,有严谨的考证。本书采纳此说,让人们看到真相。

霍去病之死是个迷。他英年早逝,史书没有说明死因。后世多有揣测,有说是去匈奴作战,染上瘟疫的。也有的说,他爱上了胡人女子,为情人所害。作者认为,他是被家人所迫,自杀身亡,亦是外戚争权夺利。这里卖个关子,书中有详尽描写。

汉匈战争是武帝朝的大事。对这场战争,过去大多从汉朝的视角表现。卫青、霍去病如何带领大军深入沙漠,取得伟大胜利,国人无不扬眉吐气。匈奴人怎么看呢?本书打破定式,从双方的角度来写。战争初期,汉朝是正义的,后来穷兵黩武,以至民不聊生,财政崩溃,人口损失近半。既写汉军胜利,也写暴行;既写汉军进攻,也写匈奴反击,包括派出间谍、诅军、挑拨“诬蛊之乱”等。其中“诅军”,即今天说的生化战争。这样写,似乎更为客观。

此外,还写了刘邦唱《大风歌》,酒后吐真言,后悔屈杀韩信;吕雉“上巳节”被刺,最终死于狂犬病;中行说是华夏第一汉奸;景帝刘启修建陵墓,活埋过万余刑徒;“七国之乱”中,为何得剧孟“如得一敌国”;儒侠、墨侠是怎样传承的;震惊国中的十三重臣被刺案,究竟是怎么回事;揭开西域“祆教”的神密面纱,让人看到了甚么;“中华门”行剌事件,究竟是武帝精神恍惚,还是实有其人?书中还再现了拔禊、樗蒲、斗鸡、斗虫、幻术、斗兽、蹴鞠等风情。加上俚语、民谣的点缀,称得上“有滋味”了。

古人云:“但务耕耘,莫问收获。”我写小说只是尝试,大家爱看,就心满意足了。因为学识有限,肯定有不足和遗憾,欢迎批评指正。

最后。要特别感谢翟有林先生提出的宝贵意见。感谢台海出版社责任编辑的精心审读及宝贵意见。感谢意鸣堂传媒有限公司。感谢何海洋先生为本书策划、排版和装帧付出的大量心血。

作者谨识。

2015年1月

于北京上谷斋

后记

剧孟,是后世影响很大的游侠。自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问世后,许多作品写过他。李白在《结客少年场》中写道:“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唐代钱起在《逢侠者》中写道:“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寸心言不尽,前路曰将斜。”近代以来,还珠楼主(本名李寿民)写过中篇小说《剧孟》,约7万字。台湾作家司马紫烟,亦写过《游侠列传·剧孟》,约3万字。可见人们对他的敬佩与怀念。

《史记·游侠列传》中,记述剧孟的事迹,只134字。本书以此为红线,用浓笔重彩,写出剧孟闪亮一生。他性格平和,是汉初除朱家而外,唯一善终的著名游侠。只是偏于仁慈。引出不少悲剧。

嗍老大与“风摆柳”调情通奸一节,并非作者独创。这个故事,源于唐人沈亚之的《冯燕传》。此后,元代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明代陆容的《菽园杂记》、陆人龙的《型世言》、西湖渔隐主人的《欢喜冤家》、梦觉道人、西湖浪子辑的《三刻拍案惊奇》、徐芳的《奇女子传》、钱彩的《说岳全传》、郭广瑞的《永乐升平》等十九部作品中,都有涉及。

小人物宋邑,颇有张力,起着“牵线人”的作用。史有其人,遗存资料少。他医者仁心,与三代游侠,都过从甚密。先后协助韦九、郭解、朱安世报仇。他经营的“淳于堂”,是游侠联络站。只要他出场,就有新情节发动。假如没有这个人物,全书便会松散。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2:2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