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宋朝的兰花
宋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哲宗皇帝驾崩,他的弟弟、神宗第十一子赵佶登基。
宋朝发展到这时,赵佶是八世祖了,皇子们每天声色犬马、烟花柳巷。限于宋朝祖规,皇室男丁的“职业”只能是吃喝玩乐。然而,他却不同,同样是玩,却玩出了品位。
赵佶喜欢的是笔研、丹青、琴瑟、图史、射御。
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赵佶除了射箭、驾车两项之外,几乎无所不精。他的住处摆满了珍品图书,每天高人雅士不断,谈经论玄,调弦鼓瑟,兴至时挥毫泼墨,无论是作画还是写字,都在弱冠之年达到了极高境界。
赵佶身材修长,面目俊秀,谈吐风雅,行如春风。宗室里的知名雅士赵令穰、驸马都尉王诜,能和文坛泰斗苏东坡拉上关系的人,为他在外界宣传;皇宫内部向太后、朱太妃两派系都对他很喜爱,他几乎是唯一一个左右逢源、无往不利的人。
做到这一步,哲宗不死,他繁华一生,高出同侪;哲宗死了,众多皇子中他鹤立鸡群,哪怕是外界公选,都跑不了他的皇位。
赵佶登基,首先赦免苏轼、范纯仁,让他们从贬谪地北返。
这两个人是特殊的存在,他们活着时,就已经是宋朝人心里超越政党之上的传奇人物。苏轼的文章,在当时独执天下之牛耳,是无可争议的文坛泰斗。中国人是敬重学者的,管他是新党还是旧党,凡他所到之处,人们都毫无保留地接纳了他。范纯仁要更胜一筹,作为一代名臣范仲淹的儿子,他没有父亲的军事、文学才能,但继承了范仲淹最闪亮的光环——道德。
范氏的道德不是空洞的口号,更不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说教。这种形象超级高大实用,在超级可怕的宗教式教条中,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越是在混乱、肮脏,充斥着别有用心、赶尽杀绝等负面欲望的官场里,它越发显出自己的可贵。
自古道德胜于文章,这两个人的遭遇,就先从范纯仁说起吧!
范纯仁倒霉纯粹是自找的,当初章悖把他贬出朝廷,是因为要追究放弃西北四寨的责任,他和司马光搅在一起,是这件事的主谋。
这是范纯仁的一生仅有的污点,尽管如此,宋廷还是对他很例外,别的人如刘挚、吕大防、梁焘、刘安世等早就贬过了长江,而范纯仁的贬地是在陈州,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淮阳。
和开封城近在咫尺,可以说仍然生活在经济文化中心地带。
这样的待遇,范纯仁心知肚明,可以说是朝廷对他的爱护,让他老老实实地待在政治旋涡之外,等着哪天风平浪静了,他会有个不错的结果。
可是他姓范,这个姓氏从北宋开始,直到明朝末年,都笼罩着一层圣洁、温暖、博爱的光环,历史证明,这不只是开创者范仲淹一生的努力,更有范纯仁的沉淀。
这点主要就表现在这次的自找麻烦上。
在陈州,范纯仁听到一个消息,宋哲宗在郊祀大典上公开宣布,绍圣年间贬谪的大臣,如吕大防等人终生永不录用。
这个消息是空前可怕的,简直开了宋朝的先河。在这之前,哪怕旧党在元祜年间贬章悖、贬蔡碓,贬所有新党的中高层干部,也从来没说对谁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哪怕蔡確死在了南方,也是因为他个人身体有恙,朝廷从来就没有说过这种狠话。
现在矛盾升级了,可以预见以后的政治环境会变得更恶劣。这让大臣们怎么生存?生存都谈不上,又怎样工作,最后置国家于何地呢?
这样浅显的问题谁都能看出来,可谁都不敢说什么。因为章悖的用意很明显,他要的是一劳永逸。在他看来,解决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旧党人全弄死,死得干干净净的,以后自然就不会再有矛盾了!
这种情况下,谁敢顶风作案,反对“扒皮·章”呢?
冠盖满京华,斯人敢独言。没人敢说,但范纯仁敢。他是一把平衡尺,在元祜时他阻止远贬蔡碓,现在他反对永废吕大防。范纯仁写了份奏章。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