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孙子兵法/新课标全悦读系列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春秋)孙武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孙武著的《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古代第一兵书”,是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瑰宝,其内容博大精深,是我国军事思想的精华所在。全书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分别从军事、处世和商战三个方面加以剖析和阐释。不仅为军事行动提供了理论依据,还对政治、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内容推荐

《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计篇》《作战篇》《谋攻篇》是战略上的应用,是孙武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它通过敌我双方的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从而预测出战争的胜负,强调了“智谋’’的重要性。

《形篇》《势篇》《虚实篇》讲述的是作战指挥,主要包括谋形、造势、避实击虚三个过程。谋形是战前积蓄作战力量,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为随后的作战创造条件的过程。造势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比如提高军队的士气,比如先爬到高处,造成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势;还有一种方式是借助于他人或者事物,为己方壮大声势,占据心理优势。避实击虚是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所在,攻击其防御薄弱之处,从而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讲述的是作战中的随机应变。阐述了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作战的先机,如何在行军中观察敌情以及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地形篇》《九地篇》讲述的是军事地理。阐述六种不同的怍战地形、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火攻篇》《用间篇》讲述的是特种作战方法。介绍了火攻与水攻的方法以及使用间谍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和原则。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该书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

目录

计篇

作战篇

谋攻篇

形篇

势篇

虚实篇

军争篇

九变篇

行军篇

地形篇

九地篇

火攻篇

用间篇

试读章节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重大事情,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安危和国家的存亡胜败,是不能不慎重观察、分析、研究的。

所以,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分析比较敌我双方的各种条件,来探求战争胜负的实际情况:一是遭,二是天时,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所谓“道”,就是使民众与国君的心意相一致,这样才可以同生共死,不惧怕危险。所谓“天”,就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四季更替等气象因素。所谓“地”,就是指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或乎坦,战场的广阔或狭窄,死地、生地等地形条件。所谓“将”,就是指将帅的智谋才能,赏罚有信,爱抚士卒,勇敢果断,军纪严明等。所谓“法”,是指军队的组织编制,将吏的责权划分,军需物资的掌管和供给等制度规定。对于以上五个方面,将帅不能不做深刻了解,但是,只有深刻了解、透彻掌握才能打胜仗,否则,就不能取胜。因此,需要从以下七个方面来分析比较,以探求战争胜负的实际情况。就是说:哪一方国君比较贤明得民心?哪一方将领更有才能?哪一方占据比较有利的天时地利条件?哪一方的法规、法令执行得更好?哪一方军队的实力更加强盛?哪一方士卒的训练更加有素?哪一方奖赏与惩罚更加严明有信?根据以上这些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我就可以判明战争双方谁胜谁负了。

如果能听从我的计谋,指挥作战就一定能取得胜利,我就留下;如果不能听从我的计谋,指挥作战必定会失败,我就离开。

有利于我方的战争凑筇已被采纳,还要设法造势,以辅助作战的进行善所谓“势”,就是根据实际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所谓“兵”,就是_种诡诈的行为。所以,能进攻却要装出不能进攻的样子,要攻打却要装曲不去攻打的模样,要在近处行动却要装作要去远处行动的样子,要去远处行动却要装作在近处行动的模样。对于贪利的敌人,就要用小利诱惑他;对于处于混乱状态的敌人,就要趁机攻取他;对于力量充实的敌人,就要时刻防备他;对于强大的敌人,就要暂时躲避他;对于暴躁易怒的敌人,就要用挑逗的方法激怒他;对于自卑谨慎的敌人,就要使他骄傲自大;对于休整充分的敌人,就要设法使他疲惫;对于内部团结的敌人,就要设计离间他。要在敌方没有准备的状态下发动攻击,要在敌方料想不到的情况下采取行动。这些都是军事家克敌制胜的奥妙所在,这要在战争中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是不可能事先做出具体规定的。

还没有出兵交战,就在“庙算”中预计取胜的,那是因为计算周密,取胜的条件充分;还没有出兵交战,就在“庙算”中预计失败的,是因为计算不周,取胜的条件不充分。计算周密,取胜的条件充分,就有可能战胜敌人;计算不周,取胜的条件不充分,就难以战胜敌人,更何况根本不计算,没有取胜条件呢?我根据“庙算”的结果来观察,谁胜谁负就可以看出来了。

P4-6

序言

读到生命的最后一天(代序)

天下的书籍确实是谁也无法读完的,我准备充分利用自己的余生,再读一些能够启迪思想和陶冶情操的书。

这几年出版的书实在太多了,用迅速浏览的速度都看不过来,某些书籍受到了人们的冷落,某些书籍赢得了人们的喝彩,似乎都显得有些偶然。不过在这种偶然性的背后,最终都表现出了时代思潮的复杂趋向,而并不完全由这些书籍本身的质量和写作技巧所决定。

近几年来,我围绕启蒙主义和现代观念的问题写了一些论文,目的是想引起共鸣或争论,以后还愿意在思想和文化这方面继续做些研究,因此想围绕这样的研究和写作任务,读一些过去没有很好注意的书,以便增加新的知识,更好地开阔视野,从纵横这两个方面,认认真真地去思考一些问题。譬如像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我曾读过多遍,向来都是惊讶和叹服于他的平等观念与民主思想。为什么300多年前的明清之际,在古老的专制王朝统治的躯壳中间,会萌生出如此符合于现代生活秩序的思想见解来呢?这是一个孤立和偶然的思想高峰,还是从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和不断滋长的土壤中间,必然会产生出来的呢?

如果想一想徐渭、李贽、袁宏道、汤显祖和徐光启这些杰出的名字,又应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而他们与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伽利略,又几乎是在同一个时代出现的,这里究竟有多少属于历史与未来的必然性呢?我想再好好地研究一番,力图做出比较满意的回答来。

如果生活在今天的人们,都能够达到300多年前黄宗羲那样伟大思想家的境界,中国这一片辽阔的土地上,将会出现多少光辉灿烂的奇迹啊!可是为什么经过了300多年的漫长岁月,在今天生活里的绝大多数人,还远远没有达到他那样的思想境界呢?这难道不让人感到十分地丧气吗?

郁达夫说过:“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怀鲁迅》)这是说得很沉痛和感人的。

思考民族的前程、人类的未来,这很像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那样,常常会使自己激动不已,然而这就得广泛和深入地读书,否则是无法使自己的思考向前迈步,变得十分丰满和明朗起来的。我读了丘吉尔、戴高乐、阿登纳和赫鲁晓夫这些外国政治家写的回忆录,读了德热拉斯的《与斯大林的谈话》和《新阶级》,对于自己认识整个的当今世界,是起了很大作用的,我还想继续读一些这方面的书籍。

陶冶情操的音乐和美术论著,我已经读了不少,自然也得继续看下去。

我想读的书是无穷无尽的,只要还活着,我就会高高兴兴地读下去,自然在翻阅有些悲悼人类不幸命运的著作时,也会变得异常忧伤和痛苦,不过这是毫不可怕的,克服忧伤和痛苦的过程,不就是人生最大的欢乐吗?要想在社会中坚强地奋斗下去,就应该有这种心理上的充分准备。我会这样读下去的,读到生命的最后一天。

2016年12月21日

(有删节)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0: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