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史》的世界(第三讲)/王安忆
非虚构——抒情历史小说——《心灵史》文体论/黄忠顺
张承志与鲁迅和《史记》/程光炜
《白鹿原》:隐秘岁月的消闲之旅/孟繁华
评《白鹿原》/朱寨
神谕中的历史轮回——论《白鹿原》/董之林
文化的尴尬——重读《白鹿原》/南帆
城镇、文人和旧小说——关于贾平凹的《废都》/吴亮
废墟上的狂欢节——评《废都》及其他/陈晓明
“人”与“鬼”的纠葛——《废都》与八十年代“人的文学”/黄平
故乡寓言中的权力质询——刘震云故乡系列小说的主题解读/姚晓雷
告别“虚伪的形式”——《许三观卖血记》之于余华的意义/吴义勤
从十八岁到第七天/王德威
论余华《许三观卖血记》的“重复”结构与隐喻意义/李今
逃逸“战争”的谵语——读陈染的《私人生活》/丁帆
千言万语何若莫言/王德威
论《丰乳肥臀》的生殖崇拜与狂欢叙事/谭桂林
《丰乳肥臀》是一部“近乎反动的作品”吗?——评何国瑞先生文学批评的观念与方法/易竹贤陈国恩
“里比多”释放的悲歌和欢歌——细读莫言《丰乳肥臀》有所思/朱德发
找寻消失的记忆——对王安忆《长恨歌》的一种疏解/罗岗
海派文学又见传人/王德威
城市的肖像——读王安忆的《长恨歌》/南帆
在历史的“阴面”写作——试论《长恨歌》隐含的时代意识/陈晓明
《马桥词典》:敞开和囚禁/南帆
从《马桥词典》之争谈创新与模仿/何满子
超越修辞学——我看《马桥词典》/郜元宝
马桥词典: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性因素之一例/陈思和
对语言现代性的反思——韩少功的《马桥词典》新论/方长安
日光下的魔影——《日光流年》、《受活》、《丁庄梦》读后/孙郁
革命时代的爱与死——论阎连科的小说/王德威
行走的斜线——论九十年代长篇小说精神探索与艺术探索的不平衡现象/陈美兰
整体性的破解——当代长篇小说的历史变形记/陈晓明
附录:九十年代长篇小说研究资料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