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珍藏版无障碍阅读升级版毛宗岗精评本足本无删减版)(精)/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为主,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这部小说能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政治文化,拓宽读者的文化视野,同时也能培养读者阅读古文的兴趣,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 书名 | 三国演义(珍藏版无障碍阅读升级版毛宗岗精评本足本无删减版)(精)/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 作者 | (明)罗贯中 |
| 出版社 |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 下载 |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珍藏版无障碍阅读升级版毛宗岗精评本足本无删减版)(精)/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为主,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这部小说能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政治文化,拓宽读者的文化视野,同时也能培养读者阅读古文的兴趣,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内容推荐 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珍藏版无障碍阅读升级版毛宗岗精评本足本无删减版)(精)/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目录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穗大战吕布 第十三回 李傕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侯惇拨矢啖睛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刑 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劫乌巢孟德烧粮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沧 单福新野遇英主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 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 第五十三回 关云长义释黄汉升 孙仲谋大战张文远 第五十四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 第五十八回 马孟起兴兵雪恨 曹阿瞒割须弃袍 第五十九回 许诸裸衣斗马超 曹操抹书问韩遂 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第六十一回 赵云截江夺阿斗 孙权遗书退老瞒 第六十二回 取涪关杨高授首 攻雒城黄魏争功 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第六十四回 孔明定计捉张任 杨阜借兵破马超 第六十五回 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 第六十六回 关云长单刀赴会 伏皇后为国捐生 第六十七回 曹操平定汉中地 张辽威震逍遥津 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第七十回 猛张飞智取瓦口隘 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第七十一回 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第七十三回 玄德进位汉中王 云长攻拔襄阳郡 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第七十五回 关云长刮骨疗毒 吕子明白衣渡江 第七十六回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第八十三回 战猇亭先主得仇人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第八十四回 陆逊营烧七百里 孔明巧布八阵图 第八十五回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第八十七回 征南寇丞相大兴师 抗天兵蛮王初受执 第八十八回 渡泸水再缚番王 识诈降三擒孟获 第八十九回 武乡侯四番用计 南蛮王五次遭擒 第九十回 驱巨善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 第九十一回 祭泸水汉相班师 伐中原武侯上表 第九十二回 赵子龙力斩五将 诸葛亮智取三城 第九十三回 姜伯约归降孔明 武乡侯骂死王朝 第九十四回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第九十五回 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第九十六回 孔明挥泪斩马谡 周鲂断发赚曹休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第九十九回 诸葛亮大破魏兵 司马懿入寇西蜀 第一百回 汉兵劫寨破曹真 武侯斗阵辱仲达 第一百一回 出陇上诸葛妆神 奔剑阁张郃中计 第一百二回 司马懿占北原渭桥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第一百三回 上方谷司马受困 五丈原诸葛禳星 第一百四回 陨大星汉丞相归天 见木像魏都督丧胆 第一百五回 武侯预伏锦囊计 魏主拆取承露盘 第一百六回 公孙渊兵败死襄平 司马懿诈病赚曹爽 第一百七回 魏主政归司马氏 姜维兵败牛头山 第一百八回 丁奉雪中奋短兵 孙峻席间施密计 第一百九回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 第一百十回 文鸯单骑退雄兵 姜维背水破大敌 第一百十一回 邓士载智败姜伯约 诸葛诞义讨司马昭 第一百十二回 救寿春于诠死节 取长城伯约鏖兵 第一百十三回 丁奉定计斩孙綝 姜维斗阵破邓艾 第一百十四回 曹髦驱车死南阙 姜维弃粮胜魏兵 第一百十五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第一百十六回 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第一百十七回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第一百十八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第一百十九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葫芦 第一百二十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试读章节 却说张飞拍马赶到关下,关上矢石如雨,不得进而回。八路诸侯,同请玄德、关、张贺功,使人去袁绍寨中报捷。 绍遂移檄孙坚,令其进兵。坚引程普、黄盖,至袁术寨中相见。坚以杖画地曰:“董卓与我本无仇隙。今我奋不顾身,亲冒矢石,来决死战者,上为国家讨贼,下为将军家门之私。而将军却听谗言,不发粮草,致坚败绩,将军何安?”术惶恐无言,命斩进谗之人,以谢孙坚。忽人报坚曰:“关上有一将乘马来寨中,要见将军。”坚辞袁术,归到本寨。唤来问时,乃董卓爱将李催。坚曰:“汝来何为?”侄曰:“丞相所敬者,惟将军耳,今特使催来结亲。丞相有女,欲配将军之子。”坚大怒,叱曰:“董卓逆天无道,荡复王室,吾欲夷其九族以谢天下,安肯与逆贼结亲耶!吾不斩汝,汝当速去,早早献关,饶你性命。 倘若迟误,粉骨碎身!” 李催抱头鼠窜回见董卓,说孙坚如此无礼。卓怒,问李儒。儒曰:“温侯新败,兵无战心。不若引兵回洛阳,迁帝于长安,以应童谣。近日街市童谣曰:‘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斯难。’臣思此言:‘西头一个汉’,乃应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传一十二帝;‘东头一个汉’,乃应光武旺于东都洛阳,今亦传一十二帝。天运合回。丞相迁回长安,乃保无虞。”卓大喜曰:“非汝言,吾实不悟。”遂引吕布星夜回洛阳,商议迁都。聚文武于朝堂,卓曰:“汉东都洛阳三百余年,气数已衰。吾观旺气,实在长安。吾欲奉驾西幸,汝等各宜促装!”司徒杨彪曰:“关中残破零落,今无故捐宗庙,弃皇陵,恐百姓惊动。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望丞相鉴察。”卓怒曰:“汝阻国家大计耶?”太尉黄琬曰:“杨司徒之言是也。往者王莽篡逆,更始赤眉之时,焚烧长安,尽为瓦砾之地;更兼人民流移,百无一二。今弃宫室而就荒地,非所宜也。”卓曰:“关东贼起,天下播乱。长安有崤函之险,更近陇右,木石砖瓦,克日可办,宫室营造不须月余。汝等再休乱言。”司徒荀爽谏曰:“丞相若欲迁都,百姓骚动不宁矣。”卓大怒目:“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即日罢杨彪、黄琬、苟爽为庶民。卓出上车,只见二人望车而揖。视之,乃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也。卓问有何事,毖曰:“今闻丞相欲迁都长安,故来谏耳。”卓大怒曰:“我始初听你两个,保用袁绍;今绍已反,是汝等一党!”叱武士推出都门斩首。遂下令迁都,限来日便行。 李儒曰:“今钱粮缺少,洛阳富户极多,可籍没入宫。但是袁绍等门下,杀其宗党而抄其家赀,必得巨万。”卓即差铁骑五千,遍行捉拿洛阳富户共数千家,插旗头上,大书“反臣逆党”,尽斩于城外,取其金资。李催、郭汜尽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前赴长安。每百姓一队,间军一队,互相拖押。死于沟壑者,不可胜数。又纵军士淫人妻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卓临行,教诸门放火焚烧居民房屋,并放火烧宗庙宫府。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庭,尽为焦土。又差吕布发掘先皇及后妃陵寝,取其金宝。军士乘势掘官民坟冢殆尽。董卓装载金珠缎匹好物数千余车,劫了天子并后妃等,竟望长安去了。却说卓将赵岑见卓已弃洛阳而去,便献了汜水关。孙坚驱兵先入,玄德、关、张杀人虎牢关,诸侯各引军入。 且说孙坚飞奔洛阳,遥望火焰冲天,黑烟铺地,二三百里并无鸡犬人烟。先发兵救灭了火,令众诸侯各于荒地上屯住军马。曹操来见袁绍曰:“今董贼西去,正可乘势追袭。本初按兵不动,何也?”绍曰:“诸侯疲困,进恐无益。”操曰:“董贼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诸公何疑而不进?”众诸侯皆言“不可轻动”。操大怒目:“竖子不足与谋!”遂自引兵万余,领夏侯悖、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星夜来赶董卓。 且说董卓行至荥阳地方,太守徐荣出接。李儒曰:“丞相新弃洛阳,防有追兵。可教徐荣伏军荥阳城外山坞之旁,若有兵追来,可竟放过。待我这里杀败,然后截住掩杀,令后来者不敢复追。”卓从其计,又令吕布引精兵断后。布正行间,曹操一军赶上。吕布大笑曰:“不出李儒所料也!”将军马摆开。曹操出马,大叫“逆贼劫迁天子,流徙百姓,将欲何往?”吕布骂曰:“背主懦夫,何得妄言!”夏侯悖挺枪跃马,直取吕布。战不数合,李催引一军,从左边杀来,操急令夏侯渊迎敌。右边喊声又起,郭汜引军杀到,操急令曹仁迎敌。三路军马,势不可当。夏侯悖抵敌吕布不住,飞马回阵,布引铁骑掩杀。操军大败,回望荥阳而走。 走至一荒山脚下,时约二更,月明如昼。方才聚集残兵,正欲埋锅造饭,只听得四围喊声,徐荣伏兵尽出。曹操慌忙策马,夺路奔逃,正遇徐荣,转身便走。荣搭上箭,射中操肩膊。操带箭逃命,踅过山坡。两个军士伏于草中,见操马来,二枪齐发,操马中枪而倒。操翻身落马,被二卒擒住。只见一将飞马而来,挥刀砍死两个步军,下马救起曹操。操视之,乃曹洪也。操曰:“吾死于此矣,贤弟可速去!”洪曰:“公急上马,洪愿步行。”操曰:“贼兵赶上,汝将奈何?”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操曰:“吾若再生,汝之力也。”操上马,洪脱去衣甲,拖刀跟马而走。约走至四更余,只见前面一条大河,阻住去路,后面喊声渐近。操曰:“命已至此,不得复活矣!”洪急扶操下马,脱去袍铠,负操渡水。才过彼岸,追兵已到,隔水放箭。操带水而走。比及天明,又走三十余里,土岗下少歇。忽然喊声起处,一彪人马赶来,却是徐荣从上流渡河来追。操正慌急间,只见夏侯悖、夏侯渊,引十数骑飞至,大喝:“徐荣无伤吾主!”徐荣便奔夏侯悖。悖挺枪来迎。交马数合,悖刺徐荣于马下,杀散徐兵。随后曹仁、李典、乐进,各引兵寻到。见了曹操,忧喜交集。聚集残兵五百余人,同回河南。 序言 在中国小说史上,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拥有六个第一: (1)它问世已经六百多年,是公认的我国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小说; (2)它总共写了1200多个人物,其中有名有姓的大约1000人,这在所有小说中位居第一; (3)根据它改编的文艺作品门类之广,数量之多,在所有小说中稳居第一; (4)与它有关的名胜古迹分布于全国各地,总数多达几百处,其他作品简直无法望其项背,这又是第一; (5)与它有关的传说故事数量之多,流传之广,这在古典文学名著中同样是第一; (6)就对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和民族性格的影响之广泛深刻来论,它无疑也是第一。 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而且当之无愧地屹立于世界名著之林。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年代、作者与版本 从成书过程来看,《三国演义》属于“世代累积型”作品。早在魏晋时期,在陈寿的正史《三国志》问世前后,就已出现了若干关于汉末三国的野史传说。自西晋末年到南北朝的数百年问,由于巨大的社会动乱和民族变迁,人们对三国史事越来越关注,有关的逸闻轶事和民间传说也日益增多。南朝宋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引书达二百余种,其中多有传闻故事,如曹操杀害吕伯奢全家、“借头欺众”、诸葛亮以“空城计”吓退司马懿、“死诸葛走生仲达”等等。此外,《搜神记》《语林》《世说新语》等志怪、志人小说中也有不少三国逸闻故事,如糜竺路遇火神、“望梅止渴…‘管宁割席”“七步作诗”等等。从唐代起,三国时期成为人们最感兴趣的一段历史,三国故事则成为通俗文艺最重要的创作素材。到了宋代,“说话”艺术十分兴盛,“说三分”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出现了著名的“说三分”专家;戏曲方面,南宋戏文和金院本也出现了一批三国戏。元代的三国题材的创作有了更大的发展:小说方面,出现了汇集“说三分”成果的《三分事略》《三国志平话》,使三国故事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系统;戏曲方面,元杂剧中的三国戏就有五六十种之多;其他艺术形式也纷纷表现三国题材,争奇斗艳,相映生辉。在此基础上,杰出的作家罗贯中依据《三国志》(包括裴注)、《后汉书》提供的历史框架和大量史料,参照《资治通鉴》的编年体形式,对通俗文艺作品加以吸收改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天才,精思妙裁,创作出雄视百代的《三国演义》,成为三国题材创作的集大成者。 至于《三国演义》成书的时问,学术界长期以来公认为成于元末明初。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学者不满足于“元末明初”的笼统提法,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提出了五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1)“成书于宋代乃至以前”说; (2)“成书于元代中期”说; (3)“成书于元代后期”说; (4)“成书于明初”说; (5)“成书于明中叶”说。 这五种观点,第一种明显无法成立,第五种也似乎难以令人信服,其余三种则由于资料不足,一时尚难定论。因此,目前比较稳妥的说法仍然是:《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 需要说明的是:《三国演义》并非罗贯中原作的书名,而是自清初以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流行的称谓。由于《三国演义》问世后屡经后人修改,版本繁多,书名各异,而《三国演义》这一名称已为广大读者所熟知,故本书仍继续沿用。 对于《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我们至今知道得不多。比较肯定的是: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主要生活于元代中后期,卒于明初。关于他的籍贯,明代以来有东原(今山东东平)、太原(今山西太原)、钱塘(今浙江杭州)诸说,近年来集中为“东原”说与“太原”说之争,我个人倾向于“东原”说(参见拙作《关于罗贯中的籍贯问题》,原载《海南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收入本人所著《三国演义新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第l版)。罗贯中胸怀高远,曾被称为“有志图王者”,但毕生不得其遇。作为一个接近社会下层的文人,他思想的核心是民本思想、贤人政治和“忠义”观念。浪迹湖海的坎坷岁月,特别是元末的大动荡,使他对社会黑暗、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感受,对国家统一、政治清平有着强烈的向往。凭着惊人的才力和丰富的阅历,他留下了丰厚的著作;但其多数作品已屡经增删修改,且有假托其名者。今天归于他名下的有杂剧三种:《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忠正孝子连环谏》(仅存《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小说四种:《三国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此外,《水浒传》也有他的一部分著作权;同时,其“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仅仅《三国演义》这一部代表作,就足以使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由于深受社会各界喜爱,《三国演义》不断刊刻,其版本之多,在古代小说中无与伦比,仅今存的明代刊本就有大约30种,清代刊本大约70种。从版本形态的角度来看,这些版本可以分为三个系统: (1)《三国志传》系统; (2)《三国志通俗演义》系统; (3)毛纶、毛宗岗父子评改本《三国演义》系统。 其中,自清初以来三百余年最流行的乃是毛本《三国演义》。 二、《三国演义》的思想内涵 《三国演义》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具有极其博大而深厚的思想内涵。罗贯中以三国历史为题材,融汇自己的切身经历,进行了深刻的历史反思,使整部作品犹如一个巨大的多棱镜,闪射着多方面的思想光彩,给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们以历史的教益和人生的启示。 当今一些人认为,《三国演义》的主要精髓是谋略。我认为,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诚然,《三国演义》给人印象最深的一个方面,就是擅长战争描写。全书以黄巾起义开端,以西晋灭吴收尾,反映了从汉末失政到三分归晋这一百年间的全部战乱生活,描写了这一时期的所有重要战役和许多著名战斗,大大小小,数以百计。接连不断的战争描写,构成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2)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描写富于变化,有张有弛,使各次战役,特别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这“三大战役”,呈现出强大的张力,紧紧地抓住读者。 (3)善于运用多种笔墨,多角度、多层次地表现战争的复杂性,给人以多样化的艺术美感。 (4)善于渲染战场气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逼真感受。 3.塑造了一批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 《三国演义》是古代小说中写人物最多的巨著。其中,形象生动、性格鲜明、家喻户晓的人物就有几十个,而曹操、诸葛亮、关羽等形象更是文学史上公认的典型。《三国演义》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有: (1)把人物放到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各具特色的言行,表现其不同的性格。如“空城计”这一情节,就将诸葛亮与司马懿置于面对面的尖锐冲突中,凸现了双方都“知己知彼”,而诸葛亮又“知彼之知己”,从而略高一筹的精神风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采用典型的情节和生动的细节来突出人物性格。如刘禅投降后“乐不思蜀”的细节描写,就把这个亡国之君的毫无血性写得入木三分。 (3)运用夸张、对比、衬托和侧面描写等手法塑造人物。如“温酒斩华雄”“三顾茅庐”“张飞威镇长坂桥”等情节都是成功的范例。 4.结构既宏伟壮阔。又严密精巧 全书所叙时间漫长,人物众多,事件复杂,头绪纷繁;作者却以刘蜀集团的兴衰为中心,精心安排,从容道来,使全书纲举目张,既曲折变化,又前后贯串,脉络分明,布局严谨,从而构成了一个相当完美的艺术整体。 5.语言简洁明快。生动流畅 全书用半文半白的语言写成,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雅俗共赏,历来为人称道。 当然,《三国演义》在艺术上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瑕不掩瑜,它不愧为中国小说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丰碑,不愧为世界文学中的奇珍异宝! 早在1990年,我就这样写道: 今天,《三国演义》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而且在世界各地 也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可以肯定,在未来的岁月里,无论是我们 的子孙后代、海外华人,还是国外汉学家以及其他对中国感兴趣 的朋友,凡是想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 国封建社会的人,都将把《三国演义》当作必读书。④ 对于当代的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而言,阅读《三国演义》,可以满足他们三个层面的需要: 其一,提高鉴赏能力的需要。 其二,认识社会历史的需要。 其三,立志成才创业的需要。 从《三国演义》的人物身上,可以看到,若要成才,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六种素质: 1.“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崇高理想; 2.胸怀天下,博学深思的求学态度; 3.自尊自信,自主创业的人格力量; 4.敢当重任,不避艰险的英雄气概; 5.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道德修养; 6.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奋斗精神。 为此,我真诚地建议大家——在忙碌中抽出时间,在喧嚣中静下心来,好好读一读《三国演义》。 2016年5月 于锦里诚恒斋 |
| 随便看 |
|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