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乌衣巷(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知夏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阿宝初入建春门那日,建康刚刚下了太元十八年的第一场雪。风霰纷暗,霁增暮寒,天地间一片茫茫。中苑里那一排笔直的青松刚被薄雪覆盖,偶尔从雪白的枝丫间露出点翠色,恰如画里的美人们雪肤上淡描的远山黛。

在青松之侧的墙角边,有几丛梅枝,疏影横斜,含苞待放,在这般整齐紧肃的宫闱之中鲜见的恣意。北地没有梅花,常听他夸说江南的梅枝好,想不到是这样的风姿。留神到阿宝凝视的目光,其中一位身着绛色衣裙引路、年纪略长的宫人,面上略显出几分矜色,轻声道:“这是同泰寺移来的碧梅,宫里独这一处,最是与众不同。”阿宝微微错愕,随即低下头,乖巧道:“多谢阿姐指点。”

听她如此称呼,两位引路的宫人都微微讶异。须知她虽不是出身京里的大户闺秀,却也是由南郡公府荐入宫的良人,另一个着粉色宫装的宫人随即道:“张良人何须如此称呼,奴婢们担当不起。”

阿宝目中流光一转,浅笑道:“我自京外来,比不得宫中的阿姐们入宫日久,最识分寸。”两位宫人面上露出几分得色,再看她时目光便柔和许多,那绛衣宫人微微含颐笑道:“张良人果是名门出身,这样识礼。”阿宝面上微红,明明是句恭维的话,听到她耳中却讽刺无比。

此时,那粉衣宫人亦道:“听闻昨日蓬莱殿的桓妃娘娘召见了族亲,王家的一位表姑娘进了一匣子的桂花饼,共分了十四格,每格一枝乌衣巷的晚银桂,枝枝竟各不相同,连陛下也夸赞心思灵巧,不同凡响。”

“是啊,那是乌衣巷的晚银桂,自然与众不同。”那绛衣宫人也微微点头,一直不苟言笑的面容露出了几分钦佩之色。“乌衣巷”三字落入耳中,阿宝身子微微一颤,眉间流转过一丝迟疑之色,她略略侧过头去,瞥见那两位引路宫人面上精心修饰的黛眉——却是比长安的宫人描得要粗重许多,眉峰也修得平整,只在尾处略勾了一抹花钿,好似张开翅翼的飞蛾停驻在面上。

金砖平滑如镜,殿内四角皆放置了耸如金山般的博山炉,一缕缕青烟袅娜散漫,如罩雾云中。宫人引着她过了两重水晶帘,便见面前搁置着一张宝相攒花的绒毯,殿上的人长裙曳地,那裙幅搁在一张剔红的脚踏上,熠熠生光。细瞧去,这裙幅竟是用金线和宝珠织成,经纬交错,宝珠光灿,她只瞧一眼便低下了头,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在外人眼中这也算破天的富贵了吧,可瞧在她眼里,却熟悉得如同南柯一梦。过去在广阳宫的起居用度,哪样会输于这里,即便是从前用的一张脚踏,都是从南边供来的金银胎底十八层雕红嵌珠玉的——都说是南边的剔红好,今日一见也不过尔尔,这脚踏上的朱色瞧着暗了,还不如自己从前用的那张鲜亮。可任她心里转过千万个念头,都只能收敛了仪容,跪在榻前,毕恭毕敬道:“奴婢见过娘娘。”

“这就是小叔荐来的美人?”那女声并不高,隐约带着一丝漫不经心,“瞧着也不过尔尔,从哪里来的,是个什么出身?”

“奴婢张氏,是江陵人氏,”她低着头,从容不迫地对答道,“父亲乃南郡公麾下的一名参将。”

这三句话没一句是真的,可这些日子她早已背得烂熟,一句都不能错。

桓妃果然不置可否,只问道:“那边瞧过了没?”

那边指的便是永安宫里的太妃李氏了。李太妃是今上生母,但贵妃这话说得甚是无礼,显出了几分轻慢。内侍们皆不敢接话,那引路的宫人只得道:“正是,这位张良人是南郡公亲荐入宫的,太妃娘娘说身上乏得很,便让来谒见娘娘。”

“小叔伸了好长的手。”桓妃轻哂一声,心知李太妃吃一堑长一智,不敢过问他们桓家的事,故而推了过来,便道,“罢了,抬头让我瞧瞧。”

P1-2

后记

北宋晏殊有句词:“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也好,尺素也罢,都是信纸,薄薄一页,重不过分量。可真正重逾千金的,却是这份山长水阔而念念不忘的情谊。这便是古人寄信的魅力,因为有了距离,便增了期待,等待过多少个朝暮,便添了许多离愁与欣喜。这份奇妙的美感今人很难体会了,如今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便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更何况还有聊起来没完没了的微信,可以视频、语音,哪里还有什么距离。于是今天甚至有许多恋爱都是在手机上谈成的,不用期盼,只用指尖一碰,就能找到要找的那个人。

在享受便捷的同时,我有时也在问自己,我们是否又失去了一些东西?

汉乐府里有诗说: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竞何如。

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

好曲折的一封信,不知何年何月从远方来,还藏于鱼腹之中。取信先要剖鱼,饮罢用罢,如同完成了一次神圣的祷告,然后长跪读素书。仪式感如此之强,信上却只区区两行,然而万语干言,也尽在其中了。

我每每读到这里,总不免想笑又想叹气。有些人不喜欢等,因为等起来没日没夜,遥遥无期。可只有等过的人才知道,在历经千回百转而不悔的等待中,可以窥见一份深静的光明。仿佛你冥冥中便知道,它总会来到的,虽不知来临之时,但“相似相续,非断非常”,真乃是人生的实况。

于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终失去的,是一份对等待之美的体验。或者,还失去了更多的东西。

常有人谈论美。美之为美,千百不同。有一种美,充满了返本归元的断见,同时又感召着高尚入微的心情。当人的心高度灵活且通透的时候,能透过了功名利禄、浮华遍野,追求本真的时候,便开始能欣赏一种超旷出尘的美来。

无论什么时代,人们都在问自己两个问题,人为什么而活?未来又该去往何处?一千六百年前的往事早已尘封,但这份追问并没有断绝。于是有兴致动笔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将许多历史的片段连珠成串,便有了再现世人面前一副崭新的面貌。

有时候从微博上会接到一些陌生读者的私信,探讨故事里人物命运可否会有其他改变?这种感觉奇妙,素不相识的人因为一个故事结缘。倘若一本小说,如能回答一个浅薄的问题,那我便足够满足。哪怕回答不了任何一个问题,故事里的每一个人,我们都宁信他们真实活过,那也不辜负这本书印呈的意义。

《乌衣巷》说的仅仅是一段儿女情长的故事,夹杂了家国离恨。堂前燕子,年年飞过,故事里的人在梦中寻觅的还是曾经的乌衣巷口。他们为了眼下活着,更为了未来活着。人的七情六欲,从心上过,从情字结。

红楼梦里有一副对子:“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传统礼教总带给人一种不安全感,于是这一生,总要越活越圆融,越活越隐匿,这样才渐渐安全。但我总希望故事里的人,要更加鲜活一些,至少带给我们一些沉闷世事外的想象。

所以喜罢怒罢,笑罢哭罢,总要纵情纵性活一场,如此便不负此生。而故事最好的见证,莫过于乌衣巷里的那棵桂花树,无边风月,都在它树下上演。

故事写到最后,不免陷入新的思索。有人度己,有人度人。可总也想不明白一个问题:什么是人生真正的信仰?有人说,是不舍众生,不住涅槃。

我想,等到众生都无,涅槃真正来临时,也许才是宿命最本真的模样。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月下琉璃

第二章 生死契阔

第三章 阙开中天

第四章 红豆堪看

第五章 花市无尘

第六章 烧灯续昼

第七章 零露瀼瀼

第八章 珠鞯白玉

第九章 须凭因果

第十章 双衔凤带

第十一章 雪舟烟浪

第十二章 吹笛缀叶

第十三章 丛楹琼庭

第十四章 相会良希

第十五章 自有传音

第十六章 岭上穿云

第十七章 曩事纷纷

第十八章 千颗骊珠

第十九章 痴心尤自

第二十章 行步欹危

第二十一章 赤墀炉烟

第二十二章 红烛歌楼

第二十三章 风雪故人

第二十四章 箫鼓喧阗

第二十五章 天香俦侣

第二十六章 晴春蓬壶

第二十七章 行看凤诏

第二十八章 烈火烹油

第二十九章 此情可待

第三十章 笼月墙东

第三十一章 飞鸟心惊

第三十二章 寸阴永昼

第三十三章 梅心惊破

第三十四章 疏林风信

第三十五章 客斟梅酒

第三十六章 粉缋彩屏

第三十七章 千金盼顾

第三十八章 寄心千里

第三十九章 秋鬓添霜

第四十章 尺璧寸心

番外一 一盏秋凉

番外二 匪我童蒙

后记 山长水阔知何处

内容推荐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东晋司马王朝,桓、谢、王家世代簪缨,权势显赫。少年皇帝偷偷出宫前往乌衣巷桓家,遇到率真果敢的小胡姬,一起目睹了桓家内乱并对其渐生情愫。

他周旋于太后与李太妃之间,平衡各方势力,想尽办法让她陪嫁宫中,彼此相守。而她却在大婚之日消失……

一别三年,归去来兮,她阴差阳错回到建康,带着任务入宫,发现年少时的朋友“小黄门”居然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宫闱之争、外敌之辱,是虚与委蛇还是真情实意?

喜罢怒罢,笑罢哭罢,总要纵情纵性活一场,如此再不负此生。

本书是知夏著的长篇小说《乌衣巷(上下)》。

编辑推荐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东晋司马王朝,桓、谢、王家世代簪缨,权势显赫。

少年皇帝司马曜虽亲政,却遭到褚太后的阻碍与生母李太妃猜忌,少帝偷偷出宫前往乌衣巷桓家,遇到率真果敢的“胡女”娀英,一起目睹了桓家内乱:长子桓熙欲叛称帝,被太傅谢安平叛,随着家主桓温病故,家族内乱,桓家一夜没落,打破政治平衡。

司马曜与娀英相识于微,少年心性偷出宫相约娀英却并未表明身份,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并对娀英渐生情愫。司马曜周旋于太后与李太妃之间,平衡各方势力,想办法让娀英陪嫁宫中,彼此相守。而娀英却在大婚之日消失……秦王苻坚在北方称帝,对南朝虎视眈眈。司马王朝内忧外患,派桓玄出使长安。北地实则风云涌动,娀英在此时出现,却发现晋土偶遇的洪亮竟是三太子苻宏……

一别三年,归去来兮,她阴差阳错回到建康,带着任务入宫,发现年少时的朋友“小黄门”居然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司马曜。宫闱之争、外敌之辱,是虚与委蛇还是真情实意?一代雄主至深的眷念,鸿雁归巢,是舍得,亦是开始。

本书是知夏著的长篇小说《乌衣巷(上下)》。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3 15:2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