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印度货币史/外国货币史译丛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印)帕尔梅什瓦里·拉尔·笈多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货币常发现于考古发掘或土壤挖掘。与其他资料相比,货币在阐释和重构历史,或佐证已知史实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的考古发现有助于我们拓展知识、修正观点、摆脱陈腐观念。帕尔梅什瓦里·拉尔·笈多著的《印度货币史》介绍了印度古代货币的发展脉落,为我们展现那个时代的精神和物质风貌,使我们了解到很多文献上无法知道的内容,丰富了对印度史的研究。

内容推荐

印度是著名的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众多王国兴衰更迭,有的延续数百年,有的瞬间崩塌,不留丝毫踪迹,现有数量有限的文献中,许多细节无从考证,留下很多历史谜团。

印度货币史学家帕尔梅什瓦里·拉尔·笈多通过挖掘整理不同时期、不同王朝发行的货币,向我们展示了全新的印度历史风貌。譬如,公元前200年至公元前100年间,有近30位大夏国王和皇后统治了旁遮普,传统的历史文献对他们几乎没有任何记述,作者通过这些王国发行的金属货币,获知众多统治者的名字和其他重要信息,勾勒出当时的历史轮廓。对于传统史料留存丰富的朝代,货币同样重要,它们对现有史料起到了证实、修正和补充的作用。

《印度货币史》史料丰富,取舍得当,行文流畅,通俗易懂,其间穿插的历史掌故趣闻,使人读来兴致昂然,对货币收藏家或货币史爱好者,均不失为上乘佳作。

目录

第四版序言

引言

第一章 货币的起源

第二章 早期印度货币

第三章 外国入侵者的货币

第四章 贵霜王朝及其继承者的货币

第五章 印度北部的地方货币

第六章 南方和德干地区的早期货币

第七章 笈多王朝的货币

第八章 匈奴人和其他王朝的货币

第九章 印度北部笈多王朝之后的货币

第十章 南印度后期的货币

第十一章 德里穆斯林王朝的货币

第十二章 印度北部穆斯林国家的货币

 一、孟加拉

 二、吉吉拉特

 三、马尔瓦

 四、章普尔

 五、克什米尔

第十三章 印度南部穆斯林国家的货币

 一、马杜赖或马巴尔

 二、巴赫马尼王朝

 三、伊马德·沙希王朝

 四、尼扎姆·沙希王朝

 五、阿迪尔·沙希王朝

 六、库特布·沙希王朝

 七、巴里德·沙希王朝

第十四章 莫卧儿帝国的货币

第十五章 穆斯林时期统治者的货币

 一、坎格拉

 二、梅瓦尔

 三、印度中部

 四、弥萨罗

 五、阿萨姆

第十六章 莫卧儿帝国的继承者

 一、马拉塔王朝

 二、杜兰尼王朝

 三、锡克王朝

 四、阿瓦德王朝

 五、罗希拉王朝

 六、班加什的纳瓦布统治

 七、迈索尔王朝

第十七章 印欧货币

 一、葡萄牙

 二、荷兰

 三、丹麦

 四、法国

 五、英国

第十八章 土邦的货币

第十九章 印度共和国货币

译者附录

 一、年表

 二、货币史大事记

 三、货币史专业词汇表

 四、中外文翻译对照表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货币的起源

钱币的故事总与人类的历史交织在一起。若想追溯其历史,必须回顾遥远的过去。当时人类的活动还只局限于自身活动或家庭活动,需求也有限。大自然和地球能够满足人类对于住所、食物及遮蔽物的需求,也就没有必要去努力获取其他生活所需。随着时间的推移,家庭逐渐聚集成有各自生活方式的部落或联盟。地区间部落或联盟的联系日益密切,人类生活开始成形。那时,每个部落或联盟的人们垄断了自己地区内的产品。随着部落或联盟间联系的增多,人们开始了解其他地区的产品,并对获取这些产品产生了兴趣。于是这一阶段出现了物物交换行为:一个人可以拿自己的产品跟别人的产品进行交换,就像现在印度学校里的孩子用弹珠换取邮票一样。

当人们定居的地方和社区规模越来越大,不同产品间的交换成为日常所需,贸易形式的物物交换开始出现,逐步形成了物物交换制。但是人们很快意识到了物物交换制的缺点,不久便形成了将一种新型交易方式:一种常见商品被固定为所有交易的媒介。随着时间的流逝,某些商品在众多商品中脱颖而出,更受欢迎,因此被赋予了更高的价值。这些商品承担交换媒介的功能,并成为计算其他物品价值的标准。单位价值的概念得以出现,钱币制度的形成也因此迈出了第一步。

居住在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人,其疆域南至古吉拉特邦,西至旁遮普和德里地区,可能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将农产品作为交换媒介了。考古学家认为,在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的城市中发现的巨大粮仓,由国家贡纳体系补给,在国有经济中履行类似现代银行或国库的职能。

过着田园生活的吠陀人用牛作为交易媒介。《梨俱吠陀》中有一段提到,待售的因陀罗神的图像,价格为十头牛。另一段则提到,有一位圣人,有人出价一百头牛、一千头牛,甚至一万头牛,他都拒绝出售他的因陀罗图像。另有一段提到,为了得到牛,巴拉特军队发动了战争。还有一次,因陀罗派遣信使去找回他失窃的宝物,而这个宝物只是一头牛。至于吠陀雅利安人,他们对苏摩草的需求量极大,通常用牛来交换。类似地,《埃特拉亚梵书》中也常用牛的数量来估算财富的多寡。书中提及,当舒纳赫塞巴被卖给哈里什旃陀罗做祭品时,他的父亲得到了一笔价值约为一百头牛的补偿。当没人愿意将男孩钉在祭品柱上时,男孩的父亲竟为了一百头牛的报酬,主动提出完成这份可恶的工作。当然还有很多例子,譬如后期的印度吠陀文献中曾提及,给牧师的报酬都是用牛支付的。

据波你尼的《波你尼经》记载,后吠陀时期,牛仍是一种交换媒介。我们曾提过的购买手段笱帕什刹,字面意思是牛尾巴,是买卖牛时使用的术语。这或许源于当时流行在交易时牵着牛尾巴。这种做法仍存在于印度教一种叫笱丹的仪式中,通过将牛尾巴放在祭司的手上,将牛交给祭司。

牛被普遍使用,说明牛满足了那个时代的需求。牛的寿命较长,能繁殖、工作,还能供奶,较其他农产品价值更稳定。但由于需要照料和一定程度的饲养技能,当牛作为一种支付手段和一种可以积累购买力的形式时,不得不说它是一种麻烦的交换媒介。此外,牛一旦被分割就会失去价值,因此无法用于购买小物件。因此,这种媒介既不适用于所有交易,也不适用于长期储蓄。所以,人们迫切地需要一种稳定的交换媒介。

就在那时,人类发现了不易损坏也更便于使用的金属。但是,仅仅发现适合的媒介还不够,如何使用金属才是关键。为达到交换目的,交换媒介物需要统一重量和尺寸。因此,人类发明了天平,并由此有了设立标准重量的想法。由于种子的重量和尺寸都相当统一,作为媒介极为合适。不同地区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引入不同种子作为标准重量,将金属重量同种子的重量进行比较。

但是,涉及金属的交易也同样烦琐,因为每笔交易都需要用天平称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始使用固定重量和固定价值的金属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特定重量和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交易结算成为惯例。总的来说,人们对于这种安排非常满意。但在印度等国家,这种做法遭遇到一些同有难题。虽然统一了铸锭或铸片的重量和大小,但金属的质量却难以保证。因此,需要刻度和检验标准来衡量金属的重量和质量。

于是,人们开始把权威标记或图案打在金属件上作为担保。这种做法得到了许多国家的认可与使用,钱币也由此产生。(P2-4)

序言

货币常发现于考古发掘或土壤挖掘。与其他资料相比,货币在阐释和重构历史,或佐证已知史实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的考古发现有助于我们拓展知识、修正观点、摆脱陈腐观念。

本书于1969年首次出版,以介绍上述让人感兴趣的主旨,在普通读者和以此为教材的大学师生中颇受欢迎。此后,每次再版都进行必要的修订。最后一版对娑多婆诃王朝娑多婆诃王朝,又译作“百乘王朝”。和贵霜王朝相关章节进行了大量修订,补充很多新资料,首次谈及娑多婆诃时期之前统治德干地区的历代王朝以及相关鲜为人知的人物。同时,对于后贵霜统治者发行的货币,之前的关注与研究不够,这次对其中某些细节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该版还对第一章、第二章和第六章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订和改编。因此,该版与约四分之一个世纪前的1969年的初版相比,有很大不同。我希望本次修订,对读者了解印度货币史的最新研究成果有所裨益。

在此,我要向那些经常来信的读者表示诚挚的谢意,他们不仅给我以鼓励,也提醒我修正错误,消弭不足。

印度货币学研究会

帕尔梅什瓦里·拉尔·笈多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3:3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