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只有中国人喜欢喝开水
我觉得中国的女性朋友特别幸福,因为你们不用怕生病。在咱们中国,对女性来说,有两种可以包治百病的神药。
第一种神药是生孩子。如果你是女性朋友,我相信你肯定对你的健康和种种小毛病产生过疑问,但是你的母亲都会用生孩子的事例教导你。你说长痘了,她说生完孩子就好了;你说肚子疼,她说生完孩子就好了;你说自己好胖啊,她说生完孩子就好了:你说自己心情暴躁,她说生完孩子就好了;你说自己身材不好,她说生完孩子就好了……这个神药也有个缺点,就是疗程比较长。
另外一种神药——喝热水,就快多了。发烧感冒,喝杯热水就好了;头疼脑热,喝杯热水就好了;身上寒气重,喝杯热水就好了;肠胃不消化,喝杯热水就好了。
上次徐强他媳妇儿说自己肚子疼,强哥说你多喝热水,结果他媳妇儿非常生气,认为强哥不关心她。她自己去了医院,排队、挂号、会诊,折腾了一下午,最后医生告诉她:“痛经,回去多喝点热水。”
其实说到喝热水,真的是一件让我想狠狠吐槽的事儿。从小到大,我是属于只喜欢喝凉水那种人,喝热水根本不解渴。但是爸爸妈妈却告诉我要喝热水,然后科普一万种喝凉水的坏处。最令我接受不了的是,大夏天的,外面三十多度,热得要死,你去饭店吃饭,服务员上来先给你倒一杯热水……不过很多女性,还有很多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就很喜欢,喝得特别带劲。
有一次我跟我们领导(男)俩人出差,当时我俩住一间房,酒店也不是啥星级宾馆。不是星级无所谓,最令我无语的是,房间里面竟然不提供矿泉水。
半夜,我渴得实在受不了了,看那有个暖瓶,倒出来都是滚烫开水,真是喝不进去,倒了一杯,准备晾凉了再喝,小睡一会儿,结果一睁眼,杯子空了。一个晚上反复倒了四次居然都没喝到!早上我们领导笑眯眯地夸我,年轻人有前途……
我看了一些资料,也问了一些朋友,其中也有外国人,他们对咱们中国人爱喝开水这事儿觉得匪夷所思。各位出国的时候,几乎没有在别的国家享受过进门儿给你倒杯开水的待遇吧?
回头我用微信问我妈:“妈呀,为啥你总让我喝热水呢?”结果我妈直接给我转了一篇朋友圈文章:“根据中国的传统中医理论,人体以固阳为本。《黄帝内经》讲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而在阴阳两气中,又以阳气为万物之本。因此如果希望健康长寿,必须要温阳。而冷水是至寒之物。喝冷水会降低内脏的温度,使得寒气入体,体内虚寒,从而导致阴阳不调,虚热盗汗,易患外感风寒等。相反,热水的温度可以温暖体内的器官,保持体内的阳气。在中医理论中,水能滋阴,热能温阳,热水刚好包含了滋阴的功能和温阳的功能。”
所以,无论你哪儿不舒服,无论你是男性还是女性,喝点儿热水就好了。看完以后,我觉得特别适用,谁说咱们这儿看病难看病贵啊,一杯热水都有“滋阴壮阳”的功效!
其实说到这儿,这热水到底对人体有怎样的滋养?我不是中医,说不出来真假虚实。我就感觉我从小喝凉水,现在这身体也还不错。当然,我也理解,最开始咱们鼓励大家喝开水,是为了保证饮水卫生,毕竟生水里的细菌和杂质太多。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的大力宣传,让那几代人都觉得喝热水是最健康的事儿。
但是我们从西方人不喝开水的事情当中,又可以看到另外一个客观事实,那就是除了体质可能确实不一样,西方很多国家和城市,有些可能没那么发达,但是其城市直饮水系统非常健全,水质好,即使直接喝生水,也不会有什么问题。而他们之所以重视这一方面,是因为被西方人当成圣物一样看重的水,在历史上曾经让他们付出过惨重代价。
在中世纪的欧洲,所谓护城河其实就是环形粪坑。万一有人掉到护城河里,很可能不是被淹死,而是被恶心死的。随后,工业革命加剧了城市人口的聚集,同时航海贸易的繁荣也将霍乱等由于水源引发的疾病,从印度河传入整个欧洲,这导致了欧洲历史上多次大规模霍乱的流行,死亡人数众多,教训非常深刻。
所以,西方开始高度重视水源问题,甭管是不是发达国家,直到今天,西方的水质标准都是世界上最严格的。这一点,也给我们的管理者做了个榜样,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咱们国家是一个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能喝的水本来就少,如果平时不加保护,以后即使你烧开了,水质依然不会达标。保护身边淡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
致你们
这是我的第二本书。
往往第二次会比第一次做得更好,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在这一次的统稿过程中,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嗯,写得比三年前好多了;再配点儿图会更直观吧;用纸和设计其实可以再高端点;如果我揭秘十年前我写的私人日记……
这就是我这本书卖得比上一本贵的理由,你们理解了吗?
我不是一个作家,本职工作还是广播主持人,和你们每个人的工作一样重要,因为这个岗位在这个社会不可或缺。但是也不重要,因为地球缺了谁都能转。(客观来讲,缺了我的话,说不定地球还能转得稍微快点。)
很幸运的是,我的工作性质是能让很多人看到我们的工作成果,分享我们自己的点滴,也能跟各位成为最熟悉的陌生朋友。所以,这也是我和我的工作室的兄弟姐妹们,继续努力的最大动力。
还记得2005年大学毕业,挥泪离家,跟父母说:“我们要天天视频聊天啊!”结果真相是,一周能想起打一个电话就不错了。
2006年,过着神仙般的日子,每天上班游手好闲,晚上不睡白天不起,感觉自己不是在工作,而是在旅游。
200了年,人生转折。在最找不到方向、节目挫败、停节目待岗的最低谷的时候,做了《大铭的快乐时间》,从此找到了一个努力的方向。
2008年,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写脱口秀,直到现在。
2009年开始接代言、广告,开始做形象大使,因为那个时候还有形象。
20lO年声带小结,吃激素胖到现在的二百二十斤。
2011年温州劳模,方向盘上睡着,过年在医院打针,一天四档节目,离感动温州十大人物就差最后一步停止呼吸。
2012年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开“大铭现象”个人研讨会。然后跟我最敬爱的、一直不放弃我、培养我的台长说,中央台要我,我想去。那是我唯一一次看到,那位素来严厉的女台长流眼泪,然后她说:“你是该为自己考虑了。”
2013年离开温州来到北京,从零开始,租着两千七百块的微型开间,厕所和床两点成一线。每天是开窗呼吸雾霾,还是关窗享受五谷轮回之气,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
2014年节目最好的时候占据了北京地区收听前三名,总算站稳了脚跟。那一次蓝港演唱会,原本是一次告别演出,可是,我吃了无数人的散伙饭之后,居然厚着脸皮留了下来,创立了“大铭工作室”,出了第一本书。 2015年,《快乐早点到》获得央广十佳栏目。年底我通过比赛赢得了央广十佳主持,而我终于不用住在那个月租两千七百块的微型开间了,因为它涨到了三千二……
2016年,做了很多不同的尝试,视频直播,短剧,演唱会,专场,发现还是最爱广播,那些浮夸的事情不适合我这种浮肿的身材。
2017年,写第二本书《世界是“贫”的,大铭脱口秀》,出品第三本书——《我的北京记忆》,敬请期待。然后继续不爱早起,但是仍然准时像打了鸡血一样地告诉你:“现在是北京时间……”
这些年一路走来,迎来送往很多人,经历过高峰低谷,得到过别人得不到的,也失去得非常彻底。但是无论多累多苦,多荣耀多自豪,多慌张多绝望,幸运的是,你们一直都在。这让我自信,也让我冷静,让我坚定,也让我进步。我坚信,每一次际遇,都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当经历已经足以让我淡然地面对喜怒哀乐的时候,说明我的脱口秀还可以再说几年。
谢谢你们,我工作室的兄弟姐妹:曹然,张洁,胡宇,大迪,宇静;还有曾经调教过我的那些女搭档们:伍珂,乔乔,黄欢,蕊希;谢谢文艺之声乃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所有的领导和同事;谢谢李涛先生、魏胜利先生和莫晓芳女士对我的指导和照顾:谢谢锻造我的温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谢谢我的重要策划人王飞;谢谢我的那些老师们;谢谢我的家人;谢谢在一路上鼓励我和责备我的人。
最后,谢谢你,我最熟悉的,陌生朋友们,我会继续努力的。PS:一、本书当中所有脱口秀跟节目当中基本一致,只是
为了方便阅读做了少许的书面化改动。
二、由于日播节目需要大量的资讯和素材,所以文中
难免会借鉴一些网络上的新闻、观点、图片和段
子等,但是无法查明准确出处,在这里对这些优
智的兄弟姐妹说声抱歉和感谢。
孙允铭
2017.03.26
主播的第二本书要面世了,想想他那些辛苦创作的日子、耗费的心血和熬白的头发,所有的付出就凝聚在这本书里,这个工作狂人也算是交出了成绩单。如果要打分,我给六十分。
始终觉得还有突破的空间,但自主创作脱口秀是个性极其分明的东西,要突破何其难。
这是11月的某个夜晚,有些冷,此刻没有其他客人的咖啡店里,困倦的主播却保持着无比的激情在自拍……他说这是一种想选题的方式。
写不下去的时候,他总会找点事情让自己放松一下。能把一件枯燥的事情坚持下去很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坚持了八年。阅历越来越广,听众越来越多,身形越来越胖,和初识时那个穿着白T恤、肩膀比我还窄、一百二十斤纸片人身材的毛头少年相比,他好像变了个人。
拍一拍,放下手机,拧着眉头轻抚下巴,一边摩挲着胡茬儿,一边浏览着近期的新闻,这是他每次创作时最普通的状态。写到顺手时,他还会面带诡异开心的笑容。文字没有情感,经他的手修改后,仿佛有了生命似的鲜活起来。枯燥的新闻和知识,加入一些他自身的经历和创作,通过他的讲述,变得像故事一样好听。能够存活八年的脱口秀,是我在媒体从业粗浅的经历里见过最长命的栏目了。
很多人满怀信心投入这一行,却难以实现抱负。广播节目在电视网络的挤压之下,想出点彩十分不易。中国现在有很多人在做脱口秀,其中一些出了名成了腕的人都有团队在背后策划创作,这样也可以分出精力应付其他的事,又不耗费心血。而大铭还保持着最原始的创作方式,完全靠自己找选题自己写。日播节目每天必须创作出一期成型的脱口秀,还要保证基本的质量,偶尔写不出来的时候,对着电脑熬到半夜只能先睡觉,然后第二天凌晨四点起来写,在七点节目开始前无比惊险地刚好写完,他说这样效率高。
真要说起来,我对他的评价是工作满怀激情,其他样样不行。他不拘小节,也毫不掩饰自己的性情,自恋又自负,活得十分洒脱奔放、粗暴简单。他打开电脑字字斟酌,放下工作吃喝玩尽兴,困了倒头呼呼大睡,是我羡慕的类型。很少会看到他因为人情世故而烦恼,他大脑里没有回路掌管那些乱七八糟的职场厚黑学东西。他在工作中是认真的,生活中是快乐的,像个孩子,还保有一份初心。正因为这种少根筋的生活方式,他不懂拒绝别人,好多事情接过来忙得连轴无休,连饭都吃不上,倒没见他恼过,脾气好得很。他也曾跌过跟头吃过亏,或许伤害过一些人而不自知。他把精力都给了这份工作,在媒体近十年的磨炼沉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养分,也逐渐成长起来。
节目里的他,话筒一开永远像打了鸡血,除了影子,谁也看不到主播男在节目之外的样子。你想不到在每个赶往台里的清晨,顶着鸡窝头的主播一出门就快速根据拥堵程度判断要走哪条路。北京的交通最无法估量,特别是雨雪天气,飞驰在三环路上的主播,在停车间隙,还要掏出手机看一看脱口秀文稿顺顺词。
这个序言本来想写得逗一点,很多人都好奇,大铭生活中是否也像节目里那样搞笑,其实他比节目里还好玩一万倍。有时,他却又十分严肃,惜字如金。而这时候,你只要掏出iPad调出该死的NBA游戏递给他就好,整个世界都是和平的,玩一玩他就睡了,起来继续新生活,把创作人生延续下去。
有次我问他,谁能保证自己的人生里都遇到好事,肯定有不开心啊,他说凡事都要往好处想,你要相信,向前走,无论遇到什么都是好的。
今日立冬,无论你是谁,看到这本书的人,愿你付出的都会值得,愿我们都遇到好事情。
影子敬上
——2015.11.8
大铭现在是一位出色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他凭借自己的创作才华,犀利的笔锋,爆笑的口才,迅速在脱口秀界占有一席之地。大铭著的《世界是贫的(大铭脱口秀)》是大铭出版的第二本脱口秀选集(第一本是《不吐槽不快乐:生活就是一场脱口秀》)。《世界是“贫”的,大铭脱口秀》这本书主要收录的是2015年到2017年的作品。全书由“最难问题奇葩说”“生活百态秀”“我与四任女搭档不得不说的故事”“不吐不快”这四章构成。书中涉及了网红、房价、中国文化、共享单车、抗日神剧、明星天价片酬、收视率造假等等,这些现代社会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的问题,到了大铭这里,全都被犀利辛辣地用调侃的方式剖析个遍。总之,这本书既有浅层的介绍说明,也有深层次的文化剖析。重要的是,犀利的文字后,附有一个音频二维码,读者扫一扫就可以听到大铭的原声了!怎么样,要不,我们戴上个耳机,在大铭的幽默调侃中,一起笑着,发现问题的实质?
大铭著的《世界是贫的(大铭脱口秀)》是大铭的第二本脱口秀创作。由于自己的脱口秀节目收听率居高不下,直逼五亿,大铭决定再傲娇一次,试试能不能让听众既可以听节目又可以看文字,于是大铭呕心沥血三年,绞尽脑汁,甚至一度发胖,终于出版了这本既可以听也可以看的书。在本书中,大铭继续用“铭式妙语”,大谈网红、流行词、天价片酬等等现实问题,每篇犀利的文章之后都附有音频二维码,让读者随时可以收听。大铭对这本书如此重视,为的就是让您每天能心无旁骛地大笑几次!至少让您在笑的时候没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