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进孙佩苍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孙元
出版社 沈阳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1932年8月,徐悲鸿委托刘厚与法国当局商议画展的筹备:

惟其要点(一)必须取中法大学菟藏中国近代美术展览会之名义,以便征集作品,(二)可不公开免除纠纷,及无价值作品要求加入展览之麻烦,(三)完全由中法两方主持不用无关人物参加……

会址及会期既定,当即组织画展筹备委员会,分工进行。国内即请徐悲鸿、谢次彭(按:即谢寿康)、颜文樑、汪亚尘四君负责。国外由张凤举及风笃吉底(国际文化学院美术部主任)、葛塞(巴黎色吕支中国美术馆馆长)、德萨丸(堡姆美术馆馆长)、洒耳(鲁耳勿尔东方美术部主任)六君负责,筹备会外,另请中法要人为名誉委员。计华方为顾少川公使,及顾夫人、蔡孑民、张静江、吴稚晖、李石曾、朱骝先、李圣章(按:李麟玉)、李润章诸先生,法方为教育部长蒙齐、外交部长朋谷、美育次长鲍腊艾、前国务总理赫里欧·班乐卫、国会议员穆岱、文豪梵莱理、法兰西学院教授郎之万·伯希和、国立博物馆馆长魏伦、国际文化学院院长波莱、里昂中法大学协会会长雷宾、前里昂中法大学校长樊佛爱,及美术家辈纳、沙伯、丹谟特、德尼斯(即笃斯基·墨尼)诸先生,其二十八人……

徐、刘两位先生举办画展弘扬中华文化艺术实为壮举,但我对中国画展的筹备方和名誉委员中没有孙佩苍很是不解。

一、既然“必须取中法大学苋藏中国近代美术展览会之名义”,则中法大学在名分上是唯一出品方,那么设在展览东道国法国的中法大学“海外部”即里昂中法大学理应至少应在名义上参与,作为北平中法大学校长的李麟玉为名誉委员。那么作为里昂中法大学唯一的校长(法国方面无校长职),又是留法美术家的孙佩苍理应有其名。里昂市立图书馆所藏孙佩苍档案532号文件表明,在中国画展的筹备和开幕期间(1932年8月至1933年5月)孙佩苍都在里昂中法大学(任期为1931—1933年)。

二、在法国方面的名誉委员中,令人瞩目的是有一位“前里昂中法大学校长樊佛爱”。樊佛爱(Colonel Favre)先生只是在1925年6月19日至1929年3月1日代理校长。既然“前里昂中法大学(代理)校长”都被邀请,为何现任校长的中国人孙佩苍却被排除在中国人筹办的画展之外?

此外“里昂中法大学协会会长雷宾”也是展会的名誉委员。里昂中法大学的组织结构是按照中法对等平起平坐安排的。协会中有法方四人中方三人,而校长必须由中方担任以取平衡。既有协会会长雷宾,又有前代理校长樊佛爱,没有现任校长怎么也说不过去。

三、中方在法国方面的筹委会委员有张凤举,张先生在巴黎索邦大学念文学,是语言学家和作家,非美术人士。而孙佩苍既在索邦大学读过文学,也习画于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比张有专业优势。

对于第(二)要点:“可不公开免除纠纷,及无价值作品要求加入展览之麻烦”,张长虹先生认为:

其做法就颇为可商。毕竟这么大型的国际级美术展览,不能因为怕“麻烦”而有违公平原则……然则基本还是局限于一定的艺术“圈子”。在肯定这次展览之余,张先生也指出其他弊端:“‘近古画’系由徐悲鸿携去法国之任伯年、沈南苹、禹之鼎、钱栽、张崟、季谷、徐达章作品,共11幅专存一室。这些作品水平良莠不齐,并无学术脉络可循,纯粹由徐悲鸿个人兴趣和经济能力决定。而徐达章为徐悲鸿之父,只是一地方画师,未闻其造诣如何高超。

再看上述的第(三)要点:“完全由中法两方主持不用无关人物参加”,令人揣摩。中国画在法国展览,“由中法两方主持”不言而喻,显得多余,前面再冠以“完全”二字,从修辞和逻辑上都很别扭;“不用无关人物参加”明摆着是多余的“大实话”。 “无关人物”的解释权基本在徐悲鸿。

很明显,因为作为徐悲鸿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同学,留学期间交谊多年,对美术很有见地的孙佩苍是个“麻烦”,需要将他排除在巴黎美术展览会之外以“免除纠纷”。

本年(按:一九三三年)三月三日徐悲鸿偕其夫人蒋碧薇女士携带出品到法,筹备开幕……

P242-243

书评(媒体评论)

每每拜读《走进孙佩苍》一书原稿,眼前总是浮现出西藏著名摄影家车刚先生的一幅著名摄影作品《天路》。黑暗混沌的天地问,一抹金黄色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朝觐的路上。一位虔诚的信徒,一边行走,一边朝拜,在阳光的沐浴下向着心灵的圣地前行,去寻找心中的太阳以及那片光明。虽然,两者的目的各不相同,我却总是把寻找祖父历史的孙元先生和作品画面中的人物重叠在一起。

——许光明

我已读了你的书《寻找孙佩苍》,十分感动你在寻祖父的过程的诚恳。文化,乃至一个民族的主脉就是这么传承永续的吧。这也是我终于写出《巨流河》的力量吧。

——齐邦嫒

读了孙元著的《寻找孙佩苍》和即将出版的《走进孙佩苍》这两本书,我惊叹不已。不仅知晓了孙佩苍这位传奇式的人物,也进一步认识了我的恩师徐悲鸿。

——杨先让

真的美术史是什么?是一声不响的大规模淘汰。

——陈丹青

后记

从2007年开始寻找,已过了十年。写出这第二本书,也算完成自己赋予的使命。洋洋二十多万字,只写了两件事:

我如何寻找,找到了什么。

希望书中数万字的档案、文献对研究民国时期的美术、教育乃至政治有昕参考。

“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中庸第十九章》)

对祖父,我无才继其志,只能述其事。“善述”并非一味说好,需实事求是,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故谨慎行之,唯恐被亲情误导,或在所难免,请读者指正。

本书部分内容并非考证,是对寻找的描述。基本按时间顺序写,未能将部分文献做系统排置。因很在意叙述过程。

“寻找”已成为我晚年不可或缺的生活。去沈阳和法国的两次用日记形式介绍,一是对路上诸多师友的热忱难以忘怀,也想告诉和我一样在寻找先辈历史踪迹的人们,只要虔诚努力,必能得助;只要决心行动,终会得果。

三毛说:“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在越过古稀之年的2017年,写完这这本书稿,算是认真地老去。

书中少部分内容可能招致非议。这里先说声对不起。我无意伤害任何人。道出自以为的真相,将想说的、认为是实话的无忌吐出,也是种责任吧。

三年来搜寻到的历史文献、记录之多之重,远超预期。寻找路途上与各位良师益友们的友情至今温馨于怀。

2015年5月25日,去法国前五天,接到一位郑荣城先生来电,说看了我的台湾寻找日记,想去台北“国史馆”查找资料。他的祖父郑维屏和外祖父郑绍成都是国民党将军,在抗战中均有战功,解放初期先后被镇压。郑打算去“国史馆”查询,已订机票,不日启程。我告他须持有台湾文史研究机构的推荐函才能进入“国史馆”,建议找台盟或其祖父老家烟台的政协机构想办法。

两天后他来电话说,找了这些机构,都被拒绝,很是无奈。

我犹豫一番对郑荣城说,有个办法可试。

想起台北的王文澎、BETTY夫妻,2012年我去台湾的推荐函,就是他们为我办理的,并陪我各处查找。恰好BETTY在青岛,便电话询问可否为郑先生也办理推荐函。

BETTY问:你见过此人?对他了解吗?我说只通过电话,没见过,并不了解,感觉尚可。

她直言道:如果你不了解他,若人品有问题,我去办,得罪了别人,也断了再帮你的路。又说她不日回台湾后旋即赴美。

我不好再多讲,见她口气缓和些,便将郑荣城的电话和邮箱告诉她,又发去郑先生冬泳和跑马拉松的照片,说您看着办好了。

我告诉郑荣城,BETTY可能会与你联系,但没把握。

6月3日抵达里昂的晚上,收到郑的邮件,告诉我不仅推荐函办妥,在“国史馆”还查到了祖父和外祖父非常珍贵的档案和照片。

我去法国后他们已经和BETTY联系上,到台北当晚,BETTY和她先生王文澎到住处看望这对夫妻,同三年前待我一样,带去地图和悠游卡(交通卡)。为了见到他们,BETTY将去美国的时间推迟一日,说是怕她先生办得不细致,定要亲自叮嘱一番。

按照与我以前同样的途径,王文澎带着他们先找旅行社吕贵兰小姐,再去拜见中华企业研究院学术教育基金会陈定国董事长,办妥推荐函。

回京见面时,郑荣城夫妻用好运、神奇形容此次台湾寻找之旅。特别详尽地叙述了王文澎和BETTY对他们的关照。

在山东威海、文登、荣成打响国军守土抗战第一枪的郑维屏将军在缅甸战场上结识了一位英国军官唐纳德并结成生死之交。抗战胜利后唐纳德回国,始终惦念郑将军,在中国大陆政局巨变后尤为担忧他的生死。1975年春夏,唐纳德在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时,让儿子邓肯录下对郑将军的友情与怀念。38年后,几经辗转,已是耄耋老人的邓肯先生终于联系到郑荣城并把录音文件交给他。

又是一位有着动人故事的寻找者。

本书截稿前,委托王文澎和BETTY在台北“国史馆”查询孙佩苍在国民参政会的抗日建国提案,该馆不仅对大陆人员封闭,本地人申请查询也被多次询问,提交申请二十多日方得以在屏幕拍照。

蒋向宇是郑荣城在寻找途中结识后介绍给我的。小蒋年龄只有我一半,却很快成为师友。除了在《孙佩苍收藏补遗》一章使我避免乌龙大错外,他用一条蒋梅笙1938年10月12日在柳州偶遇孙佩苍的消息考证,纠正了我根据王震《徐悲鸿年谱长编》在《寻找孙佩苍》书中以及编制本书年表中的相关错误。

王震先生在《徐悲鸿年谱长编》叙述“10月9日(八月十六日)徐先生与张大干、李济深、孙佩苍等友人并携十六箱艺术品乘两舟启程”,“10月16日(八月二十三日)徐先生一行抵梧州”。细心的小蒋指出孙佩苍并未随徐悲鸿等到梧州,虽然徐悲鸿《西江漂流日记》写“十月初,门兴会议欧局稍和缓,而大干至。吾本拟五日乘舟之梧州,已由樊振秋白旭初两兄雇定船只。三日李任公又由汉至,而孙佩苍兄亦由沪至携得沈培老旧藏陈老莲册,天下之奇也。相约同赴阳朔,各方挽留,迁延至决定七日尚未成行。,黄旭初先生,以中秋佳节,留任公一日,于是九日方得启碇……舟行凡七日,及第八日十月十六,及抵梧州”,而孙佩苍12日已在柳州。最合理的推定是孙佩苍9日与徐悲鸿等从桂林出发,到阳朔游玩小住后即辞行,12日经柳州转车返渝。

菲利普正在做一个大型的学术研究《中国美术留学生在法国》,祝他成功。

作为法国主办方,他们成功地在北京、上海、郑州举办了“大师与大师”美术展。计划在巴黎再展。届时打算赴法看展,如果健康允许。

还有一些热忱助我之人,恕不一一列举。

讲这些,除感谢感恩,也有感悟。

“上帝帮助自助者”,若得他助,必先自力。我很赞同“感动上帝”这话。其实谁都是上帝,包括自己。你感动别人,博得来助,亦被感动而去助人。在感动交互传递中深切体味这些是真真切切的正能量。

本书附录较多,约占四分之一文字,虽部分报章内容在相关章节有所摘录,还是将全文存入,或可方便研究者参考。

《调查——法兰西现代教育概况》有一万三干字,是作为教育视察员身份的祖父精心考察之作,亦是中法文化教育交流史一重要记录。

沈宁先生的两篇著作《孙佩苍为北平研究院搜集油画考略》和《关于四川美术协会主办第一次美术展览会及其他》,除了发掘出孙佩苍的美术活动外,更展示了其背景的纷彩宏观,为美术史的重要研究文献:

籍贯同为沈阳的蒋向宇和我梳理出《1924—1931奉天现代美术之一瞥》,展现了辽沈美术的光荣历史,算是对家乡的一片心意。

我在国内外查找到的文献资料照片用于本书的只是一部分,所有这些文件均对需求者开放。欢迎与我联系。

在2016年炎热的8月,完成初稿的同时迎来自己七十岁的生日。

友人问,写完“走进”,下一部该是“找到”吧。

实无心力再写。年已古稀,健康每况愈下。别说越洋跨海,就是在图书馆坐上半日也觉力乏,何况还要耗神检索。更由于那些可以揭示孙佩苍本人及其相关事件的文献、藏品或销毁,或遗失,或隐藏,或深锁,与我无缘无分。

而且应结发四十四载的老伴陈吉宇之求,给她留出时间做陪伴,共度有限晚年。

今后有关孙佩苍的某个个案或许会引起讨论,但很难会有人“系统全面”地研究他,也更难去“找到”他。这很正常合理。吊诡的历史和无奈的现实留下永远的遗憾。

只得对爷爷说:对不起,孙儿已无能为力;霾雾重重,我虽已“走进”,还是无法看到一切。有生之年没实现“找到”,你我阴阳两界共存遗撼吧。

若是“找到”,当是在彼岸世界。

我这么想,这么说,并无悲哀。  注释

(1)蒋梅笙:《西南旅行日记》,施康强编《征程与归程》:“十二日,星期三,晴热,在九时光景,和华君步出旅舍,寻到一家小饭馆,吃了午饭,虽不能说好,总比船上胜些。吃完回寓,路上忽然遇见孙佩苍君,是从桂林来,候车去渝的。”

(2)王震编:《徐悲鸿文集》,上海画报出版社2005年,第98页。

(3)奉天省长公署训令省立女子师范学校知照省视学视察该校情形报告(民国七年一月二十七日):“张全祺授专科国文归有光《项脊轩记》,论文释字俱称透辟。姚淑荣授予八级算术,算式简明,解释了当,以上二员任职均满五年。”(辽宁省教育志编纂委员会编:《辽宁教育史志资料第二集上》1990年)

(4)沈广杰,字众雄,号群璞、东宸逸士,斋署小寒香山馆、雪窗。1962年出生,沈阳人。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辽宁省书法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沈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沈阳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沈阳市开明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沈阳文物收藏研究会副秘书长,沈阳市沈河区政协常委、沈河区收藏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同泽书画研究院书画家,沈阳书画院签约书画家。现工作于沈阳故宫博物院图书档案馆。常年从事书画鉴定及美术史研究,师从李仲元先生,喜诗词,工书画,善金石篆刻。著有《民国辽沈金石书画史》《金梁年谱新编》。

目录

孙佩苍的道路

艰辛的寻找,一个没有结局的历程

走进孙佩苍

第一章 新书发布会

 ——我已读了你的书《寻找孙佩苍》,十分感动你在寻祖父的过程的诚恳。文化,乃至一个民族的主脉就是这么传承永续的吧。这也是我终于写出《巨流河》的力量吧。(齐邦媛)

第二章 学者沈宁

 ——通过对这些史料真伪的辨析,发现更接近于历史的真相,将那些由于历史变迁、政治环境、意识形态、戏说诸类现有成说的历史事件、人物评价得以回置到接近的历史环境和文化语境中,去重新加以审视、理解和定论。(沈宁)

第三章 看“师·道”展

 ——他以一种策略性的考量和发展稳固着其在艺术界的主导地位。(菲利普·杰奎琳)

第四章 筹备纪念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诗经·郑风·子衿》)

第五章 “青青子佩”展览

 ——此次展览和随展画册正是试图穿透这些烟云的努力。从有限的文献资料和留存藏品来看,孙佩苍及其收藏已经成为了民国艺术史、艺术收藏和美术教育等方面极具研究价值的历史个案。相信,通过此展的举办和画册的出版以及后来学者的努力,历史终将拨云见日。(邓锋)

第六章 无奈的天命

 ——用你的全部力量和才能去效忠和服务一个超越自身的东西。(马丁·塞利格曼)

第七章 沈阳纪行

 ——无论找到和尚未找到的,孙佩苍已经在这里。(付晨明)

第八章 清明显灵

 ——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历书》)

第九章 美术与人生之关系

 ——近世物质文明进步极速,而精神文明不能与之相随,致人类诱于物质,而为其所役。举凡天性中温厚和平之良质,渐就泯没,而贪鄙凶狡诸恶德,日益增进,于是生存竟为之惨剧,愈演愈烈,而盗贼娼妓竟至充斥于都市也。此讵非人类史上一大污点乎。(孙佩苍)

第十章 1924—1931 奉天现代美术之一瞥

 ——夫美术之性质,原为平民的,而非贵族的;广远的,而非偏狭的。故抱提倡美术之宏愿者,法当培养一般人之感情,使之对于美术俱有相当之领解,而普遍的增加其生活上之趣味,未可认此种趣味为应永久归少数人所专享也。(孙佩苍)

第十一章 《孙慧筠画像》考

 ——徐悲鸿的画再贵也有价,这个发现无价。(沈宁)

第十二章 孙佩苍收藏补遗

 ——他对于艺术批评(尤其是西洋方面)的造诣可以说是中国的罗思金(J. Ruskin 英国著名艺术批评家),他从事收藏的努力与成就,又颇似方密勒(Von Miller 德国明兴博物馆创办人,若走完全馆,积长可达数十里)。(郭有守)

第十三章 法兰西的拥抱

 ——就高深教育言之,泰西各国,固各有专长,而精深玄密之思想,与夫发明新理之毅力,终让法人出一头地。科学最重计量,今科学界皆通用法国计量,非以其适乎。戴楷尔 RenDescartes 既为哲学大家,复多算学之发明,天文学之宇宙机理,乃出于百劳宿,Pierre de Laplace物理学类电母,乃发见于居易安,达尔文之进化说,乃根源于陆谟克 Jean Lamarck 之动物哲学,孔德Auguste Comte 之实验哲学,与斯宾塞之统系哲学相伯仲,他如汽炉无线电汽船飞艇皆首先创始于法国。至人道主义,盛倡于孟德斯鸠Charles de Montesquieu,服尔德Francois de Voltaire,卢骚Jean Jacques-Rousseau 诸子,诗文美术,尤为法人之特色。凡是种种,皆各国人之所公认,非一人之私言,有所偏誉也。(孙佩苍)

第十四章 孙佩苍在里大

 ——里昂大学为法政府以庚子赔款所办。所聘校长,尽为中国名流。吴稚晖李石曾等均曾充任该校校长。现因吴李等不能兼顾,国府乃派孙氏前往接冲。考孙氏毕业于法国巴黎美术专门学校,前后居法国八年之久,为常时留法学生中之翘楚,对法国教育极为接近。(1930 年9 月30 日《盛京时报》)

第十五章 孙佩苍的愤怒

 ——只有当不同领域的各种人物之间发生交汇和互动时,才会有历史、社会和文化的真实。

 (菲利普·杰奎琳)

第十六章 从政·爱国·抗战

 ——试观世之真正艺术家,大都感情热烈,心地坦直,彼绝不知城府机诈为何物,所谓能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孙佩苍)

第十七章 百年物语

 ——留法勤工俭学、里昂中法大学和中法学院

第十八章 寻找王静远

 ——真的美术史是什么?是一声不响的大规模淘汰。(陈丹青)

附录

 附录1 孙佩苍年表

 附录2 调查广宁县学务情形报吿

 附录3 崖山泪

 附录4 调查——法兰西现代教育概况

 附录5 法兰西现代教育状况

 附录6 美术研究社发起宣言暨简章

 附录7 孙沛苍等为请组织美术研究社 由

 附录8 美术与人生之关系

 附录9 破天荒之伟举 奉垣新设阐扬文化机关 美术研究社成立记

 附录10 秋季皇宫展览成绩中 奉天美术研究社之一瞥 东省艺苑一页新纪录

 附录11 艺苑壮举 美术社渐次起色 秋节中开展览会

 附录12 辽宁美术传习所成立宣言

 附录13 关于四川美术协会主办第一次美术展览会及其他

 附录14 孙佩苍为北平研究院收集油画考略

 附录15 傅斯年致胡适残信考

 附录16 十五届赴法学生团之组织

 附录17 民国电报日期代码

序言

人世间多少人与事,被遭灰飞烟灭,真乃一江春水向东流,遗留下永远的遗憾与惆怅。

读了孙元著的《寻找孙佩苍》和即将出版的《走进孙佩苍》这两本书,我惊叹不已。不仅知晓了孙佩苍这位传奇式的人物,也进一步认识了我的恩师徐悲鸿。

1946年出生的孙元是孙佩苍先生的嫡孙,他与1942年在四川成都神秘死亡的祖父不仅未曾谋面,而且几乎全然不知。经历了近七十春秋,孙元退休后才有条件跑家乡东北、赴四川、进台湾、飞欧美,不辞辛苦去寻找与祖父有关的蛛丝马迹。

孙佩苍(1889—1942)、徐悲鸿(1895—1953)先后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19年和1920年赴法留学,曾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同一画室学习绘画。他们一起成立“天狗会”,孙佩苍为军师……交往二十余载。二人都有一个为中国文艺复兴志同道合的梦想:办学、建立美术博物馆等。

孙佩苍因有东北家乡和政府的资助,在经济上比徐悲鸿等人优越一些,可以游遍欧洲各国博物馆、图书馆。他具备极高的鉴赏力,收购了一定艺术水平的油画名家作品和大量精致的印刷品。加之1930年他再赴法国任里昂中法大学校长三年,又有从1936年到1940年间数次旅欧赴法期间的收藏,使之成为中国近代美术界独一无二的收藏众多西方绘画艺术品第一人。

未料1942年1月,孙佩苍首次将部分收藏在成都展出时突然去世,展品随着也失踪。(此时正是徐悲鸿由新加坡逃至云南,遭“八十七神仙卷”被盗,又身患重病不起之际。)几十年后的1969年“文革”中,孙佩苍遗孀姚淑容将余下一批西方绘画艺术品托存于中央美术学院库房。

我从1948年考入北平国立艺专,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随徐悲鸿院长习画五个年头,直至在中央美术学院退休。居中国美术界近七十年经历的我,对孙佩苍为何许人,竟一概无闻无知,如我者百分之九十九也,这是令我惊叹不已的又一缘故。诚然,在那个两党分裂、意识形态水火不容的年月,孙佩苍身为国民党人,又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身份,他的家属和后人们,躲还来不及,怎敢去追寻孙佩苍的功绩呢,这是多大的障碍与悲哀。

借助改革开放的形势,年已退休的工程师孙元,继承了东北人的基因,拿出超人的勇气,在老辈们相继离世、无一纸一字记录的情况下,大海捞针,去天南海北寻找祖父的事迹,先写出《寻找孙佩苍》。

此书出版后,孙元又历时三年,在国内外寻找到数万字相关历史文献、档案。通过对其祖父一生行踪史料钩稽,让我们了解到孙佩苍的美术思想、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以点带面,将研究内容扩充到其他相关人物、地域、时期的美术、教育并涉及若干鲜为人知的美术史活动。发现了更接近于真相的历史,重新加以审视、诠释,写成此书。

孙佩苍在促进国家统一、抗战方面的表现令我对孙佩苍先生有了新的认识,并对徐悲鸿院长有了更多的理解。

孙佩苍一生被异族侵略家国的仇恨、复仇使命压身,这位有血性的东北汉子聪慧明智、正直果敢,他为公而学习绘画艺术和收藏西方名家艺术品,原本与徐悲鸿一样要以美术救国,却被九一八事变、七七抗战爆发一步步牵动,为了爱国救亡参与党派、身许政治,申诉呐喊、身体力行,出生入死,在艺术这条道路上,无奈地分心了。本属艺术气质之人,却不安分,如他所言:“倘逢不合意之事,则必深感不快,惟其不快,斯有改革,惟其改革,斯有进步。”全身心投入抗战的他却陷入政界旋涡,最后竟遭不测,呜呼哀哉,无处申冤。实乃国家民族之憾事,更是中国美术界无法弥补的损失。

徐悲鸿走的是一个爱国主义艺术家的道路,他创作教学,抗战期间以画笔当枪,抱病挥汗创作,办画展募捐支援军民,尽了一位艺术家崇高的责任。在现实中,徐悲鸿既远离又厌恶国民党,他比孙佩苍幸运,等到了抗战胜利。虽然1953年早逝,也总算实践了自己的艺术主张,未如孙佩苍先生遭那无辜的惨烈牺牲。

他们是中国美术界光荣的先驱,我们将永远尊敬和纪念,更不可遗忘。

我在孙元新书——《走进孙佩苍》面世之前,以此感慨一番了。

2017年夏于北京

内容推荐

孙元著的《走进孙佩苍》记述了被誉为“第一位有规模有眼光的西方经典绘画收藏者”、“西画东渐”第一人、20世纪上半叶著名的教育家、美术家、收藏家和爱国人士——孙佩苍的传奇人生。作者孙元历时多年,在国内外寻找到数万字相关历史文献、档案。通过对其孙佩苍一生行踪史料钩稽,让我们了解到孙佩苍的美术思想、价值观和世界观,并以点带面,将研究内容扩充到其他相关人物、地域、时期的美术、教育并涉及到若干鲜为人知的美术史活动。作者不为大师的光环所眩惑,以史实为据坦言,也向美术权威机构质疑,实属鲜见。 尤为可贵的是作者的一些新发现,具有开拓性:对1924年至1931年奉天现代美术教育的梳理,将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添加新篇 ;对《孙慧筠画像》真正作者的发现,令人重新审视民国油画史 ;对中国第一位女雕塑家王静远的发掘,则是还原历史,呼吁公正的呐喊 本书数万字的史料寻得不易,格外珍稀。可供文史研究者、爱好者参考,涉及的若干事件、人物将可能成为有益的研究课题。

编辑推荐

陈丹青、齐邦媛、杨先让、徐光明等倾情推荐,一位“理工男”的历史发现之书。孙元著的《走进孙佩苍》——历史文化传统的深度挖掘的“发现”之书。他正当盛年却离奇猝死,收藏的西洋美术品和手稿《世界美术史》也不翼而飞。他和徐悲鸿、蒋碧薇、张道藩等人交情匪浅,为何鲜为人知?揭开历史迷雾,听他的嫡孙孙元在本书中讲述民国第一收藏家、美育家——孙佩苍的传奇人生。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3: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