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个简单的例子:美丽的女孩欣赏自己的美,男孩们也大多会被她的美貌俘虏,但这美貌明明不会永恒。女孩总会长出白发、皱纹,总会显出老态,更别提她身上那些微细变化,细胞的忽生忽灭,想法的瞬息万变……而且,她跟长相平凡的女子一样,体内有污血,皮肤上沾满了细菌,那躯体也由白骨所支撑。但女孩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她花了大量金钱和时间,买了大量的护肤品,上了许多次的美容院。为啥?因为她不想变老,也不想变丑。男孩们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为美丽的女孩争风吃醋,斗得你死我活,可他们不明白,苦心霸占的美丽,总还是会被时光抢走的。
事实上,美丽也罢,丑陋也罢,拥有也罢,失去也罢,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能够永叵存在,更没有一种状态能够永恒存在。世界就是这样。世上一切都是巨大的假象。为啥说它们是假象?因为它们不会永恒,却让你以为它们永远都会这样。这个错误,我们称之为“认假成真”。
万物没有永恒不变的自性,是无我的,是无常的,但因缘聚合之后,就会示现出各种现象。我们看到的外部世界,便是因缘聚合的,当然也归于空性,是无常的。而且,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事物的真实面目,只是自心的显现。万法唯心造,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比如,对寒风中的乞丐来说,有衣服穿,有饱饭吃,这就是天堂。假如有一天,这个乞丐变成了富翁,那么他的天堂又会是另外一番景象。就是这样。
那么,到底有没有真实存在的东西?还是有的,不过,它们的有仅仅是“缘起的有”。比如说我们喝水用的杯子,它也没有一个能够永恒不变的本体,我们故名之为“空”,并不是说没有这个杯子。到目前为止,杯子还是存在的,但它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本体。它们既是真实的存在,又是短暂的现象。因为,下一个瞬间,情况或许就会变得不太一样。变化,是这个世界的真相,不管你如何排斥它,总还是会不断与它狭路相逢。
一个年轻的朋友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她曾经是个很没有安全感的人,害怕未知,总想控制身边的一切。有一天,她年轻的丈夫却突然去世了。丈夫去世的三个小时之前,两人还通过电话。经历了这件事之后,她才发现,自己真正能够控制的,只有自己的心。她对我说,她和丈夫本来商量好,下个月要去补度蜜月、补拍婚纱照,再下个月要孩子,两年后回丈夫的老家发展,但这一切都变成了一场梦。
但一切本就是一场梦。她老公的存在是一场梦,若干年后,她的存在也会变成一场梦。还有什么需要计较,又有什么是计较得来的?当你真正明白世间的无常,你就会理解这句话。幸好,变化带来的,并不都是痛苦和无奈,它也意味着,一切痛苦和无奈都会过去。 那朋友还告诉我,丈夫死去的第一个月当中,她就像活在地狱里一样,每天都害怕醒来,每天都盼望着在梦中与丈夫重聚,心像在业火中烧,身却像置身冰窖般寒冷。她说,她每天待在冷清的屋子里,不见任何朋友,也不吃饭,整个人像被榨干了一样,但是,这样的痛苦还是消失了。她终于明白,世间的一切,都像阳光下的露珠一样,转眼就会蒸发,一切都不会永恒。
我弟弟二十七岁就死去了,看过《大漠祭》的朋友们都知道,他的死对当时的我来说,无疑是一种致命的打击,但它同时也打碎了我对生命的幻觉,打碎了我的好多执著。那之后不久,我也就彻底明白了什么是世界的真相。我知道,不管你执著还是不执著,世界都一直在变。白昼总会走入黑夜,黑夜总会迎来黎明,孩子会慢慢长大,父母会渐渐老去。人生中所有的故事,亲历的也罢,耳闻的也罢,都像记忆中的水花,夜空中的闪电,稍瞬即逝。
每一个经历,每一个事物,每一个人,都是一种现象l生的东西,不会永恒,也没有固定的属性。好也罢,坏也罢,都只存在于你当下的解读。所以说,何必把每一个经历都看得太实在?何必在意那些不断改变的现象?把握当下、品味当下、享受当下,汲取当下的营养,让过去归于过去,把未来留给未来,这才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
P3-5
本书对于那些时时为痛苦所困的人,有着别的书籍不能替代的妙用。在我们整个群体都陷入热恼和焦虑的当下,它无疑是一剂智慧的良药。
佛经有偈如是说:“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便是本书智慧的最初源头。但说归说,做归做,有时“理”上的明白,并不能代表“事”上的把握。于是,本书就有了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本书就是对佛教出世间智慧的最形象的一种世间法表述,它既是智慧的眼光和角度,也有许多的跟实现生活密切结合的方法。它既能改变我们的“心”,也能改变我们的“行”,进而就能改变我们的“命”。许多人,就是因为“心”的无明,才有了“行”的愚痴,终而有了“命”的多难和夭折。正如我的长篇小说《猎原》中说的那样:“心明了,路就开了。”也正是由于心的升华和智慧的显发,许多原本陷入困厄的人,才实现了超越,成为我们眼中的成功人士。我们可以从许多响亮的名字中找到这类的启发。如乔布斯的成功,就得益于禅。而禅,就是大手印体系中的实相大手印。在禅的观照下,连那死亡的阴影,也没能罩住乔布斯的创造智慧,我们才有了能够在当下欣赏苹果电子系列的那份陕乐。
所以,我常说:“命由心造”。你的命,是你心的倒影;你眼中的世界,也是你心的倒影。你有什么样的心,就有什么样的命;你有什么样的心,也就有什么样的世界。当你的心由小变大时,你的世界才会由小变大。没有心的改变,绝不会有命的改变。所以,你也可以将本书称为“造命之方”。
在我的身边,依本书智慧而改变命运者,有很多。其中,有患绝症者,有重度抑郁者,有亲人死后痛不欲生者,有对现实绝望而厌世者……他们大多在接触了我的作品后,由心的改变,从而实现了命的升华。于是,有朋友希望我能够将那种能变心变命的智慧通俗化、非宗教化,专门出这样一本能够让不一定有宗教信仰的人也能离苦得乐的小书。
本书的智慧源于传统的大手印,笔者是香巴噶举大手印的传承者。在《光明大手印·实修心髓》中,我专门介绍过香巴噶举奶格五金法。其圆满次第中,有一种“三支法”,它表达的,就是本书的智慧:“上师道胜解一切显现即是上师,于此得决定见;胜解上师即是自心,于此得决定见;胜解自心性即是空l生,于此得决定见。”“本尊道胜解一切显现都是本尊佛父佛母,显而无自性。”“胜解一切所显、所闻都是自心,而自心性即是空性,得决定见。”“如幻道决知一切显念皆是自心,决知自心即是幻化。推究六根与其所对六尘之自性,则见其自性空,空而能显,显不异空,显无自性,即如幻化。断除执著分别,于显空无执中入深禅定。”
本书的内容,是对这一古老智慧的通俗化表述和阐发,它远离名相,直指人心,有着穿透人心的力量。
要知道,执著是痛苦的来源,没有执著便没有痛苦。但许多时候,我们执著的,其实仅仅是一个概念和幻影。
要知道,我们眼前的一切,终究会消失。无数的物质、无数的财富、无数的人、无数的纠葛,都会随着岁月之水的冲刷消失于无迹,都会像破灭的水泡那样消失于亘古的暗夜。
我们的过去,我们的现在,我们的将来,都会成为记忆。而我们的记忆,也正被一种叫遗忘的大口吞噬着。我们能勉强留下来的,是相似于梦幻那点儿记忆。
许多时候,我们的记忆和当下对那记忆的解读,决定着我们的当下和未来。
我们能把握的,只有自己的心。我们的心,决定着当下。我们能把握的,只有当下。
因为岁月和万物的变化本质,我们的一切,都免不了“生老病死”,所以,世界的本质是苦的,这便是佛教“有漏皆苦”的含义。也正因为人生是苦的,我们才需要一种能让我们“乐”的精神,这便是佛教的世间法意义。当我们实现了这一点时,我们就能从苦中解脱出来,进入清净之乐,从而实现出世间意义上的自由。世间法的乐是有条件的,出世间的乐是无条件的。后者的乐,其实只是发现真相后的破执和超越。
那真相,便是本书的内容,本书书名概括了它:“世界是心的倒影”。关于它,在我的《无死的金刚心》中,也有非常形象的表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阅。
当我们真正读懂了此书,并能生起妙用时,就真的能“离苦得乐”了。
是为序。
2018年全新增订插图版,《世界是心的倒影》是一本散文集,共计42篇,作家雪漠通过简洁、朴实的语言,总结多年观察生活、品味人生、感悟心灵的经历,希望改变人们的“心”,改变人们的“行”,进而改变人们的“命”。对于追求更深层次人生目标的读者来说,世界就是心的倒影,本书带来了集大成的哲学智慧,是一本现代人必读的书籍。
雪漠著的《世界是心的倒影》含有一种智慧的见解和感悟,直指人心。让许多看不清世间真相、认假成真的人,能够正确对待世界和生命。
雪漠以浅显生动、富有哲理的语言,帮助人们检视生活中常见的负面思维。当用智慧将外界的诱惑拒于心灵之外的时候,心的大海就平静下来了。
如果想要了解世界,便要与自己的灵魂对话,让心不再被无常左右。心明了,路就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