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鞋儿破(老夫狂游日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史汉富
出版社 上海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史汉富著的这本《鞋儿破(老夫狂游日记)》以日记的形式漫录远足。旅游目的地包括上海、韩国、东钱湖、新加坡、台湾、美国、吴哥窟、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泰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法国等。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了旅游途中的见闻和感悟。

翻开本书,跟随行者的步伐,游历文化名城;阅读智者的文字,了解人文历史;聆听达者的声音,感悟时代气息。

内容推荐

《鞋儿破(老夫狂游日记)》是作者史汉富的国内外游记,记录了作者的见闻和感悟。内容有“老上海,白相大上海”“神啊,吴哥窟”“金银双城俄罗斯”“十字星空下的澳大利亚”“小往大来的泰国”“邮轮邮我游韩国”“走狮城”“海峡那边是台湾”“乡愁漫漫东钱湖”“长行短歌:祖孙三代欧洲自由行”“美丽的阿美利加”等篇,图文并茂,意趣盎然,展示了一位老者睿智、幽默、风趣的精神风貌。

目录

无聊的话(自序)

老上海,白相大上海

 上海闲话:上海是个谜

一、上海之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二、上海之夏: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三、上海之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四、上海之冬: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邮轮邮我游韩国

 题解 人是货色

第一天 艺术之船歌诗达

第二天 游韩国济州岛

第三天 游韩国首尔

第四天 邮轮生活深度玩

第五天 回家,衔上一根草

乡愁漫漫东钱湖

 前言 归思难收

第一天 故乡,游子回来了

第二天 东钱湖,休闲之湖

第三天 走马塘古村:进士第一村

第四天 雁村古村

第五天 镇海游

第六天 三回史家湾

走狮城

 小引 新加坡,举目皆美的“城市国家”

第一天 一个智慧致富的国家

第二天 来自中国的鱼尾狮

第三天 走过了狮城

第四天 狮城,人间乐园

海峡那边是台湾

 引言

第一天 夜台北

第二天 故宫在台北

第三天 一边禅寺一边潭

第四天 阿里山的姑娘和少年

第五天 温和就是福

第六天 回家的路不寂寞

美丽的阿美利加

 前言 我父亲的名字叫美国

第一天 一个筋斗翻到了旧金山

第二天 做客橄榄球球员之家

第三天 与尼克松总统私人医生聊天

第四天 旧金山,那幢不倒的钟楼

第五天 酒香纳帕谷

第六天 欢度圣诞节

第七天 孤独的老杨树

第八天 春色长在旧金山

第九天 来自欧洲的古城堡

第十天 斯坦福大学从农场走来

第十一天 坐直升飞机穿越大峡谷

第十二天 一个传教士托起一座老城

第十三天 通往好莱坞之路

第十四天 梦幻夏威夷

第十五天 相知无远近

神啊,吴哥窟

 行前的话 这是一次朝圣

第一天 暹粒,“战胜泰国”

第二天 寂静之地

第三天 吴哥窟,众生之神

第四天 活在当下

第五天 苍凉的感伤

第六天 吴哥窟,飘扬在柬埔寨国旗上

长行短歌——祖孙三代赴欧自由行

 引子 短笛声声

 上篇 瑞士

第一天 西方的西施:琉森湖

第二天 梦里不知身是客

第三天 欧洲之巅·少女峰

第四天 欧洲“群山之王”:马特宏峰

第五天 首都伯尔尼

第六天 “和平之都”曰内瓦

第七天 蒙特勒和洛桑

第八天 苏黎世:百万富翁之都

 中篇 列支敦士登

第九天 告别瑞士的旅行

 下篇 奥地利

第十天 老城茵斯布鲁克

第十一天 萨尔茨堡的魔笛

第十二天 萨尔茨堡:盐之城

第十三天 音乐之都维也纳

第十四天 维也纳,古今相看两不厌

第十五天 流连忘返多瑙河

第十六天 余音绕梁

 附录一 贝多芬小径

 附录二 短笛声声

小往大来的泰国

 引子 泰国国名畅想曲

第一天 老来行路先愁远

第二天 玫瑰清迈

第三天 清迈清景润如酥

第四天 佛光普照曼谷城

第五天 佛祖人妖共曼谷

第六天 且尽芳樽恋物华

第七天 圆满

十字星空下的澳大利亚

 小引 南十字星座

 上篇 悉尼:都市风光

第一天 一次小众之旅

第二天 悉尼,中国的上海

第三天 漫步悉尼

第四天 蓝山蓝蓝

 中篇 塔斯马尼亚:原野风光

第五天 走向世界的尽头

第六天 亚瑟港,世界第一美监狱

第七天 远山近水皆有情

第八天 古城霍巴特

第九天 花园古城朗塞斯顿

 下篇 墨尔本:艺术风光

第十天 将士泪洒大洋路

第十一天 玩转墨尔本

金银双城俄罗斯

 引子 我的俄罗斯绰号

 上篇 金环和莫斯科

第一天 莫斯科说:“我是我”

第二天 金环,一串金色的古城

第三天 苏兹洛夫:上帝庇护的城市

第四天 红星照耀莫斯科

第五天 “莫斯科,在俄罗斯人的心坎上”

 下篇 银环和圣彼得堡

第六天 银环小镇

第七天 涅瓦河,圣彼得堡母亲河

第八天 领悟俄罗斯的神秘

附录 法国行

 附录一 莫奈花园纪游

 附录二 美丽的马赛女郎

试读章节

第四天 蓝山蓝蓝

1、欢乐在血泪谷

蓝山在悉尼的西部,车程约一个小时。蓝山的名字有色彩,让我联想到了非洲的蓝山咖啡,虽然牛头不对马嘴,感觉倒是一样的美好。

天色蓝苍,山岚也蓝苍,蓝山上遍植桉树,树脂挥发出蓝色的烟雾,蓝山折射出一层淡蓝色的光焰,正和澳大利亚国旗的蓝色吻合,山也被取名蓝山了。

我们沿着一条专用徒步通道,在灌木丛中穿行,桉树的清香沁人肺腑。原以为原始林带没有人烟,却不料,山崖被开凿出一个巨大的窟窿,原来,这山蕴藏着丰富的煤,一个多世纪前,这里成了煤矿,沿路有运煤的轨道,破旧的煤车,还立着煤矿工人的塑像和马匹,让游人想象当年开采的情景。这里距山下深达1000米,人们下山乘坐缆车,这是世界最陡峭的载人矿车,52度的倾斜,通过透明玻璃,岩壁扑面而来,最狭处犹如一线天,坐在上面游客们像坐过山车似的,发出阵阵惊恐的尖叫。这是运载矿工的铰链车,记载着矿工苦难的历史,如今,成了游客们的观光缆车。在半山的平台上有一块留言壁,我们的团友高先生在墙上写道: “人生得意须尽欢,万水千山再复来。”

哦,“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曾经洒满血泪的山谷成了欢乐谷,换了人间。

2、三姐妹峰:罗密欧与朱丽叶

在蓝山,被称为“美景世界”的站台一侧,是蓝山的标志:三姐妹峰。我左看右看,那三座山峰形状一点不像三个姐妹。导游倒是津津有味地给我们讲了她们的传说:有三位出生在K部落的姐妹,个个长的美如仙女,山下N部落有兄弟3人,个个是帅哥。他们三对双双坠入爱河。但是这两个部落之间结有怨仇,为这三对恋情又引发了新的战争。K部落有位巫师,为避免这场战争,就把三姐妹点化成石头,就是三姐妹峰。这个传说让我联想到莎士比亚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意大利的一个城里,卡、蒙两大家族世代仇怨,在卡普莱特家为女儿朱丽叶举办的假面舞会上,朱丽叶与蒙泰古家族的罗密欧一见钟情。为此,两大家族激起了斗争,两个恋人也因而付出了生命。两个悲剧如出一辙。

我在三姐妹峰前留影纪念,刚摆好姿势,团里的赵丽娟、于丽云、钱嘉芳三位女士热情地拥到左右,嘻嘻哈哈和我一起合影。想想相聚左右的三位姐妹,虽然性格各异,但都活得那么潇洒,那么幸福,三姐妹峰的那三位该是多么的羡慕。

3、四海一家唐人街

去国外看唐人街,是我多年的心愿。前年在美国旧金山,导游居然跳过了行程安排中的游唐人街景点,让我抱憾至今。明早就要离开悉尼了,晚饭后,我硬着头皮向导游小顾提出去唐人街的份外要求,小顾虽有杂务在身,仍欣然陪我前往。  唐人街头有一棵柱状的树,树干披裹着金黄色的绸布,这棵树是唐人街的标志,英文名为“Golden Tree”,华人则俗叫“发财树”,祈愿唐人街生意兴隆。

在街的入口处竖立着古色古香的牌楼,夜色蒙蒙,牌楼依然金碧焕然。匾额上醒目的行书“四海一家”,两边的楹联分别是上联“四海种族同仁修睦合群如兄弟”,下联“一家金兰结义精诚博爱贯澳中”。龙的传人,把“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训导传播到了澳洲。牌楼的背面还有一副楹联,分别是“继往万国衣冠维护自由正义”,“开来大同世界发扬民主精神”,横批是“继往开来”。我们华人的智慧,丝丝缕缕散发在这条唐人街。

街两边的店铺一式的中文店名,霓虹的设计也洋溢着中国味。小顾颇为自豪地对我说:“这里,西方人只是个点缀。”我环顾行人,还真见不着一个碧眼儿。这里是我们背井离乡的游子们,思念故土的释怀之地。

唐人街是条小街,可是在街的尽头又立着一块牌楼。牌楼的两脚是两尊中国式的镇门石狮子,雄狮脚下有绣球,雌狮怀里并没有幼狮,估计是雄狮刚接到绣球,还没有入洞房吧。牌楼照例有楹联和匾额,其内容振聋发聩,虽然夜色沉沉,我依然看得清晰,一字一句抄录下来。上联“德业维新万国衣冠行大道”,下联“信孚卓著中华文明贯全球”,横批“通德履信”。华人的“德业”“信孚”,深得澳大利亚人的尊敬,接下来的一幕便是明证。

唐人街走到了尽头,该打道回府了。一路下来,小顾似乎察觉到我对华侨特殊的情怀,他继续陪我前行,走过一条马路,来到了一个华人纪念广场。广场有一座大理石的纪念碑,用中文写着“华人纪念碑”。石碑上铭刻着长篇的中文,记载着自1788年澳大利亚立国以来,华裔军人在一战、二战、越战、韩战中捐躯的事迹,这是一块澳大利亚华裔军人的光荣榜,铭文高度评价中国华人的牺牲精神和为人谦恭的品质,这块纪念碑立于2002年,是以澳洲政府名义建立的。我默默伫立,既为华人的“德业”“信孚”精神骄傲,又为澳大利亚人民博大胸怀所感动。

其实,澳中友谊从澳大利亚立国的第一天就结下了。

1788年,当英国亚瑟·菲利普船长率领第一批舰队抵达悉尼时,我们中国人也随之上岸了。这第一舰队里有两名中国厨师一起随往。一百年后,在悉尼的中国人已达14000千多人,而今,中国移民跃身成为新南威尔士州的第三大移民军团,他们形成了中国人社区,建立了中国城。中国人的“十八般武艺”,在澳洲风风光光。早在19世纪50年代,中国人在澳洲的第一个行业是制作咸鱼,这让我突发奇想,在中国做成鱼最有名的是宁波人,宁波成鲞鱼名扬世界,还有咸带鱼、咸黄鱼等等,宁波人喜欢吃成货也全国闻名。而宁波人又是出洋最早的一群,1916年,孙中山先生就夸赞过: “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宁波)商足迹,其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也。”我猜想,那最早在澳洲制作咸鱼的人就是宁波人吧,我沾沾自喜,我乃宁波人也。

P275-277

序言

无聊的话

居盼竹,书贵序。一介“老夫”,几页“破”书,没人愿意出手与之作序。自序呢,实在也是无话可说。

无话找话吧,搜肠刮肚,总算捞到两句说话的由头。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吟诵:“脚着谢公屐”,“霓为衣兮风为马”。东施效颦,亦作梦游状,哼啊哈的,凑成几声打油调:“脚着济公鞋,风为袈裟兮云为帽,疯疯癫癫云游四方。”间关万里,鞋儿破了,屐痕印及,掉落一地泥活活的方块字。

老夫虚度八十,不会上网,也不开设微信号,脑电波几乎与世绝缘了。一位医生朋友提醒我,65岁以上是老年痴呆症高发期,爬上八十,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躺枪,听着汗毛凛凛。朋友教我预防,开列一张独门处方,谓之“两动”:一动身体,常外出走走;二动脑子,多写写弄弄。遵其医嘱,迈开腿,去远足,归来提笔漫录。这帖药方,显见疗效,昨天的事儿今朝还能记着。

以日记形式漫录远足,分明是为了打发无聊的私语和狂狷之言,却拿来付梓出书,无聊加倍了。英国有位名叫JamesAttee的出版商说过,英国每年出版的新书,“其中绝大部分根本没人要读”。他建议:“把所有没有必要的多余之书,同沥青搅拌一起,用来铺设公路。”这位英国佬辛辣妙评,也切中了我国的出版现状。我明知自己的破书根本没人要读,还堂而皇之出世,莫非脑残了?姑且借用一下医生们的行话:待查或随访。

读者朋友,倘若您翻了几页,察觉到了“破”书的无聊,恳请您把它扔进“可回收物”的垃圾筒里,“同沥青搅拌一起,用来铺设公路”。对此,我真的无话可说了。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耄耋老头儿

一颗年轻的心

东南西北走世界哟

世界笑了

轻轻的文字

溪水一池

漫看人生呵

春夏与秋冬

——作者自荐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1 20:4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