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命运规划局(菲利普·迪克中短篇小说全集)/世界科幻大师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菲利普·迪克
出版社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菲利普·迪克著的《命运规划局》是一枚迷人的时间胶囊,它装载着二十七篇在菲利普·迪克首部长篇小说面世之前发表的中短篇小说。它让我们得以窥见他那短暂的、高度压缩的学徒期。在那之后,他便成长为二十世纪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或许也是史上最伟大的哲理小说家。在他那个时代的作家中,菲利普·迪克的才华无人能出其右。不仅仅是我们的回忆,甚至在我们的想象力上,都被深深地打下了迪克的烙印。

内容推荐

20世纪50年代初期,菲利普·迪克通过大量中短篇作品进入科幻界,轰动一时。特别是在1953年至1954年短短两年间,迪克共发表了五十六篇中短篇小说,风头可谓一时无二。其后,迪克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成为最多产的科幻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对人类本质的思考、对未来诡异离奇的幻想以及才华横溢的流畅叙事蜚声国际。

本套中短篇小说集共五册,收录了菲利普·迪克所有的中短篇小说,基本按创作年代编排。通过这些作品,我们能看到这位伟大的思想者如何踏上漫漫征程,吟唱出一首首梦幻曲,最后终成一代科幻大师。菲利普·迪克著的《命运规划局》是该套书之一。

目录

引言

饼干夫人

钟门之内

二号变种

乔恩的世界

星球窃贼

后代

往昔曾在

末世悲鼓

乘火车的通勤客

她想要的世界

地表突袭

项目:地球

关于泡泡世界的纷扰事

暮光下的早餐

给帕翠的礼物

头环制作者

干瘪的苹果

今为人类

命运规划局

不可能存在的行星

伪装者

詹姆斯·克劳

异乡客

小小城镇

纪念品

火星先遣队

先河的作家

记录与说明

试读章节

饼干夫人

“你到哪儿去,巴博?”恩尼·米尔整理着自己送报线路上的报纸,在街对面大声喊道。

“不到哪儿去。”巴博·瑟利说。

“又去看你那个老太婆朋友吧?”恩尼放肆地大笑起来,“你干吗总去看那个老太婆?我们也要去!”

巴博没吭声,默默地拐过街角,来到了榆树街。他的视线转向街道尽头靠后的位置,看见了那栋房子。房前的地面上长满了干枯陈腐的杂草,风儿吹过,草叶发出沙沙声,似在窃窃私语。房子寒酸破旧,久未粉刷,就像一个灰色的小盒子,门廊的台阶摇摇欲坠地垂着。门廊上有一把饱受风吹日晒的旧摇椅,椅背上搭着一块破布。

巴博沿着人行道走了过去。他踏上嘎吱作响的台阶时,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他闻到了那股热乎乎的美妙香味,馋得他直流口水。他的心跳骤然加快,满怀希望地转动了门铃把手。门那边响起嘶哑的门铃声,接着陷入了一阵沉寂,而后又传来有人走动的声音。

德鲁夫人开了门。她是个很老很老的小个子妇人,干瘪得就像房前那一丛丛杂草。她低头对巴博微笑,将门打开个宽缝让他进来。

“你来得真是时候。”她说,“快进来,伯纳德①。你来得真是时候——它们刚出炉。”

巴博快步来到厨房门口,朝里望去。他看到了,它们静静地躺在烤炉上的一个蓝色大盘子里。饼干,一整盘热腾腾、新鲜出炉的饼干,加了葡萄干和坚果的饼干。

“闻起来香吧?”德鲁夫人从他身边走了过去,进入厨房,她的衣裳带起一阵窸窣声。“要不再来点儿凉牛奶吧?你喜欢饼干配凉牛奶。”她从后门廊的窗台上拿起一个奶壶,为他倒了一杯牛奶,又拈了几块饼干放在一个小盘子里,“我们去客厅吃。”她说。

巴博点了点头。德鲁夫人把牛奶和饼干端到客厅,放在沙发扶手上。然后她坐在自己的椅子上,看着巴博急切地将头凑向盘子享用起来。

和往常一样,巴博吃得非常专注,狼吞虎咽,屋内除了咀嚼声再无他声。德鲁夫人耐心地看着男孩吃完;他圆嘟嘟的肚子又鼓起来了一圈。巴博将盘子里的饼干扫光后,又眼巴巴地看向厨房烤炉上剩下的饼干。

“要不等一会儿再吃?”德鲁夫人说。

“好啊。”巴博同意道。

“好吃吗?”

“好吃。”

“不错。”她向后靠在椅子上,“今天在学校过得还好吗?顺

“顺利。”

小个子老妇人发现男孩变得有点儿局促,目光游移。“伯纳德,”她随即说,“你愿意再坐一会儿,跟我说说话吗?”他的膝头搁着几本书,几本教科书。“要不给我读读你的书吧?你看,我的眼神不好啦,要是有人给我读读书,我会很高兴的。”

“读完书能把剩下的饼干都给我吗?”

“当然。”

巴博往她那边挪了挪,坐在了沙发另一边的扶手旁。他把几本书摆开,有《世界地理》《算术法则》和《霍伊特拼写本》,“你想听我读哪一本?”

她迟疑了一下,“地理。”

巴博拿起蓝色的大课本,随意翻开一页——秘鲁,“秘鲁北临厄瓜多尔与哥伦比亚,南接智利,东通巴西与玻利瓦尔。秘鲁分为三大主要区域。它们是,首先——”

小个子老妇人看着男孩读书,伴着朗读声,他的手指在课文上随之移动,他肥嘟嘟的脸颊微微颤动。她静静地坐着,专注地打量着他,将他每一次专注的皱眉、每一次手臂的动作收人眼底,她舒服地深深陷入椅子之中。他坐得离她非常近,几乎触手可及。他们之间只隔着一张放着台灯的小桌。他能来是件多好的事啊!那天她坐在门廊上看到他经过,突发奇想地叫住了他,指了指放在摇椅边的饼干。从那天起一个多月以来,他不断地来到这里。

为什么她要做出那样的举动?她也不知道。她已经孤身一人太久,久到自己常常胡言乱语、行为异常。除了去商店买东西,或是邮递员送来养老金支票,再或者是工人上门收垃圾之外,她几乎不与人来往。P1-3

序言

1952年,菲利普·迪克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说《乌布》。1955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系大乐透》问世。本卷《命运规划局》便收录了迪克从1952年到1955年间发表的二十七篇短篇小说。

值得一提的是,迪克在作家生涯的头四年所发表的作品远不止二十七篇。

就作品数量而言,已经非常了不起。鲜有作家能在开始写作的头四年发表如此之多的作品——即使这一时期的短篇小说市场相对繁盛,编辑们对投稿的需求量较大。必须承认的是,本书中确实存在一些故事立意肤浅、华而不实,但书中大多数故事已初显迪克日后成熟作品中的那种独一无二的风格,即使其中最不出彩的作品也具有他独特的烙印。

一名初出茅庐的作家,用如此短的时间完成了如此多的作品,这么做的目的是想赚取金钱、博取名声。这是事实,但尽管如此,这二十七篇小说仍瑕不掩瑜。

实际上,本书中的小说没有一篇是有固定套路的动作冒险故事。没有太空歌剧,也没有长篇累牍地渲染细节,甚至没有高度发达的外星球文明,更不要说老套的硬汉英雄、反面恶棍、疯狂的科学家,以及好人打坏人之类的了。在写作之初,迪克便视科幻小说的商业惯例为无物,即使是只能讲一次的噱头也带有其强烈的“迪克式”风格。从一开始,迪克便在彻底地改造科幻小说。他将科幻小说变成了表达自身关注,或者说自身迷思的一种文学手段。

本书是一枚迷人的时间胶囊,它装载着二十七篇在菲利普.迪克首部长篇小说面世之前发表的中短篇小说。它让我们得以窥见他那短暂的、高度压缩的学徒期。在那之后,他便成长为二十世纪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或许也是史上最伟大的哲理小说家。

迪克开始写作的年代,至少就出版业而言,正处于科幻界最重要的转型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早期,科幻出版业仍以杂志发行为主,这意味着科幻文学的主要形式是短篇。到1955年迪克发表《太阳系大乐透》时,平装书逐渐成了主流的发行方式.于是长篇小说开始流行起来。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部长篇科幻小说的常规预付款约为1500美元。所以,科幻作家要想维持本已捉襟见肘的生活。不得不向杂志社投稿大量短篇小说。而且当时对长篇小说的需求量并不大,科幻作家在没有获得出版社的长篇小说合同之前,想要扬名,只能寄希望于短篇小说。

现在来看,正如这本短篇小说集所呈现的,至少在文学层面,即使对于像迪克这种天生适合写长篇小说的作家来说,这也并不是件坏事。本书的二十七篇小说,和迪克在《太阳系大乐透》之前发表的其他小说,很好地诠释了他所经历的锻炼。

当读者们一篇接一篇阅读本书中的小说时,会切实感受到各篇作品中存在的某种雷同、重复或者是千篇一律,似乎与作者后来的作品有不小的出入。这种现象,我们在同时期,甚至于之后一段时期内的作家,如约翰·瓦利、威廉·吉布森、卢修斯·谢泼德和金·斯坦利·罗宾森等人所写的短篇小说中也能看到。

但在本书中,我们看到的雷同是绝无仅有的迪克式风格。

大多数科幻作家会在创作早期的短篇小说时圈定自己的题材范围,并在之后的写作生涯中对此进行深度和广度上的扩展。如拉里·尼文的“已知空间”系列,创造了连贯一致的宇宙;或如凯恩·诺莫的“雷蒂夫”系列,塑造了一位常青树般的主人翁;或如罗伯特·海因莱因的“未来历史”系列,打造出了一个历史范本。三者兼有之的亦不少见。

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商业策略。一位新作家,不管出于天真或疯狂,想将写科幻短篇作为全职工作,并以之为生,那他必须用极快的速度写出大量作品以便一直为大众熟知。重复地利用历史背景、人物角色和科幻设定比每次都从零开始要容易得多,而且,正如有线电视早已证明的那样,连续剧是也建立受众群最快捷的方法。

然而,菲利普·迪克并非如此。在这些小说中,没有常青树般的角色,也没有将所有故事放在一个连贯的宇宙中的企图。除《二号变种》《乔恩的世界》和《詹姆斯·P.克劳》这三篇作品间存在微弱联系外,迪克甚至也未尝试采用一致的历史设定。

当然,迪克也重复使用相同的主题、意象和形而上的哲思。在之后的作品中,他使其充分扩展,变得繁复而意义深刻,并投射进更为宏大的场景当中。

地球沦为了核灰烬的堆积场。机器人武器正进化成凶恶无情的仿生人。人类的自由以军事安全、经济繁荣,甚至以自由本身的名义惨遭蹂躏。不同的现实间的穿插;充满讽刺意味的时间循环和悖论;小说的男女主人公都是做着平凡工作的平凡人.只想混口饭吃,全无伟大的抱负。

迪克创作这些小说的时期,正值冷战进入白热化,约瑟夫.麦卡锡议员和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掀起的反共产主义狂潮上升到顶点,核战狂想陷入低谷。学校的老师教导学生,空袭警报响起时,要躲在桌子底下。显然他的小说大胆地反思了这些现象。这说明,从一开始,迪克就是一位深刻关注政治的作家。

他的小说所透露的意义并非局限于此。那时,军国主义、痴迷军防、仇外情绪和沙文主义等各种极端言论盛行;尽管面临极大危险,迪克仍响亮而明确地发声反对。

而进一步分析你会发现,小说中站在这些大规模政治罪恶对立面的,并不是同样规模的、正面的政治理念,而是小小的、谦逊的人类美德,比如低调的英雄主义、博爱无私以及最为重要的以己度人、感同身受的能力;正是这些德行最终将人与机器,灵魂与机械,以及真正的人类与最巧夺天工的仿生人区分开来。

如果我们已经了解了贯穿菲利普·迪克整个写作生涯的伟大主题和精神核心,那我们同样能体会到这些小说中刚刚萌发的迪克独特的文学技巧。他有力地运用多视点人物写作手法.将故事深入到了隐秘而细腻的个人层面。

诚然,在这些早期的故事中,迪克对多视点人物写作手法的运用并非始终完美。有时在某个单独场景中,仅仅是为了叙述方便,他便不管不顾地转换视点。有时他会在文中引入一个全新的视点角色,只是为了给出一个他用既有角色视点难以进行描述的场景。有时一个视点角色只出现在几段话中,其后便消失不见了。

通过创作这些小说,迪克学习了多视点人物写作手法,或者更准确地说,发明了这种写作手法。因为在迪克之前,几乎没人运用多视点写作手法。而对于所有在其后想运用这种手法的人,不管是否自觉地意识到,都应归功于迪克。

运用迪克式多视点写作手法,作者能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人物视角,可以运用多名人物的意识、精神和内心讲述故事。它赋予读者亲密感,让读者感同身受,在单一故事的篇幅内表现出人类复杂的精神世界。在像菲利普·迪克这样的大师手中,它变成了窥探现实世界的抽象多样性的一扇扇窗户,实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

若说这二十七篇小说完美无缺,是作者日后成熟才华的全面绽放,则与事实不符,也有损菲利普·迪克的文学声誉。但透过它们,我们能看到过去,看到一个伟大的思想者如何踏上漫漫征程的起点。我们也能看到未来,看到写下这些故事的才华横溢的科幻新人在日后注定成长为一代科幻大师的前景。

1986年10月

书评(媒体评论)

在他那个时代的作家中,菲利普·迪克的才华无人能出其右。不仅仅是我们的回忆,甚至在我们的想象力上,都被深深地打下了迪克的烙印。

——英国科幻教父著名科幻作家、编辑、评论家布莱恩·奥尔迪斯

本书是一枚迷人的时间胶囊,它装载着二十七篇在菲利普·迪克首部长篇小说面世之前发表的中短篇小说。它让我们得以窥见他那短暂的、高度压缩的学徒期。在那之后,他便成长为二十世纪伟大的小说家之一,或许也是史上最伟大的哲理小说家。

——美国著名科幻作家、评论家诺曼·斯宾拉德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8: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