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之子》是当代犯罪小说大师P.D.詹姆斯引爆欧美之作,一部在末日背景下深刻批判权力、热烈歌颂生命的的话题性著作。
作者P.D.詹姆斯是罕见的包揽美国推理作家协会“大师奖”、英国犯罪小说协会“钻石匕首”两项终身成就奖的犯罪小说作家,是继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之后,被请进“国际犯罪小说名人堂”的第三位作家!
同名电影由《地心引力》《哈利·波特3》导演阿方索·卡隆执导,被评为BBC“21世纪100部杰出电影”第13位,排名高于《蝙蝠侠:黑暗骑士》《盗梦空间》!
小说畅销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波兰、荷兰、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罗马尼亚、瑞典等国,广为人知,深受读者喜爱。
P.D.詹姆斯著的《人类之子》讲述了地球上25年没有新生儿诞生,人类失去了未来,成为了濒危物种。
末日还是来临了,却比大灾害更残酷:人类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同胞一个个发狂、衰老、死去。
政府还在运作,却在独裁者的掌控下,用骇人听闻的黑暗手段维持社会表面的和平。
但是谁又在乎呢?一切都将在几十年内结束,人类将归于尘土。
但人类真的只能这样灭绝?
数千年的文明和野心,只能成为泡影?
如果此时,出现一点新生命的希望,究竟会成为新时代的开始.还是权力的牺牲品?
我后来才发现他喜欢说这种讽刺性的、假装大人的话。它们都是针对我说的,我也确实都听进去了。不过我不相信他所说的。第一次去那儿时,我天真地为此着迷,很难想象在这样的家里人会不快乐。他肯定不是当真的。
我说:“有时间我想看看这座房子。”说完我脸就红了,害怕让人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潜在的买主或是游玩者。
“我们当然可以看。如果你能等到星期六,从教区牧师处过来的马斯克尔小姐将会尽地主之谊。你要付一镑钱,不过还包括花园。为了帮助教堂筹措资金,这里每隔一个星期都会在星期六开放。莫丽·马斯克尔在遇到不懂的历史和艺术知识的时候,就会用想象虚构。”
“我宁愿你带我看看。”
听到这话,他没有回音,只是看着我把行李费劲地放到床上,然后打开。为了这次出行,我妈妈给我买了一个新的行李箱。我很不幸地意识到这只箱子太大、太时髦、太过沉重,我真希望带来的是自己的老帆布小旅行箱。我当然带了很多的衣服,全是不合时宜的衣服。不过他没有评论,我不知道他这样子是出于世故圆滑还是因为他压根就没有注意到。我赶紧把衣服塞进一个抽屉里,然后问道:“住在这里有人生地不熟的感觉吗?”
“这里可以说不方便,有时候很枯燥,但绝不是人生地不熟的。我的祖先们已经在这里生活300年了。”接着又加了一句,“这是一座很小的房子。”
他说起祖先留下的遗产时充满轻视,听起来像是想让我不至于拘束。可是当我看他的时候,却发现一种秘不示人的暗自得意,这种情感几乎快从他的嘴和眼的动作中表现出来,却被他控制住,最终没有绽放成露齿的笑容。这是我第一次看见那种表隋,对以后的我来说,它却是再熟悉不过的。我那个时候不知道,现在依然不知道他有多在乎乌尔谷。乌尔谷现在仍然被用作少数特权者——议会班子的亲友、区议会或当地议会成员,以及那些被认为对国家做过贡献的人一的养老院和退休后的去处。在母亲去世之前,我和海伦娜会定期来这里。我现在还能想起来她们两姊妹一起坐在阳台上,裹得严严实实以抵御风寒。一个得了晚期癌症,另一个患有心病性哮喘和关节炎。她们面对着死亡这个镇静剂,嫉妒和憎恨全都烟消云散。想起世界上将再也不会有活着的人类时,我能想象出这样的画面——有谁想不出吗?——伟大的教堂、寺院、宫殿和城堡挺过了很多个没有人的世纪;英国图书馆,在“末日之年”前刚刚开放,里面有精心保存起来的手稿和书籍,可是再也不会有人打开、阅读。可是在内心深处,只有想起乌尔谷的时候我才会有所触动:那幻想中没人住的房子散发的霉味;图书室里开始腐朽的镶板;斑驳的墙面上到处攀爬的常春藤;遮蔽了碎石路面、网球场和曾经花园的茂盛杂草;那间小小的靠后的卧室,再也没人进去过;再也没有更换过的被单最终腐烂掉,书变成灰尘,图画从墙上坠落下来。
P29-30
所有P.D.詹姆斯的小说中,《人类之子》特别具有社会批判价值。
——艾伦·雅各布,著名学者
P.D.詹姆斯是这个时代的镜子。
——英国文化协会文学组
《人类之子》如同希区柯克作品般恐怖和悬疑。
——《纽约客》
《人类之子》非凡、大胆,其立意令人心惊胆战。
——《纽约时报》
紧张刺激的剧情不停加速,书页飞速翻过,就像是自己会动一样。
——《芝加哥论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