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老树醒着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菊女
出版社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试读章节

因为父亲在外地工作,有时他会来帮我们家干些力气活,所以,母亲很疼爱这个哑巴,老说要给他找个好媳妇。后来我们家搬走了,母亲食言了,他的媳妇是别人替他找的。

这之前,我隐约知道哑巴喜欢过村里一位姑娘,我叫她高姨,她的妹妹与我是一年级同学,叫艳。那个时候,高姨是村里为数不多的高中生,听说读书很聪明,一对长长的辫子,下学后,就在家务农了,但她的手里常捧着书,有时去她家,她给我讲书里的故事,说我聪明,今后会有出息,如今想来真是惭愧,辜负了不少人的期望。

去她家玩时,我常看到哑巴从门外丢几条鱼进来,转身就走,有时在路上也能见到他递给艳几支莲藕什么的。当时我没想太多,因为哑巴也常给我们家好吃的。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高姨疯了。有一次我去她们家时,她在阶沿上搭个土灶煮着一块猪肉,黑乎乎的,她拉着我,说要给菊宝做好吃的,说不给哑巴吃,然后笑起来,然后又哭起来,吓得我从此再也不敢踏进她家的门了。

之后的日子里,模糊记得好像高姨的病好了一些,被外县一个做手艺的男人娶走了,还生了两个孩子。

但哑巴好像还是常常递给艳鱼啊莲藕什么的,递了后,依然转身就走。

后来哑巴也结婚了。搬进城后,我随母亲回过几次村,看到了他的媳妇,是一个智力低下的女子,眼睛有些斜视,但她挺欢喜说话,见到我时,好像老早就认得我似的,拉着我的手,娇娇脆脆的:“哎呀,菊啊,真的是好乖好乖哦。”我只是尽力往母亲身后躲,哑巴在一边笑成一朵花。

她见人就说话,全村人都喜欢天真无邪的她,喜欢逗她玩,哑巴总是一旁看着,幸福地笑着。第一次看到她,我马上替蒲松龄《聊斋》里的那个天真疯癫的狐精小翠找到了原型。她跟小翠一样,不管别人怎样逗,她什么话都会说,就是不会说出与哑巴闺房之事。

我真是喜欢她的。

哑巴的三妹住在母亲以前待的那个镇上,有时回老家看望父母及奶奶,上街碰到她,问起哑巴,说他生了一个女儿,很是聪明漂亮。哑巴勤快肯做,他的“小翠”媳妇就在家洗衣做饭,还是成天笑哈哈的见人就说话。

以前乡亲们怕她生了孩子不会带,结果没想到她把孩子带得非常干净,打扮得花一样,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三妹说的时候,满怀欣慰。我走后,也会高兴一整天。

八月份,九十二岁的奶奶过世了,葬在老家村北头的墓地里。车队到了村口时,约四里长的路两边,全是乡亲们,他们凌晨五点就已候在这里,想赶来送他们心里这位菩萨一样的女陸一程。

所有人全体下车,鼓乐队走在前,龙杠抬着奶奶的骨灰盒缓缓走在后。我一身孝衣孝帽,被人扶着随在人群里。

经过奶奶从前住过的地方时,队伍停了下来。乡亲们有的在抹泪,有的在放鞭炮,这时,有两个男人抬着担架赶来了,上面坐着一位缩成一团的彻底瘫痪了的老人,她哭得极为伤心,一遍遍叫着我奶奶的名字,一桩桩数着奶奶从前给予他们家的恩情,人群中,哭声一片。

看着这些纯朴的乡亲,几天来一直没掉泪的父亲叔伯们全跪在地下。

P10-11

目录

第一折老树醒着

 大表兄

 哑巴叔叔(一)

 哑巴叔叔(二)

 牛屋与它的主人

 渡口人家(一)

 渡口人家(二)

 橘林深处

 我的大姑婆

 三九之殇

 黄老师

 哭泣的牛儿

 罗伯的茅屋

 千里话凄凉

 他送了我一把建水紫陶

 生死蝶

 奈何天之热红枣

 回家真好

 可爱的姑姑

 我的奶奶

第二折恰好在春天

 黄昏的童话

 春草明年绿

 翦翦三月天

 临春的一点回忆

 手心里的温柔

 那些不知处

 细数三月的日子(四则)

 红尘有依

 三月盛事

 走近“故都”的舂

 他们不是夫妻

 我与野茶之缘起

第三折吉光片羽

 梅花雪月交光处

 出门在外,冷暖自知

 绿荫下的尼姑

 君山行

 六间房

 晤斑竹泪

 再晤斑竹泪

 酒桌上有这样一个兵

 真诚的声音

 暖玉生烟

 访萧红的后花园

第四折青丝落成言

 青丝落成言

 我可以老去了吗

 陪你醒来

 你从哪里来

 我以这样的方式回到您怀里

 也作一篇结束语

 我若离去

 几声故土情

萍踪君评《老树醒着》

永恒,一朵永开不败的刹那之花

序言

菊女的散文集《老树醒着》即将出版,作为结识时间不长但自觉一见如故的文友,既深表祝贺,更期待早曰拜读纸媒大作。

菊女约我为文集作序,实感文才和学养不济,难以胜任,但又实在痴迷菊女的作品,也为她的诚恳和病中笔耕的精神所感动,就作为先学者,聊一聊我的学习体会吧。

在阅读这部散文集时,我一直试图将其置于菊女的整体艺术世界和生活背景中,运用结构主义研究方法,抽象出几个关键词,勾勒文集的框架和核心思想,无奈,文本太过丰富,恐怕不是几个词能够概括了之的。

在对菊女作品仅有的阅读和生活的部分了解中,我暂且将她的世界化为两个区块,一个是家乡,一个是路上。家乡叙事主要呈现在《老树醒着》这部文集中,在路上,即菊女自称流浪的叙事可能是下一部散文集《流云带走我》的主要内容一一我没有看到全部作品,只是根据菊女分享的个别篇章猜测。这两部作品基本构成了菊女的主要艺术世界和生活经验:“家乡”是她时空和精神追寻的起点和归程;“路上”是她“流浪”,即追寻的过程,包括以攀登悬崖峭壁寻找野茶作为事业,数次自驾进入青藏高原无人区朝谒圣山圣水,皆为寻找人生的“终极故园”。

《老树醒着》处处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用文学形式探索哲学问题的表达,最集中的体现是死亡叙事。在《大表兄》《哑巴叔叔》《牛屋与它的主人》等篇章中,作者屡屡叙述故土亲友的离世。生与死,是生命中的两种形态,构成了人生命的全部内容和过程,所以,施津菊说:“文学创作如有永恒的主题,首先就是生与死,然后才谈得上爱与恨。”《性别差异中的死亡叙事》,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3期《老树醒着》自觉不自觉地契合了这一理论,将生死先于、优于爱恨主题进行文学探索。

作者说:“虽说要尊重死亡,但必须是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几声故土情》)这句话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要尊重死亡。如果逻辑关系成立,可以说,这是本书中作者生死观的集中阐释。

在这一生死观的指导下,菊女的死亡叙事具有独特的哲学考量和审美表达,她完整地再现了亲人们从“生”到“死”的完整人生历程,而不是像有的作家那样聚焦甚至迷恋死亡叙事。她笔下的亲人生活在故乡的老屋,劳作在田间,如一粒尘土,如一棵青草,作为最普通的生命而存在。他们安心于自己狭小的世界,似乎被整个世界遗忘,但他们是世界的主体,其存在和价值可能暂时被遮蔽,但不能消失。

于是,我们在读《我的奶奶》《大表兄》《哑巴叔叔》《鬼附体的陈婆和四叔》时,无论他们是深爱“我”的奶奶,还是曾经年轻有为的大表兄,还是天生残疾的哑巴叔叔,还是被“捆同”的陈婆,读者都能从他们的故事里,感受到那勃勃的生命律动。他们的养儿育女、娶妻生子、婆媳争吵、思念亲人、鬼魂附体、安葬故老,生命无不闪耀着光芒,彰显着不朽的厚重的牛侖价佰。

作者写自己少女时代发生在故乡那些珍贵的懵懂情意时,也与故乡那片热土紧紧联在一起,如《橘林深处》和《我家门前有条河》。在菊女心理故乡的大框架内,一种深沉的爱可以总括其中所有。

她笔下的死亡,大多因病自然离去,少有意外或怪诞的事故发生,就是几位幼时见到过的喝农药死的乡亲,也是为突出那个年代大环境的悲哀。这证明再小的角落,都与时代的大命题捆绑着。她不追求情节的离奇,不炫耀死亡的恐惧,不沉醉死亡叙事的狂欢。在这里,死亡叙事呈现出日常叙事形态,每一个个体生命都得到了平等的关注和尊重,字里行间潺潺流淌着慈悲和深爱。菊女以平常之心看待生死,以虔诚谦卑的文化立场观照家乡的亲人,用朴素和空灵有机结合的文字,让普通人的‘‘生’’氤氲着如梦如幻的诗意,让“死”安详地栖息在尘世里,不被惊扰。

老树醒着,“静静地看着我和我的邻里乡亲,带着日子走过去”,也静静地鲜着,绿着,向后来人述说着这方水土、这方乡民的不为人知的鲜活历史。

这也是文集题目“老树醒着”的意义所在吧。

“老树醒着”很容易引发读者这样一个思考:作者“一遍遍决然离开它(指故乡)又一遍遍走回来”,在“得医生通报”后,急急忙忙“认真对待”《老树醒着》的写作,和她“多年的流浪”追寻的“终极故园”有什么关联?,我理解故乡和一个个普通的生命,即是她的“终极故园”,至少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只是“有些亲爱与抵达只能用告别和出发的方式”,“家乡是我们灵魂的奠基地”,是启程和归来的精神家园。

除了故乡的人和事,《老树醒着》还记录了其他一些平常日子里的温暖和美好,如《生死蝶》《临春的一点回忆》等,举重若轻的运笔,不动声色处,却让人深刻感受到那些关于爱的永恒穿透力。

按照文化学的理论和解读方法,这部作品包含了众多的文学命题,如“死亡”“爱情”“追寻”“流浪”“离别”等,也运用了大量的神话原型,如“河流”“月亮”“老树”“蝴蝶”等。在众多的文学命题中,会有一个中心母题,我以为是“死亡”;在丰富的神话原型体系中,会有一个核心原型,我以为是“老树”。无论是文学命题还是神话原型,它们都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功能:一是增强了作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二是构建了作品的地域文化特色;三是搭起了创作和接受之间的桥梁,两者容易产生共鸣。我以为,这几个功能在《老树醒着》中都有充分的体现,也可以说,是其审美价值和乡土文明价值的重要所在。

在这里,不得不再哕唆两句的是,菊女散文的诗化特征。它主要体现在事件与环境、叙述与抒情的高频次的自然转换上,也体现在想象空间开阔的基础上和语言的跳跃上,虚实相间,形成了具有古典诗词意境美的文本。比如:

“我是想她了,一直在想着,那双眼睛呵,已附着在我心底最柔软一域。那是尘世仅存的瑰宝,是远古遗下的一滴清露。我想象她意识涣散的那些日子,是不是上天把她重新安排走了一回前生?替她过滤了这人间尘埃,才有如这般澄澈稚气的眸子呵?!”(《春草明年绿》)

“来长沙四个多月了,竟没有认真看过一次黄昏,真是很忙么?这四个月来,我也不知月亮到过这里的夜空没。一天中,这两个时辰最乱旅人方寸。”(《黄昏的童话》)

必须止笔了,所有的文字等待着读者或浅踱,或深耕。

祝菊女身体健康,创作丰沛!

内容推荐

由菊女著的《老树醒着》是一本怀念故乡的散文集,作者以真挚的笔触描写了故乡美丽的风光景物、风土人情、儿时记忆、亲人及邻里间的感人的亲情友情,以及种种逸闻趣事,抒发了作者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及对儿时生活的美好怀念。本书情感真挚、文笔优美,字里行间都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编辑推荐

由菊女著的《老树醒着》处处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用文学形式探索哲学问题的表达,最集中的体现是死亡叙事。在《大表兄》《哑巴叔叔》《牛屋与它的主人》等篇章中,作者屡屡叙述故土亲友的离世。生与死,是生命中的两种形态,构成了人生命的全部内容和过程,所以,施津菊说:“文学创作如有永恒的主题,首先就是生与死,然后才谈得上爱与恨。”《性别差异中的死亡叙事》,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3期《老树醒着》自觉不自觉地契合了这一理论,将生死先于、优于爱恨主题进行文学探索。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0:5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