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英汉词典  古诗文  美食菜谱  电子书下载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学真原(精)/江晓原作品集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天文地理
作者 江晓原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下载 抱歉,不提供下载,请购买正版图书。
简介
编辑推荐

《天学真原(精)/江晓原作品集》是一本“专论”性质的著作,重点论述古代中国天学的文化性质和社会功能。《天学真原(精)/江晓原作品集》主要使用史学中的文献考据方法,以及某些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对中国古代的相关文献进行操作;这种操作有比较鲜明的“跨界”或“越界”色彩。

内容推荐

《天学真原(精)/江晓原作品集》不是传统意义上阐述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的著作,也不是一部中国天文学史,而是一部带有科学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色彩的专论,旨在揭示中国古代“天学”的政治属性、文化性质和社会功能——而所有这些都与现代的天文学毫无共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本书对中国古代社会一系列以前不易理解或长期被误解的现象,给出了全新而富有说服力的解释。本书自1991年初版以来,多次再版,成为海峡两岸科学史界和历史学界引用率很高而且影响广泛的著作。

目录

2018新版前言

2011修订版前言

2004新版前言

初版前言

2004新版序

初版序

第一章 绪论

 I.术语与概念

 II.本书的任务及其形式

第二章 哲学基础:天人合一与天人感应

 I.神话:天地相通

 II.儒家:转变之中的天命与天意

甲 人格化的天——极为普通的观念

乙 天命及其变化

丙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III.星占学:天象对人事的警告和嘉许

 IV.天道与人道:为政之道

第三章 天学与王权

 I.问题:天学在古代中国特殊地位之观察

甲 在历代官史中之特殊地位

乙 古籍中所见上古政务中天学之特殊地位

丙 天学在古代知识系统中的特殊地位

丁 天学在古代数术中的特殊地位

戊 天学家以及天学机构之特殊地位

己 历代对私藏、私习天学之厉禁

 II.解答之上:“昔之传天数者”一一天学家溯源

甲 星占学家

乙 巫咸与巫觋

丙 巫觋与通天

 III.解答之中:灵台、明堂与通天事务

 IV.解答之下:垄断通天手段为王权之依据与象征

甲 《诗.大雅.灵台》发微:通天者王

乙 天命之确立与天学之禁锢

丙 数术与皇家天学

 V.小结及余论

第四章 历:性质、源流及文化功能

 I.历:性质之疑问

甲 历法.历谱.历书

乙 古今所论历法性质之迥异

 II.历法性质与功能之探讨

甲 典型历法之內容

乙 “历法为农业服务”说质疑

丙 “观象授时”与“四时大顺”

丁 历法与星占:历法的主要用途

 III.历书(具注历)性质与功能之探讨

甲 历书之起源

乙 历书之繁盛及其內容

丙 择吉与推卜:历书之文化功能

 IV.历与两性及人体:天人合一的神奇侧面

第五章 天学与传统文化之若干重要方面

 I.古代星占学概论

甲 两人类型:诸古代文明之星占学鸟瞰

乙 分野理论

丙 所占之事:星占学的主要任务

丁 所占之象

戊 占论之法

己 天象记录及其伪造

 II.天学与政治运作

甲 王气·劝进·谋反

乙 大臣进退与议政风潮

丙 军事决策

 III.天学与道德教化

甲 “万夫有罪,在余一人”

乙 史传事验

丙 当食不食——“德之动天,不俟终日”

 IV.天学与其他若干方面

甲 神秘主义之政治观念

乙 天象与城市及宫殿建筑

第六章 起源问题与域外天学之影响

 I.令人困惑的起源问题

甲 背景: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

乙 中国天学西源说之简略回顾

丙 旧话重提

丁 从文化功能论中国天学之起源

戊 起源与外来影响:两幅不同图景

 II.巴比伦古代天学东来之踪迹

甲 巴比伦与古代中国天学之关系

乙 十二宫与二十八宿之起源问题

丙 数理天文学研究所提供之新线索

 III.七曜术在中土之盛行

甲 七曜术出现于中土之早期线索

乙 由史志书目看七曜术之盛行

丙 佛徒对七曜术传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丁 七曜术之中亚色彩

戊 七曜、九曜及九执:生辰星占学与择吉推卜

己 聿斯经与算命术

 IV.人华之印度天学家与印度天学

甲 若干早期情况

乙 唐代天学之“天竺三家”

丙 关于《九执历》

丁 关于《符天历》

 V.余论:外来影响能否深入及持久?

综合索引

后记

随便看

 

Fahrenheit英汉词典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frnh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2 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