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的资源环境效应与布局优化》作者隋雪艳、刘斌、施振斌、徐翠兰、陈慧梅基于多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经验,选择土地整治活跃同时也是我国第一批生态建设示范城市的江苏省大丰市作为研究区,通过剖析土地整治水平内涵,从实施力度、实施深度和实施保障度三个方面构建土地整治度概念体系,评价了研究区土地整治度及土地整治资源环境效应的时空分异特征,探讨了资源环境效应对土地整治度和整治类型、空间聚散性等土地整治特征差异的响应关系,厘清了土地整治与资源环境效应的互作用机制,优化了区域土地整治空间布局。
本书提出了表征区域土地整治综合水平的土地整治度概念,构建了土地整治度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对土地整治水平系统化、定量化的表征。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与论证,诠释了土地整治与资源环境的作用机制、影响机理,提出了面向资源环境效应优化的土地整治空间布局方法,可为推进区域土地整治有序健康发展、合理安排土地整治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第1章 绪论
1.1 土地整治面临的机遇与形势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第2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土地整治的发展历程
2.1.1 国外发展历程
2.1.2 国内发展历程
2.2 土地整治评价
2.3 土地整治资源环境效应
2.3.1 国外研究进展
2.3.2 国内研究进展
第3章 研究区的选择与数据建立
3.1 研究区概况
3.1.1 自然经济概况
3.1.2 土地利用概况
3.1.3 土地整治概况
3.1.4 生态环境状况
3.2 基础数据准备
3.2.1 耕地质量数据
3.2.2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数据
3.2.3 土地整治后备资源数据
3.2.4 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数据
3.2.5 土地利用及其他数据
3.3 研究方法
第4章 区域土地整治度评价及空间分异
4.1 土地整治度概念内涵
4.1.1 区域土地整治水平的表征
4.1.2 土地整治度概念的内涵组成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2.1 指数因子的确定
4.2.2 指标的计算方法
4.2.3 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4.3 研究区土地整治度的空间分异及其对整治类型差异的响应
4.3.1 土地整治度评价结果
4.3.2 区域土地整治度总体格局
4.3.3 土地整治模式的土地整治度差异
4.4 小结
第5章 土地整治区域资源环境效应的评价及其空间差异
5.1 区域资源环境效应关键指标遴选
5.1.1 资源效应指标的选取
5.1.2 环境效应指标的选取
5.2 土地整治的资源效应及其空间差异
5.2.1 资源效应的测算方法
5.2.2 资源效应的空间分异特征表征与分析
5.3 土地整治的环境效应及其空间差异
5.3.1 环境效应的测算方法
5.3.2 环境效应的空间分异特征表征与分析
5.4 土地整治的资源环境效应及其空间差异
5.4.1 土地整治的资源环境效应的综合表征
5.4.2 资源环境综合效应的空间集聚性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资源环境效应对土地整治的空间响应
6.1 土地整治的驱动因素
6.1.1 土地整治的影响因素
6.1.2 资源禀赋对土地整治的影响
6.1.3 经济发展对土地整治的影响
6.2 资源环境效应对土地整治特征差异的空间响应
6.2.1 不同形式土地整治对资源环境效应的影响
6.2.2 不同类型土地整治对资源环境效应的影响
6.2.3 不同时间叠置土地整治对资源环境效应的影响
6.2.4 不同聚散性土地整治对资源环境效应的影响
6.3 资源环境效应对土地整治度水平差异的空间响应
6.3.1 土地整治度对资源效应的影响
6.3.2 土地整治对资源效应的作用状态演变
6.3.3 土地整治度对区域环境效应的影响
6.3.4 土地整治对环境效应的作用状态演变
6.3.5 土地整治度对区域资源环境综合效应的影响
6.4 小结
第7章 面向资源环境效应优化的土地整治空间布局
7.1 优化布局方法
7.2 影响因素空间差异
7.2.1 整治目标空间差异(Objective)
7.2.2 驱动因素空间差异(Drive)
7.2.3 土地整治水平空间差异(Level)
7.2.4 资源环境效应空间差异(Effects)
7.3 土地整治优化布局识别矩阵的构建
7.4 土地整治空间优化布局
7.5 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